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抗戰往事

第二卷 秦時明月 第028章 發動機 文 / 仲浦

    戰局的變化實在太出人意料,王漢章準備的那些物資大部分都在那裡沒用掉,原本認為至少有一場大戰,沒想到大戰沒有,到是來了一場可怕的瘟疫,幸虧撤退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想要進攻越南,但是被巨大的瘟疫地帶隔開,而從北部老撾進攻的話,不但要渡過瀾滄江,還要在老撾的崇山峻嶺中和日軍作戰,難度非常的大,而且秦軍不熟悉地形,容易迷路,也不適合大規模的部隊進攻,沒辦法補給。

    至於馬來半島確實很難進攻,太狹窄了,日軍收縮兵力後,形成了海陸空三軍一體作戰,秦國單靠空軍和陸軍就算最後拿下,損失也不是王漢章能忍受的。進攻其他地方,王漢章還沒有準備好,因此只能暫時轉入防禦。

    而這個時候好消息傳來,在秦國科學技術人員和德國科學技術的共同努力下,雙方合作一個月來,在之前秦國科學技術人員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已經吃透了p51,核心技術的發動機的圖紙已經被完整的畫了出來,他們正在著手製造第一台發動機,不過德國技術人員也綜合了一點他們所知的東西,進行了一些改進,到時候會更加的適應秦國的國情。

    秦國的工業底子幾乎為零,特別是機械製造業,所以美國的這種發動機雖然好,但是秦國確未必能量產,一個東西再好,尤其是戰爭之用,如果不能量產,那該放棄就放棄。

    與此同時,王漢章還讓他們在此基礎上弄出一款能裝在坦克上的發動機,王漢章估計把一些東西改小應該差不多。

    目前直升機除了發動機沒有解決,其他的都已經沒有很大的問題,因此王漢章還給秦國的技術人員一個秘密任務,那就是設計出直升機的發動機,如果使用戰鬥機的發動機,似乎有點大,所以必須設計小一款的發動機。

    有了發動機之後,王漢章的直升機就能真正的作戰了,不過上面沒有小型導彈,只有機槍,導彈制導技術王漢章可沒有。

    王漢章對直升機寄予厚望,直升機的突出特點是可以做低空(離地面數米)、低速(從懸停開始)和機頭方向不變的機動飛行,特別是可在小面積場地垂直起降。由於這些特點使其具有廣闊的用途及發展前景。在軍用方面已廣泛應用於對地攻擊、機降登陸、武器運送、後勤支援、戰場救護、偵察巡邏、指揮控制、通信聯絡、反潛掃雷、電子對抗等。在民用方面應用於短途運輸、醫療救護、救災救生、緊急營救、吊裝設備、地質勘探、護林滅火、空中攝影等。海上油井與基地間的人員及物資運輸是民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他的缺點就是直升機相對飛機而言,振動和噪聲較高、維護檢修工作量較大、使用成本較高,速度較低,航程較短。

    直升機有許多其他飛行器難以辦到或不可能辦到的優勢,受到廣泛應用,直升機由於可以垂直起飛降落不用大面積機場主要用於觀光旅遊、火災救援、海上急救、緝私緝毒、消防、商務運輸、醫療救助、通信以及噴灑農藥殺蟲劑消滅害蟲、探測資源,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世界直升機的隊伍逐漸壯大。

    武裝直升機:裝有武器並執行作戰任務的直升機。亦稱攻擊直升機或強擊直升機。主要用於攻擊地面、水面和水下目標,為運輸直升機護航,也可與敵直升機進行空戰。具有機動靈活,反應迅速,適於低空、超低空抵近攻擊,能在運動和懸停狀態開火等特點,多配屬陸軍航空兵,是航空兵實施直接火力支援的新型機種。武裝直升機可分為專用型和多用型兩種。專用型武裝直升機是專門為進行攻擊任務而設計的,其機身窄長,機艙內只有前後或並列乘坐的2名乘員(甚至1名乘員),作戰能力較強。

    多用途武裝直升機除用來遂行攻擊任務外,還可用於運輸、機降、救護等。反坦克作戰是武裝直升機的主要用途之一,因此武裝直升機又被稱為「坦克殺手」,它與坦克對抗時,在視野速度、機動性及武器射程等諸方面明顯處於優勢地位。艦載武裝直升機還可擴大艦艇或艦隊的作戰範圍,增強作戰能力。武裝直升機一般攜帶機槍、航炮、炸彈、火箭和導彈等多種武器,最大平飛時速300千米以上,續航時間2-3小時。武裝直升機廣泛用於現代局部戰爭,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世界各國的十分關注。

