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蠻荒紀

龍騰世紀 第二節有頓飯吃真是爽 文 / 蠻荒紀

    頭一世的師偃對於吃是一個很馬虎的人.對於他來說科技先進的時代裡人們應當將時間花去更重要的精神食糧方面。所以無論方便面、盒飯還是快餐等,只要能騙騙肚子的東西他都會一股腦的往嘴裡塞,一直到肚子不叫為止。至於冷飯熱飯、有湯無湯等根本不是他上心的事情。比起吃,他更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干其他的事情。但是來到了這個時代之後他第一次體會到了,吃原來也可以佔用他一天的大部分的時間。

    夫虞花去一整天帶回來的東西並不能馬上就吃,這些稻不但上面還連著稻穗,而且連糠都沒有去掉。所以對於他來說還是不可以吃的。他在小說裡看得多了多少也知道一些知識。所以再先找了個架子架好了先便要打穀,將那些將稻子打下來。

    這些工作當然不需要他的完成。自然有人來幫助他做。當然沒有打穀機的時代裡臨時的在木棍上面使用貫性來打穀的效率極為低下。但是好在只是讓大家試試而以。並不是每個人都要吃上一碗。

    沒有脫過水的稻在很難舂。所以他們得到好幾個老人來幹這件事情。大家還不明白稻的價值,但是卻知道這是吃的東西。所以以往師偃帶給他們的生活的巨大改變成為了他們幹這種無聊的工作的最大動力。腦子裡邊幻想著這種奇怪的一粒一粒的顆粒的味道一邊重複著機械動作。

    而師偃則是找來人開始挖一個小坑。現在沒有瓷器、鐵器等可以做來作鍋的東西。所以唯一可以利用的便只有竹碗,但是這種東西不但裝的食物不多。而且不能直接放到火上燒,需要間接受熱。

    於是師偃又找來婁等幾個青年,讓他們開始挖一個能夠使火堆熱量更好的分散出去的土坑。並再找了幾個老頭讓他們將一些比較大的竹桶弄乾淨,並在外面抹上濕泥。

    由於現在實在沒有好的工具,只有幾個石鏟而以。所以在婁的努力之下直到天黑之後幾個孩子才挖出了一個直徑半米多的土坑。

    而一另邊十幾個女人花去了更多的時間才大致的將大部分的稻去掉了糠,師偃把這些米混合著水放到抹了泥的竹碗裡,再將他們放到坑的邊緣。一個晚上的時間也就只夠做這些事情了。所以看到自己的大米飯有了第一個希望師偃還是滿懷著幸福的感覺沉沉的睡去。人確實是需要希望的動物。

    第二天一大早剛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在大坑當中點起一把大火。然後將那些昨天花去一個晚上舂出來的米洗好,並分到各個竹碗裡。再將那些竹碗放到火坑的邊上。讓幾個孩子們拿下著獸皮與木棍在邊上小心的候著,小心竹碗裡的東西別燒糊了,時不時得用木棍夾著改個方向增加受熱的均勻性。

    果然沒有一會兒米飯那特有的香味便飄了出來。一時之間一個個原始人都雙眼通紅的盯著火堆中間的那幾十個碗。等待著吃裡邊的東西。看著這些傢伙們猴急的樣子師偃感到非常得意。

    「你們就去著急吧。等這些傢伙們體會到了大米的感覺之後,相信以後不需要自己再說什麼你們自己都得來找我想辦法得到更多的大米。」

    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處於一定高度的小山之上,或是什麼其他的原因。那些竹碗裡的米飯並沒有成功的達到後世的大米飯的程度,而是成為了夾生飯,實際上是因為師偃急於將飯分紛大家,沒有讓裡邊的水分被充分蒸。而且由於米少人多。所以每一個人最多分到了一口飯而以。不過就是這樣依然吃得那些原始人們一個個嗷嗷直叫。

    不過由於目前部落裡的人手還不足,所以種田的事情依然不能著急。石八的意思是先在小湖邊選出一些地方,讓平日裡工作輕的老人或是婦女們試著將種子處在這些地方。如果明年有一定收成再擴大種值的面積,至於翻土一類的工作由於沒有適合的工具,現在還無法想像。不過婦女們出去採集的時候又多了一個任務。就是收集在所有地方看得到的稻。不過由於稻的分佈非常的寬廣,所以效率非常底。大傢伙的幾天才能吃到一頓米飯。而且由於師偃的建議之下,米這種可以諸藏的食物都被考義給藏了起來,以備沒有糧食的雪封期。

    由於師偃的傷並沒有完全的好,劇烈的活動傷口依然有可能會崩裂開。這個時代又沒有足夠細的針和線可以縫合傷口加恢復的度。所以師偃依然無法參與激烈的狩獵,因此石八特別開恩,他繼續的休息,或是參與一些低強度的勞作。不用與他們一起去狩獵。於是師偃不得不開始考慮自己這一段時間如何打了。

