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章 節目錄 第八百七十五章 進士培訓 文 / 飽吹餓唱

    在朱由檢的大力推動下,十五名新科進士被選為中書舍人,協助內閣處理朝政。中書舍人沒有票擬權,但可參贊機務,幫助閣臣處理文牘,因而能接觸到整個帝國的核心事務。對於新科進士來說,既是莫大的恩典,也是皇帝著意栽培,因此人人艷羨。

    除了狀元黃宗羲之外,朱由檢還欽點了榜眼吳偉業、探花夏曰瑚,以及三甲進士顧炎武、王夫之擔任這一職務。對於這五個人,群臣倒是沒什麼意見。畢竟五個裡面三個是一甲,另外兩個也小有名氣,且與皇帝早就認識,被提拔也在情理之中。

    當然,朱由檢也照顧到了大臣們的情緒,剩下的十人讓朝臣推選。並且規定中書舍人的任期只有一年,一年以後必須換人。東林黨人當然大力推舉他們這一派的青年才俊,結果十人全都是東林黨人的後人。

    從第二天起,除十五名中書舍人還未結束培訓外,內閣已經開始正式運轉了。朱由檢為此專門降詔:凡是一般朝務,一律先送內閣,內閣擬出票擬後再送呈御覽。同時皇帝不再每日臨朝,而是改為五日一次朝會。

    朱由檢還特別撥出三大殿的第三殿建極殿,做為內閣的辦公地點。閣臣和中書舍人頒發出入紫禁城的腰牌,即使夜間也可入內辦公。如遇緊急情況,可以在任何時間在乾清門外遞牌請見皇帝,皇帝則在養心殿召見。

    對朱由檢這個決定,閣臣是非常歡迎的。皇帝自從登基以來,很多事都是自己做決定,早讓大臣多有不滿。現在內閣重新開始票擬,那就等於是閣臣做決策,皇帝只是同意或否決罷了,官員集團的權力無疑得到了加強。

    而且東林黨到底與閹黨不同,尤其是這八位閣臣,不管能力如何,從主觀上還是想重振朝綱,逐漸恢復大明的國力的。因此雖然枚卜大典出了不小的狀況,內閣組成也與他們預想的大不一樣,眾閣臣還是滿含對皇帝的感恩之情,迅速投入到浩繁的朝政中去了。

    朱由檢是要懶政了麼?當然不是。在登基的這短短幾個月中,他已經意識到了內閣的重要性。俗話說得好,渾身是鐵,能捻幾顆釘?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分事情大小輕重,全都親力親為,即使有秘書處的協助,也非得累死不可。

    而現在有了內閣,對於不太重要的、有成例的朝政,就可以放手讓內閣去做,朱由檢只需要最後把一下關就行了。騰出來精力,他就可以重點關注更為重要,閣臣卻解決不好、解決不了的政務。

    對於內閣過度攬權、甚至架空皇帝的問題,朱由檢也做了一番考慮。擴大內閣規模,安排六部尚書和非東林系的周延儒入閣,正是為了制衡東林黨。因為票擬是需要內閣成員一致同意才能做出的,若是東林黨一味胡來,其他閣臣必不同意,那就還得皇帝出面解決。

    最重要的是,批紅權仍然牢牢地掌握在朱由檢手裡。說白了,內閣成員只是打工仔,最後拍板的權力始終歸於皇帝。

    接下來的幾天,朱由檢不用上朝了,果然在時間上靈活了很多。他第一件要處理的大事,就是新科進士的培訓和上任。

    根據朱由檢的旨意,六千進士每天都要到貢院接受培訓,為期一個月。除了禮部的官員講解官場禮儀外,剩下的就都是皇帝親自安排了。

    第一天,朱由檢親至貢院慰問,並且與大家一齊「上課」。在禮部官員講完之後,第一位老師、京師國子監祭酒左光斗被從人抬著登場,講解前朝及本朝歷史。

    朱由檢對歷史當然是很重視的。若不是稍微瞭解一點歷史,恐怕他在這個時空早就掛掉了。古人有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對於一個官員來說,具備豐富的歷史知識,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也是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左光斗是當世大儒,講起史來自是游刃有餘,進士們也是聽得如癡如醉。其實對於真正的儒生而言,「經史子集」都是應該掌握的。可在科舉考試的「指揮棒」之下,很多學子都過分重視「經」,也就是四書五經,對於歷史卻沒什麼深入瞭解。經過這一次「惡補」,自然大有收穫。

    左光斗講完之後,又輪到剛剛升任禮部侍郎的徐光啟講解地理,包括中國地理與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還好說,世界地理又讓進士們大開眼界。這次徐光啟可沒像在日講上那樣受到責難,因為他是本科的副主考,相當於是所有進士的恩師,這些人當然得老老實實聽著。

    接下來則是戶部侍郎畢自嚴,他講解的是如何看賬簿。別看一本小小的賬簿,大多數進士都被難倒了,因為他們平時只讀聖賢書,根本都沒接觸過這東西。

    朱由檢卻知道,這些人大部分是要外放到地方上去的,必然會面對各種事務。而所有事務中,經濟必須排在第一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嘛。如果連賬目都看不懂,怎麼管理收支、怎麼籌措糧餉,又怎麼清查貪腐?

    過去正因為主官不懂錢糧賬目,縣丞、主簿這樣的低級官員,以及書吏、師爺等才有搗鬼的機會。這些基層官吏的貪腐,造成的損害絕對是觸目驚心,這也是朱由檢決定從基層入手、刷新吏治的一個重要原因。

    畢自嚴講完之後,又換瞭解勝登台,他的出場卻引發了進士們的一陣騷動。很多人從骨子裡是瞧不起解勝的,心想皇帝怎麼派了個武夫來?他一個大老粗,怎能給滿腹經綸的進士上課?

    朱由檢見解勝有些尷尬,立即高聲道:「朕問你們,今科的考題是什麼?」

    一名年輕進士反應最快,起身應道:「回陛下,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陛下請解將軍為臣等上課,臣已明白其中深意!」

    本月小弟沖榜,各位大大有鮮花請使勁往小弟腦袋上砸,多謝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