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宦海縱橫

第一卷 第二百六十七章 相互利用 文 / 萬馬奔騰

    第二百六十七章相互利用

    「陳寧,我們認識也有三年多了吧?」沈良晃著杯中三十年陳釀茅台的淡黃色的液體,笑著對陳寧說道。

    陳寧朝著沈良微笑著點了點頭,當初為了自己妹妹陳靜和小嚴的婚事,馬麗通過他的父親一個電話把沈良叫了過來,如今確實已經是時隔三年多,將近要四年了。

    「我們剛剛認識的時候,你還是正處,現在都已經是正廳了,而且又是從中央黨校青干班畢業,省部級的後備幹部。陳寧,你的進步可真快呀。」沈良頗為感慨地說道。

    也的確如此,沈良自己從正處級到正廳整整奮鬥了十五年,而且他的正廳當初也是得益於華亭由縣升格為區,才從副廳到正廳的。

    「沈書記,您不是也挺好嗎。徐家匯區在我們東方市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呀。」面對沈良的感慨,陳寧微微一笑,頗有深意地對沈良說道。

    徐家匯區是東方市除了東海新區以外最大的區,歷任的區委書記有好幾位都升為了副市長。沈良如今的年紀不過五十出頭,很有希望在下屆能成為東方市的副市長。

    陳寧的這句話搔到了沈良的癢處,平心而論沈良能從華亭區委書記調任徐家匯區委書記,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現在的市長馬凌雲。沈良是馬凌雲的老部下。在沈良看來,如果在下屆馬凌雲能接任市委書記的話,那他就很可能成為下屆的副市長,那時他的歲數也不過五十六七,正好能擠進。對於沈良來說,能撈上個副部級已經是他這一生中最大的夢想了。

    「哈哈,我可比上你呦。」沈良高興地哈哈笑道:「你今年不過三十出頭,就已經是正廳級了。我不行,都老了,五十出頭,白頭髮都出來了。」

    「沈書記,您真是太謙虛了。現在我們東方市正處於全國經濟發展的前沿,就是需要像您這種具有豐富經驗的老幹部來把握呀。您看您在華亭區這麼些年,我們華亭的經濟發展得有多快呀。如今的華亭新城區都已經初具規模了,上次我剛剛回來的時候,差點都認不出了。」陳寧微笑著奉承著沈良。

    華亭新城區是沈良任上最大的政績,也是沈良從政三十年來最得意之處,聽陳寧提及,沈良的心情變得異常的好,呵呵笑個不停。同時沈良對陳寧的印象一下子又提高了一個台階。你看,大家都是正廳級的幹部,人家可真會說話,怪不得年紀輕輕就能坐上如此高位。

    「陳寧,你可是太抬舉我了,華亭之所以有這麼大的發展,完全是馬市長在華亭時打下的基礎,我可不敢居功呦。」沈良連連擺手說道,但是臉上的得意之色不容言表。

    陳寧心裡也暗暗有些好笑,馬凌雲擔任華亭縣委書記的時候,要追溯到十五年前,而且馬凌雲不過在華亭工作了五年,要說是馬凌雲打下的基礎,這完全是沈良的馬屁之詞。

    「沈書記,這次我調回東方市工作,也想跟您取取經。您看,現在瀛洲是我們東方市最落後的地區,我這個縣委書記可是真不太好當呀。」狠狠地捧了沈良一頓後,陳寧的話鋒一轉,微微皺著眉頭說道。

    聽了陳寧的話,沈良並沒有馬上開口,而是端起酒杯跟陳寧遙敬了一下,然後微微咪了一口,頗有一副高深莫測的說道:「瀛洲那個地方,所好當也好當,說不好當也不好當。」

    陳寧一聽,連忙放下自己手中的酒杯,一副聆聽教誨的樣子,說道:「沈書記,這話怎麼說?」

    沈良顯然很滿意陳寧的反應,微微一笑,說道:「瀛洲那個地方歷來是我們東方市最落後的地區,經歷了這麼多屆的領導,瀛洲到現在還要落後市區將近十年。是什麼原因呢?最大的原因就是交通原因。」

    對於沈良的這個觀點,陳寧有些不以為然,瀛洲落後的最大原因就是交通原因,恐怕在東方市出來。

    不過,這句話是沈良開頭的一個鋪墊,只聽見沈良繼續說道:「就是因為交通原因,使得瀛洲的經濟遲遲發展不起來。交通不便勢必阻礙了工業的發展,經濟發展最大的動力就是工業,你工業不能發展還談什麼經濟發展呀。同樣,工業發展不起來,同樣也不能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

