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官場新秀

龍騰世紀 第九十六章 設想 文 / 二月二十八日

    第九十六章設想

    煤礦發生的那一場騷亂第二天就登上了津州日報,不過,上面並沒有登載柳罡打人的那一件事,也沒有登載黃道軍出醜的那些事,而只是就事情的發生,處理而展開,倒是被寫的驚心動魄,這樣的結果,倒是沒有出柳罡的預料之外,畢竟,記者蘇民是和改制辦的人一道來的,能夠不寫自己的壞話,那大約也是因為自己透露了海生有關了。而這樣的結果,也是柳罡樂於見到的,雖然自己打黃道軍的事情問心無愧,可是,打人終究不是什麼好事情,並不值得宣揚。只不過,報紙不宣揚,這柳河顯然不是什麼秘密,幾百人親眼目睹的事情,想要保密,那幾乎就沒有可能。

    對此,柳罡也並沒有怎麼去多想,而是開始考慮起橋的問題來,學校合併的事情,乃是從寒假才正式開始,這橋的事情,可是需要早的考慮,到時候,可就沒有了考慮的時間,橋的位置,那委實有些費腦子,修橋的位置很好找,也沒有多大的選擇,那一段河流,都差不多,河道並不寬,而且有點深,隨便一個地方修橋,那都差不多。可問題是,橋好修,那修好了橋,民眾卻怎麼從橋上走到鎮上的街上?而且,那巷子太窄,而且不是直的,這也讓巷子顯得不安全。

    整個小鎮,那房子挨著房子,幾乎就沒有多寬的走廊,寬的一條巷子,大約也就一米多,這樣的一條窄巷子,顯然無法滿足太大的人流,房子和房子之間有著較大大空隙地方,那已經是出了小鎮了,或者是到了小鎮的邊緣地帶,而且,河道也變得開闊了起來,修橋的成本,也就隨之增加,同時,那地方修橋,可就失去了方便的意義。柳罡沿著街道走了兩圈,也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

    看來,唯一的辦法,那就是拆掉一些房子了!後,柳罡也只能是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拆掉一些房子,拓寬出一條路來,這是唯一的辦法,只是,這拆掉一排房子,顯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要拆掉那麼一排房子,政府就必須買下那一片房子,這對於鎮上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買下裡面的那些房子,花的錢倒是不多,可要買下那臨街的鋪面,花的錢可就少不了了。

    有什麼辦法,既不讓鎮上出錢,又能拓寬那麼一片走廊呢?柳罡依舊的街上走著,尋思著不花錢的方子,忽然的,一個小廣告出現了柳罡的視線,那是一則出售房屋的廣告,出售的房屋,乃是街道外面的一座房子,房子只是一座老式的磚瓦房,只不過,整個的門面只有兩間,柳罡仔細查看了一番,卻是只能無奈的搖了搖頭,那門面後方,卻是有著一排樓房,那顯然是不怎麼可能的。

    後,柳罡將眼睛落了農貿市場上,那是一個出售小豬仔,出售雞鴨鵝羊的市場,市場一排斜坡上,也就是河道由窄變寬的位置,市場中間是一大片空地,兩邊和河邊的一方也有一些房子,都是一些老式的磚瓦房,看上去都有著一些時間的樣子了。柳罡走到了河邊上,河邊有著一道石頭砌起來的坎子,並不是很高,河邊的那一排房子,也明顯的有著水淹的痕跡,那排房子頗為寬大,是賣小豬仔之類的牲口的地方。

    因為不趕集,市場上空蕩蕩的,也就市場口子上有著一些賣水果蔬菜的攤子還開張著,而市場下方,壓根就沒有人,柳罡轉了一下,也沒有發現什麼管理的部門,也就沒有再認真的去找,而是仔細的尋思著這裡修橋的可行性來。

    這裡修橋的成本,顯然要大的多,因為,橋不可能修的太矮,對面煤礦樓房的地基,都已經基本上和街面平行了,這邊的橋面,那也只能和街面平行,而且,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橋面不被水淹沒。可是如果這樣的話,整個市場,差不多就被橋所遮掩了。兩邊剩下的地方,就非常有限了,畢竟,現整個市場,大約也就不到三十米寬,橋怎麼也得好幾米寬,兩邊剩下的地方,大約也就十來米寬了,能做什麼市場?

