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崇禎:重征天下

正文 第九十六章 戚家女將 文 / 飽吹餓唱

    單田芳老先生的評書中,經常出現這句話:人上一萬,沒邊沒沿;人上十萬,徹地連天。

    此次的勤王兵馬雖沒到十萬,但也有六萬餘眾。從孫承宗下令開拔,各軍都從城內的駐地向城北的德勝門匯聚,一時間將各條大小街道堵得水洩不通。

    其實,按照孫承宗制定的行軍路線,從京師東側的東直門、朝陽門、東便門、廣渠門出城,更為方便。可為了討個吉利,全軍都從西北角的德勝門出城,不但兜了個大圈子,而且好幾萬人都擠這一個城門,速度可想而知。

    孫承宗走後,管寧連個招呼都不跟朱由檢打,昂著頭率領大批隨從揚長而去。

    朱由檢簡直把鼻子都氣歪了,敢情這孫子是得志便猖狂,仗著自己是總監軍,壓根沒把自己放在眼裡。

    這下可好,孫承宗走了,管寧也走了,朱由檢一個人被晾在了午門。

    正不知所措之際,台下健步走來一人,單膝點地,插手施禮道:「卑職登州衛千戶戚美鳳參見殿下!」

    朱由檢聽這聲音十分嬌嫩,定睛看時,竟是一員年僅十七八歲的女將。但見她全身披掛,渾身上下散發出颯爽的英姿,卻也掩蓋不住那秀美的面龐,以及曼妙的身形。

    見朱由檢盯著自己發愣,這位女將俏臉一紅,趕緊把頭低下去,脆聲稟道:「奉督師大人將令,卑職率登州衛五百勤王軍,專司護衛殿下!請殿下示下,現在是否開拔?」

    「啊…好,開拔!」朱由檢被這員女將的美貌驚呆了,半晌才白癡一樣地應道。

    女將再次施了個禮,隨即起身一聲令下。只見從廣場外迅速湧來百餘名士兵,各持刀槍,在祭台周圍警戒。

    朱由檢由四名太監扶持著下了祭台,登上早已準備好的車仗。車仗周圍共有十六名太監,作為服侍朱由檢起居的隨行人員,也跟著大軍一起進發。

    朱由檢眼尖,一眼看到其中一個小太監容貌十分清秀,即使故意低垂著頭,怕讓別人發現,但還是被朱由檢認了出來,竟是女扮「男」裝的包玉憐。

    見她果然混了進來,朱由檢心中大定,暗想自己不用擔心在路上毒發身亡了。

    戚美鳳見朱由檢在車上坐定,嬌喝一聲:「開拔!」

    這百餘名士兵,當即在她的率領下,簇擁著朱由檢的車仗離開午門廣場。

    往前走了不遠,又有三百餘名士兵加入了他們的隊列。但這些士兵除了有數十名騎兵以外,其餘全是步兵,每四名士兵推著一輛形制怪異的大車,車上堆滿各種器物。幾十輛大車在車仗的前後左右均勻地排開,不疾不徐地依次前行。

    別的東西不認識,車上伸出的黑洞洞的炮口,朱由檢還是知道的。他詫異地問在車仗邊策馬跟隨的戚美鳳:「戚將軍,這些車輛還拉著大炮?」

    戚美鳳見朱由檢問起,忙將戰馬向前提了兩步,與車仗並肩而行,在馬上一拱手,恭謹地道:「卑職只是六品千戶,焉敢稱『將軍』?請殿下直呼卑職姓名即可。回殿下,這並非大炮,而是佛郎機炮。大炮重達千斤,這樣的車輛是推不動的,必須要用騾馬拖行。而佛郎機炮只有一百五十斤,小巧輕便,便於野戰,數名士兵即可搬運。」

    朱由檢點了點頭,卻還忍不住問道:「那個…美鳳,這五百名士兵既然只是護衛本王,好像不用帶這麼多輜重吧?」

    戚美鳳俏臉又是一紅。她讓朱由檢直呼自己的姓名,卻不想朱由檢竟叫得過於親切,倒讓她芳心沒來由一陣亂跳。

    她趕忙低下頭去,輕聲答道:「回殿下,這些士兵是卑職從登州衛帶過來的,都選自戚家軍的車營。這些車輛器物,在戚家軍中都不可或缺,是以必須隨時攜帶。」

    「戚家軍?」朱由檢驚訝地問道,「難道就是大名鼎鼎的抗倭名將戚繼光所屬的軍隊?」

    「正是!」戚美鳳畢竟年幼,城府不深,聽朱由檢問到,雖然盡量壓抑,臉上還是帶出了驕傲的笑容,「先武毅公戚繼光,正是卑職曾祖。」

    朱由檢立即想起,蕊兒曾對自己說過,當今武林有六大世家,其中一家便是「戚家軍」。這戚家既是世襲登州衛所武將,又是武林世家,聲名顯赫。卻不知為何,此次勤王,竟只派出一員年輕的女將。

