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三章 瞭望制彈兩用塔 文 / 飽吹餓唱

    幾天之後,一座造型奇特的瞭望台,出現在了秦王莊外的兵工廠正中心的位置。

    由於工期十分緊張,檯子搭得比較簡陋。像一般的瞭望塔都是以磚石砌成,內部隔成若干間可以容納兵力及箭支彈藥,並且在塔身上開有射擊孔。

    可這座檯子卻大部分是木製,並且四面都沒有牆,看起來倒像是現代的框架結構。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高,足足高達十餘丈,不但將所有附近的建築踩在腳下,就算放到西安城,也絕對是首屈一指的高度,恐怕只有大雁塔、小雁塔能與之比肩。

    這座檯子可是朱由檢將所有工人的工作全部停下,集中能調動的全部人力,沒日沒夜地突擊趕工,並且能從簡的地方一律從簡,才得以三天建成的。若要用採用磚石結構,沒有個把月時間,無論如何也無法竣工。

    除了這座檯子,朱由檢還命人在兵工廠周圍築起高高的圍牆,並且戒備森嚴。如此一來,外面的人根本看不到裡面的情況,而兵工廠裡的人卻可以利用高台,及時發現試圖接近這裡的人。

    此時朱由檢率領一大幫人拾級而上,登上瞭望台的最高層,俯瞰秦王莊,將周圍的景色一覽無餘。由於這個時代幾乎沒有任何污染,大氣的能見度極好,眾人登高而望,竟可以看到十幾里外的西安城,不由得連聲讚歎。

    「唐代王之渙有詩云: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孫傳庭拈鬚微笑道,「詩是好詩,不過未免太過誇張。想那鸛雀樓不過三層,最多七八丈高,何能窮千里之目?若他來此處眺望,才知『更上層樓』的涵義吧!」

    蕊兒、秋琳娜等女眷,也是沉醉於這壯麗的景色,對著遠方指指點點,興奮地又跳又笑。

    朱由檢卻沒有這個雅興,他立即吩咐道:「派出一隊團勇,在此處晝夜值守瞭望,如有敵情立即通報!好了,孫元龍,現在該看你的了!」

    原來這檯子不光作瞭望之用,更主要地還是為兵工廠的孫元龍所建!

    孫元龍聞命而動,立即與眾工匠在瞭望台的次頂層忙了起來。原來這一層的檯面全以青石鋪就,檯子中央竟放置了一座小型高爐!此時除一名工匠在爐頂投入爐料,其餘所有工匠皆光著膀子,在高爐底部的進風口處輪班鼓風,直累得大汗淋漓。

    而那爐內的溫度也逐漸增高,終於將礦石熔化,成為溫度極高的銀色液態金屬,又順著專用通道從高爐內流入一個大型容器中。

    此時孫元龍親自動手,用一隻帶有十數個漏孔的特製大石勺,從容器中盛起滿滿一勺鉛水,高聲喊道:「下面的人都閃開,要往下滴了啊!」

    瞭望台周圍的人忙遠遠散開,只見孫元龍雙臂用力平舉石勺,停在瞭望台內部的懸空處。不多時,那鉛液即從孔中漏出,如同水滴一般向下方墜去。

    空中登時劃過無數條美麗的銀線,只聽「咚咚咚」、「嗤啦嗤啦」之聲不絕,鉛珠全部墜入台下早已準備好的大水槽中。

    不多時,這一勺鉛水已經全部漏完。孫元龍馬上重複上面的動作,同時也讓其他工匠有樣學樣,用更多的石勺向下滴鉛水。

    過了一會兒,鉛液在空氣中迅速凝固,再也盛不起來了。孫元龍即命工匠停手,親自到下面的水槽中查看。朱由檢也跟著下去,心卻提到了嗓子眼,不知道孫元龍這個製造鉛彈的法子,到底效果如何。

    「成功啦!」孫元龍興奮地從水槽中撈起一大把鉛彈,捧至朱由檢的眼前道,「幫主,您看!嗚嗚嗚…」

    原來他竟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極大喜悅,放聲痛哭起來!

    朱由檢從中撿了幾枚細看,果然是非常完美的球型,而且尺寸一般不二,也不禁大喜道:「兵工廠副廠長改進鉛彈生產工藝,成績卓異,記一等功,獎勵白銀一千兩!其餘工匠記集體二等功,各獎勵白銀一百兩!」

    原來這就是孫元龍自己琢磨的生產鉛彈之法。其實說起來也簡單,任何金屬成為液體之後,由於表面張力的存在,在下落的過程中,都會如同水銀一樣,形成完美的球型。

    孫元龍雖然不懂表面張力的理論知識,卻在長年累月的勞動中,摸索出了這個道理。因此他就想著利用鉛水的自由下落,讓鉛液在與空氣的接觸中迅速冷卻。只要下降的距離足夠長,鉛液即重新凝固成堅硬的球體。至於下面的水槽,則是用來緩衝鉛彈下墜的力道。

