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特種兵穿越之大宋親王

龍騰世紀 49馬擴遊說百萬眾歸 文 / 小城山人

    更新時間:2013-02-09

    張憲率領的騎兵地速度已經夠快了,但他們坐下四條腿的馬還是沒有跑過兩條腿的金軍逃卒,等他追殺上來的時候,金軍的主力已經跑掉了,他僅僅把後軍的幾千金軍攔了下來。

    西路金軍一路狂奔潰逃,只用了一天多的時間,就直接與完顏宗翰(粘罕)的中路軍會合了。現在在沃州,河東路方向與真定方向的義軍都殺過來了。

    趙榛帶著一萬五千騎兵連夜驅馬飛馳,首先趕到沃州戰場。岳飛率領四萬大軍也感到了沃州戰場。

    隨後趙邦傑率領各路兵馬以及俘虜投降的九萬降兵也來了,俘虜們就算不能拿起武器打仗,也能壯壯聲勢。而且九萬俘虜不由大量軍隊看著,也不保險。

    馬政也率軍出擊,兩軍聯手,包圍了金軍中路軍的主力。形勢隨即變了,對於義軍來說,目前不僅僅是擊敗金軍,最好還要搶回冀州,從而構築新的防線,為真定設置防禦屏障。

    看到信王義軍兵力比自己兩路兵馬還多,而且信王趙榛手下猛將猛獸,在兩軍陣前連續斬殺了自己七名大將,金軍士氣低落到無法附加的地步。金軍中路軍兼任西路軍的統帥完顏宗翰(粘罕)當即下令,突圍撤退。他要率軍即刻越過冀州,一路向山東方向攻城掠地,隨後南下直殺揚州,以便將功贖罪。打不過信王趙榛,我還打不過你高宗趙構麼?完顏宗翰(粘罕)想道。

    十六日,小將張憲率先鋒軍殺到冀州城下。岳飛帥軍隨後趕到。岳飛立刻射書城內。只要投降,絕不屠城。十七日,冀州守城的金軍投降。隨後,趙榛也沒有繼續再攻城掠地,而是回頭整頓兵馬重新編隊,安撫民眾,休養生息。

    岳飛率軍也立刻回到河東路,繼續擴大戰果,將河東路佔領區連成一片。將整個太原府掌控在手。

    其實此時趙榛也無力在發動戰爭了,此時經過連日血戰,各軍的損失都很大。而且九萬俘虜的安頓就是大問題。一個弄不好,九萬俘虜一鬧事,就是大隱患。

    此刻整個信王佔領區都是一片混亂。各個州府的官僚、富商大都逃跑而出,大量逃出的民眾需要回來安頓,大勝立功的諸位將士需要封賞。打下來的大量錢糧,看起來很多,但是一用起來啦,很快就見底了。

    就此,浩浩蕩蕩的幾十萬金軍圍剿信王義軍的戰役,就此以失敗告終。勝利了!義軍將士們驚喜交加。他們日夜盼望著勝利,但誰也沒有想到信王趙榛能帶領他們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攻殺戰守的擊退並殲滅金軍。而且還奪取了太原府,太不可思議了。因為太興奮,太激動,將士們歡聲雷動,高呼「信王萬歲……!」。

    金軍兵力銳減之後,金軍只能固守冀州東部到定州一線,由攻轉守。如今一來,金軍雖然可以騰出手來對付南面的趙構,而義軍只要在各個關卡擋住金軍,即可獲得喘息時間。等到時機成熟,則可四處出兵,攻擊金軍。

    形勢一片大好,這讓信王義軍將帥們看到了希望。士氣高漲。此刻攻打鄜延經略使王庶的完顏昱(蒲家奴)正在率領軍隊回軍太原,正在攻擊曲陽。但隨後義軍大軍雲集,糧草輜重充足,各軍將輪番上陣,曲陽和太原都穩如磐石。