    說到這裡,陳寧不由的點了點頭,雖然沈良的話稍顯粗俗,但是不能不說有道理。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前提就是工業化水平的提高,這樣才能促進經濟的發展,如果經濟發展不起來,老百姓手裡沒錢,那第三產業也就無法提及了。

    「從今年開始,市裡把瀛洲定位為國際性的生態島。這也是我們東方市發展到一定階段,提出的一個新的戰略。既然要把瀛洲建設成為國際性的生態島,那市裡勢必要對瀛洲進行大力的扶植,包括政策上和資金上的扶植。如果光靠瀛洲本身的話,那豈不是一句空話,一個經濟落後的地區,想憑一己之力就建成國際性的生態島,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建設初期,瀛洲實際上面臨的任務,就是把市裡佈置下來的任務完成了。所以說,你在瀛洲當這個縣委書記,從這點來看還是很好當的。」沈良說到最後,笑呵呵地說道。

    其實這點,沈良不說,陳寧也明白,這不過是平平安安的,或者說是庸庸碌碌地當一屆縣委書記罷了。如果你想出成績,這樣的話是根本出不了什麼政績的。

    當然,陳寧還想聽聽沈良剛才口中的不好當。於是,陳寧端起自己的酒杯,主動向沈良敬了一杯。

    沈良當然明白陳寧的意思,把自己杯中的就也一飲而盡,笑呵呵地說道:「陳寧,我就知道,你也不是一個安分的人,不然你也不可能進步得這麼快。」

    隨著陳寧對沈良的尊重以及開頭的奉承,無形中把自己和沈良之間的關係拉得很近。沈良說話也不怎麼避諱。

    「沈書記,現在都將究政績,我在東方市如果幹得不好的話,以後我也難以向老領導交待呀。」陳寧也微笑著向沈良說道。

    應該說陳寧的這句話,說得十分的直白和實惠的。沈良由於嚴立德的關係對陳寧的背景也十分清楚,當過現任中組部部長周長平的秘書,這次又是黃鎮專門從中組部把陳寧要來的。在官場混,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一定的後台,像沈良之所以能從華亭區調到徐家匯區不也是因為沈良後面有市長馬凌雲這樣的後台嗎?不過,當然了,你即便有後台,同時也要做出成績,這樣的話,提拔你的領導也有面子,同時你今後的仕途走得也會越穩當。

    聽了陳寧這話,沈良也挺高興的,大家都是正廳職的幹部,這麼直白的話,說明陳寧也沒有把自己當成外人。沈良本來就想交好陳寧,再加上從今天上午跟陳寧的相遇以及現在酒桌上的交談,沈良對陳寧的印象非常好。面對陳寧的請教,沈良確實願意好好跟陳寧說道說道。雖然,沈良也知道陳寧的能力不俗,但是東方市對於陳寧來說,畢竟是初來乍到,比起他這個在東方市工作了三十年的老幹部,還是需要陳寧有很多請教的地方。

    「說不好當呢。建設國際性的生態島,這個定位無疑是十分帶有遠見的,是超前的。生態島目前基本上都集中在了發達國家。而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提出建設國際生態島,其難度還是很大的,這中間必定要經歷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在建設之初,瀛洲的經濟勢必要呈下滑的趨勢。既然是生態島,強調的就是環保理念。按照市裡對瀛洲生態島的規劃,將來的瀛洲將發展現代有機農業、現代觀光農業、清潔生產和高科技環保型生態工業體系以及現代服務業。」

    說到這裡,沈良不由地歎了一口氣說道:「這些產業的發展任道而重遠,談何容易呀。首先,你要發展生態,勢必工業的發展就要受到限制,但是生態產業的發展在目前來說,還是一個新課題,你如何引進,如何實施,這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第一次,跟總設計師以前說的摸著石頭過河差不多。你環保的建設、生態產業的建設,市裡可以提高政策和資金,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的經濟發展起初肯定是受到遲滯的,經濟發展受到遲滯的話,財政收入勢必要減少,那你們瀛洲老百姓的生活該如何改善,民生問題該如何改善,這都是大問題。我記得你們瀛洲好像要接近六十萬的常住人口,這可是比我們華亭還要多十萬。一旦經濟發展遲滯的話,那民生問題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聽了沈良的話,陳寧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陳寧沒想到沈良這樣一個從生產隊隊長出身的幹部,雖然從來沒有在瀛洲任過職,但是對瀛洲目前面臨的問題看得也是很深刻的。

