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第一卷 第九百二十三章 富春山居 文 / 飽吹餓唱

    兩件藏品一亮相,便引起眾人的濃厚興趣,因為這兩樣東西看起來年代久遠,而且與其他古玩風格迥異,甚至不像是中原出產。

    「這兩件藏品是由呂梁商幫選送。以該幫喬老幫主的老辣眼力,也無法判明其年代,甚至連該叫什麼都不知道,可見必是上古之物。」主持人孫德隆煽情地宣傳道,「如有識貨的可要趁早出手了,起價各十萬兩!」

    這個起拍價與之前的幾幅著名畫家的畫作相比並不算高,可因為沒有一個人能看懂這兩件藏品的來歷,自然也就無法預估價值。冷場持續了很長時間,才有人試探性地對黃金面具加價五千兩,結果無人與他競爭,就這麼草草成交了。而那件金冠,則乾脆流拍,讓呂梁商幫的人感到十分掃興。

    但雅間內的朱由檢卻是雙眉禁皺,良久才緩緩地道:「存棋,你不是說為夫釣魚執法麼?這次可真是釣到大魚了!」

    朱存棋自是莫名其妙,朱由檢卻興奮地為她解釋道:「這兩樣東西可不是出自中原,它們都是遼金貴族墓葬中的陪葬品。按照當時的習俗,死者要佩戴面具,女性還要頭戴金冠。」

    「死者戴面具?卻是為何?」朱存棋好奇地問道。

    「這就只能猜測了。」朱由檢搖頭晃腦地道,「可能是因為草原民族信奉薩滿教,而薩滿教巫師常戴面具;也可能是因為遼金之人篤信佛教,以面具模彷彿面;還可能是為了美化逝者。唉!遼金都被滅國滅族,雖偶有遺留文字,後人卻無法辨識,也許這些喪葬習俗會成為永遠解不開的謎呢!」

    「萬歲怎麼會知道這些?」朱存棋奇道。

    朱由檢老臉一紅,其實這都是他在前世看《探索發現》之類的節目時瞭解到的,現在當然無法出口,只得信口胡謅道:「為夫學貫古今…」

    「好啦好啦!」朱存棋當然知道朱由檢平素對這些東西根本不感興趣,什麼學貫古今更是胡扯,又不好點破,只是面帶嘲諷地問道,「萬歲說釣到一條大魚,又是怎麼回事?」

    「你想呀,遼金貴族墓葬可不在中原,而是在極北之地。」朱由檢認真地分析道,「蒙古人和女真人與朝廷一直作對,普通百姓越境幾乎等於找死,漢人盜墓賊會不遠千里,跑到那裡偷墳掘墓麼?顯然不可能。那就只有一種解釋:這些隨葬品是被蒙古人或是女真人挖掘出來的。」

    「哦…」朱存棋似有所悟,「萬歲是說,蒙古人或是女真人的東西,怎麼會流落到京師來…」

    「對呀,榷場在萬曆年間就已經全部關閉了,這些東西過來只能有一種途徑,那就是走私。」朱由檢沉聲道,「當年為夫流落蒙古草原,就曾遇到過漢人走私行商,那可真是浩浩蕩蕩啊!」

    說到這裡,李崇瑤那倔強而又深情的面龐突然在朱由檢腦海中浮現。朱由檢心頭猛地一痛,一拳重重擊在桌子上,不慎把茶碗擊碎,手被扎得鮮血直流!

    朱存棋驚呼一聲,趕忙為朱由檢包紮傷口。她也聽蕊兒提起過這段往事,深知這是朱由檢不能觸碰的傷疤,半晌才小心翼翼地道:「朝廷已有明令,嚴禁與蒙古人和女真人有任何形式的交易。看來有些人被利益驅使,不但鋌而走險,甚至連民族大義都不顧了。」

    「籠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少漢奸。」朱由檢輕撫著被包紮好的傷口冷笑道,「看來呂梁商幫肯定與建虜或是蒙古人有聯繫,這條線索一定要深挖!這些人根本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觀念,馬克思說得一點沒錯,有百分之百的利潤,他們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他們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既然有人敢於以身試法,朕也絕不會憐憫這些豬狗不如的東西!」

    「萬歲息怒,龍體要緊!」朱存棋見朱由檢情緒激動,趕緊小聲勸道,「另外,馬克思是何人?這段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

    朱由檢趕緊住口,心想一激動差點又露了餡。此時,拍賣會終於進入最後的高朝階段,首先是大收藏家董其昌的藏品隆重登場。

    朱由檢定睛一看,激動得差點窒息了。原來這件藏品,竟然是完整的《富春山居圖》!

    朱由檢在前世也聽說過這幅名作的坎坷命運。此畫為元代畫家黃公望所作,縱寬一尺,橫長二丈有餘,全圖用墨淡雅,山水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

    此畫傳到明末,輾轉落入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對此畫的喜愛已經達到了極為癡迷的程度,然而他在彌留之際,卻做出了一個極其自私和無恥的決定:把此畫焚燬,為自己殉葬!

    眼看《富春山居圖》已經被投入火盆,吳洪裕的侄子一把搶了出來,才使得這幅名畫沒有與吳洪裕一起消失。饒是如此,此畫還是被燒得斷為兩截。後來這兩截被重新裝裱,短的稱為《剩山圖》,長的稱為《無用師卷》。

    後來《無用師卷》的真品和贗品同時落入乾隆皇帝之手,由於乾隆鑒賞水平有限,一直把贗品當作真品,真品反而被冷落在一旁,成為中國書畫史上的一大笑柄。

    再後來中國發生解放戰爭,國民黨敗走台灣,把故宮珍藏的寶物打包運走,當然也包括這幅《無用師卷》。而《剩山圖》卻一直流落民間,直至五十年代被浙江博物館收藏。到了二十一世紀,在國家領導人的親自關懷下,這幅命運多舛的名畫終於在台灣合璧展出,一時傳為美談。

    「畫猶如此,人何以堪」,當時國家領導人的話,在朱由檢同學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寶島台灣與祖國大陸,不就像這幅歷經劫難卻最終完美合璧的名畫麼?當然,如果《富春山居圖》沒有被貪婪的吳洪裕燒那一下,寶島台灣也沒有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那就更完美了。

    因此當看到仍然完整的《富春山居圖》時,朱由檢心情之激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剛要攛掇朱存棋去競價,賣主董其昌卻負手昂然道:「此畫為老夫至愛,今天展出只是為讓大家欣賞,絕不出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