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伐清

正文 第三十節 變化(下) 文 / 灰熊貓

    和明軍一樣,防守的清軍同樣採用輪換方法來守衛防線。胡文科看到兩個牛錄的漢八旗援兵抵達後,就打算讓其中一個牛錄登城參戰,另外一個牛錄和預備隊的綠營一起在牆後備戰。值此危急時刻,漢八旗也不打算討價還價,二話不說就要加入戰團。看到八旗兵這種中央軍趕來助戰時,胡文科的手下還紛紛發出歡呼聲。

    不過就在這時李國英的傳令兵又趕到了,川陝總督經過再三考慮後,還是下令要盡量拖延漢八旗進入戰場的時間。明軍攻擊的防線大概有兩千米長,上萬個清軍輪番防守,李國英覺得暫時還是不需要八旗兵出動。在命令胡文科謹慎使用八旗部隊的同時,李國英還讓其他地段的將領都抽調一點人派到胡文科這裡來。川陝總督的命令是:只要綠營還有餘力,漢八旗就不應該被消耗在防禦戰中。這些漢八旗只是以防萬一的,只有在綠營已經無法阻止明軍沿著城牆推進時,漢八旗才可以投入戰鬥。

    在李國英的帥旗下,他正在和孫思克解釋自己的部署:「賊人會疲憊,隨時都可能露出破綻。這個破綻可大可小,或許出動一千人就能抓住機會,取得勝利,或許三千人都不夠多。所以一定要盡可能地積聚一支比較大的軍隊在手裡,這樣就容易找到更多的潰敵解圍的機會。」,

    李國英說這番話是因為孫思克剛才又誤會了,孫思克以為經過忠縣一戰,李國英會擔心漢八旗又要在關鍵時刻撂攤子,聽了李國英的解釋後,孫思克無話可說又退到了一旁,川陝總督也繼續觀察起戰場來。

    事關每個人的性命,李國英倒是不懷疑漢八旗的鬥志。除了孫思克一夥兒人外,重慶還有四百個滿洲駐防八旗。這些滿漢八旗軍隊是營養最好,操練經費最多,忠誠程度最高的清廷中央部隊,只要事關他們自己的死活,李國英覺得他們的戰鬥力還是該在綠營之上。除了這些八旗部隊外,李國英手中還有六百名總督標營衛士。從綦江逃回後,一度李國英的標營只剩下二百多人,兩年來又恢復了一些,他們和滿八旗一樣都是重裝甲騎;預備隊中的最後一千人是李國英精挑細選出來的陝西老兵,由王明德等幾個老部下統帥著。

    接到李國英的命令後,胡文科只好調整了一下部署,用手頭的兵力抵抗賀珍。

    ……

    「賊人在填壕溝!」

    一個清軍士兵探出了頭,觀察到李來亨的部隊也接近到城前。

    「準備投石。」清軍軍官下達了命令。李國英就在不遠的城樓上督戰,此地的清軍軍官必須要好好表現,肯定不能允許壯丁們偷奸耍滑。

    因為這裡面對著夔東軍主帥,所以清軍也部署了數量眾多的精兵。清兵在牆邊儲備著更多的木石的同時,大批的弓箭手也整齊地在後排待命。宋梁也是其中之一,他看到不時有斥候從垛口探出腦袋去,觀察城前明軍的進度,大部分都是迅速地探出頭去,環顧一圈馬上縮回來報告;但也有運氣不好的,就在宋梁的身側,一個斥候剛剛探出頭去,就被一支弩箭迎面射中,宋梁甚至聽到了那冰冷的金屬射入人臉頰肉中的沉悶一聲。

    幾乎在臉頰中弩的同時,那個斥候的頭盔也被另外一支箭射中,被擊中的清兵仰天倒下,抽搐了幾下就一動不動了。

    馬上有兩個無甲兵走過去,把死去的斥候拖到內側牆邊,然後推下城牆去。

    宋梁看到其中一個無甲兵一隻手取下了那個斥候的頭盔,另一隻手扯下了自己頭上的帽子,把頭盔戴了上去。

    「這個頭盔不光能救命,有時也能讓你送命,剛才這個斥候多半就是因為這個吧……」宋梁在心裡默默想著。就在這時軍官的命令聲傳來,打斷了宋梁對那個斥候死因的推測。

    「弓箭手,上前!」

    「喳。」綠營士兵響應的同時,紛紛向牆垛靠上去。宋梁嘴唇動了動,也輕聲答應了一聲。

    剛才軍官們已經交代過,對於緩步推進的明軍盾牆,清軍的弓箭傷害並不大,所以軍官要清軍把目標對準那些搬運土包或雲梯的明軍無甲兵。這些目標雖然距離要遠一些,但攻擊他們更容易取得戰果。

    所有第一排的弓箭手都靠近了城垛。宋梁心中十分緊張,但也毫不猶豫地大步向前走去,如果在這個時候有什麼遲疑,督戰的軍官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舉起鋼刀而不是皮鞭。

