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 開始王府生活 文 / 飽吹餓唱

    朱由檢的這座新王府位於李家莊的正中央,大抵呈豎長方形,共有五進院落,正房、廂房加在一起,共有大小房間三十餘間。雖然與京師的信王府和西安的秦王府無法相比,但在這樣的小村子中,顯然也是鶴立雞群,極為氣派了。

    這座宅邸本是李家莊最大的地主李虎的私宅。李虎是一個頭腦非常靈活的地主,這些年來見只靠種地收入越來越少,便將主要精力轉向經商,這在較為保守的陝西人中是極為罕見的。

    幾年下來,李虎的財富積累越來越多,便不願意繼續居住在這寒酸的村子裡,而是遷到了西安城中,大大方方地做起了商人。由於資金周轉的需要,他竟把老宅子也給賣掉。而陝西商幫卻還遵循著古老的傳統,經商賺了錢便買房子置地,因此才從李虎手中盤下這座宅邸。

    因為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宅子的各個房間裡都佈滿灰塵。李自誠十分慚愧地對朱由檢道:「因為生意太忙,之前也沒派人打理宅子,結果弄成這樣,請王爺恕罪!」

    朱由檢卻興致勃勃地道:「這個不妨,搬新家打掃新房,也是一大樂趣呢!」

    由於朱由檢根本沒讓一個太監隨行,這王府中自然也就沒有「大總管」一類的人物。此時包括朱由檢在內,大家一齊動手卸車,將王府的家當搬進院子中,又手腳不停地收拾房間,忙了個不亦樂乎。

    朱由檢和蕊兒首先對房間的分配做了安排。進了大門之後的第一進院子是前院,在這裡的東西廂房安置林佑坤的手下,孫傳庭也暫時住在這裡。之後則是前廳,也就是朱由檢會客的地方,這幾間房是不能住人的,只好空著。

    在往後面,是第二進院子,兩邊的廂房安排為廚房、倉庫和賬房。

    然後穿過一道花廳,便進入了第三進院子,從這裡起就算是後宅了。()這進院子裡住的都是宮女。

    第四進院子是一處後花園,園中還有一方池塘,遍種蓮藕。池塘正中則是一座涼亭,兩邊用遊廊連接。想來到盛夏之時,必是滿院清涼,無比愜意。

    第五進院子便是主人臥房的所在地,房間也比其他院子多了不少。朱由檢和蕊兒當然住在正房的東暖閣,西暖閣則是朱由檢的書房。

    至於包玉憐、葉卡捷琳娜和伊伊、四姐妹等人,也都有自己的房間。眾女無不歡呼雀躍,精心佈置著自己的新居。

    朱由檢一邊欣賞著眾美女忙前忙後的芳姿,一邊暗想:這座宅子到底還是太小了些,才幾十號人就塞了個滿滿當當。尤其是前院,幾個房間便住了三十號人,條件實在是不怎麼樣。而且也沒有留出客房,一旦有遠道而來的客人拜訪,那可就抓瞎了。

    當然這只是喬遷新居的第一天,一切只能因陋就簡。朱由檢心中已有了盤算,將來一定要對王府進行一番改建擴建。雖然這裡未必是自己的永久居所,但要安安穩穩地過幾年,有些工程還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說,考慮到王府的安全性,現在的土坯矮牆顯然是太簡陋了,必須改為磚砌的高牆。而且在後宅的後面,還要多探出去一塊,並佈置一些「工事」,防止刺客從這個方向直取臥室。

    至於林佑坤的手下,朱由檢則打算在王府之外另外蓋房,將他們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分開。輪到值守的時候便在王府,換班之後還回自己家去。反正這村子一共也沒多大,一旦有事,照樣能及時趕來。

    至於後院,朱由檢更想大改一番,多建幾個跨院,讓自己的臥房與包玉憐等人分開。

    當他將這個想法告訴蕊兒時,蕊兒卻笑問道:「大家在一個院子裡,熱熱鬧鬧的不是挺好?為什麼要分出去呢?」

    朱由檢老臉一紅,只得貼在蕊兒耳邊悄聲道:「我是怕咱們晚上同房之時,動靜太大,讓她們聽見,那就不好了!」

    「王爺!」蕊兒羞得嬌嗔一聲,輕輕用粉拳搗了朱由檢一下,故作生氣地道,「您還說要省錢辦大事呢,原來只是想著這種事!」

    朱由檢忙討好地道:「你放心!為夫早想好了,一分錢不用花就能辦成這些事!」

    「您又要勞煩人家李自誠麼?」蕊兒疑惑地道。

    「非也非也!天機不可洩露,到時候你就瞧好吧!」朱由檢得意洋洋地道。

    從第二天起,李家莊的村民們便時常見到朱由檢挎著蕊兒,在村子裡東溜西逛。無論碰上誰,朱由檢都主動上前打招呼,一點也不端王爺架子。

    這些村民剛開始時當然怕得要死,在朱由檢面前連大氣也不敢喘。但時間久了,見這位小王爺和王妃娘娘都是和藹可親,和一般的鄰居也沒什麼兩樣,也就慢慢地適應了朱由檢的存在。

