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章 節目錄 第八百一十二章 皮島商行 文 / 飽吹餓唱

    在袁崇煥的力薦之下,朱由檢任命黃龍為東江鎮總兵官,歸遼東巡撫高第節制。按理說黃龍之前只是正三品參將,而總兵一般都是一品,中間還隔著個二品副將,晉陞似乎太快了點;但毛承祿已經是正二品,黃龍要想節制他,當然得比他品級更高才行。

    黃龍之前一直鬱鬱不得志,這次一下升為一品大員,出鎮一方,自是喜出望外。曹文詔卻是十分眼紅,雖然嘴上不敢說,心中卻有些抱怨朱由檢,也不看在李崇瑤的份上,照顧照顧他這個老熟人。

    朱由檢早看出他的心事,笑呵呵地道:「曹將軍,不要著急。過幾天你隨朕一起回寧遠,今後立功的機會還多著呢,拜將封侯也不是難事。你的長處是騎戰,朕還打算讓你統領關寧鐵騎!」曹文詔這才轉憂為喜。

    接下來的幾天,黃龍與毛承祿等人冒險乘船渡海抵達鐵山,將城中的士卒分批撤到皮島。與此同時,朱由檢與袁崇煥又開始清查各島上的居民。因為皮島上除了邊軍之外,毛文龍還聚攏了不少百姓,有的是漁民,有的是做海上走私生意的商人,當然也有不少情願或是不情願的倡技,加起來竟有三四萬之多。

    對於這些人,袁崇煥主張將他們全部發回內地,以免兵民混處,使邊軍產生鬆懈怠慢之心。尤其是那些走私商人,違反了朝廷法度,更應從嚴治罪。

    朱由檢思索了半日,卻首先將那些走私商人集合到一起,親自訓話道:「爾等不遵朝廷法度,擅自出海走私,罪可至死!」

    這些商人立時嚇得魂飛魄散,痛哭流涕告饒不止。朱由檢卻奸笑著道:「不過朕有好生之德,也知道你們多是因為家境貧困,實在活不下去才冒險出海,法無可恕,情有可原。現在朕給你們指一條活路,不知你們肯不肯走?」

    這些走私商人一聽可以不死,當然慶幸不已,皆磕頭如搗蒜道:「只要萬歲爺饒小人等不死,情願為朝廷當牛做馬!」

    「那倒不必。」朱由檢悠然道,「你們之前走私掙了銀子,不過估計也花了不少,現在要你們退,恐怕也退不出來了。只好把你們的船隻充公,此前的走私行為既往不咎。」

    船隻就是這些走私商人的飯碗,把船沒收了他們當然不會高興。但比起掉腦袋,這已經是莫大的恩典了。眾人正要謝恩,朱由檢卻又藉著道:「但是沒有了船,你們生計無著,朕也不願意看著你們餓死。這樣吧,朕要成立『皮島商行』,你們要是願意加入的,可以繼續留在船上幹你們的老本行;不願留下的也不勉強,等風暴結束後,官軍把你們送回原籍,此後再不得進行走私。」

    這些人都是在家中活不下去才出來走私的,誰肯回去等死?因此皆道:「小人等願意留下!」

    朱由檢滿意地笑道:「好!不過,皮島商行算是官民合營,自然要有些規矩,與你們過去胡亂走私有所不同。首先,每條船的船長從邊軍水師中選拔,並且選派士卒上船,實行軍事化管理。如果遇到緊急情況,船長有權臨機處置;但一般他們不會干擾你們正常做生意,與夷人接觸時,也不會暴露身份,只裝作你們的夥計。這麼做也是為了你們的安全著想,以後每次出海有官軍保護,豈不是好?」

    其實這些走私商人過去偶爾也會做一些類似海盜的搶劫行為,如今一聽船上有官軍監管,這種事自然做不成了,有些人便猶豫起來。朱由檢也不客氣,凡是不同意的立即剔除出去,連個重新考慮的機會也不給。

    剩下的自然是些老實本分的商人了,皆對軍管沒有異議。朱由檢便接著道:「貿易的利潤,官民五五分成;官軍在船上的飲食自帶,費用自理,如確需徵用你們的物資,返回皮島後照價付銀。賬冊一式二份,一目瞭然,互不相欺。怎麼樣?」

    這些商人一聽又是老大不情願,因為走私貿易利潤豐厚,白花花的銀子誰願意和人分一半?但轉念一想,現在船都沒了,如果不做,那就一兩銀子都掙不到了;反之,如果接著做,雖然單次的利潤減少了,但這可是皇帝親口許可的貿易,並且有官軍保護,可以正大光明地進行,也不用藏著掖著了。只要多跑幾趟,說不定比過去掙得還多。因此權衡利弊之下,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同意。

    最後,朱由檢肅容說道:「朕知道你們過去沒少和倭人、朝鮮人甚至是女真人做生意。今後,此種生意還可以做,但是貿易的種類必須嚴格限定。比如,對女真人只可出售茶葉、瓷器等物,嚴禁出售糧食、鐵器及軍械彈藥。並且絕不可洩漏你們已經加入商行的秘密,否則以通敵論,定斬不饒!」

    眾人雖然不大理解朱由檢的用意,不過皇帝發了話誰敢不從,也只得凜遵而行。包括袁崇煥等人在內,都不明白朱由檢為什麼對這些「細枝末節」的事如此上心,朱由檢也懶得跟他們多解釋。

    其實朱由檢此舉有兩大用意。第一,現在大明水師力量十分薄弱,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缺少船隻。創立海運商行官民合營,就可以實際控制這些走私船,必要時轉為軍用。朱由檢可不是只盯著皮島這點船,如果這個方法可行,他就要大規模,在短時間內先把船隻的數量弄上去再說。

    第二,對外貿易一直是朱由檢的的改革計劃中頗為重要的一環。地理大發現這個重要歷史機遇,大明已經錯過了,朱由檢不想在蓬勃發展的全球海上貿易中再次落後。

    但是全面改革牽涉甚廣,由於農耕文明的保守思想根深蒂固,朝廷解除海禁又並不徹底,包括完善的海關監管、稅收等一系列與外貿有關的制度還根本沒有創立,完全放開民間貿易的時機還並不成熟。現在朱由檢先建立一個官民合營的商行,也是在為遲早都要到來的改革先行試水。至於效果如何,那就得套用前世曾經流行的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