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超品公爵

龍騰世紀 第二百五十六章 小議中 文 / 林青雲

    盛德避暑山莊乾隆行宮

    乾隆面色陰沉的坐在龍椅之上,面色陰晴不定,但是從這一章八旬過後的面色之上,也看不出現在的乾隆是何表情,殿下站著此次隨扈大學士,軍機大臣,各部堂官,和珅、王傑、董誥、福康安、劉墉、慶桂盡在其列,左都御史紀曉嵐也赫然在列。

    「紀大學士?各位堂官,各位學士均有表奏,為何你這左都御史對此事不管不顧啊?」乾隆面色陰沉道。

    紀曉嵐自然之道乾隆說的是什麼事情,但是紀曉嵐的性格,便是清靜無為,要不也不會爬上左都御史的位置,別說他紀曉嵐和李塵沒有什麼太大的交集,就算有些交集,紀曉嵐也不能在這裡為李塵說一句話,能夠瞞著皇上不上書參李塵一本,已經是紀曉嵐給李塵這個額駙的面子了。

    「回皇上,微臣遠在盛德對京城的事情尚未知曉,微臣不知額駙在京城的動靜,示意沒有上書,還請皇上恕微臣失察之罪。」紀曉嵐恭生答道,語氣溫和,和他那肥碩的身軀確實極其般配。

    「哦?京城這麼大的事情你左都御史不知?各部堂官的參李塵的折子都送上來了,你左都御史的會沒有?我看你是在隱瞞什麼吧?難不成你和這次事件也有關聯?」乾隆問道,紀曉嵐的性格乾隆爺知道之所以這麼說無非是在暗指這些在列的堂官多管閒事而已,看來乾隆此次是不打算處罰李塵了,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私自解決了。

    「回皇上,微臣豈敢?想微臣幾十年來魏國盡忠職守,絲毫不敢有絲毫逾越,怎麼做這種有傷風化之事?而且在微臣看來,額駙此舉也不無不妥,年輕人好奇心強自古必然,而且額駙身為六首狀元,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微臣還是能夠理解的。」紀曉嵐聽出乾隆話中之意,當即答道,順水人情做了也不無壞處。

    雖說紀曉嵐讀懂了乾隆的心,但是有人不懂,只聽慶桂高聲道;「奴才以為紀大人所說欠妥,嚴格管理天文秩序,是我大清歷朝歷代的規矩,其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我那些不法分子借助天文的名義,還壞我大清制度,這種亡國之事,無論何人做出來都要深究,豈能因為年輕便逃過不法?這不是放任我大清的命脈不管嗎?」

    「亡國?慶桂?你說的過了,至於亡國這麼嚴重嗎?」乾隆那陰沉的表情終於傳出來些許變化,那疑惑的眼神放在慶桂這裡竟然成了好奇,成了無知。

    「回皇上,奴才以為凡是危機國家穩定的,事無大小。李塵隨為六首,貴為額駙,然天子犯法於庶民同罪,所以對李塵我們這次絕對不能姑息。」慶桂慷慨激昂道。

    「那依你之見呢?李塵一如何處罰呢?」乾隆問道。

    「一切皆聽聖裁。」慶桂答道。

    慶桂一番話令得乾隆心寒,這些個大臣嘴裡都說著聖裁聖裁,可是到了關鍵時候自己真的能聖裁嗎?就說簡單的這次,若是他們希望聖裁的話,也不會現在這個時候參了李塵一本,雖說乾隆有意偏袒李塵,但是當著這滿朝文武的面乾隆又如何不罰?這李塵還真是會找事。

    「皇上?奴才認為慶大人言之有理,李塵此舉確實不妥,天文曆法自古以來便被禁止,然而李塵此次公開謀劃宣傳天文知識,破壞我大清賴以統治的基礎,此乃大逆不道之舉,十惡不赦,還請皇上明見。」福康安見乾隆久久不語慷慨激昂道。

    「皇上,微臣以為慶大人和福大人言過其實。」劉墉見福康安也出來為慶桂說話,當即站出來道。

    「額駙雖說行為做的有點過了,但是意在不壞,自古以來天文學之所以被歷朝歷代禁止民間私自研究,但那也只是為了避免好事之徒,借用天文之名,行苟且之事,而如今我大清百年盛世,我朝更是更是創造歷史年來百餘年未見之壯舉,民富國強,那麼天文知識已經成為了日常百姓茶餘飯後閒聊話題,已經對我朝沒有任何威脅,而且民眾懂得天文知識更是有利耕種,促進我大清的經濟發展,擴狂我大清子民眼界。此舉利國利民。」

    劉墉頓一頓又道;「目前我大清的形勢不必以往,康熙年間便有外國傳教士來我大清在欽天監任職,從國史館的記載來看,國外的天文知識已經領先我大清了,想我大清作為天朝上國,天文曆法竟然還不如蠻夷之人,豈不是笑掉大牙?而且今日不久外國使團即將抵達京城,額駙此舉有利於展開我大清的學術探討,給外國使團一個我天朝文明開化的印象,對我大清的聲譽,以及各方面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況且自雍正年間在我大清江南一帶便不斷有傳教士假借傳教之命在民間宣傳天文,民間天文曆法的眼睛已經絲毫不亞於欽天監,額駙此舉把研究的方面擴大道民間,更是有利於欽天監對於天文曆法的研究,奇功不可謂不大,其勞不可謂不深。」

    「而且距圍產看來,李塵作為額駙,皇上給與抬旗殊榮,又是大學士阿桂義子,深的聖寵,忠君愛民,並無損我大清之意,更無造反之心,慶大人和福大人所說實屬謬論。額駙身為六首,民間更是傳為文曲星下凡,這是上天對我大清的厚愛,怎能說額駙乃是十惡不赦之徒呢?」

    「請吾皇明鑒。」

    「皇上」福康安還未說完,邊聽乾隆道;「和珅你認為呢?」

    「其稟皇上,奴才認為眾位大人都無過錯,都是為了我大清著想,其心之忠,實乃我大清之福。」和珅道。

    「然依奴才來看,眾位大人都有點武斷了,如今我們身在盛德,京城詳情我們尚還不知,就來討論額駙的作為是否有過錯,確實有點武斷了。」

    「那依和愛卿之間呢?」聽了和珅的話,乾隆的面色才算好轉一些,當即問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