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梟雄

正文 第三百二十九章 結束也是開始(第三卷 終) 文 / 斷刃天涯

    歷史車輪的巨大慣性,在這個時空依舊在延續。1918年11月30日,歐洲戰爭結束了。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出走,興登堡暫領國家領導人的位置。

    同樣在這一天,美國代表團抵達上海。為了顯示對美國代表團的重視,內閣總理湯化龍親臨上海碼頭迎接。

    擴建之後的上海港擺開了大陣仗,當地駐軍出動一個旅的兵力保證安全。隨著海面上兩艘護航的巡洋艦身影越發清晰,碼頭上禮炮次第響起。

    望著碼頭上迎接的人群如潮,美國國務卿羅伯特、蘭辛揮動著禮帽,對這一次高規格的接待深感滿意的同時,也對這一次來華的訪問充滿了信心。

    湯化龍陪同羅伯特、蘭辛一道,登上匆匆北上的火車,甚至沒有休息一下的意思。這種不正常的舉動,完全是因為突然接到了消息,歐洲戰爭結束了。

    戰爭期間,盟友之間的很多矛盾都可以讓路,可以擱置。一旦沒有了共同的外敵,盟友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的重新抬頭。

    當今的世界格局,一直是以英國為老大的格局。美國雖然經濟實力第一,但是在歐洲末期的介入戰爭,展示了美軍強大的動員能力和國力的同時,也暴露出美國在軍事上的很多不足。尤其是美國陸軍,別說大量的飛機和坦克,就算是大口徑火炮,在戰前也沒幾門。逼著要跟中國進口155榴彈炮的技術,這就是落後的現實。工業實力轉換為軍事實力的過程,也沒有美國政府預期的那樣順利。就步槍而言,平行時空的美國,1918年的年產量是二十萬支。這個時空好一點,因為接了中國的採購單子,提前一年多擴充的了產能,1918年達到了年產七十萬支的水平。

    同時暴露的很多問題,比如一些步兵戰術,步炮協同,空地協同等等,美軍有很大的不足。逼著向中國遠征軍求助,學習戰術。

    整體綜合實力的不足,導致了美國政府在試圖動搖英國這個世界霸主地位的過程中,顯得極為艱難。平行時空的歷史一戰之後,歷屆美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打破凡爾賽體系。一直到二次大戰的結束,英法徹底完蛋,美國才走上了歷史的舞台領舞者的位置。

    客觀的說,這個時期的英國還是最強大的,即便美國隊經濟實力趕了上來,也無法動搖。威爾遜的嘗試注定是要失敗的。美國政府正是認識到了整體實力的不足,才想著要拉攏中國,走上共同對抗英國的道路。不求動搖英國世界霸主的地位,至少在太平洋地區,要實現勢均力敵的局面。羅伯特、蘭辛,正是帶著這樣一個使命來到的中國。

    當歐戰結束的消息傳到時,中美雙方都顯得不那麼淡定了。對於中國來說,最好的發展階段過去了,對於美國來說,同樣面臨戰後經濟轉型的問題。

    獲悉歐戰結束的消息時,方劍雄正在國防軍事委員長的辦公室內,站在窗前下意識的往西方望去,看見的只有隔壁院子裡國防部的紅磚綠瓦。平行歷史上歐戰結束後的世界格局和隨後二十年的發展進程,在腦子裡不斷的翻滾。

    「致電盟友,祝賀戰爭結束,並建議善待戰敗的德奧。根據這個意思,擬一份電文,交給大總統審議,以民國政府的名義發出去。」方劍雄交代了一聲,匆匆記錄的愛麗絲複述一遍,轉身出去。

    未來世界發展的曲線,沒有誰比方劍雄更清楚了。為了打破凡爾賽體系,美國政府在一戰結束之後,利用充沛的資金攪動了整個世界格局。歐洲的英法,也為他們的貪婪和軟弱的綏靖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從此歐洲被趕超,美國主導了世界。

    美國國務卿的訪華目的,方劍雄相當的明確。正因為心裡有數,才不能按照美國人的指揮棒去舞動。現在的民國,還是太弱小了,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最好的選擇還是在列強之間搖擺取利。總的大方向,還是多親近美國一點。這是歷史的必然。

    一戰結束後,英法實力銳減,緊接著一次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爆發,更是雪上加霜。

    這些都是今後的事情了,當前的世界格局之下,中國該怎麼辦?這個當務之急,儘管方劍雄早有想法,但是始終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

    「大總統來了。」聲音在身後響起,方劍雄一愣,立刻正了正軍裝,大步出門時看了一眼來通報的尹銳志,笑道:「你怎麼來了?」尹銳志現在委員長辦公室不過掛個名,一直在跟唐群英她們湊一起,搞什麼女權運動,平時也不來上班,回家後就是帶孩子。

    尹銳志猶豫了一下低聲道:「陳其美死了,在美國舊金山被刺。」方劍雄聞聲一愣,隨即恢復正常道:「我知道了,等下再說,先見大總統。」

    大步出來,孫寶琦已經進了院子,方劍雄迎上前。

    「扶國,歐洲停戰了,消息都知道了吧?」孫寶琦急切的開口,方劍雄笑著點頭,等著下文。孫寶琦又道:「扶國,這事情可不能大意啊,歐洲那邊肯定很快有說法,戰後的格局有待劃分,民國政府能從中獲得多少利益,這些都需要有一個准譜。剛才在門口,見著愛麗絲,她給我看了你讓送的東西。我覺得還是可以的,不過有的東西還得早做準備。」

    「老師,洋鬼子貪婪,對待亞洲的中日兩國的態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需要的時候,給點好處,不需要就丟一邊,這才是常態。不要為歐戰期間得到的好處迷了眼睛,戰後利益的分配,不要去想太多,把眼光集中在亞洲就行好了。」方劍雄不緊不慢的道出,孫寶琦聽著不解皺眉,稍停之後歎息搖頭。

    「遠征軍十萬將士的血,流的不甘心啊。」孫寶琦言下之意,方劍雄的態度不太妥當。同時也是對民國自身實力的一種自信。

    方劍雄對此反應截然相反,苦笑著搖頭道:「老師,藉著一戰,民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過去五年,尤其是歐戰四年,經濟總量翻了五倍多,國家財政收入翻了三倍。這些數據看上去很好。可是實際上呢?中國是人口大國,平均攤每個人頭上,比日本都差一倍多。我這麼說吧,中國連工業化也才打了個薄弱的基礎,經濟主體還是農業。歐戰之後,歐洲列強的目光必然轉向,戰時經濟也必然做出調整。民國的基礎薄弱,首要的發展還是堅持走工業化的道路。只有基本實現了工業化,中國才算是一個世界強國,現在的民國被稱為列強,本身發展是先軍事的畸形。我這裡有一些想法,正好跟老師通個氣。」

    走到辦公室門口,方劍雄做了個請的手勢。進門之後,方劍雄等茶水送上,笑道:「老師,歐洲戰爭的結束,如果英法不懂得收斂,對於世界來說,不過是二十年的和平。不過我對英法抱的希望不大,所以,必須要抓住今後的二十年。大力發展民族工業,儲備人才。等待下一次戰爭。」

    方劍雄一番話說得雲裡霧裡,孫寶琦一臉的迷茫。方劍雄見狀,不由暗道嘴快了,沒剎住。跟孫寶琦說這些,想讓他明白太難了。

    看著孫寶琦的表情,方劍雄心裡悠悠歎息,民國的落後,是一個整體的落後,歐戰的結束,對於民國來說,是一個音符的結束,也是一個新的開始。(第三卷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