    戚美鳳看出朱由檢的疑慮,歎了口氣,主動解釋道:「曾祖在世時,元配老祖夫人未能生育,五子皆是庶出。曾祖過世後,為誰能當上家主,襲封登萊指揮使,家中大大爭執了一場。

    「最後,雖然卑職的祖父憑武功奪取家主之位,卻將四位叔祖氣走,戚家從此元氣大傷。偏生這些年,家中男丁不旺,一脈單傳至卑職之父戚顯宗。家父又只生育了一女一男,除卑職外,還有個十歲的弟弟戚華龍。

    「此次五軍都督府征各地衛所兵馬勤王,家父本欲親率戚家軍所屬五千兵馬,星夜趕赴京師。誰曾想近日來倭寇屢犯海疆,在登萊一帶上岸偷襲,屠戮百姓,搶掠財帛。家父實在難以脫身,弟弟又年幼不能統軍,不得已,只得讓卑職率五百車營勤王。」

    「倭寇不是已經被戚繼光打跑了麼,怎麼又有了?」朱由檢大吃一驚道。

    戚美鳳柳眉緊鎖,歎息著道:「殿下有所不知。自嘉靖、隆慶年間,曾祖父在浙江、福建大破倭寇,斬首數萬,倭寇膽寒,已有數十年不敢犯境了。

    「但近幾年來,各地衛所武備鬆弛,水師戰船破爛不堪,倭寇賊心不死,又開始入侵沿海地區。而且他們現在勾結了西洋紅毛人,膽子也越來越大,除了江浙、福建、兩廣地區,竟將手伸到了登萊地區,氣焰囂張至極!」

    朱由檢聽得心直沉下去,暗想這大明算是要完了,遼東剛被後金打得屁滾尿流,這海上倭寇又捲土重來!

    他憂慮地問道:「美鳳,不知戚老將軍率兵抵抗倭寇,戰況如何?」

    戚美鳳臉又是一紅,輕啟朱唇道:「回殿下,戚家軍正是為抵禦倭寇而生,不管其他衛所如何,登州衛這幾十年來從來不曾放鬆*練。倭寇在江浙、福建等地往往如入無人之境,唯獨在登萊地區屢受重創。這個月,已沒有大股倭寇來犯了。只是…」

    說到這裡,她不由得雙眉緊鎖,苦惱地道:「只是此次的倭寇,與幾十年前已有很大的不同。那時的倭寇皆是乘坐幾十料、至多百料的小船渡海而來,若海上風浪稍大,即不能成行。故一年之中,只有數月時間可以騷擾海疆。

    「可是現在,倭寇的船隻比過去大了不少,儘是四五百料以上的大船,根本不懼普通風浪,全年皆可出海。且船上火力甚猛,水師的戰艦根本不是對手,往往尚未近身,已被轟成齏粉。即使來犯的船少,倭寇也可憑借船速的優勢,輕鬆擺脫包圍,水師簡直一籌莫展。」

    「那陸戰呢?」朱由檢急切地問道。

    戚美鳳答道:「陸戰也與過去大為不同。幾十年前,倭寇雖然悍不畏死,武器卻只有倭刀與弓箭。先曾祖獨創鴛鴦陣,屢屢大破之,自身傷亡卻微乎其微。

    「但此次倭寇來襲,竟普遍使用鳥銃,射程比我們的更遠,導致我軍傷亡大增。幸得鳥銃擊發速度較慢,只要貼近格鬥,倭寇仍不是對手。

    「家父上月率戚家軍與倭寇接戰三次,每次進犯的倭寇約有一二百名。我軍將其斬殺近半,其餘總能逃至船上。只要上了船,我們也只好望洋興歎。而且,每次我軍傷亡總是大於倭寇。

    「為了此事,家父也甚為煩惱,總覺得墮了先曾祖的名頭,整日愁眉不展,檢討戰法,至深夜仍不肯休息。」

    朱由檢聽了,暗想不對啊!這個時代的島國,自從萬曆年間豐臣秀吉遠征朝鮮,被明軍拚死抵抗,不得不黯然退回本土。又在撤退途中,被鄧子龍和李舜臣的中朝聯軍在露梁海殺得大敗,幾乎將島國海軍全殲。

    經此慘敗,按照歷史的正常發展進程,島國的幕府將軍本應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再不敢覬覦中國才對。怎麼幾十年後,倭寇竟又捲土重來,而且在武器裝備上,好像還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就連戚家軍也難以應付了!

    他做為穿越過來的人,自然很清楚地知道,戚家軍傷亡大增,不是什麼陣法和戰術的問題,而是在兵器科技上,已經遠遠落後於對手!

    這個時代,已經開始從冷兵器向熱兵器過渡,海軍也開始從接舷戰向炮戰過渡。而戚家軍的昔日輝煌,完全是建立在冷兵器對冷兵器之上的,如今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不吃虧才怪!

    但是說來也怪,若說到火器,明軍也早就大量裝備了。可後金軍隊仍是以傳統的刀槍弓箭為主,至於海軍則乾脆為零。為啥以這種落後的裝備水平,竟能屢屢將掌握先進武器的明軍殺得片甲不留,朱由檢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一邊思索著,車仗一邊緩緩向前行進。等出了德勝門,竟已是落日西垂。勤王兵馬光是出城,已經耗費了一整天的時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