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梟雄

龍騰世紀 第二百八十章 經略東北(5)開幕 文 / 斷刃天涯

    首先拉開序幕的不是進軍新、蒙、藏,而是統一黨的南方喉舌《上海民生時報》,該報用很大的一個篇幅,報道了江蘇地方士紳在內閣的大佬張謇家裡發生的是事情.

    大概說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已經是內閣大佬的張謇同志,發現了家族子弟貪得無厭,收七成的地租,放高利貸。立刻致電家裡,開始整頓家規。問題是,整個整頓的過程並不順利,張家宗族根本就不買賬,你一個人發達了,不能拿整個家族的利益來為個人鋪路吧?張家子弟各種牴觸,各種不情願。

    在這種前提下,張謇借南下參加全國工商聯合大會的機會,返回老家。多方做思想工作,多方困難之下,終於說服整個家族,將租佃法案以來多收的租子,返還佃戶。

    這一篇報道把張謇吹上了天,一時間好評如潮。不過很快這個好評就被一盆冷水潑熄,《民國法制曰報》的一篇文章,「民生如煮」小標題是「談租佃法案以來民間租佃關係」。

    該報道直接指出,《租佃法案》通過以來,一直沒能在廣大的農村得到有效的執行,請問這是為什麼?張謇是內閣財政部長,其家人知法犯法,難道就是簡單的整頓一二,就能徹底了事的麼?請問,法律條文得不到執行,這是誰的問題?是內閣?還是大總統?還是讀力的**官?這幾個問題就像幾把鋒利的刀,刀刀見血。該報道將農村問題,**裸的擺在了世人面前,將租佃法案在民間被無視的現象,推到了桌面上。

    該報道立刻被全國各大報紙轉載,輿論界關於《租佃法案》的實際效果,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報道。1917年1月中旬,《浙江商報》報道了交通部副部長湯壽潛大義滅親的消息,其家族一名子弟,拒不執行租佃法案,私下裡收高地租,放高利貸,被湯部長探親期間發現,並親自扭送司法部門。湯部長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表示,今後任何修路收費的申請,只要有人五服之內的親戚有違反《租佃法案》行為不能及時改正者,一律駁回申請。

    全國工商大會,張謇在會上講話:國無農不穩,無商不富。全國人口九成以上在農村,農村不穩定,整個國家都不會穩定,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工商業談何興旺?財政部將出台政策,任何人極其親屬,有破壞租佃法案行為,不能在半年之內改正者,將被記錄在案,交政斧財稅部門以及各大銀行。不得享受工商優惠政策,銀行不得貸款,發放貸款的限期收回。

    內政部副部長程德全、財政部副部長熊希齡,先後撰文,發起聲討破壞租佃法案者之倡議。提出,任何破壞租佃法案的行為,都應該限期整改,否則必須嚴懲,追究其法律責任,取消其參政議政的資格,其家族子女的國家義務教育資格、保送留洋資格等等。

    統一黨掀起了一股將租佃法案視為國家穩定基石的輿論風潮,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很簡單,統一黨這幫人,十個有十一個是大地主大資本家。他們在這個問題上跳出來,真是跌碎了一地的眼鏡片。

    內閣部長副部長們,紛紛粉墨登場,撰文痛斥破壞法律,破壞民國穩定的行為。

    鬧哄哄的折騰到月底的時候,國會總算是通過了內閣的一個提案,設立全國租佃關係清查辦公室,由內閣總理湯化龍領銜,內務部長徐世昌具體負責,司法、廉政部門配合,全國行的清查租佃關係的風潮拉開序幕。這個清查辦公室的權力很大,必要的時候有權調動駐軍。

    一場大雪之後,道路變得更加艱難,這條最遠能到恰克圖的商路上,一支龐大的軍隊正在緩緩的向前。這支隊伍最大的特點,牲口多,大車多,民夫多。

    騎在馬背上的徐樹錚是這一次行動的總指揮,立馬路邊,看著綿延向北的行軍隊伍,扭頭跟身邊的副總指揮王天縱道:「馬麒的騎兵第一師有消息沒有?」

    王天縱搖頭道:「還沒有,該死的風雪阻擋了我們三天的行程,馬麒那邊估計也夠嗆的。扶帥這個出兵時機選的,對兄弟們是個不小的考驗。」

    徐樹錚瞇著眼睛看著前方,淡淡道:「扶帥的主要目的,未必在此。借奔襲庫倫練兵,目的何在?不難猜測吧。蘭州那邊,五個騎兵師加上兩個乙種師入新、疆,比我們要難的多了。在這個季節出兵,路上難一點,到了地方就好了。告訴部隊各級官兵,我們是去平叛的,這是光復國土的偉大出征,必將名垂青史。」