    民生問題,不但是方雷上任後就一直關注的問題,也觸及了陳寧的神經。對於瀛洲目前的情況,民生問題才是瀛洲在定位建設國際性生態島以後,最主要也是最大的問題。

    沈良說完後,看著陳寧低頭沉思,不說話了,也就笑著說道:「陳寧,剛才這些不過是我的一些判斷。你想連我都看到了,市裡的領導難道會看不到嗎?相信以後市裡肯定有相應的政策出台的。你看前幾年,國家為了高企改革,下崗了多少工人,這兩年國家不是也一直致力於改善民生,關注四零五零的工程嘛。」

    沈良說得沒有錯,你想沈良能看到,方雷能看到,陳寧剛剛上任一個星期能看到的問題,市裡的領導也肯定會看到。但是,現在擺在陳寧面前的就是一個民生問題,和如何在現有建設生態島的政策框架下來發展瀛洲的經濟,切實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問題。

    「沈書記,謝謝您提醒我。關於我們瀛洲的民生問題,我上任後,縣長方雷也跟我提過,的確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說著,陳寧再次端起了酒杯,微笑著對沈良說道:「沈書記,我們瀛洲的經濟和你們徐家匯區相比,可謂一個天一個地,到時可還要請沈書記多多幫助我們。」

    徐家匯作為除了東海新區以外東方市經濟實力最強的區,gdp的重量佔到全市的八分之一,這樣的gdp總量足以能抵得上西部一個貧困省的gdp總和了。陳寧今天一來是想跟沈良取經,二來也是想能跟沈良保持良好的關係,也好將來能得到徐家匯區的一些幫助。

    「呵呵,這個好說,只要你陳寧開口,我決沒有二話。」沈良笑呵呵地說道,聽陳寧的話中提及到方雷,沈良此時的話鋒也轉向了方雷,笑著說道:「哦,對了方雷可是你們瀛洲的縣長,他可是一個十分堅持原則的幹部呦。」

    陳寧一聽,馬上聽出了沈良話中的意思,沈良有提醒自己的意思。看來這個方雷在華亭擔任常務副區長的時候,跟沈良的關係並不怎麼樣。

    「是啊,方縣長的確是位十分堅持原則的幹部,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這一點。」陳寧也笑著說道。

    「堅持原則的確是一名幹部應該有點行為準則,但是有時不懂變通,反而會起到不好的作用。」沈良的話中,陳寧聽得出來,好像對方雷頗有不滿的意思。

    接著,沈良擺了擺手,說道:「算了,不說了。」旋即又轉向陳寧,笑著說道:「陳寧,其實我倒是有件事情想請你幫忙。」

    陳寧一聽,感到有些奇怪,按照道理沈良在徐家匯區委書記的位置上,在東方市也是數得著的人物,大概除了四套班子的領導以及東海新區的區委書記以後,就數他了。他會對自己這個初來乍到,排名墊底的瀛洲縣委書記有什麼需要幫忙的?

    「沈書記,您居然還有要我幫忙的事情呀,您說,我跟您剛才一個態度,只要我幫得上的絕對沒有二話,我可是還惦記著將來您來幫我呢。」陳寧連忙笑著說道。

    「好。這件事也只有你們瀛洲能幫得上忙,而且也只有你陳寧能辦。」沈良笑呵呵地指著陳寧說道。

    「您說。」陳寧又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是這樣的,今年你們瀛洲的商業用地的指標肯定用不完吧?」沈良意味深長地問道。

    陳寧一聽馬上就明白了,這和去年自己在明山當區長的時候,向兄弟區縣賣用地指標是一回事。沈良肯定是想向瀛洲購買商業用地的指標。說來也是,如今房地產市場正十分的火熱,作為地處黃金地段的徐家匯區來說,是急需用地指標的。

    「沈書記,您的意思是不是想到我們瀛洲購買商業用地的指標呀?」陳寧馬上微笑地說道。

    見陳寧反應這麼快,沈良連忙點了點頭,笑著讚歎道:「是啊,跟聰明人說話就是省力。」說著,沈良又面帶苦色地說道:「如今房地產市場十分的火熱,我們徐家匯區的住宅的房價從去年年頭的四五千塊一個平方,漲到了現在上萬元一個平方。商業用房更是漲到了近三萬一平米。現在我們的用地指標根本就不夠用呀。你們瀛洲肯定有多餘的吧?」

    瀛洲目前是不是有多餘的用地指標,陳寧還真的不太清楚,而且現在東方市的用地指標的行情陳寧也不知道。既然,沈良這麼問,陳寧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沈書記,不瞞您說,我剛到瀛洲不久,對這方面的情況還不是太瞭解。不過,用地指標應該有多餘的,就是不知道方縣長有沒有賣掉。」