    這個點子他已經琢磨出來了至少五年,卻由於與傳統工藝截然不同,搭建高台又費時費力,因此根本未被主管的官員採納。

    後來孫元龍日子不過下去,也成為了逃亡的匠戶。如果沒有朱由檢的大力支持,那麼他的這個想法,就會隨著他個人的死亡而徹底消失。這項工藝的發明,又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對於朱由檢重獎兵工廠的工匠,不少人還是頗有微詞的。像民團團練解勇就頗有醋意地道:「我們上陣殺敵,那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裡的勾當。可是斬殺五個普通土匪,才給記三等功,獎三十兩銀子。這姓孫的只是燒燒爐子,就能立一等功,領一千兩賞銀!幫主,這可是有點不公平啊!」

    朱由檢卻把眼一瞪,賞瞭解勇一記爆栗道:「你懂什麼!你覺得看起來很簡單,卻不知道這項工藝的改進,足可使鉛彈的製造速度提升數十倍!現在能用的火器還太少,下一步我就要給你們人手配備一支鳥銃,一支手槍。到時候你們可就不用與敵人面對面廝殺了,而是要用火器殺敵!光有火器,彈藥不足,能行麼!」

    「火器?那玩意好使麼?」解勇還是有些不服氣地道,「我還是覺得大刀掄著順手…」

    「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朱由檢興致勃勃地道,「那時候你殺敵的數目可就不是五個了,而是五十個、五百個!」

    「好傢伙!能有那麼厲害?」解勇嚇得吐了吐舌頭。

    「行了!別眼饞人家的一等功了,馬上跟我去訓練!」朱由檢笑罵道。

    原來朱由檢已經倣傚前世,創立了功勞獎勵制度。這個制度並不僅限於團勇,而是擴展到所有的工人、工匠和學生。

    其中三等獎為普通功勞,比如斬殺普通土匪五人、斬殺頭目一人,或是工人連續一個月超產一半、學生取得考試前十名,即可獲獎。獎勵標準是白銀三十兩,當然學生因為年紀還小,要酌減一半。

    二等獎為重要功勞,比如斬殺普通土匪二十人、斬殺頭目三人,或是工人連續半年超產一半、學生取得考試前三名。獎勵標準是白銀一白兩。

    一等獎則是非常重大的功勞,比如擒斬敵人的主將,或是工人工匠對生產工藝有重大改進、學生取得考試第一名。獎勵標準是白銀一千兩,對於一個普通百姓來說,這個數目已經是天文數字了。

    一等獎之上還設有特等獎,那就得是立下驚天動地的功勞。獎勵標準更是嚇人,白銀一萬兩起,上不封頂!當然現在還沒有這麼大的功勞可立,朱由檢設立這個獎,也只是讓手下人有奔頭而已。

    此時朱由檢離開兵工廠,又來到了民團的訓練場地。從今天起,團勇每日的訓練內容除了之前的體能訓練和格鬥訓練,還增加了火器訓練。因為團勇們過去幾乎沒接觸過火器,所以這幾天將火器作為重中之重,進行突擊培訓。

    由於孫元龍的努力,本來不能使的八十多條鳥銃,又被重新拆裝,湊成了二十支。再加上原來就能用的十幾條,共計三十多條槍。

    朱由檢還嫌不夠,又命李自誠想盡千方百計,從各種渠道買來了二十餘條,總共湊成了六十條槍。

    但是現在團勇共有五百人,這六十條槍當然是不夠分的。朱由檢便從中先挑選了六十個機靈的,充當最早的一批鳥銃手。

    眾人分到槍支,無不覺得新鮮,甚至有的還將眼睛對準槍管,想看看裡面是什麼結構。

    朱由檢見狀立即大吼道:「把槍給我!」

    那團勇嚇了一跳,趕忙畏畏縮縮地把鳥銃遞還給朱由檢。

    朱由檢接過鳥銃,嚴肅地對團勇們道:「鳥銃不同於大刀長矛,屬於熱兵器,稍不小心就有走火、炸膛的危險。你們給我記住,身為鳥銃手,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只要有一口氣在,槍口只能指向敵人,絕不能指向自己,更不能指向自己的戰友!」

    「是!」團勇們聽得熱血沸騰,齊聲應諾。

    「好,現在就開始訓練!」朱由檢將鳥銃還給那名團勇,立即發令。

    由於沒有專業的教官,朱由檢只得請來一名火器工匠,負責教授團勇。他從如何持槍說起,再到裝彈、裝藥、裝火繩、點火繩、瞄準、擊發、重新裝彈,每個環節皆是細細地講解。

    團勇們如聽天書,一個個大眼瞪小眼。一遍講完,直說得工匠口乾舌燥,團勇們卻沒記住多少。

    朱由檢卻笑道:「紙上談兵是沒有用的。你先演示一遍,再手把手地教他們!不要怕浪費彈藥,給我敞開地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