    義軍將士看到信王趙榛從沃州趕來,看到他親臨戰場,無不士氣如虹,震耳欲聾地歡呼聲穿雲裂石,驚天動地。金軍大駭,匆忙撤下,停止了攻擊。

    趙榛見到了從西面鄜延路撤退而來的鄜延經略使王庶,這位堅持抗金名震天下地抗金大臣。王庶身材高瘦,一張如刀削般地長臉,顴骨高聳,頜下短髯,濃眉大眼,眼神沉穩。

    信王趙榛極盡讚美之辭,以表達自己對他的讚賞。王庶在大宋危難之際,在眾多官員紛紛投降金國的大環境下。他不顧危險,毅然挺身,這份義氣和膽識足以令人折服。

    要知道,王庶在鄜延路,組織軍隊與凶悍的金軍一直戰鬥,是異常艱辛的。一旦失敗,滿門都將被殘忍的金軍殺害。抵抗野蠻凶殘的金軍,這需要極大地毅力和勇氣,但王庶克服了一切困難,配合信王義軍,攔截了西路金軍的大量糧草輜重。這次信王義軍的大勝,與他們的支援十分不開的。義軍主力能打勝仗,讓金軍處處受制約,王庶起到決定性地作用,這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王庶見到虎王,自有一番感歎。信王趙榛以小小年紀建下顯赫戰功,麾下更是聚集了各路英豪,在河東河北兩路橫空出世,眾望所歸,名震天下。信王趙榛有這樣的成就,憑的是自己的真本事,是自己的真正的實力。

    現在康王趙構已經自立為帝了,為什麼王庶還要選擇東進投奔趙榛?為什麼不惜代價援助趙榛義軍?就是他有眼光。

    他之所以不南下投奔趙構,就是因為高宗趙構與信王趙榛比起來差太遠了。一個是酒囊飯袋的軟骨頭。一個是錚錚鐵骨的真英雄。只要眼睛沒瞎,就知道誰更有資格坐天下。

    況且,幾萬軍隊和百姓跟在王庶後面要飯吃,王庶還要天天面對金軍的圍剿,就算他有天大地本事也支撐不下去。必須找出路,找個更大的靠山,先把自己手下的人地肚子問題解決了。而放眼整個大宋,一邊抗金還有保障的,就只有趙榛和信王義軍才是最大地靠山。

    京兆路的翟興、義兵首領劉希亮、孟迪、種潛、張勉、張漸、白保、李進、李彥仙、張宗諤為什麼要派使者來與信王趙榛會盟?原因都是一樣的。

    雖然趙榛和信王義軍所面臨的形勢一度險惡,但面對幾十萬金軍的圍剿,最終他們殺出了重圍,擊敗了幾十萬金軍的圍追堵截,一舉扭轉了局面。這更加證明了信王趙榛的本事和信王義軍的實力,所以王庶拜服了,心悅誠服地來拜見趙榛,認他為主公,心甘情願地為其驅使。

    假以時日,這片天地或許就是趙榛和信王義軍的天下。到了那個時候,不僅僅抗金大業和恢復大宋河山的問題可以解決了,還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

    現在,一線曙光剛剛從河東河北兩路的這片天地裡悄然露出,雖然路還很長很長,但好歹看到希望了。

    在東京汴梁,一場陰謀正在醞釀。杜充到任了,此時東京汴梁的最高統帥就是杜充。

    早在七月宗澤去世之後,東京就已經人心惶惶,都為抗金的前途擔憂了。都統制王彥心急如焚,連忙帶了幾個親兵,連夜趕到揚州,求見趙構。他希望報告東京前線戰況,並請朝廷選派有威望的大將接替宗澤職務,不要讓宗澤已經收編的兩河民兵發生動搖。趙構讓黃潛善、汪伯彥兩人代為接見。見面之時,王彥聲淚俱下,詳述兩河忠義民兵百萬,皆願為國效力,請求朝廷支援,以便興師北伐。

    黃潛善、汪伯彥兩人都是堅定的投降派,立刻斥責王彥,所有義軍都是盜賊,需要一律遣散。王彥這個人性格耿直,愛憎分明。就算是當初不聽命令,擅自出擊的抗金名將岳飛,都被他一直記恨在心裡,更何況是投降派黃潛善、汪伯彥倆人了。雙方自然衝突了起來。而王彥也辭官了。

    失去了王彥這個都統制,杜充到了東京根本就沒有人能制衡得了他。杜充對於過去由忠義民兵收編而來的隊伍,一律不予承認,不發糧餉。所以經過宗澤收編而集結到東京附近的隊伍,大部分都即將潰散。一支隊伍無人發放糧餉,怎麼能夠維持,大伙只好準備各尋生路。雖經宗澤收編還未移駐到東京來的隊伍,如原在洛陽的楊進等人,就無法再到東京來。原在山東的李成,就直接向河北路進發投奔趙榛去了。