    在陳寧看來,瀛洲的整個南門鎮幾乎看不到房產開發的跡象,應該來說用地指標肯定是有多餘的。因為房地局是屬於縣政府的管轄範疇,陳寧也不太清楚方雷有沒有把多餘的用地指標給賣出去。現在瀛洲最缺的就是錢,方雷也不大可能抱著這麼一塊肥肉不鬆手呀。

    哪知沈良聽了不由地哼了一聲,接著連忙笑著對陳寧解釋道:「能有多餘的就最好了。前兩個月我們區的王副區長曾經跟你們瀛洲聯繫過購買用地指標的事宜,不過你們的方雷縣長可是沒有同意呀。」

    「是嗎,該不是方縣長賣掉了吧?」陳寧詫異的說道。

    「這個倒不是太清楚,只不過你們的方雷縣長一向是個堅持原則的同志,我想應該不會賣掉吧。」沈良笑咪咪地說道。

    陳寧這下總算是明白了剛才沈良為什麼說方雷有時候太過堅持原則不是件好事了。瀛洲縣的用地指標肯定是有多餘的,而原則上這些用地指標是不允許地區相互買賣的。但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升溫,地區之間的用地指標買賣一向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上級政府一般對這種現象也不阻止,畢竟流通也是在本地區流通,這樣也能促進發達地區的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起到一個優劣互補的作用。可能是方雷由於堅持原則,根本就沒有動過這方面的腦筋,對上門前來要求購買用地指標兄弟區也採取拒絕的態度。

    想到這裡,陳寧不禁微微地皺了一下眉頭,既然瀛洲本來就缺乏資金,這個方雷也太過於堅持原則了,甚至可以說有些迂腐。用地指標不用的話,過期就作廢了,而且還會影響第二年市裡給瀛洲撥發的用地指標。

    當然,陳寧對具體的情況根本就不瞭解,同時如果情況確實像沈良所說的那樣,陳寧心裡也沒有把握說服方雷。畢竟這是縣長的權力範圍。不過,陳寧對沈良描述的方雷的這一態度也十分不敢苟同,買賣用地指標也是充分利用政策嘛。

    「這樣吧,沈書記,這個情況我回去之後瞭解一下,如果確實有多餘的,那我跟方縣長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轉讓。不過,如果能轉讓的話,那沈書記你們徐家匯區既然房地產市場這麼火熱,可要多多支持一下我們瀛洲呀。」陳寧微微想了一下之後,笑著對沈良說道。

    沈良一聽陳寧有這個態度,頓時大喜,連忙說道:「陳寧,你放心,只要你們能把多餘的用地指標賣給我們,我一定出最高階。來,來,我再敬你一杯。」

    兩人又同時幹掉了一杯酒,放下酒杯之後,沈良頗有感觸的說道:「陳寧,我看得出來,你的確是個做事的人。雖然瀛洲目前面臨的情況比較嚴峻,但是我相信你能打開一片天地來的。你放心,以後你有什麼難處,我一定幫忙。」

    本來,陳寧對自己遞交給黃鎮的那份報告實施起來,心裡沒什麼底。除了瀛洲班子意見統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爭取市政府的支持,特別是市政府下屬的發改委、教育局以及衛生局的配合。陳寧是初來乍到,頭上又頂著黃鎮親自點名要來的光環,直接去找市長馬凌雲,有些不太妥當。當然,陳寧對黃鎮表態的,在適當的時候跟馬市長打招呼也抱什麼希望。雖然,陳寧可以通過姚子晴和馬麗側面的幫忙,但是這種公事利用私人關係,陳寧總覺得有些不舒服。這種神仙打架,下面倒不好做事的情況,讓陳寧十分頭疼。

    但是剛剛聽了沈良的一席話,陳寧的眼前倒是一亮。憑資歷,沈良在東方市的廳級幹部中也算是德高望重了,而且沈良能坐上徐家匯區委書記,背後肯定是市長馬凌雲的關係。而且陳寧早已知道馬凌雲當年也是姚振強的鐵桿,當了多年的副市長和常務副市長,如今又是市長。沈良作為馬凌雲的嫡系,在市裡的關係肯定相當的不錯。要是能得到沈良的幫助,陳寧想想自己那份報告實施起來,可能面臨的困難就會少一些了。

    「沈書記,您放心,如果我們瀛洲確實有多餘的用地指標,我一定盡我所能。」想到這層關係,陳寧連忙端起酒杯,一臉誠懇地向沈良說道。

    沈良一見陳寧有這個態度,也挺高興。作為一名官場上混跡多年的老油子,沈良也看出了陳寧這句話下面隱藏的深意。不過,沈良也不以為然,在官場上,大家講究的就是相互利用,相互受益,況且陳寧背後的資源還是非常豐富的,沈良倒是非常願意能跟陳寧建立這樣的關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