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鳳凰亂:不嫁妖孽王爺

第1卷 第141章 文 / 清茗微漾

    第141章

    張燈結綵的昌壽殿。

    屋外空中有細小的冰凌飛過。

    皇帝嘴角那種一切盡在掌控之中的淺笑在看到錦盒中的東西的時候,完全的消失乾淨,取而代之的是眼睛陡然睜大,眼中飛快地閃過一抹依稀是恐懼的神色。

    是的,恐懼。

    如若說當初在慈寧宮西苑的時候,皇帝第一次感受到了人對霍霍皇權的威脅,那麼現在感受到的,是對於帝位的威脅,皇帝眼神如炬的看向清王。

    陰夜冥視線不閃不避的迎上去,嘴角甚至帶了點淡淡的笑意,有些嘲弄的笑意,再也不掩飾眼中的光華。

    你從來只會站在那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來發號施令,來掌控所有人的命運,你真的以為自己是這個天下的主宰,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嗎?就可以把所有的人都當成棋子了嗎?看著那些人被迫服從於霍霍皇權的時候,你很得意吧,看著別人痛苦的時候,你很開心吧,用別人的痛苦來滿足你那種變態的控制欲和滿足感。

    但是,你錯了,我的命運,只能由自己主宰,我命由我不由天,任何試圖想要掌控我的命運的人,即使是以卵擊石,我也會反抗到底。

    何況,今時今日,我的力量,並不是真的如同累卵。

    當父子的這層面紗被撕開之後,我們,便是敵人。

    皇帝的旁邊,太后看得錦盒中的東西,雖然通過方才安得的反應和皇帝打開錦盒後的神情,已經有了心理準備,饒是如此,待真正看清錦盒中的東西的時候,驚叫出聲,因為震驚過度,這位當日在慈寧宮東苑那樣的狀況下都能夠勉強保持身份氣度的太后此時完全的忘記了保持身份:

    「玉璽……是傳國玉璽。」

    大殿中正努力偷偷往上瞄,努力想要看清御案上錦盒裡的珍寶的眾位文武百官通通愣住,嘴巴非常統一地同時張大,瞬時,寂靜在大殿之中蔓延開來,大有一種山雨雨來風滿樓的感覺。

    每個人心裡浮起的第一感覺不是高興,而是膽顫,照理來說,找到了傳國玉璽,應該是一件值得舉國高興的事情才對,代表的是受命於天,嘉明王朝的君主終於可以擺脫了逆謀而建的身份,這樣的喜事,應該祭天以告太廟的大喜事,然而,不管為君者還是大多數的為臣者,臉上都沒有半分高興得神情。

    因為找到傳國玉璽的人,不是當今的皇上,而是清王,代表什麼?而且,清王把這個可以說是象徵著皇權的東西獻給的人,不是皇權的代表著——皇帝,而是直接越過皇帝,獻給了太后,世上所有的人都知道,能夠擁有傳國玉璽的,就只有皇帝,那麼找到了傳國玉璽,應該獻給的人,也是皇帝。

    可是清王偏偏獻給了太后,這樣的行為,等同於無視皇帝的存在,根本就沒有把皇帝放在眼裡,等同於自取滅亡,清王雖然放蕩不羈,但是他不是傻子,怎麼會作出這樣的事情?那就只有一個可能,他是故意這樣做的,而且,是有目的的。

    究竟是什麼樣的目的,眾臣已經不敢再想下去了,立場分明的人,都緊緊的提起了一顆心,等待著事情的發展,處於中間派的人,都把視線看向清王,中間派的人一向都是忠君之臣,所謂的忠君裡的那個君,是指順應天命的君主。

    所有人的神情,大概就只有左邊的第一個席位上的陰夜辰最為平靜,玉璽的出現,就意味著打破了父皇原定的計劃,意味那個原本會囊括手中的太子之位有變,然而奇怪的是,他竟然沒有一點兒的擔憂或是緊張的感覺,沒喲,一點兒也沒有,有的,竟然是彷彿——彷彿鬆了一口氣的感覺,這段日子以來,他總覺得自己像是活在戲中一樣,要做的事情,要說的話,早早就已經有人為他安排好了,結局也是安排好的,他什麼也不用想,只要一直沿著父皇為他安排好的路走下去就行,像是一個木偶。

    而現在,父皇安排好的那條路被人截斷了,是不是意味著,他可以擺脫木偶的身份了?

