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宦海縱橫

第一卷 第二百九十七章 走馬上任 文 / 萬馬奔騰

    第二百九十七章走馬上任

    之江省委大院對於陳寧來說是個異常熟悉的地方。這裡,他工作了兩年多,也承載了他和胡秋月之間的美好回憶。

    陳寧在這個省委大院裡的知名度太高了。省委書記的大秘、之江最年輕的縣委書記、之江最年輕的廳級幹部。這次陳寧調回之江即將出任臨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消息早已傳遍了。

    當陳寧走在省委大院中時,不少以前的同事紛紛恭敬地跟這位官場新貴打招呼。其中還有不乏在陳寧離開省委之後進來的年輕人,看到自己的領導或者是年長的同事對這個年輕人如此恭敬,私下驚訝地小聲問道:「這是誰呀?」

    「他,你都不認識呀?他可是原來我們之江周書記的秘書,明山前任區長,這次回來擔任臨州常務副市長的陳寧,才三十出頭呀。」回答者用不屑的眼光看了看問者,用帶有羨慕又不乏酸溜溜的語氣介紹道。同時,也為自己能認識這樣一位官場新貴感到很自豪。剛才不是陳寧也十分客氣地跟自己打招呼了嗎。

    當陳寧一邊微笑著同昔日的同事打著招呼,一邊來到省委組織部的時候,頓時又引起了一陣的騷動。在官場上最講究的就是信息要廣,陳寧和他們大老闆的楊傑之間的交情,大家都是清楚,從而也引申到陳寧和楊部長之間的關係也絕對非同一般。況且組織部本來就是省委下面最重要的一個部門,陳寧在擔任周長平秘書的時候,也沒少往組織部跑。大部分的人,陳寧都是認識的。不過,現在大家的地位相差懸殊,最多也只是恭敬的打聲招呼。只有處長級別上的人才笑著跟陳寧說上幾句話,不過態度也顯得很恭敬。

    「怎麼樣?回到娘家的感覺怎麼樣?」在組織部長楊萬年的辦公室裡,楊萬年笑著問道。對於陳寧,楊萬年是打心眼裡喜歡甚至是有些感激的。除去大家都是周長平一系的不論。單單陳寧這些年幫助了楊傑這麼多,楊萬年是很感激陳寧的。

    哪家的父母不想自己的子女好呀。雖然楊萬年當初很反感楊傑下海去做生意,但是畢竟是自己唯一的兒子。楊萬年是個小心謹慎的人,當年不許兒子在自己轄區內經商,也是不想被自己的政敵抓到小辮子。如今楊傑的生意越做越大,而且還一度和姚振強的女兒成為了合作夥伴,楊萬年的心裡很清楚,這是誰在幫助自己的兒子。所以,楊萬年跟自己前任高部長一樣,打心眼裡把陳寧當作自己的子侄來看待。

    「還是回到自己的娘家好啊。楊部長,說實話,當初調到東方市工作,那裡雖然是我的家鄉,但是還真的挺不適應的。今天終於又回來了,同志們對我還是那麼的熱情。」陳寧也笑著說道。

    「這次調回臨州,以後工作上有什麼困難儘管來找我,呵呵。」楊萬年跟陳寧也不說什麼官話套話,笑呵呵地說道。

    楊萬年能這麼不見外地跟自己說話,陳寧的心裡也是一熱。楊萬年在臨州經營了二十多年,從區長到副市長、常務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可謂是根深蒂固。如今雖然卸任了市委書記的職務,但是依然擔任著省委組織部長的要職。在臨州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

    「楊部長,有了您的支持,以後我在臨州的工作就好開展多了。」陳寧連忙帶著感激的笑容,說道。

    楊萬年笑著擺了擺手,頗有些感慨地說道:「我們都老了,以後就要靠你們這些年輕人了。」

    正說著,桌上的電話鈴聲響了。楊萬年接了電話之後,笑著對陳寧說道:「陳寧,志平書記要見你,我陪你一塊兒過去。」

    陳寧沒想到自己報到第一天,盧志平會親自接見自己,不由地愣了一下。作為周長平的嫡系,楊萬年對陳寧工作的調動是十分清楚的,而且這次盧志平能把臨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位置給陳寧,也是他繼續擺脫自己目前尷尬位置,而和周長平達成的一次交換。畢竟沒有周長平的點頭,楊萬年等人是不會主動去支持盧志平的。

