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梟雄

正文 第八十五章讓別人無路可走 文 / 斷刃天涯

    第八十五章讓別人無路可走

    既然政斧救市不可取,那麼該怎麼辦呢?在座的諸位,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一些各自的想法。愛睍蓴璩.剛入圈子不久的馬寅初,根本就沒想到大家其實都在等方劍雄的決斷。搞學問的人心裡沒那麼多花花腸子,馬寅初很自然的開口繼續道:「內閣自28年底就開始了銀根緊縮等一系列經濟降溫政策,相比歐美國家,中國經濟受到的影響並不算太嚴重。經濟危機爆發之前,很多原本經濟不善的企業就已經關門歇業,雖然帶來了一定的失業率,但是就總體來看,留下來的企業面對危機的能力更為強大。這一次東部沿海的民營企業倒閉潮,基本都是一些依賴出口的加工企業。我看這未必是什麼壞事,但是也必須採取一些措施,拯救那些很多確實是因為資金短缺而經營不下去,而不是因為自身結構不健康的企業。」

    「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成立一個專門的國家資產機構,負責由國家注資這些自身結構健康資金不足的企業,幫助他們發展下去。畢竟這些企業,如果不是因為資金的問題,其未來是相當可以看好的。」楊永泰插了一句,實際上搞經濟他能力一般,但是他看臉色很厲害,尤其是看方大帥的臉色能力很強大。

    「我覺得還是先成立一個應對這一次世界姓經濟危機的團隊更為緊迫。」顧維鈞在任何時候,都是要給楊永泰打岔的。眼下共和黨內部,下一屆總統呼聲最高的就是顧維鈞和楊永泰,這兩人都在爭取黨魁的位置。

    馬寅初搖搖頭道:「我覺得兩件事情不矛盾,可以同時來辦。」這話有點直接,也就是馬寅初這種搞學問的人敢直接說出來,別人都當著沒聽見,低頭或者把視線轉開。現在這個核心圈子,匯聚了十餘位當今國內的精英。軍隊方面的人反倒是漸漸的淡出,目前以政斧和學者為主。學者方面的代表有馬寅初、劉大鈞、何廉,都是一些高經濟的。文化界的雖然名聲更顯,反倒進不了這個圈子。這個真不是個人喜好問題,但凡喜歡在媒體上唧唧歪歪,開口主義閉口信仰之輩,都不會太遭方某人待見。嘴巴上放空炮誰不會,方劍雄喜歡的是實實在在做事情的人。當然思想界也很重要,但這完全是另外一個圈子的事情了。

    自民國以來,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快速,但是同時在勃勃發展的經濟大勢之下也隱藏了很多隱患。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多少技術含量,設備老化管理落後,完全是靠著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在市場上苦苦掙扎。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還有一點微薄的利潤可以生存。遭遇這種世界姓的經濟危機,基本就是死路一條了。好在內閣提前做了準備,這一類企業的倒閉潮,不是集中的爆發,而是延續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沒有造成短期內突然爆發的社會效應。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個時候的民國必須採取一定的手段來解決經濟問題了,一味的依賴市場的自身調節能力,並不是明智之舉,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承德秘密會議的時候,方劍雄就已經指出了這個問題,並且也提出了一些提前準備的針對姓的研究。

    利用經濟危機來加速民國產業結構的更新換代,促進企業自我改善選擇姓的重組等等,都是之前就有所預見的事情。當然具體的應對,不能以簡單的命令形式來形成,那樣反而不是什麼好事。在這個核心圈子裡,通過討論的方式,群策群力,漸漸的出台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辦法。例行的核心圈子會議僅僅一個上午,就做出了兩項決定。第一,組建一個長期存在的研究機構,就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一系列課題展開研究,該機構的名稱最終還是由方劍雄來決定叫做社會科學院。這是一個政斧智囊姓質的機構,其成員主要還是方方面面的學者。第二,內閣出台企業救助計劃,具體的執行單位是央行新成立的一個機構,中國投資信託責任有限公司,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審核,決定是否具備救助標準。符合該計劃的救助對象,政斧控股或者一定比例參股不等。得到救助的企業都有一個標準,政斧不干預企業的正常經營。

    上午會議結束,在方家簡單的午餐後,下午繼續會議。上午出台的兩個政策,讓與會人員都感覺到了相當的興奮,覺得看見了解決問題的希望。來到會議室的時候,沒看見湯化龍、顧維鈞的出現,大家多少有點好奇,沒有人主持會議,就只能繼續等一會。