    假如這裡修建,那怎麼修建才好呢?要怎麼設計,才能既不破壞原來的市場,又能保證橋樑的暢通?柳罡閉目冥思著,著腦子中的記憶,對於建築他可是一竅不通,只能是根據所見所聞來設計。還別說,還真給他想到了一個方法。

    建地下市場……柳罡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把整個市場下方的市場依舊保存,而將斜坡剷平,上面修建橋,橋的兩邊,也一併的用鋼筋混凝土蓋起來,修成鋪面,而一旦橋修通,這裡的人氣必然旺起來,那門面的價值肯定會隨之高漲,門市的價錢,完全可以將整個修建的成本抵消,等於是政府只是墊支了一下修建款,卻修成了一座農貿市場,也為這座橋盤活了走廊,這無疑是一舉數得的事情,尤其是農貿市場的位置,也剛好合適,市場的對面,是一座小廣場,煤礦職工娛樂休閒的地方,緊挨著家屬區。基本不存土地的問題。

    當然,這些只是他心底的初步臆想,究竟有沒有可行性,那還需要專業的人士來確定,建設成本,地理條件,都需要考慮,如果成本太高,那顯然是不行的。柳罡無疑是雷厲風行的性格,想到了,他立刻的就開始了行動,當場的將電話打給了羅紅,讓她找個懂行的人過來,對於鎮上的人,他可委實的不怎麼熟悉,只能是找羅紅幫忙了。

    打了電話,柳罡又去和幾個攤販閒聊了一會,瞭解了一下市場的情況,確定了市場是政府所有,同時,也知道了市場的一些大概情況,羅紅也很快給柳罡回了電話,她沒有政府部門內部找到搞建築設計的人員,卻是給柳罡叫來了她的弟弟羅逸,臨山二建的副總,剛好的她家做客。

    「柳鎮長,這就是我弟弟羅逸!」電話掛掉幾分鐘,羅紅就帶著弟弟羅逸走了過來,羅逸看上去比羅紅小著好幾歲。

    「柳鎮長,久聞柳鎮長,今天終於有幸見著了!」羅逸顯得格外的熱情,甚至有些的謙恭。

    「羅總,不好意思,麻煩你了!」柳罡倒也沒有客氣,人都帶過來了,不麻煩已經麻煩了。

    「柳鎮長客氣了,柳河是我的家鄉,能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那也是羅逸的榮幸,不知道柳鎮長是不是打算改造這農貿市場?」雖然說的客氣,羅逸的眼睛裡卻是委實的有些疑惑,這個農貿市場,還真沒有什麼好設計的地方,而且,這地方也稍微的有些偏僻,並不是很熱鬧的地方,價值不可能太大,根本不值得一個鎮長來親自過問。

