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伐清

正文 第十九節 忠心(上) 文 / 灰熊貓

    商議的初步結果就是揚州知府回去湊錢,而林起龍則慨然表示,他會留在明軍營地中做人質。林起龍當著被俘的禁衛軍軍官的面大聲對穆譚保證,明軍一定可以拿到贖屍的銀子,請他們無論如何不要破壞順治的遺體,如果到時候清方出爾反爾,那明軍還可以殺了林起龍洩憤。

    揚州知府走後,明軍就把林起龍和禁衛軍軍官關在了一起。雖然以前沒有見過林起龍,不過禁衛軍中有人聽說現任漕運總督正當年富力強,但眼前的林起龍卻鬍子雪白,摘下了帽子一看,腦後的小辮也是白花花的。

    「唉,聽說皇上殯天,我頭髮鬍子一下就白了。」林起龍對獄友們解釋道,緊接著又保證:「放心,我已經下令把鹽商都宰了,若還是湊不夠銀子,我就是變賣家產也要湊夠數。」

    儘管之前對河道官兵沒有及時勤王非常不滿,但現在禁衛軍軍官們也不能不為林起龍的忠義所感動,索額圖忍不住歎息道:「就是可惜了林大人的閨女了。」

    「只要能保得先皇龍體無恙,區區一個女兒算得了什麼?」林起龍凜然地答道。他說等將來王師討伐賊寇,為皇帝報仇後,他自然會讓女兒自殺全節。

    反倒是禁衛軍紛紛表示不妥,這種捨身飼虎的巾幗英雄,剃度出家便是了,揚州知府不是還有兩個侄女麼,正好和林起龍的女兒一起去做尼姑,還可以有個照應。當然,若是林小姐一定要以死明志,那朝廷斷然也不會忘記了給她的旌表。

    相比蔣國柱和張朝,林起龍的處境無疑更危險,因為他的實力最有限,如果滿清想追究責任的話,拿下林起龍無疑比拿下蔣國柱、梁化鳳要安全得多,即使他並沒有負責高郵安全的責任。林起龍自己不願意死,其他督撫處於一損俱損的理由也不能見死不救,因此督撫們就和鄧名達成協議,擊斃順治後,鄧名給蔣國柱和梁化鳳送去勒令自裁的命令,但贖回屍體的大功肯定要交給林起龍。在完成這些交易的時候,江南督撫還會動員全部的力量進行宣傳,讓天下人都知道林起龍忍辱負重的功勞。本來就會因為皇帝暴斃而陷入被動的清廷,自然就更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給林起龍這樣的「忠臣」治罪,更何況他還屬於責任很輕的一個。

    禁衛軍很快就發現穆譚確實稱得上是鄧名的心腹將領,在收取了林起龍的「女兒」和揚州知府的「侄女」後,穆譚很快就勸得鄧明「回心轉意」,再次對林起龍和禁衛軍宣佈,他還是要遵守諾言交還順治屍體的,不過鄧名需要揚州交出「能夠裝滿一艘戰艦所有船艙」的金子。

    繼續向長江方向撤退的明軍帶著林起龍和禁衛軍一同行動,林起龍抓住機會拚命鼓動禁衛軍有力出力,保護順治的遺體——鄧名本來就沒想殺這些俘虜,而是希望釋放他們進一步瓦解敵軍的鬥志;而江南督撫則在鄧名發起進攻前就下定決心要保下這些禁衛軍俘虜,因為他們大多是王公大臣的子弟。林起龍見到穆譚的時候,後者就把一份俘虜人員的名單交給了對方,看到俘虜中有這麼多重要人物的晚輩後,漕運總督也是心花怒放。

    順治皇帝離京前委任索尼和鰲拜輔政,還讓蘇克薩哈和遏必隆統帥後續的禁旅。在皇帝暴斃的情況下,這四個人幾乎肯定會成為皇太后的助手,而被俘的禁衛軍中除了索尼的三兒子,鰲拜的一個侄子,還有遏必隆的女婿,其他上三旗重臣的子侄更是數不勝數。雖然戰死的上三旗子弟也很多,但越是如此,那些重臣更會珍惜倖存者——按理說,皇帝戰死護衛都要問罪,但在這個節骨眼上,估計皇太后也沒有一口氣把幾百個重臣子弟都殺光的勇氣。

    林起龍想法設法地讓索額圖他們協助自己的工作,也是為了幫助朝廷找一些從寬處置他們的借口,一旦禁衛軍俘虜都得到赦免,那就更不好問罪江南督撫了。

    林起龍親身進入明軍為質,揚州知府忙著抄運河兩岸富縣的鹽商的家,再也沒有人去給蘇克薩哈和遏必隆送軍糧、馬料了。明軍全師返回長江邊上,與水營會合後,後續的一萬五千清軍居然連高郵還沒有到。而且此時高郵、淮安都亂成了一團,揚州知府打著籌集贖金的名義讓這些地方的官府統一行動,河道官兵也接到了漕運總督臨走前的手令,讓他們全力配合工作。為了迅速籌集款項,甚至定下了規矩,凡是參與抄家的官兵和官府的胥吏,可以名正言順拿走兩成做賞銀。

    頓時這一帶就是雞飛狗跳,如狼似虎的官兵,爭先恐後出逃的富商,一番大鬧下來,皇帝戰死的消息就和長了翅膀一樣地傳播開。不要說地方上的官吏、縉紳,就是蘇克薩哈和遏必隆也是驚疑不定,麾下兵馬一日三驚。在這種大亂中別說去追擊鄧明,就是如何控制部隊,籌集糧草都成了問題。

