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穿越之超品公爵

龍騰世紀 第二十三章 初遇阿桂中 文 / 林青雲

    李塵的腦子飛速旋轉,對於高中歷史,尤其是現代史他還是十分瞭解的,不為別的,就為他生活的年代是穿越橫飛的年代,穿清更是當時的一大熱門,他的腦海裡一遍一遍的篩選,年紀如此之大,還是滿人,具有如此大氣勢,單單護衛來說就能確定此人很有是一品以上的高官,如今一品以上的高官都在京城,有機會外出的只可能是有特殊的使命,會是誰呢?李塵索性開始從乾隆時期的大學士開始篩選?和珅是肯定不可能的,其他普通的滿人學士不可能來江南之地,難道是經常視察河務的那位大學士——章佳?阿桂?

    阿桂,字廣庭,號雲巖,姓章佳氏,生於康熙五十六年(1717)八月初三日。原籍滿洲正藍旗,後被抬入正白旗。他出身於達官顯貴之家,父親阿克敦是乾隆朝協辦大學士、刑部尚書,很受乾隆帝的器重。他自幼聰敏過人,「聞人談史事,即了了,能記其大略」。雍正十年(1732),十六歲的阿桂入官學讀書,兩年之後補為稟生。乾隆元年(1736),為副榜貢生,隨後以父蔭授大理寺丞,乾隆三年,中舉,第二年補授兵部主事。此後,他春風得意,步步高陞。乾隆八年以郎中的身份,充任中樞機構軍機處的章京。

    乾隆二十年(1755),雄才大略的乾隆帝利用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發生內亂之機,決心完成康熙、雍正兩朝未竟之業,命清軍分兩路向以達瓦齊為首的準噶爾部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同年六月,阿桂被派往西北,投身疆場。

    乾隆二十四年五月,阿桂奉命赴霍斯庫魯克,會同副將軍富德追擊節節敗退的霍集占兄弟。同年八月,兩軍激戰於阿勒楚爾(今帕米爾巴爾唐河北雅夫索爾西南),時叛軍以數千之眾,拚死頑抗,戰事呈膠著狀態。在激戰中,阿桂一馬當先,親率精銳士兵數百名,「由山麓繞出其右衝擊之」,敵軍猝不及防,陣勢大亂。清軍乘銳掩殺,叛軍傷亡慘重,狼狽逃竄。阿桂統軍與其他路清軍一起緊迫不捨,於伊西洱庫河(即今帕米爾西之噴赤河)再次將敵軍包圍。在清軍的窮追猛打之下,敵兵潰不成軍,紛紛投降,霍集占兄弟見勢不妙,只得和其親信數百人向巴達克山逃去。這一仗,清軍俘獲一萬二千餘人,繳獲各類兵器兩千餘件,牛羊駝馬不計其數。同年十月,巴達克山首領素勒坦沙向清軍獻上霍集占兄弟的首級,至此,平定了天山南路。

    乾隆二十五年初,阿桂率滿洲索倫兵五百名、綠營兵一百名和三百名維吾爾族農民開赴伊犁,此為伊犁屯田之始。由於阿桂的精心籌劃和組織,乾隆二十六年,伊犁兵屯墾種地達八千餘畝,收穫糧食兩萬七千一百多石;回屯有八百戶,平均每戶收穫糧食四十石,總產達到三萬二千石左右。在大力發展屯田的同時,還制定和完善制度,加強對屯田的管理。乾隆二十七年正月,阿桂訂立約束章程,在兵員的補充、錢糧的徵收、官員的任選、產量的分配和屯軍家屬的養贍等五個方面都作了具體的規定。同年八月,固勒札和烏哈爾裡克兩地的城堡相繼建成,乾隆帝親自定名為「安遠」城和「綏定」城。這也是這兩城的名字的起源,阿桂功不可沒。

    乾隆二十八年正月,阿桂到北京後,被授予軍機大臣,給予在紫禁城內騎馬的殊榮。六月,乾隆帝頒旨:「阿桂在軍營殊為出力,且在伊犁辦事亦甚妥協,著加恩將阿桂一族由正藍旗抬入上三旗。」七月,又被補授正紅旗滿洲都統,晉太子太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二月,阿桂抵金川後,朝廷以四川提督董天弼作戰不利,免其職,以阿桂代理。清軍分兩路進攻小金川,阿桂隨溫福自汶川出西路,新任四川總督桂林由打箭爐出南路。戰事伊始,阿桂領軍一路衝殺,連殺下巴郎拉、達木和巴宗各寨,乾隆三十七年二月,又攻佔資哩山和阿喀木雅等地,以功授參贊大臣……乾隆四十二年(1777)五月,授武英殿大學士,管理吏部兼正紅旗滿洲都統;六月,調鑲白旗滿洲都統,充玉牒館、國史館、四庫全書總裁,文淵閣領閣事經筵講官;十月,調鑲黃旗滿洲都統,管理戶部三庫;四十三年閏六月,兼管理藩院事,七月署兵部尚書,十一月為上書房總師傅;乾隆四十五年任軍機處首席軍機大臣;第二年,於敏中死後,又位居大學士班次第一。短短五六年的時間,阿桂已成為清廷「綜理部務,贊襄樞要」的第一重臣。