    唯一真正開心的人,大概便是坐上的太后了,開心過後,太后隨即也意識到了什麼,她從來不過問朝政的事情,一心禮佛,為嘉明王朝祈福,但是不代表她不懂得,處在那樣的高位上,太后又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認真說起來,她比朝中那些一心算計的大臣對朝局還要看得清看得遠,朝中那些一心算計的大臣,是為了謀求更多的利益,更尊貴的地位。

    而太后已經是這個世間最尊貴的女子,她所要的,是這個嘉明天下的安穩,是努力在衝突與矛盾間去尋求一個平衡點,能夠讓底下的洶湧的暗流平息,這是她作為一個母親,一個奶奶應有的責任,也是一個太后對於子民應有的責任,這些責任告訴她,她不能在此時說出先帝的那個遺願,一旦說出,矛盾激化,這天下便是一場動盪。

    微一沉吟,太后含笑打破了殿中壓抑的氣氛:「你這孩子,竟是從哪裡找到失傳的玉璽,此等功績,皇上定然會重重有賞。」太后臉上漾開慈愛的笑容,道:「說得好聽,說是給哀家的壽禮,哀家看你這孩子根本就是借花獻佛,特意選在哀家大壽的這一天,特意在文武百官的面前獻上傳國玉璽,就是想讓哀家開口為你向皇上討賞,究竟是什麼賞賜,要讓你費這樣大的心思。」太后頓了一下,彷彿是思索,不過一瞬,恍然大悟道:「哀家明白了,能夠配得起此等功績的賞賜,而又想借由哀家開口的,那就只有一個了。」說到這裡,太后語氣一頓,視線輕輕看了皇帝一眼。

    皇帝視線一直緊鎖著清王,彷彿要把他看穿了一樣,究竟是何時發生了,明明有那樣多的暗衛在嚴密的監視著,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彷彿,他還是低估了這個兒子的實力,他一直以為這個兒子不過是無足輕重的人,等待太子之位定下之後,隨便賞他一個封地,只要不讓他接觸到皇權的中心,那麼即便他心機再有多麼深沉,也翻不起什麼風浪來。

    他是他的兒子,他已經為了安排好了一個較好的歸宿了的,可是他偏偏要對著他幹,就像是那個不知好歹的女子一樣。

    那些壓在腦中的不好的記憶又一次被挑起來了,皇帝呼吸微微急促,手上青筋凸起,為什麼總是有人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挑戰他的權威,他是天子,老天是站在他這邊的,這些人怎麼就不明白,跟他作對,就是跟老天作對,跟老天作對的下場,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皇帝微微一笑,迎著太后的視線道:「母后說的是,能夠配得上此等功績的賞賜,就只有一個了。」

    太后看他的模樣,心裡繃緊的某根弦一鬆,臉上的笑容也是一鬆,轉頭道:「就是,冥兒你看,連你父皇都這樣說了,你這等功績,別說是哀家,就是在場的眾位大臣,也定然是會幫你討賞的。」