    近一個月的行軍,徐樹錚臉上掩不住的疲憊,但是精神很好。心裡對方劍雄抓的這個時機也很佩服,俄國在歐洲脫不開身的時候,正式收復大好河山的時節。

    塔塔塔,馬蹄聲從前方傳來,傳令兵翻身下馬,敬禮道:「報告,騎兵第一師長馬麒將軍匯報,庫倫就在二百里之外。」

    聽到這個消息,徐樹錚精神一振,看了一眼同樣鬆了一口氣的王天縱,笑問:「陳毅呢?」

    此陳毅非彼陳毅,乃是民國駐庫倫之都護使。手裡沒多少兵的陳毅,只能跟蒙古王爺們磨嘴皮子,效果自然不用說了。辛亥年間,庫倫等地的蒙古貴族,以哲布尊丹巴活佛為首者,在俄國的支持下,搞了所謂的讀力。巴德瑪多爾濟為偽政斧內閣總理,民國一直沒有承認。

    此番出兵,徐樹錚又搞出了點花樣,為了解決後勤問題,帶了一大堆的晉商,這個事情方劍雄是知道的,睜一眼閉一眼,交代了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

    「陳都護使已經在路上了,師長請示,下一步行動指示。」

    「告訴馬麒、馬麟,包圍庫倫,不得放走哲布尊丹巴以及巴德瑪多爾濟。」這就是方大帥交代的任務,徐樹錚以前不怎麼服氣,這些年對方劍雄的心態變化很大,基本上是不會搞這個那個的,安心的當他的師長。這一次方劍雄交代任務時表示,拿下庫倫,完成任務,徐樹錚就是蘭州軍區副司令,統領駐庫倫周邊駐軍。

    這個權力可不小,倒霉的是馬麒和馬麟兄弟倆,雖然混了個騎兵師長和少將軍銜,實際上每個師只有六千人,裝備也很一般。這一次被弄到草原上,再想如歷史上那樣成為「青海王」,那就別指望了。

    1917年,1月30曰,國內關於《租佃法案》引起的輿論風潮還沒落幕,艱苦行軍二十曰的國防軍四萬多人,毫無阻擋的開到庫倫。

    先期抵達的兩個騎兵師,已經將庫倫包圍。徐樹錚和王天縱並肩而騎,前來迎接的是陳毅和馬家兄弟。「諸位辛苦了,蒙亂解除,各位勞苦功高。」

    陳毅上前拱手道:「又錚兄,蒙古王爺們還沒答應繳械呢。」

    徐樹錚聽了哈哈哈大笑三聲後,大聲道:「那就讓大炮來讓幫助他們思考吧。」

    兩個步兵師都是甲種師,各屬一個炮兵團,裝備75口徑山炮。多虧了這款山炮夠輕便,不然這麼遠的路,這個季節的道路,能把人折騰死。

    一聲令下,兩個炮兵團開始構築陣地,根據偵查,庫倫守軍只有一些老式火炮,射程很近,三千米都打不到。一些炮甚至因為保養的不好,直接就打不響了。

    炮兵陣地的選點很囂張,在守軍的射程之外,望遠鏡的視線之內。俄國顧問巴萊諾夫,目睹中[***]隊的炮兵構築陣地而毫無辦法,城內有守軍五千,且為烏合之眾。中國人在歐洲連德軍都打了,外頭這茫茫多的軍隊,怎麼看都不是來做客的。

    巴萊諾夫歎息一聲,聽到背後有腳步聲,轉身回頭一看,十幾支槍口對著他。

    「你們要幹什麼?」巴萊諾夫在庫倫當慣了老太爺,一下沒適應過來。

    偽政斧總理巴德瑪多爾濟王爺,上前俯身行禮道:「對不住顧問先生了,朝廷來了數萬大軍,我們根本打不過。」說完之後一揮手,四個壯漢上前,掀翻巴萊諾夫,綁了個結結實實。巴德瑪多爾濟一雙小眼睛一直看著這個過程,巴萊諾夫的罵聲不斷,他跟沒聽到似的。

    一個身穿蒙古服裝的男子,打著一面白旗走在最前面,後面是四個壯漢抬著一個人,一條槓子橫穿,就像抬著一頭豬似的。槓子上的人嘴巴也堵上了,嗚嗚嗚的不停。

    徐樹錚一直在後面看著,望遠鏡裡看見這一幕便樂了,對王天縱道:「走,看看去。」

    「尊貴的將軍大人,巴德瑪多爾濟向您致意。並向遠道而來的王師致敬!」走在最前面的男子,個子矮小,肚子挺圓,笑容可掬,一雙小眼睛在笑容後面不安的閃動。

    「呵呵,你就是那個政斧總理?你們的活佛呢?怎麼不出來迎接王師?」徐樹錚當仁不讓,上前得意的笑問。

    (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