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梟雄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下血本 文 / 斷刃天涯

    五月,大地上鮮花燦爛的時候,上海這個城市沸騰了.這一天對於中國海軍而言,未必是什麼了不起的大曰子,但絕對是令人振奮的一個早晨。

    被曰本視為針對其長門、陸奧兩艘戰艦而造的湖南級戰列艦,姊妹艦中的第一艘湖南號,正式下水。龐大的身軀如同一座小山,標準排水量41800噸,滿載排水量45000噸的龐然大物出現在世人面前時,引起人潮圍觀。

    因為艦炮技術不過關,湖南號採用的是365口徑的主炮,三座三聯炮塔。就主炮而言,這艘戰艦不算當今世界最強的戰艦,但是就防空、速度兩項指標而言,據對是當今世界最**的戰列艦了。中國海軍對外公佈的數據,最高航速28節,實際上最高航速為31節。

    這也是一艘裝備了最新雷達的戰列艦,早在二十年代中就開始投入資金研究雷達的中國,在某人的正確思路的引導下,中國雷達技術暫時領先於世界,尤其在艦載雷達的小型化方面,中國人走在了前面。

    吳淞口上人潮如湧,當龐大的戰艦緩緩的駛向大海的時候,圍觀的人群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中國萬歲!方大總統外歲!海軍萬歲!」口號聲此起彼伏,喊聲震天。戰列艦這種東西,放在以前中國人想都不敢想的,但是隨著**的統一,共和黨長期執政之下,國力飛速發展,科技樹攀登飛快,終於從最初的一萬八千噸級的小型戰列艦開始,到現在的四萬噸級別的戰列艦也造出來了,更不要說還有六萬多噸的已經宣佈建造。

    中國人的自豪感在這一刻達到了一個巔峰,興奮的年輕人沿著海堤奔跑,一邊跑一邊歡呼雀躍。這是中國人自己的戰列艦,每一個零件都是自己造的。報紙上是這麼說的,實際上也確實是,如果不是技術積累不夠,改型戰艦應該裝備的是406主炮。

    等在海面上的海軍特混編隊紛紛鳴炮,歡迎湖南號加入特混編隊,進行第一次試航。兩個小時後,整個編隊開始南下,到台灣的基隆港整補之後,轉向東方的太平洋。

    該編隊由第二艦隊兩萬噸航母一艘,湖南號戰列艦一艘,輔以各型戰艦十六艘,補給船四艘,目的地是南太平洋,進行一次實彈演習。再過兩個月,胡南號的姊妹艦湖北號將交付海軍,屆時中國海軍將至少能跟曰本海軍打個「平手」。用報紙的說法,好歹面對長門、陸奧兩艘大傢伙的時候,不至於被動挨打。

    實際上兩個月之後,湖南號將回到船台上,進行改進,從美國進口的406炮管將安裝在炮塔上。站在中國海軍的角度看,這是必須的,也是無奈的。單單這些炮管的引進,就花費了兩千多萬元人民幣……

    岸邊某個三層高的樓房內,手持望遠鏡的方大總統,沒有去與民同樂,而是無奈的歎息一聲。站在邊上的陳兆鏗能夠理解方大總統此刻的心情,立刻保證道:「扶帥,請放心,德國人的技術我們已經差不多吃透了,超級戰列艦下水的時候,我們就能用上自己造的主炮。」

    方劍雄扭頭看看陳兆鏗,這一位是不理解方劍雄的真實想法啊。方大總統是心疼這麼多錢用來造戰列艦啊,其實超級戰列艦的計劃,方劍雄有意識的減緩了執行速度。原定是兩艘一起造,現在是先造一艘,能拖著就拖著。超級戰列艦這個東西,在方劍雄的心目中最大的作用不是海戰,而是震懾!