    尤其是朱由檢堅決禁止任何人對他下跪,誰要是跪了,朱由檢非得把他教育一番,又是「男兒膝下有黃金」、又是「天地君親師」的,足足說夠五分鐘才罷。讓他數落一頓,可比下跪還難受得多,因此再見到他時,村民們便只是深深一躬,叫聲「王爺」,也就是了。

    其實朱由檢並非吃飽了撐的閒逛,他是想盡快掌握村子的情況。幾天下來,他已與村民們混了個臉熟,村民們也不像原來那麼怕他,均是有問必答,因此朱由檢很快就獲取了他所需要的信息。

    原來這李家莊有五十六戶人家,總人口在三百人左右,共有田地三千畝。

    要是按人口平均計算,人均有十畝地,那可真算不少了。朱由檢可知道在前世之時,由於人口逐漸增多,耕地逐漸減少,有的農村平均一人只有幾分、甚至幾厘地,與這個時空相比,簡直連個零頭都夠不上。

    但是細問之下,朱由檢才知道這三千畝地,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屬於李虎的。李虎本人和他的家人都不種地,也不在村裡居住,只是雇村民代種,一年到頭之時,給個幾吊工錢拉倒。

    而剩下的一千二百多畝地,則分別屬於那幾十戶村民,一戶也只有二十餘畝。要是再攤到人頭上,也就只有三四畝了。

    更有些村民由於極度貧窮,已經將地賣給了李虎,成為無地的雇農。他們的日子可就比較悲慘了,由於收不到糧食,他們只能給李虎打長工。忙忙碌碌一年,卻連餬口都成問題。

    而今年的情況更為特殊。由於去年大災頻頻,糧食大幅減產,平均一畝地只能打一百來斤谷子。今年一開春又是大旱,一連兩個月滴雨未下,莊稼都快絕收了。如此一來,不單是雇農,就是普通的農民也面臨斷頓的危險。

    孫傳庭這幾天也一直挨家挨戶地探訪民情,終於忍不住對朱由檢道:「殿下,此地已成為災區,再不想些辦法,恐怕就要餓死人了!傳庭以為,還是得開設粥廠賑災,殿下請趕快支會西安府尹和涇陽縣令,讓他們…」

    朱由檢趕快打斷他道:「先生,要是等著他們,黃花菜都涼了!這粥廠還是我自己來開吧!」

    孫傳庭聞言感動地道:「殿下,您心繫百姓疾苦,真乃一代賢王!」

    「不過這次咱們不能像上次那樣開了。」朱由檢卻狡黠地一笑道,「粥廠一開,不光本村的村民,周圍的饑民也都會聞訊而來,咱們能硬擋著麼?到底有多少饑民,恐怕一時也難以統計。本王雖然也有點積蓄,但也禁不住老這麼折騰。」

    「那依殿下之意,又當如何開這粥廠?」孫傳庭困惑不解地問道。

    朱由檢胸有成竹地道:「其實也很簡單:來吃飯可以,但是不能白吃!」

    「這…」孫傳庭一怔,隨即苦笑道:「殿下有所不知,自古以來,粥廠便是富人賑濟窮人的慈悲之舉,一向是白吃的。饑民又無錢可給,不白吃還能怎的?」

    「誰說要他們錢了。」朱由檢笑道,「他們可以為本王幹活嘛!我這裡有的是活,就是發愁沒人干!」

    孫傳庭還是沉吟著道:「王府若有需用人力之處,只要知會官府,由官府派下徭役即可。何必借這粥廠之名?」

    朱由檢其實心裡早已有了主意,卻明知故問道:「不知這『徭役』為何物?」

    「農戶除田賦之外,還要為官府無償提供各種勞務,這便是徭役了。」孫傳庭緩緩地道,「歷朝歷代皆有徭役。我朝的徭役之法,則是以男子十六歲為成丁,至六十歲免役,在這段期間,每年皆要服徭役,計有正役、均徭、雜役、驛役、河役、皇役等種種名目。殿下若要用工,那便是『皇役』了。」

    二人正談話間,林佑坤來報:「殿下,涇陽縣令田征前來拜見殿下,現在離村子還有二里。」

    原來朱由檢早已命林佑坤從秦王衛中選派得力之人,以李家莊為圓心,向四面八方布下暗哨,哨探的覆蓋面甚至超出了涇陽縣。在這個範圍之內,只要是有什麼風吹草動,朱由檢都可以提前得到消息。

    朱由檢這招也是讓魏忠賢給迫出來的。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刺客,他也不得不多加小心。畢竟現在不是在京師,更不是在軍中,沒有人會好心地保護他,他只能全靠自己小心了。

    「正好本王還想找他呢!」朱由檢聽完匯報興奮地道:「孫先生,咱們一起去會會這位縣令,我覺得你大展身手的時候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