    「老楊,請坐。」當楊萬年帶著陳寧來到省委書記辦公室時,盧志平特意從辦公桌後走了出來,十分熱情的跟楊萬年握了握手,而且還親熱地稱呼「老楊」,在上一次常委會上,陶副書記、楊萬年、馬建忠、顧文傑以及省軍區的司令員,這些周長平的舊部,旗幟鮮明地支持了盧志平,讓盧志平徹底擺脫了上任一年多來的尷尬,也徹底找到了一把手的感覺。雖然盧志平心裡也清楚,這種支持是有限度的,也是建立在自己的背後的勢力和周長平之間合作的結果。但是盧志平的心裡已經很滿足了,至少他是總算在之江立住了腳跟。

    「盧書記。」跟在楊萬年身後的陳寧則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

    「陳寧同志,我們又見面了。記得上次在明山苗木市場開業典禮上我就說過,我看好你。當初周部長要把你調走的時候,我還真有點捨不得。呵呵。」盧志平握著陳寧的手,顯得很十分親熱。

    「盧書記,我也捨不得離開之江省,這次還要感謝盧書記您能把我再調回來。」陳寧也笑著說道。雖然這次的調動是周長平示意的,但是具體操作的還是盧志平,況且盧志平又對自己這麼大方,不但給了個實職正廳的職務,而且還是常委。陳寧自然要表示一番。

    「呵呵,如果不是周部長發話的話,我可沒有這麼大的本事把你從東方市挖過來。」盧志平笑著擺了擺手說道:「跑題了,跑題了,陳寧同志,請坐。」

    大家落座之後,盧志平的臉色慢慢開始變得嚴肅,對正襟危坐在自己面前的陳寧說道:「陳寧同志,這次把你放到臨州市副市長的位置上,主要是考慮到你是學經濟的,而且在明山的工作成績相當不錯。現在,臨州即將要拉開舊城改造的序幕。」說到這裡,盧志平特意頓了頓,跟旁邊的楊萬年對視了一眼,楊萬年始終保持著微笑的表情,朝著盧志平點了點頭。

    「我們臨州跟其他的城市不同,我們臨州是六朝古都,著名的旅遊城市,舊城改造涉及到文物建築的保護,工廠的遷移,以及臨州工業新區和即將要成立的濱江新區的建設。任重而道遠,你可要有思想準備呀。」

    臨江工業新區在臨江的東部跟明山隔江相望,是一個新成立的國家級的開發區。而濱江新區,陳寧昨天已經在高晉那裡獲知,省裡準備把明山西部沿江的三個鎮劃撥出來,獨立成立濱江新區,成立國家級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兩邊和明山工業區以及明山新城區連成一片,結合臨州市區的舊城改造,打造臨州城市的副中心。

    說實話,陳寧在這個時候能夠調回臨州,陳寧的心裡也是十分激動的。臨州常務副市長,就意味著主管臨州的經濟建設,能在這樣一個臨州歷史的變革期,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大展拳腳,這是陳寧踏上工作崗位之後,一直所盼望的。

    不過,在盧志平面前,陳寧還是顯得很平靜,微微一笑,面色誠懇地說道:「組織上把我放到這個位置上,是對我的信任。我一定努力工作,決不辜負盧書記您和組織上對我的信任。」

    盧志平一聽陳寧在自己放在組織的前面,不由地滿意地點了點頭,指著陳寧笑著說道:「這可是你說的,一年之後,我可是要看到臨州的舊城改造、工業新區和濱江新區有明顯的發展。小伙子,拿出你在明山時的幹勁來,我還是那句話,我看好你。」