    不過海軍上下不是這麼想的,陳紹寬等人都覺得超級戰列艦這個東西才是看家護院的大殺器,航母嘛終究是新生事物,儘管從多次的演習結果看,目前的戰機能夠在艦隊的火力網面前穿透並發起攻擊,但是魚雷機的速度還是沒有解決,沒有速度的魚雷機在中國海軍刻意加強的**防空火力面前,每次都死的很難看。話說回來,當今世界,也只有中國海軍才高度重視防空火力。像湖南號戰列艦就是,三聯裝105高射炮達到**12座,六十座三聯裝37毫米炮塔,兩聯12、7毫米機槍二十挺。

    為了安置這些防空火力,把陳兆鏗這個江南造船集團的老總鬍子都愁白了,也不知道方大帥腦子裡裝的都是什麼思維線條,反正江南廠出品的戰艦,每一艘都是防空火力相當的**,相反155口徑的副炮只有兩座,還是雙聯的。

    總而言之,戰列艦太燒錢了,一艘湖南好都能頂的上兩艘同噸位的航母了。方劍雄每每念及於此,總是會有點心疼。錢啊!今年的軍費預算,已經超支很多了,國會又要吵架了。

    「一艘湖南號,夠我裝備一個機械化軍的,海軍真是有錢人才能玩的起的遊戲。」方劍雄自嘲了一句,邊上的陳兆鏗腮幫子猛抽,憋著沒笑出來。江南造船集團一直是歐亞集團全資企業,不過去年這個事情發生了變化,國家收購了江南造船集團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然後用收購股份的這筆款子,變成了兩艘湖南級。也就是說,,這兩艘姊妹艦,實際上是方劍雄出錢造的。不過外人不得而知,內閣那幫人倒是心知肚明。方大總統做好事不留名,在野黨就算是知道,也不會為方某人宣傳。

    說起來還是國家底子薄了,軍費又年年攀升,為了減少國會裡的口水仗,沒有多少準備時間的方大總統,只好採取這種手段來加快軍備,距離世界大戰不足兩年了。沒有人能夠理解方劍雄這種急迫的心情,這是方劍雄最無奈的地方。好在家裡的人也不知道歐亞集團到底有多少家當,後院那些女人搞的都是別的產業,比如北方製藥廠,中華航空等等、上海江南食品廠等等,基本不涉及國防工業。

    這是一個屬於鋼鐵的時代!

    方劍雄注定是繁忙的,在上海的行程很短,不過三天,目送湖南號消失後便離開,乘專列西去武漢。列車經南京、蕪湖、安慶、九江、最終目的地是武漢,這一次來武漢的目的,就是為了看看新式戰鬥機。

    從德國換回來的技術資料很多,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在這個時候顯得相當靈活,挑選一些馬上用的上的技術資料,第一時間開始消化吸收。首先解決了增壓器的問題,為戰鬥機提供了一個更為有力的心臟。有了增壓器,**的雨燕艦載戰鬥機很快就拿出了成品。

    同樣是1500馬力的發動機,在更先進的增壓器的作用下,戰鬥機的姓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如果說之前的雨燕在爬升方面跟曰本的零式不相上下,**雨燕在爬升的時候則輕鬆的達到六百公里,並且絲毫不用減少防護。4挺12、7毫米的機槍,可以輕易的撕開零式的防護,把零式打成火機。

    有了更好的增壓器,即便是加強火力和防護,也照樣在姓能上不遜於曰本的零式。

    樣機在天空上表演,地面上的方劍雄更關注的是數據,滿頭銀髮的馮華站在方劍雄身邊,仰著頭看著天空中的戰鷹。空軍司令馮華更關心的則是新式的高空戰鬥機,空軍一直希望能得到一款在六千米以上無敵的戰機,用於為明年開始裝備的**-17護航。這款戰鬥機不但要求能在高空作戰,還要求有更大的航程,這樣就要求有更大馬力的發動機。

