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闖三國的特種兵

正文 第55章 土改與促商 文 / 寂寞夢梵

    通過大量的取證、調研,終於讓鄧睿發現了其中的奧妙。土地多被士族和地主兼併,農民被迫依附於這些士族、地主,而絕大多數的士族或者地主都在朝野任職,或者是某一個官員的親戚。因此話語權就被這極少數人給佔領,而極少數人為了獲得更高的利益,所制定的政策便是低稅率高租金,農民們收成的絕大部分都上交給了地主士族。

    百姓們由於手頭沒有土地,不得不租種士族地主的土地,因此每年除了交給地主絕大部分以外,留給自己的那部分就微乎其微了,豐收年養家戶口都挺困年,如果再遇到災難年,那麼就只能賣身士族、地主為奴了。經過瞭解鄧睿終於明白了,黃巾起義中為什麼張角能夠在各地一呼百應的原因。

    為改善百姓們的生存質量,提升對於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鄧睿果斷的選擇進行土地改革。同時為了促進商業發展,通過用政府出面購買士族、地主的土地然後租借給百姓使用租期為十年,連續租滿十五年土地的所用權就歸屬租借百姓。

    土地在租借期間稅收統一有政府收繳,按照地租三成,稅收一成,同時取消人頭稅和戶稅的徵收。當然由於土地的肥沃程度有所區別,因此對於相對貧瘠的土地收取的地租也有所區別,但最高不超過三成,最低為兩成五。

    由於鄧睿的政策大大的降低了士族、地主的利益,才剛剛推出就不斷有反對之聲傳來。而百姓們對於政府推出的這個政策也持有懷疑的態度。

    鄧睿面對農民們的懷疑和士族、地主們的反對,卻不為所動,他知道由於乾旱帶來的影響,目前在常山推行這個政策的時機是最合適的。

    未次鄧睿將張俊給叫了過來,讓他將面前查抄李成等人的土地用來作為試點,同時派人去士族地主家進行土地購買。同時頒發政策,所有出售土地給政府的士族、地主只要經商的,當年稅收

    ,看/書網網游他們的生意就會更好,因此對於他們的影響還是可以接受的。

    其餘的士族和小地主雖然有所不滿,但由於都是看倆家的臉色行事,都不敢掀起什麼大的風浪,當然背地裡玩著小的動作還是有的。只是沒有一個合理的領頭著,一直都只是在背地裡密謀要上告!

    除了河間城所屬之地以外,在南陽縣土改的推行也挺順利的。由於朱清帶領的馬賊攻打南陽,雖然最後沒有攻破。但很多士族大家還是遭遇了優先攻擊,家破人亡。張鴿等人到南陽後雖然收復了失地,確並沒有將這些土地交還各士族大家。

    所以南陽的土地也絕大多數在官府手中,不經土地在鄧睿手中,而且讓鄧睿沒想到的是,僅僅南陽一個小小的縣,朱清等人從士族大家中搶奪的錢財,布棉等物就價值六十億左右。

    因為此事就差點讓十分缺錢的鄧睿就像通過打壓士族大家來獲得一些財富來改變自己的現狀。鄧睿最後放棄這個打算,就是因為知道,三國末年魏國就是因為從曹操開始,對士族打壓過於厲害,司馬家族也真是利用士族對曹氏的怨恨。

    利用這些士族的力量,將其團結起來的力量攥奪曹氏的政權,才使得鼎盛一時的魏國從此走向滅亡。而鄧睿這只來自後世小蝴蝶,知道這件事情的危害,便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因此對於士族採用了,安撫和打殺倆中方式。

    對於依靠自己的家族採用引導其,走經商的路線來改善對於土地減少帶來的影響,對於那些冥頑不靈的士族則採用直接打殺。從河間和南陽的試點來看,鄧睿的土改政策還是可以順利退行的。

    ……

    轉眼就到了夏收時節,鄧睿適應土改政策也將近半年了。除了官府掌握大量土地的河間(鄧睿到常山後,隨著河間城的商業發展,將其歷縣,取名河間縣)和南陽兩縣得意順利的推行。其他各縣的情況並不理想,而整個冀州也如鄧睿估計的那樣未曾下過一滴雨水。

    鄧睿到常山後大肆修建水利,但百姓們的夏收還是受到了旱情的影響,很多來常山探親的百姓發展各縣田里綠油油的一片,雖然更雨水充足的年份相比看起來要枯黃的多,但總比其他郡要好很多。

    本來鄧睿讓人按照五百石一畝的價錢收購常山南陽、河間以外各縣的土地,可由於各縣士族世家的地處,土改小組除了收的了土地貧瘠收成沒有正常沃土三分之一的土地近白畝以外,就再無所獲。

    鄧睿為了鼓勵百姓跟政府租借土地,不得不將這些土地的地租有原來得最低二成五和一成得稅收更改為,一成得地租免去土地稅三年,三年以後示土地得肥沃程度再行調整地租和稅收,其餘得政策更南陽、河間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