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伐清

正文 第四十三節 續戰(下) 文 / 灰熊貓

    儘管袁宗第竭力收攏部隊,不過明軍集結速度還是相當緩慢,部隊趕路就趕了半天,在之前的戰鬥中又幾次移動,並經過了高強度的搏鬥。參戰的士兵相當疲勞,比普通士兵更疲勞的是袁宗第的傳令兵和斥候,整場戰鬥他們一直在來回奔跑傳達命令,只是勝利的情緒鼓舞著他們,讓他們奮起餘勇,更加努力地想把靖國公的命令傳達給全軍知道。

    張勇派來的包抄部隊由另外一個將領統帥,當他們進一步前進時,終於遇到了明軍的抵抗,先期集結起來的部隊在袁宗第的指揮下不再後退,而是堅守陣地開始抵抗。只不過明軍人數暫時還沒有優勢,而且士兵的狀態也不是很好,所以並沒有急於反擊。

    這時袁宗第已經不再嘗試隱藏行蹤,一切以收攏部隊為第一要務,信號、響箭一個勁地往天上打,向散在周圍的士兵標示自己的位置。而遠遁的胡文科在倉皇跑出一段後,發現袁宗第拿了他的銀子沒有繼續追擊後,也一股腦地把所有剩下的信號都送上了天。

    剛才張勇就看到了胡文科和袁宗第的不少響箭升空,不過他一時也無法分辨胡文科到底是在召喚部隊包抄、還是集結部隊、或是其他什麼意思,所以就根據手中的情報猜測這是胡文科在指揮圍剿,並把不少袁宗第的信號都誤認為是清軍的。

    但現在戰事變得開始離奇,隨著袁宗第的信號越來越多,雖然張勇和胡文科各自的部隊並沒有使用統一信號的傳統,不過畢竟兩人相處過一段時間,他開始意識到正在大量被發出來的信號看上去異常陌生,可能並不屬於清軍。

    「稀奇,稀奇。」張勇勒住戰馬,回頭望著側後方的戰場,在那裡有大量完全陌生、根本看不懂含義的響箭此起彼伏。如果明軍只是騷擾部隊,那麼此時他們應該在逃竄中,不會有這麼多的信號被發出來。

    張勇駐足又觀察了片刻,終於看到了熟悉的信號出現在天空上,那是自己派去包抄的清軍將領發出的,而是不是用來指揮部隊而是用來和自己溝通所用的。

    「遭遇到了抵抗?」張勇看到的信號並非緊急求援,此時已經與袁宗第接觸的清軍將領面前的明軍還不算非常強大,所以他一邊派出傳令兵返回向張勇報告,一邊開始發射信號,即是以最快的速度向後方簡略地報告一下形勢,也是為了表明身份——直到現在,包抄的清軍將領仍不直到胡文科已經被擊退,還在徒勞地尋找著附近友軍的位置。

    「全軍停止前進。」見事態的演變與自己最初的判斷差別越來越大,張勇終於下達了備戰的命令,披甲兵從無甲兵的手中接過鎧甲,斥候也不再繼續偵查開路,而是環繞著清軍部隊開始搜索四周。

    在張勇滿腹狐疑地開始做著戰前準備時,被派出包抄的清軍將領發出了緊急求助的信號,這時他已經發現周圍的局面越來越凶險,正前方不斷有新的明軍趕到,加入到抵抗的軍陣中;而且此時清軍將領也判斷除了袁宗第的身份,突然在這裡見到萬縣的統帥,讓這個實力還不如胡文科的清軍將領震驚不已;更糟糕的是,清軍注意到側翼也有不明身份的部隊的活動跡象,他們發出的信號怎麼看都不想是胡文科的;給清軍將領最後一擊的是,他注意到數里外的信號看上去好像是胡文科的,這就意味著他附近已經沒有自己的友軍。

    情急之下,清軍將領一邊下令告急,一邊命令全軍後退,他並不像在這種敵情不明的情況下糊里糊塗地與袁宗第這樣赫赫有名的敵人交戰。幸運的是,剛才清軍將領並沒有急著發起進攻,而是在保持接觸的同時觀察形勢,因此隨著他一聲令下,清軍馬上就開始脫離戰鬥。

    對這隊清軍來說更幸運的是,袁宗第也沒有發起追擊,他身邊只有一半左右的甲兵,其餘的甲兵和大量的輔兵還沒有歸隊,有些士兵可能因為通訊的原因,依然在向北前進搜索胡文科的殘部並想多抓幾個俘虜。

    剛剛袁宗第已經把大部分信號都發出去了,要是倉促移動將旗發起追擊,那麼就可能導致正向這裡趕回來的部下進一步失去與他的聯絡。因此袁宗第就壓下追擊的**,讓周圍氣喘吁吁的部下抓緊時間休息,同時連續派出幾批斥候和傳令兵去聯繫前軍的八百甲兵——這隊兵沒有參加戰鬥,體力和秩序都保持得很好。