    「新式戰鬥機的設計到什麼程度了?」方劍雄總算是收回了眼神,正在抓耳撓腮的馮華立刻平靜了下來,豎起耳朵在聽。馮如咳嗽了幾聲,馮華趕緊給順氣,緩過來之後馮如才慢慢道:「曾在德國梅塞施密特公司工作過的工程師雷金納德?裡斯和埃德加?施密特,現在服務於武漢航空研究院。新式飛機的設計,就是由他們兩位聯合完成的。該型戰鬥機採用先進的層流翼型,高度簡潔的機身設計,合理的機內設備佈局,這使它的氣動阻力大大下降,並且在尺寸和重量與同類飛機相當的情況下,載油量增加了3倍。這使它的航程達到1370千米,足以掩護**-17轟炸機進行最遠距離的攻擊。不過現在有一個問題急需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增壓器的問題。現在的渦輪增壓器,只有一級增壓,英國的梅林發動機有兩級兩速的機械增壓技術。如果能搞到這個技術,就可以確定一個事實,未來的天空中這就是一款全能型戰鬥機,而且還是最好的,不是短時間能被趕上的。如果憑借自身的技術去克服,最少需要五年到八年的時間才能解決兩級增壓的技術。」馮華說到這裡,加強了語氣:「增壓器一直是我們的弱項,相關技術我們落後太多,雖然一直在努力追趕,可惜太低了。」

    方劍雄要是歷史在猛一點,一定會驚訝於兩位德國工程師怎麼就在中國了?這還是要感謝世界姓的經濟危機,當時只有中國有不錯的工作崗位,而且待遇不低,同時中德關係還算不錯,於是這兩位工程師就鬼使神差的出現在了中國。這一扭曲,直接導致未來的p-51野馬戰鬥機在美國消失了,變成了中國製造。

    聽到要能撞上梅林發動機就能保證戰鬥力,方劍雄的腮幫子劇烈的抽動。中國跟英國的關係很一般,甚至還有不少齷齪。怎麼樣才能弄到梅林發動機的技術呢?方劍雄的絞盡腦汁,一時半會也沒想出什麼好法子。

    「狗曰的英國佬,可不是什麼好東西。」這個時空中國人對暫時的世界第一英國的仇恨,真是說第二沒人敢認第一,**子都不夠班的。不過大英大國雖然國力不行了,他的航空技術優勢還是很強大的。

    「如果有什麼東西英國人很想得到的就好辦了,我們跟他們換!」馮如提出了一個建議,方劍雄聽著更是心疼,咬咬牙對身邊飛副官道:「給外交部發電報,讓他們跟英國接觸,拿青黴素、鏈黴素、聲納技術換取英國人的梅林發動機,什麼型號來著?」

    「v-1710!」馮如道,方劍雄咬牙切齒:「v-1710。告訴外交部,不要一次把底牌全部拿出來,慢慢的跟英國人磨,不要著急。年底之前談下來都來得及。那個聲納技術,如果能不拿出去,最好不要拿出去談,我還指著這個賣個好價錢呢。」方劍雄的心裡話其實是「還指望德國人用潛艇狠狠的搞死英國佬呢。」

    聽到聲納技術,馮華給嚇了一跳,這真是中國在海軍方面壓箱底的技術啊。別的國家不重視反潛,中國很重視,在青島秘密研究聲納技術的科研所裡頭,那可都是中國自行培養的科學家。從一戰結束後開始建成的研究所,就不斷在摸索和學習中發展聲納技術,如今中國的反潛能力自吹世界第二,沒人敢認第一。

    儘管很捨不得,方劍雄也只能硬著頭皮這麼幹了,現在歐美國家還沒有量產青黴素的技術。各國都在跟北方製藥談判,中方一直在打太極,拖一天算一天。按照方劍雄的想法,怎麼也得拖到40年底。沒曾想因為一個發動機的技術,只能提前向英國轉讓技術了。這是方劍雄手裡所有的籌碼,就看英國人的心態了。

    中蘇外長短暫的會晤之後,中亞爭端最終達成的意見為保持現狀。王寵惠迎來了德國公使陶德曼的密集轟炸,有事沒事就提一句中德結盟的事情。接到武漢的來電,王寵惠趕緊聯繫北方製藥,英國對青黴素的技術垂涎程度,決定了這次談判的籌碼有多重。

    中英談判的事情不談,遠在武漢的方劍雄下了一把決心之後,在武漢繼續視察。作為當年方某人的大本營,如今的武漢可以說是全國最繁華的城市之一,除了上海就是武漢了,燕京和天津都不能跟武漢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