    就在所有忠義民兵將要潰散之時,一個人將他們重新聚攏並且告訴他們將來的生存之地。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一直潛伏在東京汴梁的馬擴。馬擴將潰散的所有忠義民兵聚攏在一起,讓他們背上投靠信王。聚攏的忠義民兵需要人統帥,馬擴找了幾個信得過的人,帶領他們北上。

    馬擴找的人,第一個是號稱天下第一槍王的義士高寵,還有兩名義士鄭懷、張奎。北上就需要他們這樣勇猛的人來衝鋒向前,破開險阻挺進河東河北兩路。現在金軍主力正在北上圍剿信王義軍和各路義軍,各地的金軍兵力不多,根本不敢前來攔截著幾十萬民眾。也正是忠義軍和親屬民眾北上的大好時機。

    經過探馬匯報,馬擴知道信王此次將會獲得大勝,所以告訴眾人不必擔心,信王必將大勝,去了北方必將安頓好他們的生活,並保障他們家人的安全。聯繫好他們後,馬擴立刻讓高寵鄭懷、張奎和他們帶領幾十萬民眾即刻北上。

    那些已被宗澤收編,全軍駐在東京城內,隨時聽候調遣的隊伍,杜充也不放過。他讓平常軍紀較好比較信得過的隊伍駐紮城西,而讓一些不大可靠的隊伍駐紮城南與城東,如人數最多的中軍張用的隊伍全駐城南,過去由宗澤親自出面所招來的後軍王善的隊伍駐紮城東,準備在適當的時候對他們加以包圍,一舉殲滅。

    建炎三年(1129年)正月,當杜充決心要趁張用無備,對之一舉圍殲以絕後患之時,不料有人透露了消息,張用和王善知道了。

    就在張用和王善將各自將帥召集起來,準備先發制人,對杜充發動攻擊的時候,突然外面有人來報,說信王趙榛的使者前來求見。

    張用和王善倆人雖然桀驁不馴,但是也都是忠義之人。倆人最佩服的人有兩個,一個就是召集他們而來的老帥宗澤,另一個就是堅決在黃河以北抗金血戰的信王趙榛。倆人對高宗趙構和他的走狗杜充有仇,已經到了不得不刀兵相見的程度。但是,對於高宗的親弟弟信王,倆人還是非常尊敬的。

    所以,一聽到是信王趙榛的使者,倆人立刻請人進來。當看到使者後,張用和王善竟然都認識,是馬擴。

    馬擴一看,楊進、丁進、王再興、李貴、王大郎等將帥都在這裡,知道信王的預言竟然真的應驗了。他不禁暗自佩服信王趙榛到極點,信王趙榛預測能力簡直神了。在東京的一切變故,與趙榛當初在五馬山猜測的一字不差。

    看到眾人,馬擴也不客氣,單刀直入的說道:「諸位可曾聽說,杜充那個奸賊要陷害你們?」眾人聽後,知道不論心裡如何想,反正表面上馬擴表明自己和他們是一夥的。所以看到馬擴後,劍拔弩張的氣氛也就煙消雲散了。大家也知道馬擴違抗高宗聖旨,私自逃離軍營,也是死罪。

    反正都是高宗心中榜上有名的盜賊或者是逆臣,大家都不用互相猜忌了。「馬將軍前來,就是告訴我們這個消息麼?我們已經知道了。」王善說道。

    「馬將軍,你所來何事?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忠義軍北上就是你鼓搗的吧?」張用也接口說道。

    馬擴微笑道:「恐怕諸位不知道吧,現在在信王千歲的率領下,信王大軍已經擊潰了金軍幾十萬大軍,並且殲滅了金軍十幾萬兵馬。而且,忠義軍已經到了信王佔領區,在真定和太原兩府之間的廣大地區安頓好了。」

