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極品總督

第四卷 "第四卷 橫掃甲午" 第37章 第二百九十章 激戰田莊台(一) 文 / 萬字旗下的大清帝國

    感激幾乎涕零的袁世凱,在歡迎的人群中又發現了一個熟悉的人,馬上就衝過去,真的哭了,那人也`激動地摟住了袁世凱,哭個不停。

    周星在旁邊,一聲不吭,等待著他們的情緒安靜。

    那人就是唐紹儀。

    唐紹儀可是中國晚清和近代的一個大名人,起先,作為一個書生,在朝鮮幫助袁世凱鎮壓了朝鮮的宮廷政變,穩定了局勢,接著,輔助他,兩人的命運緊緊相連了,再後來,真歷史上,唐紹儀在袁世凱的手下,幹得風生水起,不過,作為一個革命進步青年,唐紹儀居然由袁世凱的大紅人,挺身而出,參加了南方革命軍和同盟會,最後,成為南北雙方都支持同意的總理人選,是****第一任總理!

    這倒罷了,令人深思的是,同樣一個唐紹儀,後來在日本全面侵略時,當了漢奸,成為可恥的賣國賊,被蔣介石的軍統特務給秘密殺掉了。

    歷史風雲,太多的變數。

    周星沒有鄙視唐紹儀,因為,那時候中國的頹廢形勢,讓人崩潰,是很可以理解的。

    不管怎樣。不管你好也好,壞也好,只要是個人才,咱都要拿來用用,不管你是黑貓還是白貓,咱都能把你忽悠來。

    周星沒有小覷老袁,讓他作自己的參謀,不久,李經方趕到,同樣也是參謀,至於那個唐紹儀,乾脆委任了一個營長,把他激動的可以,其實,那不過是淮軍剛收集的一些敗兵,人數不足三百。

    關於穩定後方和後勤,周星用足了心思,當,河南省的軍工企業將新一批的子彈和手榴彈等輸送到了盤錦以後,周星覺得,自己該揮舞屠刀,向敵人進攻了。

    時隔半月,周星軍隊向日軍發動了主動的進攻,目標直指田莊台。

    田莊台是一鎮子,當時有上萬人家,屬於一個重鎮,可惜,在這裡,劉坤一和吳大徵的六萬湘軍,被日本人打得狼狽不堪,丟盔棄甲,全線崩潰。情報顯示,在這個鎮子裡,駐紮著日本第一軍山本有朋大將的麾下桂太郎的第三師團某部,具體的數目不詳。

    日軍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重型號的武器,周星不得而知,但是,他對於自己的部隊戰鬥力,是確信無疑的。現在,各路的清軍,都紛紛向他靠攏,表示願意受他節制的淮軍箱軍殘餘等,估計有一萬多人,雖然只是關係,未必能夠在戰場上得到真支援,他相信,這是戰場環境的極大改善。

    他的部隊再次擴編,而給養等已經由當地百姓積極踴躍地補充了,朝廷在知道了他的捷報以後,也火速地撥付了一些,現在的周星部隊,人才濟濟,士氣高漲,物資豐富,要是再耽誤下去,就浪費了。

    為了攻取田莊台,周星招集了軍官開始會議,特別邀請原湘軍將領吳春講解之前和日軍決戰時的情況,失敗原因,大家起義分析,還請李經方講了淮軍當時的戰略思想,統一對日軍武器,人員,戰鬥力的認識。還找了當地人,講述田莊台的地理形勢。

    周星非常尊重袁世凱,要他發表自己的看法,因為,他很有經驗。

    對於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周星總是表揚,讚賞,這種**的風格,讓所有的將領們,都如沐春風,大家齊心協力,制定了詳細的方案。

