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魔法與科學的最終兵器

龍騰世紀 13.人類(七) 文 / 千年帝國海軍上校

    接觸工作正通過【熱心】的卡斯蒂利亞及阿爾比昂商人進行之中,大致的眉目已經出現。這種重要關頭卻發生羅蘭要被賣給喜歡和正太滾床單的愛德華四世的離奇誘拐事件?!參與制定接觸計劃的提爾不禁想要跳腳罵娘。

    當然,尺度還是必須把握,絕不能演變成阿讓托拉通成為阿爾比昂附庸的【一邊倒】。跟阿爾比昂之間的合作只能是適可而止的、符合精靈陣營利益的適度合作。

    【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國際政治最基本準則在威爾特也是一樣,阿爾比昂從本質上來說依然是個人類國家,是精靈們的潛在戰略對手和長長獵物名單上的一個名字,眼下現實需要合作之時,李林和他的預備參謀們並不反對和這個同樣不會容許一個精靈主導的大陸強權體系出現的島國合作,為實現精靈duli和未來的低成本擴張謀求助力。

    阿爾比昂的計劃和戰略目標沒有設定錯誤,但就像另一個世界的克勞塞維茨論證過的那樣,【摩擦】無處不在,良好的立項也常常被摩擦破壞。

    這倒不是說查理曼那些熱衷葡萄酒、沙龍、女人、孌童的貴族老爺和他們的軍隊有多麼強大,且無條件的忠誠於他們的國王陛下,能夠把每一個爬上岸的阿爾比昂佬踢回海裡面去。純粹是現實地緣因素不允許阿爾比昂蠻幹。

    一場肢解查理曼的戰爭注定會搾乾阿爾比昂的財政,以國庫乾淨到能餓死老鼠為代價。換來的卻是長期以來的同盟國卡斯蒂利亞出現吞併查理曼的可能性——沒有哪個國家可以接受這樣的結果。

    假設這位盟友在戰爭結束後蒙受的損失較阿爾比昂低,殘留的餘力確保其可以吞下查理曼大部分領土乃至全境的話……那依然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噩夢,幾乎回到查理曼統一大陸的原點,只不過這次站上那個位置的國家從宿敵換成了前盟友,誰都知道,國家間的友好關係和一紙盟約在現實利益面前有多麼脆弱,輕輕的一碰。長久以來建立起來的關係瞬間就會粉碎一地。

    至於羅斯聯合公國這個選項……即使是阿爾比昂這樣的島國攪屎棍也不能容忍獸人國家把熊爪子伸到阿爾比昂海峽,自己的鼻子底下。

    \再怎麼肆無忌憚、瘋狂愚蠢的世俗君主也不得不顧忌母神在世間代理人的號召力,沒有誰希望自己披上【異端】的標籤外衣,成為所有人類國家團結一致對付的公敵。承受孤立封鎖甚至【聖戰聯合軍】的慘烈代價。

    希望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承受這種心理落差的阿爾比昂憋得相當難受。

    理解到大環境下阿爾比昂的戰略訴求和困境後,李林這邊的外交戰略便基本成型出爐了。

    「我們會有限度配合阿爾比昂,全方位孤立查理曼。」

    因為歷史記憶和種族因素導致視野狹隘,評議會裡將近一半的老爺爺們拒絕跟人類妥協做交易,李林的態度則是【有何不可?】

    阿讓托拉通地區在現在這種和平時期凸顯的價值是新型經濟發達繁榮之地,但假如人類與獸人兩大陣營再次爆發大規模全面戰爭,其作為人類陣營向拉普蘭前線輸送士兵、物資的中轉站地位便會立即彰顯。更不要說在戰事惡化,拉普蘭淪陷時,阿讓托拉通會轉變為戰區前沿防線的可能性。

    這樣一塊重要之地出現一個duli的精靈國家——可以想像教廷和查理曼王國上層人物集體失眠、眼泡浮腫的樣子。而阿讓托拉通與生俱來的地緣缺陷會隨著輕率的duli困擾精靈,最終導致他們再次品嚐亡國的滋味。

    被查理曼、拉普蘭這兩塊超厚麵包夾住的精靈國家最好的下場是拖走一大票墊背的人類後再次覆亡,數量進一步減少的精靈們再次躲進山谷樹林苟延殘喘——相比亡國滅種,這已經是能想到最好且幾率最低的結局了。

    必須解決薄薄漢堡腩肉一樣的地緣困境難題,繼組織、經濟、內政、軍事等等難題之後。外交大戰略的無解難題遞到李林面前,解開這個迷宮公式,前方將是一條康莊大道,解不開的話,李林就要考慮各種【丟石頭】、【種蘑菇】和【粒子炮洗地】了。

    那樣會很糟,真的——非常糟。

    為了避免【一顆送給送給南極。一顆送給送給北冰洋】、【到那個時候世界每個角落,都會變得,都會變得溫暖又明亮】的核戰教育童謠變成現實,又或是避免在某軍官的國葬儀式上振臂高呼【奮起吧!國民們!】、【zick、後,把小行星什麼的砸下來。李林在必答加分題的空白處填上一開始那句話,末尾加上【遠交近攻】、【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註解。

    精靈需要和查理曼之外的所有國家——包括伊密爾和羅斯聯合公國在內的各國建立起關係,然後保持在一個密切而曖昧的程度。使得任何一國與阿讓托拉通的矛盾都始終小於他們與查理曼之間的矛盾,這樣一來自然難以形成反精靈的大合唱,避免了兩線甚至是多線作戰的噩夢,只要專心應對查理曼一國既可。而以阿讓托拉通迅猛的經濟和技術力量發展勢頭,確保精靈陣營獲得對查理曼王國的相對優勢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