    一番話轉移了玉璽獻給的對象,彷彿化解了清王和皇帝之間如此明顯的不容,只是彷彿,但是真正化解了殿中僵住的氣氛,同時也為僵住的眾臣指明了方向,丞相沈恬郁第一個站起身來,道:「太后和皇上聖明,清王此等功績,便只有太子之位這樣的賞賜能夠匹配得起。」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把皇帝和太后語義不明的賞賜化虛為實,文武百官雖然心知肚明,但是無人敢去開那個頭,因為怕揣錯了皇帝的意思,見得沈恬郁此話發出後,太后連連點頭,皇帝神色也沒有什麼變動,紛紛放下心來,立刻,一個接一個站起身來,一個說:「太后聖明,皇上聖明,清王為我朝立下大功,這樣的賞賜,實至名歸。」另一個立刻道:「今日適逢太后的壽辰,而皇上又得到傳國玉璽,在加上立下太子,真真是三喜降臨,可喜可賀。」……一時間,席間幾乎有一半的人站起來,表示附議。

    而另一半的人,當然就是反對者,只是,他們根本找不到任何反對的理由,因為從來沒有想到過清王會來這麼一招,而且一出手便是這般有力的武器,根本沒有人能夠招架,那不是別的東西,是傳國玉璽,能夠找到他,從另一個方面講,就可以說清王是天命之人,找不到反對的理由,那便等同於默許。

    沉熏自然從陰夜冥處得知了先帝遺願的事情,也猜到了太后為了大局,定然不會在眾人面前講出來,但是不管有沒有那個遺願,今天,皇帝勢必都得在這樣的壓力違背自己的意志,被迫妥協。

    皇帝臉色十分的平靜,平靜得不像是他上次的作風,連一點的怒氣都沒有,因為對一個即將被毀滅的人,是不需要發怒的,他甚至微笑起來,語氣也是十分的平靜,像是冬日凍住的湖面一樣,死一樣的平靜,再大的風也吹不起任何漣漪。

    「朕今天才發覺,原來冥兒這般有出息,朕從前一直都低估了你。」皇帝指尖撫摸著色澤溫潤的玉璽,龍形的圖案,代表的是天命所歸,不管找到玉璽的人是誰,到了他的手中,他便是天命所歸之人,皇帝繼續稱讚道:「不聲不響為朕立下了這樣大的功勞,看來朕不重重的賞賜你,母后不答應,群臣不答應,可能老天也不答應。」他微微一笑,一隻手拿起玉璽,看了看,道:「方纔張愛卿說得還真不錯,三喜降臨,還是驚喜,沒想到朕會在今日得到傳國玉璽,更沒有想到得到玉璽之後第一個印,會用在立太子的詔書上。」

    皇帝笑意加深:「朕這麼多年來,就是這一天過得最精彩了。」

    陰夜冥亦是笑,是嗎?那麼能夠讓你過得這麼精彩的我,你一定會十倍千倍地返還吧,就看你能不能真的返還得了?

    後史這樣記載:聖光九年冬,清王獻傳國玉璽,聖光帝龍顏大悅,立其為太子。

    野史這樣記載:聖光九年冬,清王獻傳國玉璽,聖光帝疑其不法,假意立其為太子,明安撫,暗剿滅。

    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都把這次事件稱之為玉璽之變,拉開了聖光之變的序幕。

    深夜。

    養心殿。

    地面一片狼藉,奏折掉了一地,凌亂不堪,顯示出主人的極度憤怒,摔完了御案上所有的東西,聖光帝尤不能解氣,眼眸一轉,看得一旁的棋盤,方才稍微得到緩解的怒氣又騰地上升起來,幾步走過去,猛力一揮手,棋盤連同棋子啪嗒啪嗒全都掉在地上,因為用力過猛,那些玉質的棋子大多都摔碎了,皇帝看著碎掉的棋子,心中翻騰的怒氣終於稍稍散去,嘴角露出一抹狠絕而嗜血的冷笑。

    陰夜辰走進殿中看到殿中的一片狼藉時,心裡忽然升起一種莫名的驚心,他壓下心裡的震驚,開口道:「兒臣參見父皇。」

    皇帝看得他,臉上的神情稍緩,眼眸一閃,臉上露出愧疚的神色來:「辰兒,父皇對不起你,太子之位本來應該是你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