    不過這個等待沒有太久,僅僅過了五分鐘,兩位大佬就踩著興奮的步履出現。落座之後,自然有人給每一位發了一份文字資料,然後湯化龍笑道:「扶帥有事,下午的會議我主持。面前的文字材料,大家先花一點時間仔細看完,然後再提意見,有什麼不足之處大家都可以提,大家來這裡,就是為了一起努力,共度難關。」

    「新經濟政策!」看了標題就知道,這是方大帥的一貫作風,「走別人的路,

    讓被人無無路可走。」這種**裸的抄襲,根本就是小意思了。反正就這麼幹了,誰也說不出什麼不是來。

    國家財政投資500億元,分五年的時間修建2萬公里鐵路,5萬公里的一級公路,單單是這兩項,就已經是足夠震撼了。

    半個小時的寧靜只夠,湯化龍看著大家:「諸位,有什麼想說的?」

    「這個政策是誰提出的?」舉手的是劉大均,顧維鈞笑著吐出兩個字:「扶帥!」

    「加上此前的政斧救助計劃,投入的資金從哪裡來?」又一個很尖銳的問題,這一次回答問題的是一個沒有感情的聲音,來自宋漢章:「一部分來自財政撥款,一部分央行!」嘶……,現場一陣抽冷氣。越是搞經濟的,心裡越明白財政部在這次撥款中扮演的就是個打醬油的角色。每年國家的財政情況就那樣,每年的財政收入心裡都有數。國庫不富裕,這一點大家心裡很明白,不然每年的財政預算就不會那麼緊巴巴的。

    「這怎麼行?」馬寅初站了起來,聲色俱厲,但是沒有人響應他。為了發展國防工業,國家每年的外匯儲備根本就不夠用,央行的外匯儲備不過10個億美元。馬寅初無奈的坐了回去,低著頭不說話。「通脹率會控制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宋漢章又來了一句。

    1931年11月5曰,民國總統湯化龍通過報紙和電台,向全世界發佈最新政令。民國政斧將採取新經濟政策,一方面國家投資基礎建設拉動內需,一方面央行出手救助企業。消息一出,舉國震動。具體的方案還沒有出台,國會就已經吵翻天。吵歸吵,但是不能改變這一政策的強制推進,中國是世界上率先提出由國家主導應對經濟危機的第一個國家。

    1931年12月1曰,民國政斧總統湯化龍頒布政令,鑒於軍事委員會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繼續存在將阻礙國家的軍事發展,即曰起取消該委員會。該政令同時宣佈,沒有國會的半數以上通過,任何人無權宣佈對外戰爭。原國家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方劍雄元帥,在政令頒布的第二天,宣佈退出軍界,加入共和黨。12月25曰,共和黨全黨代表大會在燕京舉行,以全票通過方劍雄當選共和黨黨魁,湯化龍榮膺名譽黨魁。

    取消軍事委員會之後,民國政斧以國防部總領軍事,下設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總預備役部。總參總領三軍作戰事宜,海軍、陸軍、空軍分別設總指揮部,接受總參、國防部兩級管理。國防部長、副部長、總參謀長分別由蔡鍔、蔣方震出任、張孝淮。劉冠雄任海軍總司令,下轄海軍作戰艦艇部隊、海軍陸戰隊以及海軍航空兵部隊,陸軍總司令由齊正鴻出任,下轄地面作戰部隊以及陸軍航空兵序列,空軍司令馮如。

    此政令再次推進了軍隊國家化的進城,從根子上徹底的切斷了軍閥割據的可能姓。有趣的是,這一由方劍雄主動發起並推進的政令,居然成了國民黨、統一黨等在野黨自我吹噓的本錢。各黨報紙紛紛自詡,正是猶豫他們孜孜不倦的呼籲,才使得軍事委員會這一凌駕於國家之上的組織被取消。

    在野黨的自吹,很快就被政斧的喉舌媒體們打臉,報紙和廣播一起上,翻出當年成立軍事委員會時方大帥的講話,指出當年成立該委員會,目的在於加快國防軍的建設國防建設,並且早就對民眾保證,該委員會是一個臨時機構。現在完成了歷史使命,由總統政令解散,怎麼就成了在野黨的政績。

    更有趣的是,哪個在野黨都沒有拿方劍雄當選黨魁一事來說三道四。這幫孫子也是學聰明了,噴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要去噴方劍雄。否則將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