    一**五年五月一日(中國農曆),周星的中國新軍第一師部隊,浩浩蕩蕩地向田莊台進發,前鋒的步兵和騎兵按照編制,整齊有序地前進,接著是炮兵和坦克兵。

    在田莊台鎮子裡,日軍嚴陣以待,尤其是鎮西面,挖掘了深深的溝壑,日軍士兵隱藏在其中,做好了衝鋒的戰鬥準備

    盤錦戰役的失利,震撼了日軍,也讓日軍謹慎從事,做出了最嚴格防禦的態勢。

    一個旅團的日軍,在戰時的編制達到了驚人的萬人規模,這是平時的三倍,即使在開戰的初期,一個日本常備師團的兵力,也不過萬人。

    這是被稱為廣瀨支隊的山城七郎部隊,因為盤錦戰鬥的驚人失利,日軍謹慎地增強了駐紮力量。

    山縣有朋大將,因為盤錦兩次戰役的失敗而憂心忡忡,他不明白自己的軍隊為什麼會這樣,他親自派遣了許多的偵察部隊,要摸清中國人的變化,還強令前線的部隊,也多多偵察,同時,日本造十年就潛伏在中國的間諜,也被要求,冒著洩露機密的危險,也要查清楚中**隊怎麼了。

    不過,日本人很是沮喪,各種各樣的情報紛紛傳來,而在山縣大將的眼裡,幾乎沒有一個是靠譜的。坦克?能夠自己跑的炮台機械?還有連續射擊的武器?幾乎每一個清軍士兵都能拿著一個?好像無窮無盡地射擊,根本不給對手任何機會?這可能嗎?

    實際上,日軍的偵察是很出色的,尤其是他們潛伏的間諜,周星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公開武器裝備的先進性,激勵官兵,一種是秘密隱藏,等候時機猛戳日本人,想來想去,他堅持了前者,所以,就是通過一般的盤錦老百姓或者鄉鎮的人,都能確認,因為,那些先進的武器實在是太神話了,人們喜歡神話,也喜歡八卦。

    周星公開了秘密,其實是在玩心理戰術,在心理學方面,公關人員都是專家,為了組織服務的公關人員,對於公眾和顧客的心理,有著專業的探索。

    在公佈秘密於眾的時候,周星就很有考慮,而當時,他遭到了許多將領的反對,即使在後來,袁世凱還遺憾地說,如果能夠保守機密的話,給日本人的震撼更大些。

    周星不這樣看,因為,他發現,直接把這些信息公開了,根據人的逆反心理,即使日本人知道,也未必相信,人們的理解力,畢竟是在已經的經驗教訓上的。

    周星還有一個陰謀詭計,就是讓這樣的傳說,來恐嚇日本人,使他們高度緊張,甚至喪失了戰鬥的意志。

    因為過於憂慮,山縣大將居然病倒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他返回日本,接受治療,而將第一軍的指揮責任,交給第五師團的野津中將。

    野津中將也不敢相信那一套東西,儘管,他對於機槍還是略有贊同的。他估計,在盤錦一帶,清軍一定聚集了大量的兵力,所以,他做出了相應的決策,一面給東京回電(使用有線電報),要求大本營對清的頑抗和反擊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一方面,要求第二軍支持自己,還要求軍部**,向英國和美國施加壓力,敦促清**投降,否則,就要進兵天津和北京。

    在軍事方面的準備,野津也很老到,做出了防禦反擊的圈套計劃。

    廣瀨支隊,以炮兵步兵為主,士兵善於防禦,也善於攻堅,所以,野津將他們放到了前線,作為一個棋子來試探,然後,在其他地區,還佈置了整整一個師團的兵力,四萬多人,而且還是他野津的發家本錢,第五師團。為了擊潰可能的清軍大兵團,野津還調遣了屬於第二軍的近衛師團,這是拱衛東京的部隊,因為中國戰事的緊張,在後期,天皇親自將它交了出來,既然是天皇的部隊,那就一定是最精銳的了,近衛師團的計劃是,在田莊台打響以後,作為總預備隊進行突擊,無論清軍有多少人,都要徹底擊破。這是一個保守穩妥的戰法,根據估計,野津第五師團出擊,就完全可以壓制中**隊的一切反擊了。

    「周星?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居然帶著民團來反攻?」野津對這一點兒,感到了迷惘,清朝的正規主力軍都被擊敗了,突然冒出來幾千人的民團,居然煥然一新?難道,中國的百姓真的比軍隊更可怕?

