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超品公爵

龍騰世紀 第二十七章 游西湖下 文 / 林青雲

    「其實我不是清朝人。」李塵費勁的艱難的說出這話,心裡開始略微的有點忐忑。

    「不是清朝人?可是你的父親不是錢塘縣人嗎?」

    「是也不是,」李塵道;

    「哦,此話怎講?」阿桂道;

    「大人對於玄學怎麼看?」

    「「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言道幽深微妙。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其中玄妙之處卻不是我可以探索的,只能說信疑參半吧?」阿桂歎息道;阿桂年輕時期年輕氣盛對於這類東西是一點不信的,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書籍閱讀的增多,閱歷的增廣開始不斷的發現原來這世間的東西真的不是用客觀事實來解釋,那些天地間的自然現象真的令人難以解釋,這才使得阿桂對玄學開始產生興趣,只是幾十年下來,阿桂對於書中所講玄學還是有所懷疑。

    「那大人可曾知道後世是怎樣的?」

    「這個嗎?我也不曾一次的思考過但是每一次思考都會有不同的想法。你問這個為何?難道你與後世有關?」阿桂好奇的問道。

    李塵看著阿桂略微點點頭。

    「哦,這可真是越來越奇了,只是這件事情還是有點奇怪。但是若是這件若是別人給我這樣說的話,我可能直接把他拉出去處斬了,但是你嗎?如此年紀到有如此見識真的令人難以解釋啊?」

    「大人不信?」李塵道;

    「如何使我相信?」阿桂看著李塵好奇道;

    「近的不說,大人可知乾隆爺享年多久?」李塵問道;

    「這個,當今聖上自然千古不朽,萬古不滅。」阿桂對於李塵這刁蠻的問題絲毫不嫌窘迫。

    「呵呵,這個……乾隆爺也當然是千古不朽,萬古不滅,但這僅僅是對於後人的影響來說的,可是萬歲爺的何時西去,大人可想知道?」

    「哦,你且說來我聽?」阿桂的興趣也徹底被李塵吸引起來了,而且世間說不定真的就有如此奇怪之事,對於那個科技發展相對於落後西方的大清朝來說,這種事情誰又能解釋的清楚呢?也許世間真有奇人可以通曉天地之事,阿桂在一生戎馬生涯之中也遇到了不少這種人自稱神仙下凡,可知過去未來的,但是對於李塵可真讓他起不起絲毫的懷疑,李塵如此小的年紀便有如此見識對他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疑慮。這也許掩蓋了阿桂對李塵身份的掩蓋,言而總之阿桂已經不再相信李塵是個江湖術士了,或者說阿桂壓根就沒有相信過李塵會是個江湖術士。

    「當今聖上能過八八之數。」李塵略一思考伸出兩手翹起拇指和無名指道;

    「哦,哈哈,你一個江湖術士隨便拉個數字出來我會相信你嗎?」阿桂緩步走到李塵面前低頭道;「此事我且記得,但是不要聲張,江南的地頭小心隔牆有耳。」

    「謝大人提醒,我會以後會小心的。」

    「好了,此事暫且不聊,這杭州西湖的景色我們還沒有遊覽完畢,我們這就繼續向前看看這西湖夜景到底美在何處,你看可好?」阿桂看著李塵饒有趣味的道;

    「既然如此那就全聽大人的吧?」李塵著實好奇難道在這西湖的湖面之上還有皇上的探子不成?但此時卻不好點破。

    坐船西遊前方不久就是西湖的另一遊覽勝地「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景位於西湖之中的一座小島,島上燭光璀璨,耀眼奪目,不少的遊人登岸觀賞。平湖秋月景址,是康熙三十八年以後才確定下來的。當時將這裡原有的龍王堂為御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面的石平台,台周圍以欄杆,旁構水軒,懸掛康熙御題「平湖秋月」匾額,後人又勤石建景碑亭於其左。雖然平湖秋月景區的實際面積在西湖十景是最小的,但它的展示面積確是最大的。跌宕起伏的山巒繚繞著輕薄的迷霧是她的輪廓,燈火斑斕的樓台掩映在桃柳的枝椏間是她的眉宇,一湖暗藍的外西湖湖水蕩漾著一輪皎潔的明月是她的眸光。人們在此尋訪和體味到歷史的悠長,文化的幽深。早在唐朝,這裡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時,隨著孤山皇家道觀--四聖延祥觀的建造,這裡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這兩「望」為日後平湖秋月定址於此埋下伏筆。明萬曆年間,司禮太監孫隆斥巨資復建西湖舊景時,曾對望湖亭大加修繕,文學家張岱在《西湖尋夢》中記載道:「修葺華麗,增築露台,可風可月,兼可肆設席,笙歌劇戲,無日無之。今變建龍王堂。」今天距離中秋佳節還有一段時日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今晚明亮的月光,在此地賞月當真是一件令人難以忘懷的事情。李塵和阿桂來到『望月亭』望著那無邊的月光。李塵道;「這如此月光,可是不分何時何地何人,但是卻有不一樣的感悟啊?蘇軾一篇《記承天寺夜遊》可當真是此情所感啊?」

