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商宦

龍騰世紀 第531章 難事不斷 文 / 古城西風

.    尤子正本著小心無大錯的原則,笑著解釋說:「主任,我只是協助您分管辦公室,大主意還得您來拿!」

    張曉文心暗暗好笑,難怪經開區的經濟始終只能在矮子裡面拔將軍,走不出烏紫市去,和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庸官太多了,有著很緊密的聯繫。

    也沒指望談一次話就解決掉尤子正心中的疙瘩,張曉文轉過話頭,問道:「老尤,正好你來了,咱們就聊一聊區裡的情況吧?」

    尤子正也正有此打算,就攤開帶來的資料,一本正經地開始匯報起來。

    經開區的職能部門在全市各個區縣裡頭,確實算是最少的,區直屬單位不過二十個而已,與有些區縣動輒上百個部門相比,那自然是好上不少了!

    張曉文臨上任之前,也曾經仔細研究過區裡的職能部門的分工情況,發現即使只有二十個部門,也還是顯得臃腫不堪,很多與居民和企業息息相關的辦證、交費等事務,完全可以納入到政務服務中心去集中辦理。

    不過,張曉文並不打算冒然行事,當務之急,一切要圍繞著汽車城的項目展開工作。一旦汽車城創建完成了,那個財政收入必將爆炸式的飛速增長。

    想當年,一家農村的小作坊的汽車廠,一年敲打幾百輛車,那就是上億的產值呢,何況張曉文想要打造的是華夏第一車城,讓國有的三大企業集團看看,根本不需要花幾百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就可以生產出真正擁有自足知識產權的國產小轎車來。

    那些躺在壟斷環抱裡等著喝奶的所謂企業家們,根本就沒有放在張曉文的眼裡。

    尤子正不厭其煩地把區裡的大事小事,包括各項統計數據,說了個遍,張曉文很有耐心地聽他囉嗦個沒完。

    官場不是企業,除非張曉文現在已經掌握了一省的實權,否則。大面的潛規則還是要遵守地。

    好不容易聽尤子正匯報完畢了。張曉文地心思也想得差不多了。就笑著誇獎道:「尤主任可真是細心。我不如你啊!」

    尤子正趕緊謙虛道:「您是頭一天上任。我在區裡已經工作了快十年了。自然較為熟悉情況。相信。您待了一段時間以後。一定比我更加瞭解情況。」

    見尤子正說話辦事始終很保守。有些放不開。張曉文也不想難為他。就問他:「區裡閒置地土地還有多少?」

    尤子正皺緊了眉頭。說:「主任。已經利用起來地土地。還不足30%。絕大部分土地都還是荒地。區裡也沒錢去搞五通一平。只能就這麼荒蕪著!」

    這算是怎麼回事嘛!寧可讓土地閒著長草。也不允許農民繼續耕種。這種土政策確實是太霸道了!

    張曉文不動聲色地問尤子正:「以前考慮過。暫時把田還給農民去耕種麼?」

    「考慮過啊,可是當時的主任硬是不同意,說那些刁民只要重新把地拿了回去,再想用來搞開發,就難辦了!」反正前任一把手已經進了班房了,尤子正索性全都推到了前任的頭上。

    張曉文曾經仔細地計算過,汽車城項目大約需要二至三千畝土地。加上配套企業所需地土地,充其量也不會超過六千畝,剩下的土地完全可以還到農民的手裡,讓他們繼續耕種。

    不過,這件事情,說易行難,畢竟楊正洪還是現任的市委一號,張曉文真要是這麼幹了,那就等於是翻了老楊的舊帳。將來的很多事情,就不是那麼好辦了!

    「尤主任,咱們區裡有幾所學校?」張曉文這是明知故問,他早就考慮好了,既然暫時無法把土地還到農民的手裡,那麼不如開辦幾所技術培訓學校,提前為汽車城項目,儲備可用的技術工人。

    張曉文相信,只要這些農民學到了手藝。收入肯定比種田要強不少倍。也算是聊盡一份心意。

    尤子正歎了口氣說:「當時建區的時候,咱們都沒有長後眼睛。所以至今只有一所技工學校,因為舊城區改造給搬到了區裡來,就再沒有別地學校了!」

    張曉文等的就是這句話,微微一笑:「舊城區的改造工作即將全面展開,涉及到地學校沒有十所,也有八所,尤主任,是不是可以想想辦法,拉幾所學校過來?」

    尤子正先是點了點頭,接著又搖了搖頭,說:「我可以在前面跑跑腿,試試看,不過,正到了關鍵的時刻,還得您出面發話,才管用!」

    張曉文笑著說:「我想拉進來,二所小學,兩所帶高中部的中學,兩所中專或是技校,另外新建一所大學,你看可行麼?」

    尤子正倒抽了一口涼氣,心想,嘴上無毛,辦事就是不牢靠,一張嘴就是這麼大一個攤子,即使區裡有土地,辦校的錢從哪裡來呢?