    按照楊萬年的意思,陳寧剛剛報到,先休息兩天。不過,陳寧還是堅持早點赴任。第二天上午,楊萬年便親自送陳寧去臨州市委市政府上任。雖然省委離臨州市委市政府只有五六分鐘的車程,但是一切還是按照規矩來。當陳寧坐在楊萬年的車裡駛出省委大院的時候,門口早已候著的警車便在前面開路。來到臨州市委,臨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大小小的頭腦們都已經在樓下候著了。

    蔡昌華雖然如今跟楊萬年一樣也是省委常委,但是畢竟在楊萬年的手下工作多年,而且在常委中的排名也在楊萬年之下,所以也早早地候在了樓下。

    雖然蔡昌華和楊萬年分屬不同的派系,不過當初楊萬年在臨州的地位相當的超脫,蔡昌華在當市長的時候,也不敢動什麼小動作,加上楊萬年除了人事和財權抓著不放之外,對市政府的工作也不太干涉,對後來蔡昌華繼任市委書記也沒有阻撓,所以蔡昌華和楊萬年之間的關係還算是不錯。

    「萬年部長,您好。」蔡昌華對楊萬年依然表現得如當初一樣的客氣,只不過是稱呼從萬年書記變為萬年部長。

    「昌華,我今天可是給你們輸送人才來了。呵呵。」回到自己的老土地,楊萬年也顯得十分道。

    「陳寧同志原來就是我們臨州的幹部嘛,當初調走的時候,我還真有點捨不得,但是又不能妨礙陳寧同志進步嘛。」蔡昌華一邊笑著說道,一邊把目光轉向了陳寧。向陳寧伸出手,熱情地說道:「陳寧同志,歡迎回來。」

    陳寧在擔任明山區區長的時候,除了開始跟蔡昌華發生過衝突,後來因為倒樓事件,陳寧和萬毅的關係發生了變化,蔡昌華和陳寧之間也出現了轉機。在後來的工作中,蔡昌華對陳寧的工作還是蠻支持的。

    「蔡書記,我又成為您的兵了,以後請蔡書記多批評。」陳寧連忙上前,雙手握住蔡昌華的手,恭敬地說道。

    「陳寧同志,我們臨州目前可是正處於大變革的時代,急需像你這樣的幹部來充實我們的領導隊伍。」蔡昌華握著陳寧的手,頗有幾分感慨地說道。

    應該說,對陳寧的能力,蔡昌華是相當欣賞的,不過陳寧這次回來,蔡昌華也是喜憂參半。陳寧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陳寧今後在臨州市常委會中該扮演什麼角色,蔡昌華有些吃不準,要知道陳寧的這次回歸是盧志平一手包辦的。而且,市長田中秋又是當初楊萬年在臨州的親信,自己繼任市委書記,楊萬年沒有提出反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萬副書記認可了田中秋繼任市長的原因。現在又來了個周系的陳寧,雖說田中秋跟蔡昌華的合作還算可以,但是從當初的市長和常務副市長的關係,到如今市委書記和市長的關係,在工作中總會存在一些分歧,況且兩人又分屬不同的派別,磕磕碰碰也總是難免。好在田中秋是個比較低調的人,也不會跟蔡昌華產生什麼衝突。但是陳寧就不同了,雖然蔡昌華在倒樓事件以後,跟陳寧之間的關係處得還可以,但是之前和陳寧之間的衝突,蔡昌華還是記憶猶新的。一個副廳級的區長不賣一副副省級市長的帳,不是什麼都敢做的。而陳寧在倒樓事件中的處理,也恰恰反映了陳寧的政治智慧。這樣一個有能力,智慧的,而且又不是和自己一個派系的常務副市長,放在身邊,蔡昌華的確是無法預測將來是福還是禍。

    臨州市的領導班子應該說變化不大,市長田中秋,算起來也應該是自己人。主管黨群組織的副書記依舊是當年和楊萬年送陳寧去明山上任的姚向軍。主管意識形態領域的副書記陳志遠,陳寧也是很熟悉的,他也是萬系的幹將之一。市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是換屆的時候上來的,是省長郭明的人。其他的常委組織部長依然是賀峰,宣傳部長,政法委書記兼公安局局長張耀國,統戰部長等等大家都不用介紹,陳寧跟在楊萬年的身後,一一跟這些原來的上級,現在的同事握手寒暄。

