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第一卷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皇上不急太監急 文 / 飽吹餓唱

    經過三天的試探,皇太極到底還是大舉西進,終於兵不血刃地佔領京東重鎮通州。雖然閣臣孫承宗親自主持撤退,通州城早已是人去樓空,但大量的物資是不可能全部運走的。做為大運河的終點,通州向來是江南大米在北方的集散之地,結果後金軍一口吃了個胖子,從城中繳獲存糧五十萬石!要知道建州女真全族也只有幾十萬人,這些糧食差不多夠後金吃半年的了。

    消息傳到京師,滿朝官員又是「義憤填膺」,紛紛指責朱由檢及孫承宗不該放棄通州,即使放棄也要把糧食運走或銷毀。現在可好,全部資敵,孫承宗難辭其咎!

    在萬炮齊轟之下,孫承宗只得上疏請辭。其實他真是有苦難言,因為朱由檢在命他主持撤退之時,專門給他下了一道密旨,嚴令他不得運走通州的糧食。現在朱由檢不吭聲,孫承宗也只得承擔起這個責任。

    朱由檢當然不會罷免孫承宗,只是降旨說「百姓撤出來就好,錢糧乃身外之物,尚書大人功大於過」等等。孫承宗仍然恪盡職守地每天駐守在北城的北極門城樓上,只是多日的勞累,讓他顯得比以往更加蒼老了。

    根據偵察兵的回報,後金軍原打算繞過京師,去保定、河間一帶劫掠,如果明軍敢於出城迎戰,則迅速集結四路大軍與明軍決戰。可是由於前期進展過於順利,尤其是通州得來全不費工夫,收穫也是前所未有地大,後金軍似乎已經改變了最初的戰略目標。他們已經不屑於再去搶掠那些小縣城,而是除了阿敏的東路軍繼續盯住山海關之外,其餘三路大軍迅速向京師靠攏。看這架勢,皇太極是準備攻一次京師了。

    對此京中官員當然是驚惶不已,頻頻上疏要求皇帝急調各地勤王兵馬,尤其是山海關邊軍和宣大邊軍趕到京師與後金軍作戰。

    朱由檢這回還真同意了群臣的意見。不過此時京師早已戒嚴,任何人不奉旨不得擅自出入,傳達諭令也全靠飛鴿傳書。而飛鴿傳書是完全掌握在兵部車駕司,具體說就是紅娘子手中,她與赫爾哲編的密碼不定時更換,外人根本不知道她們傳達的具體內容。

    實際上朱由檢早告訴紅娘子,仍要嚴令兩支邊軍原地待命。待朝中大臣盼不來援軍,焦躁地問起時,只說「信鴿可能是被韃子『射』落了」,一句話便把大臣們頂了回去。

    又過兩天,代善和岳托的西路軍殺入昌平。昌平縣內的天壽山是除朱元璋、朱允炆和景泰帝朱祁鈺外,明朝歷代皇帝陵寢所在,不少大臣又如同打了雞血一般,強烈要求皇帝派兵守昌平,絕不可使祖宗陵寢震驚。

    其實朱由檢是壓根沒拿陵寢當回事的,活人都顧不過來,哪還顧得上死人?當初他剛剛登基之時,亦有禮部官員上疏,請皇帝派員「勘察吉壤」,說白了就是給自己找塊合適的墳地,找好了就要開工。

    結果奏章被朱由檢「留中」,從此沒了下文。其實朱由檢這還算客氣了,他真想臭罵那禮部官員一頓:剛登基就找墳地,這不是自己咒自己麼?還「吉壤」,歷朝歷代皇帝無不將自己葬於「吉壤」,可到最後有幾個「吉」的?還不是被後來者偷墳掘墓,暴骨荒郊!

    不過大明畢竟是「以孝治天下」,朱由檢做為一個穿越者,雖然對歷代皇帝並無感情,表面文章還是要做一做的。於是他傳旨給隱藏在京西山中的三千營主將郝永忠,命他向昌平移動。

    當然這是明面上的諭令,實際他的密旨卻是要郝永忠保存實力,絕不可急於與後金軍交戰。郝永忠當然奉旨而行,只派了幾十名偵察兵到昌平轉悠了一圈,剛與後金軍照面就跑得無影無蹤。給京師的飛鴿傳書則稱「與韃虜激戰竟日,折損過半,不得已退至宛平」。反正京中大臣也無法出城,到底打沒打只有朱由檢知道。

    而代善和岳托率領的後金西路軍倒也沒有進犯明陵,只是從昌平穿過,直抵京師西北郊區。並不是他們良心發現,而是皇太極另有打算。

    一天之後,豪格的南路軍也抵達京師南城永定門外十五里下寨。緊接著,皇太極派人從通州趕至京師太平門外,向城頭『射』上一箭,箭上帶有書信。守城軍官不敢怠慢,急忙將書信送至天壇讓皇帝及群臣過目。大家不看則可,一看可全把鼻子氣歪了。

    原來就在今天清晨,後金大汗皇太極在通州正式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清」,並把族名由「女真」改為「滿洲」,定都瀋陽,從明年正月初一起改元「崇德」。追尊努爾哈赤為清太祖,封博爾濟吉特哲哲為皇后,布木布泰為莊妃,代善、阿敏、莽古爾泰、濟爾哈朗、豪格、岳托、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等貴族一律封為親王。

    這封書信的內容,就是要大明承認大清。並且語氣極為狂傲,言道:「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嗟爾明朝,國運將終。天命在我,理當順從。我大清國皇帝聖德仁君,不欲過多殺傷,欲與明朝皇帝效金宋故事,劃淮而治。

    「大清國皇帝為叔,明朝皇帝為侄,每歲互遣使臣致賀,明朝皇帝須以侄禮待使。明朝向大清國歲納白銀三百萬兩,絹五十萬匹,米一百萬石,秀女一千名,並嫁公主,與大清國皇帝結為姻親。明朝藩屬之國,一律向大清國納貢。倘如此,則免動兵戈,天下太平,百姓幸甚,爾明朝亦得以保全矣。」

    朱由檢看罷氣極反笑道:「純屬癡心妄想,腦子進水了吧!」

    閣臣錢龍錫趕緊奏道:「皇太極僭越無倫,罪不容誅,其書如此狂傲悖亂,是欲與朝廷討價還價,陛下萬不可退讓半分。」

    朱由檢點頭道:「那還用說。不過朕覺得賊酋用『皇太極』這個名字,已經是大逆不道,從現在起,應該給他改個名字。」

    眾臣皆以為然,正在冥思苦想給皇太極起個什麼惡毒難聽的名字時,朱由檢拍手大笑道:「不如就叫『皇上不急太監急』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