    「我想這裡修一座橋,把這農貿市場上方蓋起來,然後兩邊修成門面……」柳罡緩緩的講著。

    「好主意!」羅逸猛然的一拍大腿,大喝出聲,卻是將一邊的羅紅嚇了一跳。

    「哦,羅總也認為可行?」柳罡倒是鬆了口氣。

    「柳鎮長,這個設計,不是可行,而是非常的巧妙,簡直是巧奪天工……」羅逸大肆的奉承著,當然,也不完全是奉承,這個設計,卻是的確讓他非常的讚賞。

    「好了,你說些實的吧!」羅紅卻是打斷了他的奉承,和柳罡共事不長,可作為對口政府的辦公室主任,羅紅對於柳罡的性格也是有些的瞭解,知道柳罡這人不喜歡奉承話。

    「呵呵,姐,你想想,這邊為什麼要冷清的多?」羅逸也想起了姐姐路上的提醒,趕緊的具體講述了起來,「柳河鎮大半的人口,都柳河對面,他們過來趕集,那就必須從那邊大橋過來,自然地,那邊的街道就成了必經之路,當然要鬧熱的多,可如果這座橋一修好,那人就多了一個選擇,既可以走那邊的大橋,也可以走這邊,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走這邊的人要多的多,你想想,煤礦的人口佔據了柳河鎮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而消費能力,恐怕佔據了一半還多,他們的家屬區都這邊,一井也這邊,走這邊肯定方便的多。而這座橋,也就成為了必經之地,你想想,這橋上的商舖,那價值能低的了?單單這些商舖的價格,就應該能夠收回市場的成本了,這是其一;柳河鎮街上的人口,並不是很多,購買農副產品的人口,是以煤礦工人為主,這個市場一旦修成,工人誰還願意去遠路去大街上買菜?自然的,那些農副產品買賣都會集中到這裡來,街上少了那些賣菜的賣雞鴨的,街面上就乾淨的多了,也不會那麼擁擠和雜亂,這是其二!橋一旦修成,市場的重心就會向這邊轉移,大橋附近的那些雜貨攤什麼的,就根本沒有了什麼市場,這樣,也就不至於造成大橋的擁堵,減少許多的安全隱患。」

    「還有重要的一點你沒有說,這樣一來,學生上學放學,就不需要再去走大橋那邊了。」羅紅自然是知道柳罡的並校計劃的。

    「上學放學,大多數人也都不走大橋啊?」羅逸一愣。

    「你還不知道吧,柳鎮長已經將子弟校併入了柳河鎮中小學,子弟校將成為柳河中學,鎮上的中小學合併成為柳河小學,寶石村小學也撤銷了,一併併入了鎮小。」羅紅笑著道。

    「柳鎮長還真是大手筆啊,這學校一合併,可是將幾所學校都完全盤活了。」羅逸看向柳罡的眼神,也是多了幾分的敬重,不管柳罡是為了什麼,這些事情,那可都是實實的能為柳河鎮居民帶來好處,而且,這無疑也是為經濟的一種方法,子弟校被完全的利用了起來,初中學校的問題徹底解決了,小學吞下了初中的校舍,小學的校舍也不成問題,唯一需要改造的,也就是一些操場和教師宿舍,這無疑的將投資降到了低,卻又能得到非常好的效果。而這座橋一修,又完全的將上學不方便的問題完全的解決了。這些構想說穿了一文不值,可是,如果不是真心真意的想要解決問題,那幾乎就沒有可能想到這上面去。

    「呵呵,還計劃中,縣教育局還沒有批准。」柳罡笑著道。

    「這樣好的規劃,他們沒有不批准的理由,我相信,這只是時間的問題。不過,柳鎮長,還有一個建議,可以量的拓寬整個市場的面積。」羅逸笑著道。

    「願聞其詳。」柳罡立刻的道。

    「農貿市場,也少不了庫房,攤位的問題,這市場的面積,還是有些偏小,柳鎮長可以和兩邊的住戶商議,將兩邊的庫房和攤位,都修建道兩邊商舖的地下,裡面一方,也可以將攤位和庫房修到界面之下,這樣,就可以多出兩排攤位的面積,市場的規模,也可以上一個檔次。」羅逸緩緩的道。

    「修建到地下,那可是很不容易,恐怕,要將這房子推了重修過才行,這些商戶,他們會答應?」羅逸的建議,無疑很是讓柳罡心動。

    「這兩邊的房子,都比較破舊了,也差不多是需要改造的房子了,政府這樣做,等於是給他們打下了地基,他們只需要上面直接修房子就是了,那也是節約了少三分之一的成本,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願意的,當然,這個方法不是很穩妥,穩妥的辦法,是找人買下這兩邊的房產,據我所知,這兩邊的房產,也就屬於兩家人,而且有一家人不這裡了,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價格,才沒有賣出去。而另外一家,估計是不會賣,他們一家子都這裡,差不多靠這房子生活,只能是和其商量,好,是以好位置的房子,和他置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您的支持,就是我大的動力。)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