    朱國榮也站在迎接隊伍中間,按照常委中的排名,朱國榮排在倒數第二,新任市委常委、臨州警備區司令雷鳴的前面。站在隊伍中,看著一臉微笑,一副春風得意的陳寧,朱國榮此時心裡很不是滋味。當初在明山的時候,當了四年有職無權的區長,好不容易熬成了區委書記,而且還兼著市委常委的名頭,可是卻又來了一個異常強勢的陳寧,朱國榮只得又過了兩年半不順心的日子。陳寧去黨校學習一年,之後又調到了東方市,朱國榮趁機收服了區長莫建林,過了幾個月黨政大權在握的舒心日子,可每曾想,陳寧居然又調回來了,而且這次一下子成為了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常委的排名不但遠遠要高出朱國榮,還成為了朱國榮的領導。這讓朱國榮在忌憚陳寧手段的同時,心裡也十分的不舒服。

    說心裡話,朱國榮今天真的是不願意來,但是又不得不來,楊部長親自送陳寧來上任,朱國榮哪敢不給楊部長面子呀,而且昨天下午市委辦公廳把通知直接發到了朱國榮的辦公室,不來,得罪楊部長不算,恐怕連市委書記蔡昌華也要一同得罪。

    「陳寧同志,歡迎你回來。」朱國榮的臉上還是浮現出一副歡迎的樣子,笑著握著陳寧的手,歡迎道。常務副市長要到下午開完人大後才正式任命,所以朱國榮只能稱呼陳寧同志。

    「朱書記,你好,以後我們又可以在一起並肩作戰了。」陳寧也笑著對朱國榮說道。

    「是啊,是啊。」朱國榮也是忙不迭的點頭應道。不過,朱國榮此時心裡卻在暗罵:誰想跟你一起並肩作戰,除非我的腦子有問題了。

    排在最後的臨州警備區司令雷鳴,是集團軍的副參謀長的任上調過來的。當初,張幼華在當軍長,陳寧還在跟張楠談戀愛的時候,他是司令部參謀處的處長,跟陳寧也是老相識了。笑著給陳寧敬了一個禮,拉開大嗓門說道:「陳寧,以後用得上我的地方儘管開口。」

    雷鳴是軍隊系統的人,名列常委之一,也是黨指揮槍的產物,雖然蔡昌華作為市委書記兼著警備區第一政委,但是雷鳴根本就沒什麼顧忌。他從一參軍就是張幼華的兵,陳寧作為張幼華的女婿,對他來說,那就是自己人。

    聽到雷鳴的表態,再看看被簇擁著親自送陳寧來上任的楊萬年,朱國榮的心裡輕輕一歎:唉,看來自己的好日子又要快到頭了。

    上午,召開臨州市幹部大會,在會上楊萬年代表省委宣讀了對陳寧的任命,任命陳寧為**之江省臨州市市委委員,常委。

    對於陳寧的到任,臨州市的幹部早就聽說了,而且作為明山區的區長,陳寧也早就為臨州的幹部所熟悉。人家以前是周長平的秘書,鐵桿的周系,如今周長平更是升任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陳寧水漲船高一躍成為臨州的市委常委、即將出任常務副市長。儘管陳寧在明山的政績非常的突出,但大部分的幹部對陳寧如此快的陞遷均有一種朝中有人好做官的感慨。羨慕的,妒嫉的,自艾自憐的太多了。

    不過,底下有一個人去很高興,他就是西子區的區委書記汪新良。當初和陳寧的刻意交好,原本只是為了能順利地從明山區買到用地指標。沒想到陳寧去中央黨校學習了一年,又在東方市待了幾個月,居然一躍成為臨州的常務副市長。自問跟陳寧關係不錯的汪新良,此時正在盤算什麼時候該請陳寧吃頓飯,聚一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