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商宦

龍騰世紀 第581章 教育問題 文 / 古城西風

.    疲勞了一天的張曉文剛回到家中,就見地板上靜靜地躺著一隻大信封,他有些好奇地俯身拾了起來,打開一看,不禁心頭火起。

    教育的**近年來已成大面積爆發的趨勢,教育不正之風更不用說,而不正之風與**從來就是孿生姐妹。教育亂收費、高收費和醫療亂收費、高收費以及飛漲奇高的房價被群眾稱之為當代國內老百姓的新的「三座大山」。育,也收費劇增,在學費之外又有彈性極大貓膩很多的雜費,什麼開水費、校服費、自習費、教輔作業費等等,有的老師還更黑,課堂上不多講,留一手自辦課外輔導班,逼著學生家長交補課費、家教費。「精英」發明的一大斂財法術,教育資源集中於重點小學、重點中學,其他非重點學校很多是管理鬆懈、教育無法,要想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就不得不花很大的價錢費很大的氣力去辦擇校,擇校費動輒數萬元,這對於大款來說也許不算什麼,可大款終歸是少數,絕大多數中低收入階層的群眾省吃儉用,東借西湊,才能交上這巨額的擇校費,為了下一代,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親即使是去賣血,去拚命,也要為孩子擇校。校片內的學生,也難逃厄運。以前是按片就近入學,不存在擇校。也沒有擇校費之說,現在,為了增加收入,確切地說是超額利潤、超額剝削,招收擇校生地學校紛紛提高錄取分數線。以前招收500名學生的,他們只招收300名,另200名則實行用錢說話地擇校,分數高但沒錢,不予錄取,分數低但交錢。可以招收。這些擇校費基本由學校和教育管理部門控制,有的地方政府也在其中分一杯羹,學校和教育機關的各項開支,校長們和教育官員們買房買車出國旅遊,新建校舍、添置設備等等都從擇校費裡開支,擇校費成為當代國內教育行業一個巨大的「蛋糕」,也是人民群的沉重負擔和一大心痛。中有很大地自由裁量權。甚至弄虛作假進一些旁聽生,照樣可以收費,重點學校的校長是肥缺,有的人為了當校長。寧願不去當教育局裡當科長、處長。後,教育部門是最熱鬧的地方。遞條子的、送錢送禮地絡繹不絕,有的部門、有的學校和有的人簡直是日進斗金。也有一些校長、領導怕鬧出事來。潔身自好,秘密住進了賓館。躲避送錢送禮遞條子的人。錢看,學費從無到有,並在不到10年間上漲了數十倍,一般每年高達4000-5000元,藝術院校更高,培養一個大學生,其家庭或本人每年的支出約需10000元以上,對於城市家庭來說,這已是沉重的負擔,用教育部副部長地話來說,他們夫婦倆的工資加起來,也只夠供養一個大學生,那麼,廣大工薪階層能夠趕上副部長的收入水平的到底有多少?所以他們供孩子上大學是很吃力地,許多人要拿出多年的積蓄,要加班加點拚命工作,要到處借錢,來供孩子上學。而對於佔人口大多數地農村人口來說,他們的收入水平要遠遠低於城市人口,很多人還在溫飽線甚至貧困線以下掙扎,要想供孩子上大學,那高攀地學費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大山一樣的壓力,這種壓力壓垮了很多人,不少農村孩子考上了大學卻上不起大學,被迫放棄了接受高等教育地機會,去打工掙錢,回家種田,甚至連年發生農村學生父母因為無力供孩子上大學悲憤無奈地『自殺』的事情,以致有識之士紛紛大聲疾呼「教育殺人」、「教育危急」、「教育墮落」!也借鑒中小學擇校費的做法,「生財有道」,在招生中玩起了貓膩,在正式招生之外拿出一定的名額,實行用錢說話,要想上學,需交數萬甚至10萬元的費用,美其名曰「點招」。這樣,分數線就被認為地抬高了,原本可以上線的有的就必須交「點招費」(有的叫「提檔費」等)才有可能被錄取,有的分數較低,如果交了足夠多的錢,甚至買通招生工作人員,也照樣可以上大學。收費以及教育**,群眾反響強烈,意見很大,黨和政府也注意到了,將其作為物價查處的一個重點,但是,連年查處,仍收效甚微,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已經形成了一種定勢,在這種定勢下,不花錢想上好學校似乎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三限」,即限分數、限人數、限錢數,交費不許超過10000元,可實際上學校並未認真執行,收的錢數超過20000、30000元的也大有人在,也有的學生家長不甘心,不服氣,交完錢後等孩子入了學,就又去物價部門舉報,可結果如何呢?收錢的學校或人員把錢退了回去,把條子退了回去,當然,把孩子也退了回去,並且,以後再也不收這個孩子,甚至別的學校也不收這個孩子,收錢的學校或人員一般也不再受到更多的處分,最終倒霉的還是學生及其家庭,以後,就再也沒有人敢犯楞去試一試了。

    有的教育官員在講話中說:擇校費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句話如果作為教育官員對擇校費等亂收費進行的辯解,那是狡辯,但確實也反映了教育高收費、亂收費中形成的一種不合理的病態社會趨向,家長們被挾持著紛紛「自願」交費給學校,送錢給學校或者相關人員,這種「自願」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自願」,以前沒有這些高收費、亂收費的時候,誰聽說過哪個家長自願去交擇校費、高學費、贊助費、建校費?

    高招辦在高校招生中具體組織,是一個很有實權的部門,學生在考試前已經填寫了報考志願,分數出來後,有的人覺得志願填高了,有的人覺得志願填低了,按規定這時已無法修改,但是,如果學生家長的關係足夠硬,或者職位足夠高,影響足夠大,這也不是絕對的事情,即使你沒有填寫某高校的志願,通過運作,也可以被該高校最後錄取,高招辦就有這個運作能力。(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