    第五師團一個旅團在田莊台同一位置的渤海灣沿海區域,相距四十餘里,而海城以北,還有一個旅團,海城還有一個,海城以南的地區,還有一個,四個旅團的龐大兵力,在野津看來,確實太威猛了,他要將這些兵力,在田莊台打響以後。分進合擊,將敢於進犯的清軍包圍起來徹底殲滅。

    中國新軍全面進攻,約五千人的主力,在周星的親自率領下,趕到了田莊台的鎮子外面,然後,和日軍發生了接觸戰。

    在周星的演說和建立起來的思想工作隊的政治思想的鼓吹煽動下,在兩次勝利的鼓舞下,清軍的戰鬥意志非常堅決,而那些先後跟隨了周星的將領,官兵,也都想在日本人身上找回做人的尊嚴,至於豫軍,那是周星的家鄉人,上陣還是老鄉親,大家沒有什麼說的。

    鬆散的步兵線逼近了田莊台,在鎮子外面,日軍的偵察步兵開火了。

    槍聲,震撼著,迴盪著,清脆而悠遠,有著尖銳的尾音。

    日軍的射擊很是精確,幾名老兵的狙擊,就讓冒失試探的中國新軍,犧牲了兩人,受傷三人。

    新軍的官兵惶惶不安地趴在地上,不敢亂動了。他們現在還沒有發現敵人的位置。

    趴在地上不算恥辱,因為,這是規矩,進攻前,周星對於各部隊的進退舉止進行了詳細地說明,以及在發生了意外和變化以後,如何操作,他要將一場戰役,演變成一個經典的操作,直到完美無缺。

    特戰士兵立刻在後面的位置趕上了,其實,前面的傻大兵,儘管號稱精銳,是前鋒,可是,真實的使命是吸引日軍的火力,暴露他們的位置,現在,特種士兵出場了。

    戰鬥一經打響,前沿的日軍就不再隱蔽自己的行蹤,這樣,特戰隊員將前面的日軍紛紛號定。

    特戰隊員的優勢在於,一是專業訓練,使用了無數的彈藥,機械訓練,又是精心策劃挑選,還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狙擊槍,特別是後一條,遠不是日軍可以想像的。武器,在人員素質相當的時候,永遠是決勝的第一要素!

    特戰士兵唐龍,用瞄準鏡套住了一個日軍的腦袋,輕輕的一扣扳機,那個破腦袋上冒出了一大片鮮紅,隨即,那個腦袋就沉到了戰壕裡不見了。

    第二個傢伙,抱著步槍在追射前鋒的中國士兵,因為中國士兵隱藏趴在地上,讓他不得不露出了肩膀。

    瞄準這傢伙的前額眉心位置,唐龍開了一槍,子彈打了出去,槍身一震,卻沒有聲音。

    特種兵為了達到更多的戰場隱秘性,堅持使用了消音設備。

    日軍覺得很怪異,明明自己在開槍,對面的中**隊驚慌失措,紛紛爬在地上躲避,還胡亂地用什麼東西在挖掘地面,好像是要刨坑隱蔽的樣子,根本就沒有還擊!

    「啊呀!」

    「嗨!」

    「哦。」

    在本能的驚恐裡,呼喊裡,一名名狙擊士兵身軀一震,就永遠地沸騰了鮮血,翻滾回戰壕裡,再也不能甦醒了。

    十數名日軍狙擊的高手,被打得死傷纍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