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超品公爵

龍騰世紀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一時激起千層浪中 文 / 林青雲

    第一百三十七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中》

    整個杭州,這場以李塵原點的,乾隆扔下的小小一塊石頭震撼了整個杭州的官場,乾隆、和珅、劉墉、就連一些與此時毫無瓜葛的永琰等一批人也參與到了其中。

    杭州行宮永琰的住所,今天永琰的住所變得十分的不同尋常,因為永琰到了杭州之後來了一位貴客,要說在大清這時代能稱的上是皇子貴客的,除了黃親國戚意外恐怕還這的找不出來,但是今天的這位確實不同凡響——他就是永琰當初在上書房的師傅——朱珪。

    朱珪,字石君,號南崖。順天大興人。朱筠之叔弟。十一歲,即傳高安朱文端之學。年十七,舉乾隆十二年鄉試,與叔兄筠同榜,名震都下。次年成進士,選庶吉士。習國書,尋授編修。累遷侍讀學士。二十四年,主河南鄉試,奉使祭告南嶽。明年,充會試同考官,秋,授福建糧道。毀和合適淫祠,民大驚服。二十八年,擢按察使。閩人裘自位假平台灣功鬵武職,獄連數十人,公誅正犯一人,諸受欺者皆不坐。旋兼署布政使。有告家譜妄逆者,讞之,僅戮一撰譜者屍。二十九年,父憂歸。三十二年,補湖北按察使。明年,調山西。又明年,就遷布政使。三十六年,權巡撫事。入覲,授侍講學士。四十一年,命上書房行走,侍仁宗皇帝學,直文淵閣事。主福建己亥鄉試。四十五年,督福建學政。

    要說為什麼這個朱珪能夠成為永琰的貴客?還要從這些皇子們上書房讀書的事情說起。

    清代王室對皇子的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視的,一旦滿6歲就必須進入上書房拜師學習。學習的艱苦一點兒也不亞於今天的學生。當時入值內廷的趙翼頗有感觸地寫下過一段紀實,以形容皇子們一天的學習和生活。他寫道:『余內值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更入,時部院百官未有至者……則皇子已經進入書房,每日均有課程。未刻畢,則又有滿洲師父教國書、國語及騎射等事,薄暮始休。』從早晨天不亮到夜幕降臨,皇子們用在學習上的時間不下十幾小時。

    永琰也就像俗話說,名師出高徒,能夠充任皇子老師的也不是一般人。那時皇子們的老師既是當朝官宦中知識最淵博的人,同時也是備受皇帝賞識的人。例如:鄂爾泰、張廷玉、朱軾、福敏、徐元夢等等。大學士朱圭也是其中的一位。朱圭字石君,「8歲即操觚為文,文體倔聱蒼古」。19歲便登進士,從政約50餘年,很得乾隆帝賞識,他曾稱讚「朱圭不惟文好品亦端方」,這就為朱珪成為永琰的老師做了鋪墊。

    嘉慶帝「6齡即入上書房從師受業,陶冶性情,涵儒德義,日親宿儒,可勤力學」,他先後得到過多位老師授業。乾隆四十一年的夏天,朱圭開始教授顒琰,老師不但教授了顒琰文化知識也教會他如何修身養性,師生之間感情篤深,當朱圭第一次離開顒琰時,師生贈言互勉,情真意切,依依不捨。

    那是乾隆四十四年,各省舉行鄉試,屆時朝廷都要派監督赴各省,朱圭奉命提督福建學政,雖為臨差屬暫別,但這是朱圭出任顒琰的老師後第一次離開,二人真可謂依依不捨。臨行前老師贈學生五箴:養心、敬身、勤業、虛己、至誠。同時顒琰也不忘贈詩一首送恩師。詩中道:「……玉尺掄英奇,寰采輝南豐。碩儒振士風,學藝焙醇厚。行旌飭河染,馳赴琨瑤阜。三在坐春風,半歲別雲久。心懷去路遙,目極天涯有。燕落遠浦沙,風送長亭柳……送君歌驪駒,離情倩誰剖。」惜別之情躍然紙上。

    次年,朱珪再度奉命赴福建正式出任學政,由於這次不是臨時的差事,嘉慶的離情別緒就更顯得深厚與強烈了。老師赴任前夕,嘉慶竟洋洋灑灑地撰成長律六章送別老師,其中有:「欲去難留可若何,片言相贈耐吟哦」的詩句。詩曰:「聖主八旬歲,鴻儒花甲年。三天德夙著,五福壽為先。律轉德浹辰,辛佔二百前。……吏銓資重任,台鼎待名賢。文筆超韓柳,詩才貫道禪。早錘爪瓞盛,不使葛籐牽。設醴誠難罄,尊師敬獨尊。期頤長頌禱,如阜更如川。」如果說,「文筆超韓柳」之句有點兒過譽,那麼「尊師敬獨尊」則反映了永琰敬師的真實感情。

    稱朱珪為永琰的貴客絲毫不為過。

    永琰的房間裡邊,師生第一次見面相互之間話語之間自然更顯親切,雖說永琰此人熱情的閒談這師生兩人平時的心事,但是此時朱珪的心思卻不在此。一直鬱鬱寡歡的聽著永琰說,朱珪只是聽著,並不回應。

    「對了?我還沒有問老師來此可否有要事?」永琰這才注意到朱珪的面色不對,連忙岔開話題。

    「今天我來是有要事,永琰你也知道我向來是以一國之君之禮教授你知識的,但是你要知道,一國之君並不是你懂了如何治理國家就行的,你還要審時度勢,為將來做謀劃。」朱珪板著臉道。朱珪此時已經年過半百,可是自己現在卻只是一個小小的學政,而且現在和珅當道,這個朱珪一向不順和珅,和珅也一向不順這個老頑固,所以有和珅在朱珪難有出頭之日,所以當初朱珪花盡千般心血做到了上書房老師,相中了十五阿哥永琰。這一教就是近十年,等到自己頭髮花白的時候,乾隆仍然健健康康的存在著,永琰也長大了,永琰的弟弟們也都一個個的長成了氣候,皇位的爭奪也再次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而朱珪現在年紀也大了,要是永琰在這次皇位爭奪的時候在落入下風,那麼他朱珪也許這一輩子也難以實現胸中大志了。

    「老師的意思我明白,可是皇阿瑪他…他年紀雖大但是…?」永琰道。

    「是啊…你的意思我明白,皇上現在年輕力勝,再過個百年還依舊可以指點江山,我的意思是,現在皇上已經把一些國家大事交給你做了,你一定盡自己的努力做好,這樣才能對得起皇上的信任。」永琰話剛一出口朱珪連忙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這個時代隔牆有耳,說不定你現在說的話,下一刻便已經傳到了皇上的耳中,那個時候…

    永琰見朱珪的樣子已近明白朱珪的意思,話鋒一轉道;「老師的意思,我…」

    「十五阿哥記得前幾日的那個李塵不?」朱珪問道。

    「就是那個救了和孝的那個小和尚嗎?」

    「嗯,就是他,和珅今天派人行刺了那個小和尚。」

    「呵呵,那無非就是一個小小的江南小混混而已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