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超品公爵

龍騰世紀 第二百一十九章 榮恩下 文 / 林青雲

    按照剛學的禮儀,到皇帝恩賞,面聖是要上謝表的,這當然難不住他們,便由狀元李塵代表新科進士上表謝恩。無非是用華麗麗的辭表達皇帝的感激之情,然後表表決心,如此而已。謝完了皇帝,再謝師,去孔廟行釋菜禮,用為蓸、菁為、棗栗為果。以謝至聖先師,通俗講,就是給孔夫子「放下點菜」表示一下感謝。這套禮節極為複雜,因為孔廟裡不只有孔夫子,有配享的四聖十二哲,以及在東西內的六十二位先儒,所以除了跪「至聖孔子」的神位之外,還要依次跪「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以及老朱出去又請回來的「亞聖孟子」。還要把東西十二哲六十二儒的神位拜一遍,禮節各不相同,順序更不能錯,要不是王清任的醒酒湯效果好,李塵肯定是要搞混了的。拜祭完孔廟,終於到了最後一步,立進士題名碑,也就是工部給弄一個石碑,刻上本科所有人的名字在國子監的碑林裡立起來,供後世瞻仰,這也是絕大多數進士青史留名的機會。所以儘管已經累,但大家的精神都抖起興沖沖來到孔廟隔壁的國子監,在一排排的題名碑的盡頭,找到了屬於他們的一塊。這白色大石的題名碑連帶基座足有一丈高,飾以卷雲紋的碑首上,刻著體大字「賜士題名記」六個大字,正面分兩部分內容,上部為皇帝表示,申明廷開科取士動機目的,伴隨一系列溢美之詞。正是阿桂當日傳臚時所讀下部則為本科四百進士名錄,每一位進士的姓名籍貫,都按名次整齊的刻於,密密麻麻,大都近視的進士們眼神不好,圍在碑前找自己的名字,臉幾乎要貼上去。李塵幾個不這個熱鬧陳秋水突然笑道:「這邊上一個蒙著黃的是什麼?」「這個的請狀元郎親手開看。」一陣響亮的笑聲中,新任工部尚書金簡出在眾人面前。眾進士趕緊施禮道:「部堂大人」金簡呵呵笑道:諸位朋友免禮。吉已到快快為你們的題名碑基吧。」眾人便一人一掀土。將題名碑的基座像征性埋起來,一切做,。金簡又親切的對李塵道:「狀元公請和本官一起。揭開這個碑吧。」李塵不敢托大道:「敬如從命。」便與金簡兩人一手揪住那黃布一角,在喧天的炮聲中,一起扯下那幕布,露出裡面的真面目。只見一塊樣式與題名碑完全相同,材料卻是漢白玉的大碑上面是兩行瘦金楷書大字:「國朝二百載文運風雲壯。休`國六首無,朕狀元李。」。左下方落著「乾隆五十八年御筆親題」。詩有些直白,但更顯珍貴,因為誰都可以看出,這是乾隆帝親自所作,沒有經過大學士們潤色,皇帝親自為狀元題詩立碑。絕對是古今華夏所未有之典,這份殊榮真可謂「千載之隆遇」啊「狀元郎,這可是我朝希曠之典啊。」眾人還沉浸在震驚之中,金簡先開口道賀道:「今往後,您就是我大清歷代讀書人的楷模了。」一眾進士這才回過來,都過來向他道賀,李塵已經聽人說了「祥瑞」一事,是以不覺著受寵若驚,只是面上仍要誠惶誠恐道:「陛下隆恩。微臣何以敢當?就是把臣磨碾成面。也難以報答陛下這天高的厚的恩遇啊…」一邊說著,熱淚早已奪眶而出,話說自從進京以來,他是演技激急漲,已經有從偶像派躍進到實力偶像派的趨勢了。在兩塊碑前做作一番,算是徹底走完了中進士後的冗長儀式,然後便是三天後去吏部參加朝考,進行分配了。這些天,始終圍繞在李塵的壓抑終於散去了。各部官員潮水般散去,眾進士心裡都空落落的,然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新」光環已經消失,剩下的就是一群還沒有分配的普通進士,話說京中哪一個不是兩榜出身?自己還有什麼可驕傲的?便一個個夾起尾巴來,也不慶賀了,都準備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參加三日後的朝考,爭取考個好成績,能讓分配時的名稍高一點。與諸位同年道別,李塵鑽進車廂道:「回去吧。」待馬車行起來李塵抖一抖衣袖,只見上邊寫道;「江南老友,特請狀元公,入府一敘。」下邊的落款赫然寫著阿桂的名諱。

    李塵看著這突入起來的請帖,渾身一盞,這可是當朝大學士阿桂首席軍機大臣的阿桂啊李塵的思緒不由得起飛到九年前那個幼稚的自己遇到阿桂的時的摸樣,當即對車伕道;「走去阿桂大人府上。」

    阿桂府上距離此處不遠,現在的阿桂被大小金川平定之後便被封為『三等忠勇伯,』碩大的伯爵府自是不言而喻,李塵遞了拜帖,便跟著一門房,直進了伯爵府。

    「學生李塵見過阿桂大人。」李塵進了伯爵的書房,便見阿桂在目不轉睛的看書,李塵不由得納悶道;「這份請帖到底是如何道李塵的衣袖中的。

    「嗯,子微,我們有十年沒見了吧?」阿桂起身面帶微笑道。

    「恩啊?已經整整十年了。」李塵恭聲道。

    「恩看來你這九年的成長經歷不凡啊?成了我大清第一位六首。」阿桂笑道。

    「學生還仰仗大人栽培。」

    「這和栽培不栽培的沒有關係,是你努力的結果。」阿桂依舊笑著道。

    「你可知道老夫今日來找你何事?」

    「學生不知。」李塵道。

    「那我且來問你,昨日十公主可是在你府上?」

    「是不知中堂大人如何知曉。」李塵疑惑的問道。

    「這個你不必關係我來問你,你可喜歡公主?」

    「回大人學生自是喜歡的緊。」

    「那你可知曉,滿人少有嫁給漢人的?更別提公主了。」阿桂繼續問道。

    「知曉。請問大人可有辦法?」李塵問道。

    「辦法倒是有?」

    「請大人明示」李塵道。

    「抬旗」阿桂只冷冷的說了這一句

    三天時間轉眼過新科進士們一齊到吏部報道,參加由吏部漢尚書孫士毅主持的朝考,按說應由吏部滿尚書福康安主持,但福康安忙於外察,無暇抽身,所以只能交由吳鵬代庖。除了一甲三位進士已定,已經正式成為傳說中的翰林外,其餘諸位仍然需要過這道關,用一天時間考完之後,由吏部禮部都察院翰林院四部堂官共同閱出成績,再匯總會試殿試成績,最終的排名,只是這三次考試的成績,在總成績中相差是很懸殊的,殿試要佔六成,會試與朝考各佔兩成,所以最後的名次與殿試相差無幾,尤其是第一等三十六位,一個都沒有改變。

    還有一更收藏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