    不過,尤子正當慣了和事佬,並不打算當面掃張曉文的興,點著頭說:「這麼大目標,也只有在您的領導下,才有可能完成,靠我是不中的!」張曉文知道他不信,心想,那就只有讓事實來說話了。

    尤子正剛出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王新就鑽了進來,輕手輕腳地走到了張曉文的身旁,小聲說:「老闆,有件事得向您匯報一下!」

    張曉文抬起頭看了他一眼,問道:「啥事?」

    「是這麼回事,管委會給主任、副主任們訂購的六輛奧迪a已經到了口岸,就等著咱們拿尾款去提貨了,請您指示!」王新小心翼翼地匯報說。

    張曉文地臉上閃過一絲紅意,這事就做得太過分了,真是瞎胡鬧,一輛奧迪a8至少得花去上百萬的公帑,連同300%的關稅,六輛車就是幾千萬了。

    有錢買進口豪華小轎車,卻無錢給農民發微薄的土地租金,這算是哪門子的為人民服務嘛?

    「預付款花了多少?」張曉文強行壓抑住胸中的怒意。平和地問王新。

    「已經付了90%的款了,剩下的部分,由貿易商先墊著,等車到了咱們管委會再付款。」王新說的很隱晦,張曉文一聽就明白了,所謂地政府採購尾款。向來是不予支付的,算是明裡給管委會的回扣。

    事已至此,張曉文即使拍桌子也無濟於事,不管國內是怎麼一個情況,國外車商的規矩,張曉文那是一清二楚的,已經付了款,即使不想去提車,要想拿回幾千萬來。就得打國際官司了!

    按照國內通行的官場規則,對於主動去打國際性地貿易糾紛官司,是相當忌諱的。很容易就驚動了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以及外交部。

    事情一旦鬧大了,肯定會得罪一大批市裡的領導,有些實權派地心裡肯定會有想法。

    事情是明擺著地,小小的縣處級管委會地主任們,還沒有那個膽量去坐奧迪a8這種嚴重超標的小轎車,那麼這些豪華轎車是給誰準備的,就成了禿子腦門上地虱子,一目瞭然!

    這事確實頗有些棘手,張曉文一時間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有心看看王新的態度,就問他:「這車誰敢坐?」

    王新把頭一低,小聲說:「老闆,我也不太清楚具體地情況,只知道,這車是要運去京城,供駐京辦使用的!」

    「哦?」張曉文自然知道駐京辦的主要職能就是「跑部錢進」,他這個常務副市長,也正好管著駐京辦。可是自從上任後,就從沒人給他提過買豪華小轎車的事情,這裡頭肯定有不為人知的內幕。

    王新受不住張曉文逼視的目光,低著頭說:「我聽說有這麼個情況,有幾位本省留京的老幹部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了,市裡和區裡頭就想讓幾位老人家過得好更舒適一些,所以……」

    聽了這話,張曉文就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了,敢情是市裡頭想拍老領導的馬屁。卻讓開發區來掏了大把大把地銀子。渾然不顧農民每年就等著那一千塊的補貼過日子,世道也太過現實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恩出自於上的體制如此,上樑不正,下梁才可能跟著歪!

    內情搞清楚了,張曉文反而不好處理了,提來車,不給駐京辦去使用,得罪的人就太多了。

    可是,不去提車,那區裡的損失又太過巨大了,得不償失!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種豪華轎車,張曉文是絕對不可能留在管委會的,那等於是送把柄給政敵,整個一冒傻氣呢!

    進退之間,都是兩難的境地,這才是當官的悲哀!

    見張曉文板著臉不說話,王新也知道他地為難之處,有心給大老闆留下一個忠心耿耿的好印象,就建議說:「老闆,車是肯定要去提的,只不過,咱們可以賣幾輛給區裡的外資企業老闆,多少可以變點現錢出來。您剛上任,百廢待興,到處都需要錢,能省下一個是一個了!」

    張曉文有理由相信,當初商量買豪華轎車的時候,從王新嘴巴裡說出口的理由,一定不遜於現在。

    屁股決定腦袋,口字兩張皮,上下嘴唇這麼輕鬆地一劃拉,冠冕堂皇的道理,就由此產生了。

    張曉文有意問道:「不是有幾位老幹部麼?萬一老人家們有了意見,那可就麻煩了!」

    王新歎了口氣說:「其實駐京辦裡頭,有一輛這種車就足夠了,老人家們又不需要上班下班了,只要是錯開使用的時間,就完全可以安排得過來了!」

    張曉文暗暗好笑,這個道理其實誰都懂,就是沒人事先去說破,就如同皇帝的新衣一般,王新甘願在他地面前充當那個說真話地小孩,也確實難為他了!

    ps:推薦一想中的大學生活,是無憂無慮,默默無聞地玩上四年,但在入學地第一天,這個理想就像肥皂泡一般破滅了。

    自從無意中得到一個可以從遊戲中獲取物品帶到現實的包,他發現自己怎麼也低調不下來了。

    韓秋悲哀的發現,遊戲中的物品雖然給了他很多意想不到的能力,但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等級限制和亂七八糟匪夷所思的副作用,使得他越來越風雲的同時,爭議也越來越大。

    而爭議的起始,源於一次莫名其妙的「假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