    明軍帶著皇帝屍體撤退到長江邊的這一

    路上,據說揚州方面就不斷送來贖金,但距離鄧名要求的數目依然遠遠不夠。每次鄧名大發雷霆,聲言要把順治的屍體和林起龍一起剁成肉醬時,穆譚就會幫著禁衛軍俘虜說話,勸說鄧名加收利息、放寬時限。

    很快,與鄧名談判的集團中又加上了蔣國柱的使者。聽說皇帝殉國後,南京方面也表示願意幫助償付一部分贖金。根據鄧名與江南督撫的事先協議,林起龍肯定要獨佔冒死贖回皇帝屍體的大功,但順治遺體的銷賬功勞則要大家共享,所以不但蔣國柱的南京要「分擔」一部分贖金,甚至江西南昌也要「承擔」些許。

    現在皇帝戰死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江南,除此以外,江南官場和縉紳都聽說蔣國柱收到了勒令他自殺的偽旨,當時江寧巡撫就有些懷疑,經嚴厲詢問後發現了破綻,擒殺了假傳聖旨的鄧名細作。而一直與鄧名誓死周旋的周培公也收到了同樣的偽旨,這一份同樣也被察覺出破綻,周培公在悲痛之餘立刻派使者趕往鄧名軍營,指天發誓,只要鄧名遵守諾言收下贖金、交還先皇遺體,那三萬湘軍就絕不會阻攔他們離開。

    偽旨行動最接近成功的大概是給梁化鳳的那一份,他因為和周培公一起攔截鄧名,所以鄧名為了製造混亂也給他送去了一份。梁化鳳接到聖旨後就仰天痛哭,高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當場就要拔劍自刎,幸虧被親兵拚死抱住。當時梁軍中也有人對聖旨的真偽產生了懷疑,勸梁化鳳說:皇上把江南兵馬大權交給將軍,信任有加,豈會突然來一封沒頭沒腦的聖旨取將軍的性命?一定要梁化鳳回信再作詢問。

    但梁化鳳卻不肯聽,反倒一心尋死,被忠心耿耿的部下們拖進帳篷裡監視了起來,替他上奏確認聖意。期間梁化鳳在營帳裡還尋死覓活,大嚷部下休要壞了他的「忠臣名節」。若不是順治的死訊飛速傳開,說不定梁化鳳還真就不明不白地自殺了。

    在不少人都感歎梁化鳳的忠誠似乎還在蔣國柱和周培公之上時,江寧巡撫對此事卻是暴跳如雷,尋死不成的江南提督趕回南京後,江寧巡撫立刻將其召入了總督衙門,厲聲呵斥道:「不是說好了,我們三個都要識破偽旨麼?你怎麼敢演這麼一處戲?是要售本官和周大人邀名嗎?」

    「巡撫大人息怒,息怒。」梁化鳳連忙辯解道:「末將並非事先就有此意,確實是事後尋思,覺得還是有些不妥,若是三個人都一般無二地識破這是偽旨,那鄧提督用這計未免也太蠢了;朝廷會認為鄧提督很蠢嗎?顯然不會。為什麼鄧提督會突然發傻呢?那肯定是為了掩護我們。所以末將以為,還是要讓鄧提督這個計謀有成功的可能,而且很接近成功,這樣才說得過去啊。」

    「哼。」蔣國柱琢磨了一下,梁化鳳說的確實有理,當時和鄧名商議善後工作時,大家對於他是否能擊斃順治也沒有太大的把握,如何不引人注意地給明軍運送糧草也很花費心思,所以有些事情確實沒有斟酌得太仔細。不過儘管如此,江寧巡撫仍是餘怒未消:「既然如此,那你為何不速速報稱不妥,還是存了賣本官得名的心思吧?你的節操何在?!」

    梁化鳳跪倒在地,叫起了撞天屈:「巡撫大人明見,末將一個粗鄙無文的武夫,哪裡有這樣的玲瓏心思?確實是那一道旨意進了軍營時末將才突然感到有些不對,匆忙佈置一番,還差點演砸了。」

    「嗯,起來吧。」蔣國柱在大堂裡轉了兩圈,對首席大將說道:「周大人昨天來信說,聽說林起龍給鄧提督送去了個女兒,此事大大地不妥。」

    「有什麼不妥的?」梁化鳳大大咧咧地說道:「這肯定是假的嘛,他就是想演戲給那些御前侍衛看。」

    「本官一開始也這麼看,但周大人在信裡問本官,萬一是真的該怎麼辦?」

    「真的……」梁化鳳略一思考,頓時就怒形於色:「難道林起龍是把真女兒給鄧提督送去了?這廝,好生奸詐!他是想趁機和鄧提督套交情啊,還不怕朝廷追究……」

    「尚且不知真假,立刻去查!到底是他的真閨女,還是從揚州買的瘦馬。」

    梁化鳳在揚州還有些部下,他領命匆匆而去。

    蔣國柱自己尋思著:「急迫之間沒有合適的女兒,不過待字閨中的外甥女倒是有兩個,林起龍能為了皇上的遺體送女兒入虎口,我也是忠臣,難道就不能送外甥女嗎?」

    「巡撫大人的家人都在家鄉,林總督如果送去的是真女兒,那肯定是早有預謀,巡撫大人是未必來得及了。但我不一樣啊,老婆閨女都在身邊。」梁化鳳離開總督衙門的時候也在心裡盤算著:「借口送給穆將軍,然後被鄧提督看上拿去了,這完全說得過去啊……為了皇上遺體能夠安然返回,我的家人受點委屈算得了什麼?」(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