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章 節目錄 第五百二十四章 縱論英雄 文 / 飽吹餓唱

——    章節內容開始——>

    當毛文龍的口中說出「朱由檢」三個字時,朱由檢嚇得差點沒尿褲子!心想這毛文龍也太厲害了,難道自己在什麼地方露了馬腳,讓他看穿了自己的身份?

    但朱由檢轉念一想,也許毛文龍是在詐自己。因為此中干係實在太大,藩王擅離封地,不但自己是死罪,還要牽連所有的親人,甚至盧象升、袁可立、戚顯宗這一干人也難逃朝廷的治罪。因此他也下定決心,裝傻充愣也好,矢口否認也好,無論如何不能承認自己就是朱由檢。

    因此他還故作不解地道:「總兵大人,天下英雄何其之多,為何您單單佩服這兩位?」

    毛文龍狡黠地眨眨小眼睛,搖頭晃腦地道:「先說袁公。他的先祖以武功仕睢陽衛,後代世襲百戶。百戶雖不是什麼大官,但也是正六品,算得上是個好差事了。是以武官之後多目不識丁,反正也有世襲的官做。袁公卻能考中文進士,並從小小的七品蘇州推官做起,可見其志向絕非常人可比。」

    朱由檢認真地聽著,心想難怪袁可立武功高強,原來人家也是武官世家。

    「當然如今重文輕武,如果單看這一點,倒還沒什麼出奇的。」毛文龍繼續說道,「官場就是這樣,你扶持我,我照拂你,你好我好大家好,在朝中落個『會做人』的好名聲,陞官發財也就順理成章了,此即所謂『官官相護』。

    「可袁公卻不如此。他以一個小小的七品推官,就敢因一件與自己毫無干係的冤案,與頂頭上司應天巡撫當面對質,直斥其謬,迫得巡撫自劾去官。以七品之卑斗翻四品之尊,這是何等膽色氣節!

    「不僅如此,袁公執法如山,明察秋毫,剛毅持正,萬口稱頌。當時倭寇橫行,官府常常緝拿『通海』之人,其中也不乏冤案。最有名的一件,乃是無錫望族秦燈等三人,欲招募鄉兵抵抗倭寇,結果在向富戶勸捐錢糧時,得罪了這些富戶,反被誣告通匪,全部問成死罪。

    「袁公本是調來監斬的官員,與此案無涉。但刑場之上人犯大聲喊冤,袁公便覺事有蹊蹺,以烏紗帽為擔保暫停行刑,再三細審,終於洗清冤案。當時袁公將人犯從法場救回,天空突然無雲而雷,人皆稱之為『雷鳴案』。」

    朱由檢聽罷,對袁可立的崇敬之情更加深了幾分。心道誰說明末「文臣人人可殺」?像袁可立這樣的清官能吏,未必只有他一個,只是朝廷不能盡其才而已!

    果然,毛文龍話鋒一轉,歎息著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官場渾濁若此,袁公如此剛直,必遭小人忌恨。後來袁公升任御史,仍是屢屢直言上奏,終於得罪權奸,在萬曆爺面上讒言加害,終致袁公被削職為民,賦閒二十餘年不得任用!

    「若是一般人,經此挫折早已垮了。可袁公不墮青雲之志,終於再獲起用,終成封疆大吏。遼東局勢危若累卵,邊軍一敗再敗,如果不是袁公在登州運籌帷幄,恐怕朝廷現在連山海關都保不住了吧!若非閹賊當道,朝綱不興,袁公就是做個首輔又有何不可!」

    停了片刻,毛文龍意猶未盡地道:「袁公對我有知遇之恩。想當年我毛文龍不過是個窮算命的出身,朝中並無親友倚仗,投軍多年雖屢立戰功,也只做個小小的千戶。後來因故得罪了遼東經略熊廷弼,熊廷弼差點沒砍了我的腦袋!幸得袁公搭救,我才免去一死。

    「再後來,袁公對我面授機宜,我才率領一百九十名勇士渡海奇襲遼東,並據有皮島,開創如今這番規模。朝中有人嫉妒我,屢屢上疏參劾,又是袁公盡力維持,萬歲才對我深信不疑。若無袁公,豈有現在的毛文龍!」

    朱由檢聽他滔滔不絕地講著,心中卻道:袁可立未必親來皮島看過你現在這副德性。如若看了,恐怕就不會死保你了!當然,袁可立可能也是出於無奈,因為毛文龍雖然恃兵驕縱,但若換了旁人,恐怕連這小小的皮島也保不住,袁可立只是兩害相權擇其輕罷了。

    正沉吟間,毛文龍突然對朱由檢笑道:「當然,你可以說本兵敬佩袁公,是因為袁公對本兵有恩。但是另外一位秦王朱由檢,我們素昧平生,你可知我為何佩服他?」

    朱由檢就怕毛文龍把話題往自己身上扯,但又沒法不讓人家說,只得裝傻充愣道:「大明有好幾百個王爺,這位秦王殿下不過是萬歲的親弟弟,別的大概也沒什麼吧…」

    「他和別的王爺可不一樣!」毛文龍搖搖頭道,「皇室子孫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只知享受安逸銀樂,有幾個有英武之氣的?這位秦王殿下卻不然,先是代天子出征,遵化、寧遠兩戰連挫頑敵;後至西安就藩,又化解了流賊的攻擊。

    「如果是武將,這沒什麼稀罕的。難就難在他本是手無縛雞之力,據說初時一聽到喊殺聲,就要嚇得尿褲子。這樣的一個人,卻能在連番作戰中逐漸鍛煉膽色,到後來在寧遠時還敢孤身潛出城外,開炮擊傷賊酋老奴。貴為親王,又不以王爺自居自傲,這就難能可貴了!

    「我還聽人說,他把涇陽經營得如同世外桃源一般。嘿嘿嘿嘿,你覺不覺得,這位秦王殿下與本兵頗有相似之處呢?只不過他在陝西,本兵在遼東;他是王爺,本兵是總兵罷了!」

    毛文龍這麼一說,朱由檢覺得還真有點像那麼回事。兩人都是從無到有,開創了一番事業。雖然朱由檢掛著王爺的名,看似比毛文龍要厲害得多;可這頂帽子既是資源又是負擔,比如他就不可能像毛文龍這樣隨心所欲,天高皇帝遠不怕言官彈劾。

    當然,對毛文龍把自己和他歸為一類,朱由檢在內心中並不認同。二人行事看似一樣,出發點卻差了十萬八千里。朱由檢是為了救國救民,而這個毛文龍,怎麼看也只是為了一己之私!

    正思量之時,毛文龍接下來的一句話,又把朱由檢嚇出一身冷汗:「不過我觀秦王恐有異志,絕非肯安居藩地者!」——

    章節內容結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