    直升機基本上算是一種空中運輸部隊,它可以將2個部隊搭載到行動範圍上的任何一個方格之上,無論旁邊是否有敵軍部隊。直升機只能運載步行部隊─無法運載機械化部隊。城市的戰略資源貯存區中,必須要有原油以及橡膠才能生產直升機。

    現代直升機的最早概念其實是來自於畫家兼工程師的萊昂納多·達芬奇,他在公元16世紀描繪了一台以螺旋槳驅動的飛行器。不過一直等到公元1939年時,第一台實用型的直升機才被設計出來。直升機比起固定翼飛行器來說有個獨特的優點,就是它可以垂直起降,這使得直升機可以在無法建造跑道的狹窄地區中執行任務。在今日,直升機在民間運用為救援用運輸工具,或是進行執法勤務。直升機在軍事上的用途有許多種,由大型的運輸機到人員運輸機到移動迅速的飛行坦克不等,後者主要是擔任由空中支援地面作戰的角色。

    1907年8月,法國人保羅·科爾尼研製出一架全尺寸載人直升機,並在同年11月13日試飛成功。這架直升機被稱為「人類第一架直升機」。這架名為「飛行自行車」的直升機不僅靠自身動力離開地面0.3米,完成了垂直升空,而且還連續飛行了20秒鐘,實現了自由飛行。保羅科爾尼研製的直升機帶兩副旋翼,主結構為一根v形鋼管,機身由v形鋼管和6個鋼管構成的星形件組成,並採用鋼索加強,以增加框架結構的剛度。v形框架中部安裝一台24馬力的antaite發動機和操作員座椅。機身總長6.20米,重260千克。v形框架兩端各裝一副直徑為6米的旋翼,每副旋翼有2片槳葉。

    試飛成功1938年,年輕的德國姑娘漢納賴奇駕駛一架雙旋翼直升機在柏林體育場進行了一次完美的飛行表演。這架直升機被直升機界認為是世界上第一種試飛成功的直升機。1936年,德國福克公司在對早期直升機進行多方面改進之後,公開展示了自己製造的fw-61直升機,1年後該機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這是一架機身類似固定翼飛機,但沒有固定機翼的大型雙旋翼橫列式直升機,它的兩副旋翼用兩組粗大的金屬架分別向右上方和左上方支起,兩副旋翼水平安裝在支架頂部。槳葉平面形狀是尖削的,用揮舞鉸和擺振鉸連接到槳轂上。用自動傾斜器使旋翼旋轉平面傾斜進行縱向操縱,通過兩副旋翼朝不同方向傾斜實現偏航操縱。旋翼槳葉總距是固定不變的,通過改變旋翼轉速來改變旋翼拉力。利用方向舵和水平尾翼來增加穩定性。fw61旋翼轂上裝有週期變距裝置,在旋翼旋轉過程中可改變槳葉槳距。還有一根可變動槳距的操縱桿來改變旋翼面的傾斜度,以實現飛行方向控制。fw61就是靠這套週期變距裝置和操縱桿保證了它的機動飛行。該機旋翼直徑7米。動力裝置是一台功率140馬力的活塞發動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具有正常操縱性的直升機。該機時速100~120公里,航程200公里,起飛重量953千克。

    第一架實用直升機1939年春,美國的伊戈爾·西科斯基完成了vs-300直升機的全部設計工作,同年夏天製造出一架原型機。這是一架單旋翼帶尾槳式直升機,裝有三片槳葉的旋翼,旋翼直徑8.5米,尾部裝有兩片槳葉的尾槳。其機身為鋼管焊接結構,由v型皮帶和齒輪組成傳動裝置。起落架為後三點式,駕駛員座艙為全開放式。動力裝置是一台四氣缸、75馬力的氣冷式發動機。這種單旋翼帶尾槳直升機構型成為現在最常見的直升機構型。

    自首次系留飛行以來,西科斯基不斷對vs-300進行改進,逐步加大發動機的功率。1940年5月13日,vs-300進行了首次自由飛行,當時安裝了90馬力的富蘭克林發動機。

    投入批生產r-4是美國沃特-西科斯基公司20世紀40年代研製的一種2座輕型直升機,是世界上第1種投入批量生產的直升機,也是美國陸軍航空兵、海軍、海岸警衛隊和英國空軍、海軍使用的第一種軍用直升機。

    不過現在的直升機結構都非常的簡單,遠不如後世的那些飛機,因此儘管在二戰前就有直升機,但是沒有誰看到他的廣闊前景,至少當權者沒有看到,要不然二戰的那些坦克就沒有那麼囂張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