    「立刻插向江邊,截斷張勇的退路。」

    袁宗第讓傳令兵帶去這個清楚無誤的命令,就算長江邊的路稍微好走一些,那也好走的很有限,最大優勢可能是有長江這個標誌使得士兵不容易迷路罷了。

    「我的後軍隨時都能趕到,到時候就是甲兵就有張勇的兩倍還多。」袁宗第在心裡琢磨著,因為知道自己的援軍隨時都可能趕到,所以袁宗第的底氣很足:「剛才張勇沒有抓住機會和胡文科夾擊我,就失去了唯一反敗為勝的機會。」

    現在袁宗第認為自己只需要面對張勇一個敵人,而手中的兵力也不比對方少,就算無法擊垮對方也絕對不會被對方輕易擊敗,而一旦明軍的援軍趕到,那張勇就是甕中之鱉了。正因為袁宗第認為此戰只要不忙中出錯被張勇迅速擊敗就是必勝,所以他的戰術考慮也開始偏向保守:「當務之急是不要讓張勇醒悟過來突圍,把這些韃子一網打盡,我的兵力就能再增強幾成,到時候只要川西稍微配合一下,我自己就能拿下重慶了。」

    明軍放棄追擊,讓包抄的清軍得以順利返回張勇的周圍,再三詢問了明軍將領的旗幟後,張勇心中的驚訝幾乎不能用言語來形容:「看起來真是袁賊,他能迅速擊潰胡文科,身邊至少得有四、五千兵力吧?他是在萬縣唱空城計了嗎?」

    認真的思考了一番後,張勇認為自己猜到了真想:「嗯,袁宗第以為我們此次出兵也就是幾千人,與其被我們長驅到萬縣城下把他的軍屯都毀了,他覺得出來伏擊一下我們的前軍為好,只要拖住了我們的腳步,說不定就能撐到鄧名來增援他,逼得我們不得不退兵。」

    李國英的計劃是打一個時間差,現在鄧名並沒有在南岸建立驛站系統,所以情報輸送只能靠江船返回敘州,敘州周圍和它與成都之間或許有驛站系統,不過等敘州得到情報,花幾天功夫確認在送回成都,大半個月都過去了。鄧名再進一步確認情報的可靠性,緊急動員,出兵順江而下,那肯定要很久以後了。而且李國英一直小心地隱藏實力,為了偷襲的突然性連忠縣這邊都不知道清軍的兵力規模,鄧名帶著水師匆匆趕來時,若是水師來不及返回重慶或許會有較大的危險,但鄧名多半也不會帶太多的陸軍,就算清軍沒有拿下萬縣,明軍多半也拿實力雄厚、從陸路撤退的清軍無可奈何——等鄧名再通知成都二次動員,更多的明軍趕來前清軍早就安全回師了。

    張勇斷定袁宗第對此也一無所知,所以才會認為只要拖延清軍幾天就可以迫使清軍不得不黯然回師:「袁賊想的不錯,但他根本不知道耽誤我們幾天用處不大,他要是死守萬縣說不定還機會大一些,現在竟然還想保住他的軍屯,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想通了這一切後,張勇沒有絲毫回師的打算,而是傳令全軍向北旋轉,打算徹底切斷袁宗第的退路。

    當張勇開始行動的時候,袁宗第的前軍也奉命發起了攻擊,插到江邊搶先一步截斷了清軍的退路。

    「哈哈,哈哈。」張勇看到後路上報警的信號後,心懷大暢的笑起來:「袁賊真是好大的胃口啊,他原來想把本將一網打盡啊。」

    一千七百多清軍甲兵橫過來,面向西方展開陣勢,張勇一點兒也不著急,他知道王明德的一千甲兵和袁佳文弼的漢八旗就在自己的身後,袁宗第派兵插到江邊的舉動等於幫他通知了王明德他們:「連傳令兵都省了,還是真體貼本將啊。」

    既然袁宗第幫自己通報友軍了,張勇也就不再嘗試派人去緊急通知王明德急行軍了:「不要急於進攻!」和袁宗第一樣,張勇充滿了必勝的信心,他知道只要援軍一到袁宗第就會被兩面夾擊:「只要不比袁賊突圍我們就是大獲全勝。」

    明軍和清軍緩緩互相靠近,不過戰鬥卻遲遲沒有爆發,雙方都謹慎地控制著軍隊,全神貫注地保持著各部之間的通訊暢通,保證戰線上不出現破綻或是發生斷裂。在這一刻,無論是袁宗第還是張勇,都對對方沒有立刻發起猛烈的攻勢感到很滿意,他們都認為時間對自己有利,而敵人正在一步步踏入死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