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蠻荒紀

龍騰世紀 第十五節第一個陶器 文 / 蠻荒紀

    後世一個應試教育生什麼時候可以接觸到制陶呢?

    嗯,這是一個奇怪的問題.如果可能的話他要麼是制陶工。要麼就是某燒包追求小資的傢伙在一種叫陶吧的地方燒錢的話才有可能。除此之外世界最大的陶器製造國裡絕大多數人其實一輩子都不可能接觸到陶瓷的制過過程的。

    而這種後世其他工種不可能瞭解的技術到了師偃的手裡也不可能三下五除二的破解了,要不然那些陶資師傅們也可以找塊豆腐撞死了。所以師偃也是一個不會燒陶的傢伙!

    但是如果了想要洗到熱水澡的話他必需有一些能夠用來燒水的工具。而這一類的工具無一例外的都是金屬或是陶瓷等的材料。但是偏偏師偃不但不會鑄金屬也不會制陶。

    但是不會制好的陶器不代表他不會動腦子製作一些替代品。之前師偃將粘土抹到竹器的表面形成了竹碗就是個很好的方法。這種器物放到火上燒了之後裡邊的竹材慢慢被炭化了,剩下的粘土在六七百度(沒有實施保溫的火堆的溫度)左右的火上長時間的使用之後慢慢的形成了初級的陶器。雖然上千度的窯裡燒出來陶器沒有任何可比性,但是已經是可以使用了。

    但是竹子太小了,根本不可能用來當燒水的工具。所以他需要更大的東西,於是師偃再一次想到了籐。使用籐做為骨架,在上面塗抹粘土來製作他需要的乘器。燒過之後籐同樣會被炭化剩下的就是他需要的乘水的大鍋子了。但是師偃是絕對不會拿自己的時間來幹這樣的事情的。於是這回他主動找到了正在與坦烏一起編籐橋面的夫虞。

    「幫我用籐編好這個籐框。」師偃用炭化過的樹枝在白色的石板之上畫出了他需要的東西。

    「哦,現在嗎?」夫虞問。

    「嗯。有了這個咱們才可以用來洗澡。」師偃聳了聳肩。

    「但是你在那些石板上沒有畫這個。」夫虞所指的石板是師偃之前在考義面前說明的時候使用的的那些石板。上面有一個龐大的計劃,但是卻沒有像這樣小小的籐框一類的東西。

    「嗯。確實沒有。不過在實行那些之前我需要做一些實驗。畢近沒有把握就進行那樣龐大的計劃並不合理。萬一失敗就不好了。」夫虞哪裡知道什麼是試驗。但是聽到了師偃的話依然是無條件的信任。馬上就坐到了他的身邊拿起老籐開始製作師偃需要的籐框。

    夫虞說得沒有錯,師偃最初的計劃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在那裡邊將會把整個晚上都會燒著的火堆一個個的上面都加上巨大的鍋爐。然後利用溪水推動竹排將冷水自動倒入其中。燒出的熱水從另一個口子裡流出,經竹管道經過他的小樹屋,形成水暖系統。然後再流出到大型的浴池裡。讓大傢伙在幹了一天的活之後流個輕鬆的熱水澡。

    但是這個過於烏托幫的龐大計劃卻因為裡邊許多技術上的難題而無法在目前實現,比如那些鍋爐的材料用什麼,浴池的材料用什麼等等他都沒有任何想法。所以想著想著突然覺得自己實在太過於理想。所以現在他決定腳踏實地。先整個可以讓一兩個人洗熱水澡的方法再說。

    籐框不像籐甲一樣要求十分密集,它只需要有一定的密度,以成為支持粘土形成形狀的「骨架」。所以遍起來比籐甲容易得多。夫虞一個晚上就編了四個。

    第二天的一大早師偃給四個籐框加上的草底,然後帶著它們去裝了許多的粘土回來。師偃並不知道自己所處的地方是哪裡,但是他卻現周邊隨處可見都是可以很容易成形的粘土。除去小河邊與小湖邊是黑土之外,森林周邊的其他地方隨處可見可以用來制陶的粘土。師偃雖然沒有制過陶,但是小的時候卻與鄰居的孩子們一起用粘土自己製作過玩具。所以對粘土有一定判斷力。這點倒是老天開眼,算是給了他一點優勢。但是一切依然並不是一個門外汗能夠三下五除二的搞定的。