    作為一個參加過幾次城市攻防戰的老兵,宋梁知道當他們首次出現在牆垛上時,會受到敵軍猛烈的箭雨攻擊。前面即是牆垛了,宋梁深吸了一口氣,邁出了最後一步,他已經站在了一個垛口上,頓時把城外的情況一覽無餘。似曾相識的大片盾陣像是一個龐大的甲殼蟲似的生物,正在壕溝邊緣緩緩蠕動。後面是川流不息的明軍無甲兵,他們像螞蟻一樣把土包運來,然後就用這些填平壕溝,堆上城牆,讓明軍踏著土山衝進重慶,把宋梁他們統統殺掉。

    宋梁穩穩地張開了弓,瞄準了一個射程範圍內、位於明軍盾陣後方的敵人,在宋梁瞄準的位置上,有一道明軍忙碌的人流,如果他不小心射偏了,還有機會命中其他人。

    ……

    在宋梁的身前不遠,勞青巖正把他的弩機舉起指向重慶城頭。鄧名把這些漢陽造的單兵弩配置給他手下的浙兵老兵,而李來亨同樣將其交給荊州軍中最優秀的射手。弩手是第一批靠近重慶城的明軍,他們在盾兵的掩護下,首先和城上的弓箭手進行了一番對射。雙方都在盾兵的保護下,所以哪一方都沒有取得值得一提的戰果。不過通過這種對射,雙方都摸清了對方的一些底細。清軍考量出了明軍的裝備,而明軍弩手的掩護則保證大隊人馬能夠更快、更安全地靠近城牆。

    明軍的步兵在向重慶城牆逼近的時候,勞青巖看到城牆上的敵軍射手都消失了。新兵對此或許會感到奇怪,但在勞青巖這種老兵眼中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清軍發現遠程攻擊效果不好後,自然會躲在牆垛後面,既隱藏了實力還能避免受到流矢的傷害。

    在明軍結成盾陣小心翼翼地逼近到壕溝前這一段路上,勞青巖從始至終用弩機瞄準著重慶城頭。以往的經驗告訴他,當明軍開始填壕溝、清除梅花樁的時候,大批敵軍的弓箭手就會出現,發起猛烈的攻擊。明軍所有的弩手和弓手都隱身在步兵的盾陣中,全神貫注地戒備著,準備在清軍弓箭手出現的時候給予迎頭痛擊。

    弩手需要極快地做出反應,相對弓手來講,弩手無疑更有優勢,因為他們可以一直保持滿弦狀態,而弓手顯然做不到。不過即便如此,弩手也需要時刻保持著精神高度集中,才能抓住那一瞬即逝的良機。

    不過勞青巖卻沒有能在清軍出現的那一瞬間發射,因為他正忙著給他的弩機上弦,剛才重慶城頭雖然平靜,但不時有鼴鼠一般的清軍斥候探出頭來觀察城下明軍的動靜——躲在城垛後面,觀察、射擊的視野很窄,清軍無法準確地掌握全局動靜。

    對於清軍的斥候,勞青巖一般是不會攻擊的。因為斥候多半是經驗豐富的老兵,身手敏捷,如果勞青巖看到目標出現然後再掉轉弩箭去瞄準,那時候斥候已經看清了眼前的一切情況,迅速縮回牆後去了。

    但剛才有個正前方牆後的敵人犯了一個錯誤,他的身體伏得不夠低,讓勞青巖看到一個頭盔的尖頂從牆邊緣上探出。於是勞青巖就舉起弩機,把它鎖在頭盔尖頂所在的位置上。勞青巖身旁的一個明軍弓手,經勞青巖的提示後,也向著那個方向彎弓。

    看到那個頭盔的尖頂晃悠了一下,作勢欲出時,勞青巖就扳動了弩機,鐵箭激射而出,在它飛臨重慶城牆上時,那個躲在牆後的清軍斥候正好探出頭來,用臉頰接住了勞青巖的弩箭。而另外一個明軍射手的動作稍緩,看到勞青巖的箭射出去後,才跟著開弓,勞青巖看到那支箭好像也命中了目標——新兵就是新兵,勞青巖知道如果沒有自己,這個弓手多半要看清了人頭才開弓,那麼等羽箭飛到時,對方早就又消失在牆後了。

    在勞青巖再次舉起弩箭的時候,牆垛後的清軍已經完成了一輪射擊,退了下去。

    許多明軍被敵軍射中,他們迅速被周圍的同伴攙扶了下去,這些人也竭力忍住疼痛,一直等到遠離戰鬥部隊後才開始大聲呼痛。

    清軍的弓箭手一批批出現在城垛後,他們攻擊著那些從事搬運的明軍以及威脅巨大的明軍弓弩手,而明軍也還以顏色,不停地反擊城上。

    宋梁已經輪換過三次了,他看到軍官正指揮著無甲兵在牆垛前預備,並勒令他們探身出去攻擊城前的明軍。這個命令讓宋梁感到寬慰,因為這些人會替射手吸引明軍的火力。軍官緊接著轉身看向弓箭手,宋梁知道馬上要部署弓箭手的戰術了,而這個戰術部署將決定他今天的生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