    「什麼?信王打敗了金軍幾十萬大軍?」「信王不是光佔領了真定麼?什麼時候將太原也佔領了?」諸位將帥紛紛吃驚的叫嚷了起來。

    「住口!都安靜!」張用對一群將帥吼了起來。王善盯著馬擴,說道:「信王殿下是我們佩服的,能打敗金狗,拿下太原,我們也很高興。但是你來到底有什麼事情,就請明說吧。」

    馬擴微微一笑,說道:「信王殿下親筆給你們寫了一封信,你們看了就知道了。」

    「信王的親筆書信?」張用與王善一聽,眼睛都有點紅潤。他們都是草莽英傑,但是大名還是盜賊。趙構和杜充暗地裡叫他們就是盜賊。所以他們其實也很自卑。當初宗澤一出馬,他們就熱淚盈眶立刻歸降。就是因為宗澤當他們是個人物,當他們是好漢,承認他們,給他們尊嚴。所以,他們就為宗澤賣命。

    同理,現在趙構和杜充不僅藐視並且鄙視他們,而且還要下手除掉他們,他們就立刻反抗,絲毫不猶豫。

    信王趙榛再怎麼說,也要比宗澤的身份要高。信王殿下現在可以說是除了高宗趙構外級別最高的人了。即便是高宗趙構,雖然可以隨便處置任何一個趙家宗室。但是對於太上皇親封的親王,與高宗趙構品級一樣的親王,就連高宗趙構都無法明面上去對付他,可想而知趙榛這個親王的份量了。

    一個堂堂的親王,親筆給自己一個盜賊頭子寫信,雖然這盜賊頭子現在是官兵,但依然也是無上的殊榮了。

    張用與王善互相對視了一眼,心中感覺熱乎乎的。倆人立刻雙手恭恭敬敬的從馬擴手裡拿過信件。

    趙家的宗室子孫,一個個都是一手好字。「張用將軍親啟」與「王善將軍親啟」還有「信王榛親筆」,那龍飛鳳舞的大字,讓二人都是兩眼一亮,好字!

    倆人打開書信,立刻看信王趙榛寫的內容。趙榛在信中直言不諱的講明現在宗澤已經病逝,趙構派杜充來就是來對付他們的。但是他們一旦與杜充動手,宗澤老帥臨死前恢復大宋河山的壯志就將付之東流。

    當初,宗澤老帥不辭勞苦,不顧年高,親自去招降王善。王善感泣立即解甲歸降是何等的熱血場面。現在高宗趙構不顧江山社稷,派遣昏官杜充前來暗算抗金義軍,是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最後,趙榛懇請二位將軍,不要與杜充衝突,立刻率領所有軍隊北上進入自己的轄區。到了河東河北後,大家聯手一起抗金。只要有自己一口飯吃,就絕對不讓幾十萬兄弟吃不上飯。

    在信裡,趙榛言辭懇切十分真誠。從字裡行間,二人能夠感覺到信王趙榛對二人的尊重和理解。也能感覺到信王趙榛對趙構一味破壞抗金大業而感到憤怒的一種感情。最重要的是,只要二人努力抗金,多立戰功,趙榛承諾給二人高官厚祿,榮華富貴。

    自從登上了帝位的那一天起,趙構也就被迫成為一個兩面派,嘴裡說的是抗戰,心裡想的是逃難。趙構本來沒有資格做皇帝,欽宗趙桓從東京圍城中派人縋城送蠟丸信給他,只叫他擔任「河北兵馬大元帥」,組建隊伍來救東京,並沒有叫他做皇帝。所以趙構的登位,缺少合法性。

    所以,信王趙榛也具有登基當皇帝的資格。二人一想,就憑借趙構那二球貨根本爭不過信王趙榛去。現在信王趙榛的軍隊的制度就與趙構建立的制度完全不同,可以看出信王趙榛也是有野心的。所以二人為了自己的前程,立刻率領幾十萬民眾軍士,連夜撤走北上了。

    碼書很辛苦,大家有心的話來正版網/book/麻煩大家請到來申請個用戶名給我多多收藏和捧場,我的書已經簽約了。這都是你們的支持,是你們的力量,非常感謝大家。感謝每一位始終支持著山人,陪伴著山人一路走來的兄弟姐妹們。碼字很辛苦,每天五千字山人沒有斷過一天,沒有休息過一天。但是因為有你們,讓我真的很感動。只要有你們的支持,我就有動力繼續下去。簽約後,請大家一如既往的繼續支持小城山人,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後面的章節將會更精彩。求大家給山人多一點點擊,來縱橫網站收藏小城山人的書,謝謝大家的支持和厚愛了。為了報答大家的厚愛,我這個月將爆發,每天一萬字,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請大家來支持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