    之後幾天裡師偃就在小平台之上與山洞裡擺弄著這些粘土。

    ……

    這天的早上當人們都還在吃早飯的時候。突然山洞裡了一陣詭異的笑聲。

    「哈哈哈……,啊哈哈哈……」

    稍微有點聽力的人都知道那是誰的笑聲。考義當然也不例外。他放下手中的肉湯,起身來到了小溪邊正在放聲大笑的師偃的身邊。

    「師偃,你病了?」

    「病,哈哈。沒有,哈哈。我好得很。」

    「笑什麼?」考義不解的問道。於是他看到師偃將一框水送到了他的面前。考義的眼直了。他第一次看到水居然是可以被除了竹碗之外的東西給乘起來的。而且眼前的這個土製作的乘器顯然比竹碗大得多了。

    「這,這是……」考義張大了嘴巴看著眼前這個東西。

    「陶器。」師偃這時倒是平靜了下來。但是成功的喜悅依然寫在他的臉上。

    「陶器!」考義將這個東西上下左右,顛過來倒過去的看著。這種新形材料實在太讓他驚訝了,已經出了他的認知範圍。

    「對,陶器。水缸。」

    「水缸!」考義將那些水倒入小溪裡。然後用手伸入水中慢慢的在水缸那滿是被炭化的籐條所形成了嶙峋的表面摩挲著。突然他想是想到了什麼,大叫著:「水缸,水缸!」

    山洞裡的石八、穆亥、常典、婁等幾人都一個個好奇的過來看著這個像是神話裡的東西。然後跟著考義一起大叫了起來。

    水缸這個東西不但進入了部落裡的壁畫上,當然製作人師偃又成為了壁畫上的人物。

    師偃製作他的乘器的方法很簡單,先是將籐框的的外表面全抹上粘土。然後放到火上去烤。由於火的溫度很高,如果是其焰部可以達到一千多度。這種籐土器物內部沒有水的話,那籐條用不了一會兒就會被完全的炭化。而外面的粘土會慢慢的被定形,形成一些比較差的陶器(粗陶)。不過最初師偃現如果他們在小平台上燒製乘器的話效果非常不好。燒了二天都無法結晶。他估計這是因為半山上的空氣流動使得火的溫度非常不穩定。所以這件工作不得不移到山洞裡來進行。

    有了穩定了火焰之後事情也沒有相他想的那樣容易。經過了許多次的失敗。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師偃估計是因為籐框內部厚薄不一。並且由於體積過大,所以受熱並不均勻。但是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來改進這一點。所以只好繼續試下去。但是比較幸運的是直到第三天七個籐框失敗之後他才得到了一個他認為成功的陶器。這個外面有明顯結晶體,叩之會有渾厚的聲音的傢伙就是他來到了這個時代第一次利用自己不會的技術製造出來的實用的器物。但是這個結果依然並不表示大量可生產的陶器時代就來到了。這後依然是數量巨大的失敗作品。但是這個直徑不到一尺的小水缸必近是開了先河的作品。

    ……

    豬欄的建成有些出呼師偃最初的預期。提前六天就已經建好。驗收的時候師偃慢慢的走在被孩子們整平的土地之上感到非常感動。要知道這些石頭與土都是這些原始人使用石製工具與手一點一點的弄出來的。接近七十個人的勞動力,之間除去大家架橋建陷阱的時間之外其他所有時間,所有的人都在這裡建設這個只比獸欄小一點點的豬圈。

    整個豬圈有兩部分結構,一是一個比較大的圈,這個圈有五十多平米大小,裡邊是全通的結構,除去圍著外面的竹欄之外裡邊還有一些半埋入土石當中的竹竿和兩棵大樹,而之所以花時間埋幾根竹竿下去,又讓兩棵大樹在其間可不是為了讓豬有依然有回到家鄉的感覺。最主要是因為這樣方便將來他們對豬圈進行改造。比如萬一要隔出空間什麼的只需要在大樹與半埋式的竹竿之間架上橫向的竹竿就可以。這也是師偃後世從框架房當中得到了經驗。

    除去設計有著後世的經驗之外,這個寬大結構的豬圈在設計當中就是拿來將來給豬在一起生活,產仔所用。

    另一邊則是用竹竿架好的兩排架子,這些架子隔出了一個個寬只有半米,深不過一米的小間。這些是用來給將來的肉豬們生活的地方。之所以要隔出這樣小的空間一是因為師偃在電視裡看到了養豬廠裡有類似的結構。二他來認為豬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無法運動。自然體力消耗就小,肥肉自然脹得就比較快。當然這只是他一相情願的想法而以,從來都沒有看到過任何相關的理論。

    看著這些竹與石頭的結合,師偃感到混身熱血沸騰,他喃喃的對身邊的圖魯說道:「看來,是時候把那傢伙捉回來了。」

    而圖魯只是笑笑,努力了七八天等的不就是這一天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