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第一卷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清遠樓 文 / 飽吹餓唱

    李定國與馬千雪扮作盧象升的親兵,混在天雄軍中一起進了宣府城。

    馬千雪還是第一次來北方,更是第一次見到萬里長城。望著那條在崇山峻嶺中逶迤的巨龍,以及氣勢雄渾的宣府城牆,不禁心潮澎湃,讚歎不已。李定國亦看得十分認真,把周圍山川形勢一一默記於心底。

    盧象升見二人如此,一時也起了興致,娓娓道來:「宣府鎮乃我大明九邊之一,山川糾紛,地險而狹,易守難攻。且距京師不足四百里,鎖鑰所寄,要害可知。自我朝開國以來,蒙古諸部屢屢入寇,皆是走宣府一路。正統年間,更是繞過宣府,在居庸關外釀成『土木堡之變』,可謂教訓深刻。

    「正因如此,此後朝廷極重視宣府防務,除重兵鎮守外,還多次修繕長城。至萬曆年間,宣府一鎮計有邊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邊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關隘一百九十二處。國力極盛時,駐有馬步官軍十五萬,到隆慶年間仍有八萬餘。可惜近來國事日艱,朝廷財力枯竭,再加上邊軍逃籍、吃空餉日益嚴重,現在只實有官軍四萬出頭。以四萬疲卒防禦千里長城,不亦難乎!」

    說話間已至城中鐘樓,也就是宣府城中最高的建築「清遠樓」下。遠遠地就望見一群軍士簇擁著一位全身披掛的將領迎了過來,盧象升還以為是宣府鎮下轄的某位參將,不料還離得老遠,就聽那將領欣然大笑道:「久聞建斗兄大名,今日才得見面,幸甚!」

    盧象升見來人年約四旬,體形枯瘦,皮膚黝黑,說話還帶著些南粵口音,又直呼自己的表字,突然恍然大悟,趕緊搶前施禮道:「下官盧象升參見總督大人!因在涿鹿鎮突遇建虜,未及迎接總督大人,還請總督大人海涵!」

    原來這位其貌不揚的將領不是別人,正是曾經的遼東巡撫、如今剛剛就任宣大總督的袁崇煥。

    自打從遼東回京師以後,袁崇煥很是被朱由檢冷落了一段時間,兵部尚書銜也沒了。朝中還有御史以錦州和寧遠陷落、袁崇煥不奉詔擅自上皮島欲殺毛文龍為由,連續上疏參劾他,認為他應該對遼東的失利負主要責任,甚至有人建議朱由檢將袁崇煥交部嚴審,明正典刑以謝天下。

    朱由檢雖然把這些奏章全部留中,但也不置可否。那段時間袁崇煥可真不好過,每日除了在京師的臨時住所閉門思過,就是拜會恩師孫承宗。而孫承宗對他可就不客氣了,直言不諱地訓斥了他好幾次,尤其指出他剛愎自用,越權擅殺大將,不但是為官之大忌,亦險些將皮島拱手送給滿清,朝廷苦心經營多年之成果,差點付諸流水。

    袁崇煥這才體會到朱由檢親至皮島的良苦用心,不禁悔恨交加,也對年輕的皇帝更加崇敬與歎服。

    就在他以為自己即使不被問罪,仕途恐怕也將結束之際,宣府大案發生。朱由檢藉著這個機會,把原宣大總督、宣府巡撫和宣府總兵全都調往他處,併力排眾議,讓袁崇煥出任宣大總督。

    袁崇煥沒想到自己犯了這麼大的錯,皇帝還能重用自己,不禁感動得熱淚滂沱。即將上任之際,他進宮「陛辭」,朱由檢卻未接見他,只讓孫承宗向他轉達了寥寥幾個字:戒急用忍。

    其實這個詞古已有之,在前世卻被台灣當局歪曲其意,從而成為一個貶義詞。朱由檢倒是覺得這個詞對性情暴躁、做事缺乏大局觀的袁崇煥是一個很好的告誡,於是就搬了過來。

    經歷了此次宦海沉浮,袁崇煥果然成熟了許多。到了大同總督任上,不論大事小情,他必斟酌再三、廣泛聽取下屬意見後才施行,認為比較重要的還要先奏請聖旨。反正有飛鴿傳書可用,跟著朱由檢在遼東轉戰半月,他算是充分認識到了這種通訊方式是何等快捷。

    此次滿清八旗從喜峰口大舉入關,要依著過去的脾氣,袁崇煥早就跟誰也不打招呼,便起兵勤王了。但這次他卻吸取教訓,一邊厲兵秣馬,一邊用飛鴿傳書請示朝廷如何行動。

    很快,朱由檢就給了他答覆,要他率大同騎兵先進至宣府,與宣府巡撫盧象升合兵後再據形勢而定。並且特意強調,沒有自己的聖旨,決不允許宣、大官軍貿然來京勤王。

    袁崇煥雖然並不理解朱由檢的戰略意圖,卻忠實地執行了皇帝的諭令。他在大同留下必要的步軍守住各處關隘,隨即率領一萬五千騎兵趕赴宣府。如今加上宣府鎮原有的騎兵,以及盧象升從大名帶過來的天雄軍,宣府已經集結了三萬多騎兵,單從兵力上看,確實具備了和滿清八旗較量一番的實力。

    袁盧二人剛剛見面,還未及寒暄,袁崇煥便請盧象升商議軍事。並且連巡撫府也不去了,就在這清遠樓上議事。這也正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雖然袁崇煥在大事上已經盡量控制情緒、反覆斟酌,但在這種細微的小事上,他的急脾氣還是一點沒改。

    這時盧象升才為袁崇煥介紹李定國和馬千雪。袁崇煥大吃一驚,隨即又是大喜,因為他不但知道李定國與李來亨火速平定西南叛亂的驕人戰績,更知道他與李來亨一樣,都是皇帝的心腹愛將。

    並且朱由檢還向袁崇煥透露過,打算以後讓李定國出任宣府總兵。這麼一員智勇雙全的大將,等於是劃在自己治下,袁崇煥焉能不喜。於是他立即滿面春風地請幾人上樓,他手下的幕僚不明其故,見平日裡不怒自威的總督,竟對盧象升手下的兩個親兵點頭哈腰,都氣得連連搖頭。

    進得樓來,眾人首先看到一口巨鐘懸於其中,高幾近丈,口徑五尺,用四根通天柱架於頂層中央,看份量不下萬斤,鍾體上鑄有「宣府鎮城鍾」五個斗大的大字。馬千雪不禁看得呆了,半晌才喃喃地道:「這麼大的鐘,是怎麼架上去的?」

    書友群321669195,歡迎加入互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