    「哦,為何會有如此感悟?」阿桂好奇道;

    「大人,你是不知在我們家鄉那裡能欣賞道如此清明的月色,在哪裡天空一片灰暗,西方工業革命影響了幾個世紀,原料的大量燃燒,煙霧的大量瀰漫,環境早就沒有如此絢麗了。哎!」李塵早有所覺這清朝的環境比起現代可是不知好上多上倍啊。

    「這是為何?阿桂好奇的道;」

    「大人有所不知,現在的西方正在發明一台『蒸汽機』蒸汽機先前以煤炭為燃料提供動力來代替紡韌機來進行棉紡織工業,大大的節省了人力物力財力,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開始出現以燃燒煤炭提供動力的內燃機,自此以後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時的環境惡化,便引發了此生態危機,天空成了灰色,大地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月光也被擋在大氣層外,哪裡還能欣賞到如此景色啊!」說起環境作為一個現代人李塵當真是感慨不已。

    「以蒸汽動力帶動人力?這怎麼代替?你說的這些我一句聽不明白,但是貌似很厲害的樣子。老了哦。」阿桂搖了搖頭道。

    「大人何處此言?大人年壽尚有,為何發次感慨?」

    「世間蒼涼誰又說得清楚呢?那個『蒸汽機』是怎麼回事?竟然可以代替人力?」阿桂好奇的問道;對於這未知的世界阿桂也顯得興趣十足。

    「那個東西具體的我也不太瞭解,等我出聲的時候那個東西早已經被淘汰了。」李塵四下觀察一下確定四周就他和阿桂兩人緩緩的道;

    「哦,那可可惜了,要不你把拿東西弄出來,不是造福百姓嗎?」阿桂遺憾的道;

    「我弄不出來,但是大人可以排精煉子弟前往西方學習啊?」

    「西方人,能傳授嗎?」

    「大人,西方國家不想我國一樣,他們熱衷於技術的交流,以彼此促進技術的進步,只要你有讓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必定不會拒絕的,大人不用為此擔心。」李塵絲毫不會好奇阿桂由此一問,就像張玲一脈的做菜手藝一樣,在古時的人們把自己的手藝當做謀生的資本,從來不願意把自己的手藝傳授給外姓人士,這樣直接導致了中國古代眾多的民間藝術的傳承斷代。

    「哦,這個東西難嗎?我們的人能學會嗎?」阿桂道;

    「大人,你認為西方人可以學到的東西,我們清朝人學不會嗎?西方是蠻夷族人,他們對於掠奪沒有絲毫的心慈手軟,對於沒有實力的異族人不會有絲毫的手軟。」想起那個令每一個中國人都咬牙切齒的年代,李塵憤憤的道;

    「難道,西方人也要來侵略我們?」看著李塵的樣子,阿桂也能看出一些什麼。

    「哼哼,不是侵略是屠殺。」李塵冷靜下來後還是給了這樣一句答案。

    「哼,他們敢來我大清撒野,我阿桂必定讓他們又來無回。」

    「有大人在,他們定然不敢亂來,可是大人百年之後呢?」李塵這馬屁拍的真可謂是不露痕跡啊。

    阿桂聽李塵一席話,當即猶如被潑了一盆冷水,是啊。等自己百年之後,這大清帝國誰來守衛呢?就憑那一幫攔到骨子裡的八旗勇士可以嗎?阿桂陷入到了深深的思索之中,自己百年之後誰來守衛大清的國土呢?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的過去了,西湖的景色他們也瀏覽了不少,柳浪聞鶯、斷橋殘雪、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鐘,花港觀魚、曲院荷風,他們也都一一瀏覽了,阿桂心中的疑問卻始終沒有答案。

    西湖的夜色是美的,不僅她有優美的月色,也不僅他有一望無際的湖水和那燭光映襯,美的是西湖那種獨有氣質,她就像一個清秀俊美的女子,攜帶著閉月羞花的容顏和曼妙多姿的身材吸引著每一個來此遊覽的遊人,令人印象深刻。

    蘇堤曉月是李塵和阿桂遊覽西湖的最後一站,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的。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它命名為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蘇堤望山橋南面的御碑亭裡立有康熙題寫的「蘇堤春曉」碑刻。蘇堤長達二千餘米,兩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異,每逢陽春三月,柳樹成煙,掩映湖面,風趣橫生。有詩為證:樹煙花霧繞堤沙,樓閣朦朧一半遮。蘇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杭州人將這六座橋俗稱為「六吊橋」,民間有「西湖景致六吊橋,一株楊柳一株桃」的歌謠。解放後六橋重新加固並拓寬,橋欄杆全部採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圖案,保持古橋原有風貌。

    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它們是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跨虹橋。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又相鄰,垂楊帶跨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峰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裡是湖上觀日出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只可惜這時秋季,眾多優美的景色難以瀏覽,但是秋季的蘇堤別有一番風味,特別是對於遊覽了幾個時辰沒有進食的遊人來說更是一個絕佳的去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