    從乾隆四十二年至五十四年之間,阿桂在京城處理政務的時間並不多,他經常以朝廷重臣的身份,被乾隆帝派往各地,解決緊急和棘手的難題。其中首要一項是屢赴各省辦理河工和水利事務。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黃河在河南儀封、蘭陽等地決口,阿桂奉命前往治理。

    乾隆四十六年正月,阿桂抵浙後,「悉心履勘,度潮勢之緩急,沙性之堅軟,工力之難易」,修築魚鱗石塘、柴塘和范公塘。

    乾隆五十年八月,他再赴河南,勘察微山、睢州工,並察洪澤湖、清口形勢。當時由於黃河屢屢決口,運河河道淤塞,影響了漕運的正常進行。

    乾隆五十一年四月,年已七十歲的阿桂又赴清口,勘察堤工;六月到浙江督海塘石工;閏七月,勘江南桃源安東黃河漫口情形及堵築事宜……乾隆五十二年,黃河在河南睢州十三堡處決口,阿桂於這年六月趕到那裡,督促堵塞,十月,睢州攔黃壩合龍後,又奉命勘江南臨湖磚石堤工,直到乾隆五十三年正月始回京。阿桂治水生涯的尾聲是承辦長江河工。

    乾隆五十三年,荊州萬城堤潰決,長江水從西、北兩門湧入荊州,大片土地被淹。同年七月,阿桂奉命察看荊州被水情況。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再次勘察了荊州堤工。

    阿桂在數十次奉命治理河工海塘過程中,雖然沒有提出超越前人的治水方法,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黃河為患的問題,但他從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克服困難,盡心盡力地堵塞決口,修築堤壩,這對減少水患帶來的損失,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除督辦河工外,阿桂在這期間還奉命兩次督師鎮壓甘肅撒拉族、回族起義。

    在治水、督師的同時,阿桂還不時被乾隆帝派往各地,查辦案件。乾隆四十六年,甘肅「冒賑案」就是由阿桂揭露和查辦的。

    乾隆四十七年有人控告閩浙總督陳輝祖在查抄王亶望家產時有舞弊行為。於是乾隆帝又命阿桂赴浙江按治。(也是本書所寫之時)

    乾隆五十四年(1789)阿桂視察荊州堤工返京後,直到嘉慶二年(1797)病逝的九年時間內,他一直在京城處理政務,度過了人生道路上的最後一段里程。此時,朝廷的政局已為和珅及其同黨所把持。和珅善於揣摸和迎合乾隆帝的心意,處處討其歡心,深得皇帝寵信。阿桂雖以勳臣為首席軍機大臣,地位在和珅之上,但因他十餘年間經常外出,很少在京城處理政務,使得和珅乘機竊取大權,「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竊作威福。

    阿桂對和珅專權亂政很是痛恨,但礙於乾隆帝對和珅的寵信,加之自己年已古稀,力不從心,因而也無可奈何。然而他不願和和珅同流合污,儘管和珅一再拉攏他,也不能動搖他潔身自好之志,「乃除召見議政外,毫不與通交接。凡立御階之側,公必去和相十數武,愕然獨立,和就與言政事,公亦漫應之,終不移故處也」。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帝禪位於其子顒琰,自己則稱太上皇。次年,顒琰正式即位,是為嘉慶元年(1796)。這年阿桂已八十歲,他因身體不適被准休假養病。誰知從此不起,於次年八月病死,終年八十一歲。阿桂死後,被贈太保,入祀賢良祠,謚號文成。

    《清史稿》評論阿桂說:「乾隆間,(他)開誠佈公,謀定而後動,負士民司命之重;固無如阿桂者。還領樞密,決疑定—計,瞻言百里,非同時諸大臣所能及」。他是乾隆朝出將入相的少數重臣之一。

    清高宗將有軍功臣子的圖像掛在紫光閣,前後總共四次,其中功勞最大的人排名列前,高宗親自為他們寫評語。功勞稍次者列於後,由朝中文采出眾的大臣撰寫評語,只有阿桂和海蘭察四次皆前列。阿桂定金川時是最高軍事指揮官,定台灣時擔任首席軍機大臣,功勞都是第一;定廓爾喀以爵復第一,但是阿桂把首功讓給了福康安。道光三年二月,宣宗下令阿桂配饗太廟。

    李塵想到這位清朝戰功赫赫的大學士內心還是極其佩服的,再看這人言行舉止似乎和李塵猜想到的阿桂大學士並沒有大的出入。難道真的是他?如果是真的,那麼來到清朝以後第一次見到這位歷史的名人,還是讓李塵心情十分激動的。雖然此時李塵還不能確定這是不是阿桂,但他那心臟卻已經開始心跳加快了。試問就算現在的見到國家最高領導人能不感到心跳加快,不知所措嗎?李塵此時就是這個感覺,但是是否真的是當今大學士李塵還有待確認。

    阿桂是本書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相信在以後很長時間裡都會有阿桂登台還請各位耐心的看下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