    當然這種打必需是有意義的事情。空浪費時間的事情他是不會幹的。想著想著他突然又想到了之前那一次與狼的殊死搏鬥。如果當時不是只有一隻狼,那自己還會不會活著坐這裡呢。而除去自己以外,部落裡的女人們也要一起出去採集,她們也一樣的會碰上狼。到時候怎麼辦呢,別說是女人。就算是打獵隊的話,萬一碰上幾十隻狼組成的狼群的話也一樣有可能全軍覆沒。

    看來來到這個時代的第一個對手已經出現了——狼群。

    但是問題是二十一世紀之後人類沒有強力武器的情況之下碰上了狼群依然是弱勢群體。而在這個時代狼群幾呼無解。但是他上一次使用籐護腕與籐牌背在背上卻證明是英明的。這些都使得狼在攻擊他的關鍵時刻保護了他沒有受到致命的傷害。雖然手腕依然有許多小傷口,但是骨頭與肌肉並沒有問題。

    而胸口受到了傷則是證明胸口看來最好也得有些保護。如果不是那些的皮衣的話可能當時還會受到更嚴重的傷害。看來為自己製作一個籐護胸還有很有必要的。而且之前的籐護腕也被狼給咬壞了。所以他決定再為自己做一些能夠保護自己的東西。不過如果使用寶貴的白天的時間來幹這個顯然不符合他的性格。那麼一個傷患還能幹什麼呢?

    交通。上一次前往洛部的時候,一路上那睡覺都不安穩的感覺讓他非常不舒服。到現在心裡依然記得清清楚楚所以現在他不想再這樣走這種危險的路了。因為部落與洛部都距離河邊不遠,所以他覺得可以造只小船出來,大家坐著船南下多好啊。畢近在遠古人類只有沿著河活動才是最合理的方法。河流為人類提供了淡水與路引之外其實大的運載能力還讓人類可以得好更廉價的運輸方式。

    而最主要的是要造一隻簡單的船遠比造一輛車或是捉一匹馬要容易得多。

    所以師偃說幹就幹。雖然簡單,但是要想得到一個可以在河道裡方便使用的船還有是很多方法的。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砍一些竹子製成竹排。不但體積重,穩妥,而且能夠同時坐許多人。在後世的旅遊點裡竹排多的是,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但是師偃卻沒有辦法得到竹子。最近的竹林在小島上,現在天氣涼了水冷不說,而且還有個大麻煩就是自己受了傷,不能下水游泳。指望其他人不會游泳的人游過去那不指望天下會掉餡餅。當然還可以製作獨木舟,但是獨木舟加工起來比較困難,雖然可以使用炭化並挖空的方法。但是需要大量時間與人力。目前指著那些石頭工具哪年才能砍出獨木舟來啊。

    於是師偃便想到了皮筏。

    後世的時候他在一些旅遊網站裡看到過皮筏,這種東西在原始時代就有人使用了,並且以讓人驚訝和生命力的活到了二十一世紀,可見其實用性之強了。但是皮筏也有兩種。一種即將羊皮或是牛皮裡吹入氣體或是塞入一些草料一類的輕量物。再綁到木製的架子上面製成筏子。

    這種皮筏從原始時代一直使用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並且一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裡都一直是黃河中上游一些地區的廉價運輸方式。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依然依靠著旅遊業的收入而在繼續的使用。可見其實用性之高。而且皮筏簡單易制,重量又輕能夠大量運載貨物,並且還可以背到身上從6地上帶到其他地方再用。實在是非常不錯的一種交通工具。

    而且師偃並不知道,後世在清代的時候黃河流域的皮筏展到極致的時候甚至出現了載重噸在三十噸以上的極皮筏,而且這種皮筏還並不單單只有一兩個,而是大量的出現。並成為了當時主要的運輸方式。

    還有一種則是用木頭製成骨架,然後將幾塊皮刨開,再將之連到一起塊成一塊巨大的皮面。然後將之蒙到小筏子的木製骨架外面,這種到了二十一世紀依然在西藏比較常見。只是這個師偃對製作的一些細節不是很瞭解,心裡有沒底。但是比起那些獨木舟來,應當是容易做多了。

    一但確定了要做之後他便開始進行構思。先要做當然是做一種容易製成的,第二種方法由於要使用針來縫製皮革。由現在他們只有骨針,想用骨針穿過皮革製作比較大的皮這難度有些大了,需要的人物也不少。

    考慮之後他決定做第一種皮筏。決定了之後他便前往瞭解原材料的儲備情況。

    擔是一看卻讓他大失所望。原來之前由於他們的皮革大多只需要製作皮衣,所以都是被從肚子上面刨開的。所以這些皮根本不可能使用紮成浮體。也就是說他現在根本不能依靠著它們來製成浮體。

    師偃沒有想到自己平日裡低下的動手能力直接使得他來到了這裡也是束手束腳的。現在別說成為大能們一樣的領導群眾前進的人物,就是帶著他們走向小康生活都非常的困難。

    「我應當怎麼辦呢?」師偃沮喪的想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