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純愛耽美 > 清閒

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七章 爭議 文 / 枕上山水

    今天一定是好日子,接到捷報興沖沖的直奔乾清宮,招集群臣顯擺的康熙,發現被他派往江南的弟弟常寧回來了,與他同時回來的還有當時一起派出去的欽差大臣於成龍(清閒第一百六十七章爭議內容)。

    康熙在乾清宮接見了遠道歸來的弟弟和得利手下,「常寧,北溟一路辛苦了,你們在江南的行事朕已經知曉,差事辦得不錯。」笑瞇瞇,笑瞇瞇,今天一下子解決了兩件心頭之患,真是讓人高興。今天心情好,常寧把江南官場攪得亂七八糟,又得讓他來收拾亂攤的事兒,就不計較了。他弟弟還年輕,又脾氣不大好,嫉惡如仇的,不可能面面具到的,能給朕還留下兩個官用,就已經很不錯了(清閒167章節)。

    常寧此去江南,真是爽快極了。臨出京之前,康熙給了他便宜行事的旨意,隱晦的意思就是你去看看,於成龍和江南的官員那個有理,你就幫誰,有敢跟你炸毛,直接就收拾了他。本身就是惹禍頭子的常寧,猶如一隻被放歸山林的老虎,張牙舞爪的就奔江南去了。

    到了地方細一打聽,常寧發現於成龍是位好同志,為官清廉不說,行事仗義,真心關懷體貼百姓,而且行事非常有章法。當著常寧的面,受到兩江總督並巡院、布政使等各級官員統一攻擊的時候,還能不卑不亢、有理有據的進行一一反駁,並且拿出人證、物證直接把江南一干官員將入死局。

    常寧經過調查取證,認為於成龍說的都是實話,半點都沒有加水份,他當時就摘了江南一溜兒官員的頂戴,調了杭州將軍手下的兵,幫著於成龍把賑災任務圓滿完成。兩人共事過程中。常寧對於成龍佩服的五體投地,就差沒拉著人家拜師了。

    常寧同學有個好習慣,他要是對誰好。那真是掏心挖肺。他喜歡李秀凝,就死活磨著康熙要娶她當嫡福晉。婚後對她千依百順,半個不字都不敢說。他老娘時常冒出個主意來破壞小兩口的生活,常寧直接跪到太后面前。求太后約束他娘一下,沒事少管他府裡的事兒。這回,常寧立了於成龍當自己的偶像,自是在康熙面前大加舉薦。當著滿朝大臣的面,把於成龍誇得天上有地上無的,直把於成龍誇得黑臉通紅,差點沒找個地縫鑽進去。

    「那個。恭親王,臣只是做了該做之事,並無您所說的那樣無私。」於成龍長到五十來歲,就沒被人如此誇過。恭親王,你確定你嘴裡說的那個人是我於成龍,怎麼聽著像是觀世音菩薩。於成龍在聽到常寧誇他無所不通,看人肚子一眼就知道是男是女時,果斷的出來阻止。

    上面坐著的康熙被他弟弟常寧開口就沒停下的話給弄愣了,他看了看一臉激動的常寧,再瞄一眼滿臉尷尬之色的於成龍。暗暗可惜,剛才怎麼沒拉著他表妹一起過來呢?今兒這戲,百年不遇啊!

    「於老,您別攔著我呀(清閒第一百六十七章爭議內容)。您可算得上是江南百姓的再生父母,這得皇上知道。我可告訴您,不能光默默奉獻而不說出來,那樣很虧的。」最後一句常寧是湊到於成龍的耳邊,自以為很小聲的說的。結果,不光是坐在上首的康熙聽到了,兩邊站立的大臣們也都聽到了。

    康熙頭一低,藉著端茶碗的當兒,把溜到唇邊的笑嚥了下去。他輕咳了一聲,決定出言解救自己的手下干將,不能讓他弟弟把他手下的大將嚇得辭官回家。「常寧啊,你說的朕都知道了。來人,賞恭親王常寧三眼花翎、吏部尚書於成龍三眼花翎、俸祿雙份。」康熙覺得自己的這個賞賜比較好,既有了名又有了錢。畢竟相比常寧的富裕,於成龍就過得很清苦,他老娘和媳婦、孩子都在老家沒跟來,隻身一人帶著兩個僕人在京城,平日裡吃個雞蛋都得算計一下。康熙覺得像於成龍這樣的清官能吏,他能多用幾年就多用幾年。

    「北溟啊,朕聽聞你老母與妻兒具在家鄉?」這麼好的下手,當然得多關心一下個人問題。

    於成龍是去年被康熙從四川合州的知州特別提撥進六部,先是做了戶部的左侍郎,今年年初又升了吏部尚書,官升得賊快,屬於康熙面前的紅人。舊時代的文人,對於知遇之恩看得比天還大,更別說是得了皇帝看中的於成龍。康熙對他的重用,更讓這位心思純粹的一代名臣心存感激,更是加死力的給康熙幹活。今天聽見康熙當著眾人的面關心他的家人,一時間激動的熱淚盈眶,哽咽了半天,才方才道:「回皇上的話,臣的家人還在老家。」

    「若是朕沒記錯的話,你的老母親今年該是七十有二了吧。」人生七十古來稀,於成龍他娘具說身體還挺好,耳不聾眼不花的。

    「是。」於成龍有些羞愧,都說自苦忠孝難兩全。他自從順治十八年毅然出仕,懷著「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無理良心」的抱負,接受朝廷委任,到遙遠的邊荒之地廣西羅城為縣令開始,至今已有十年了。十年未見老母一面,讓他心酸難忍。

    康熙很感動,這才是當之無愧的好官(清閒第一百六十七章爭議內容)。相比於成龍付出的,他今天做的很平常啊。這還是在他家表妹的提醒之下,才做的,真是慚愧。「梁九功,去帶於成龍回家去看看吧。」上個月,他與毓秀閒聊的時候,偶然間提起於成龍,他家小表妹對於為了當官就拋家妻子的行為表示不滿。尤其在知道了於成龍的老媽歲數很大的時候,更是撇嘴,直說他不孝。康熙還替自己的寵臣辯解了一番,他家小表妹直言不晦,怎麼能讓大臣做官就不盡孝了呢?於成龍總可以把老媽和妻兒接到京城吧。

    康熙還挺為難,朝中有規定,父母必須都得七十以上,當兒子的才可以請旨,暫時停薪留職,回家給爹媽養老送終。然後守完孝以後,才回吏部消假,等待再分配。

    他表妹對此表示不理解。她認為就算父母身邊還有其他兒女在,那麼其中一個兒子總在外面不回去看看也挺不人道的。再說,有多少人能活到七十歲啊!還有還有。小孩子沒有父親在一邊教導,很容易長歪的。就算是為了國家的下一代。康熙也應該修改一下放外任的條條款款。就拿於成龍來說吧,他既然工作努力,業績又非常亮眼,像這樣的員工,你就該給於實質獎勵,而不是只拿好話溜縫兒,那樣太虛。容易讓手下人形成一種幹不幹好都一樣的感覺。小心以後大家都不給你賣力幹活。

    康熙細一琢磨,覺得他表妹說得挺對。細一打聽,才知道,他家小表妹已經開始在宮裡試行獎懲制度,而且目前看來效果不錯。唔,既然有好辦法,那就慢慢開始實行,就從於成龍開始吧。康熙派了人去於成龍的老家,把他娘、媳婦、兒女都給接到京城來,還特意在城裡分給了他處住宅。還減免了房租,安排於成龍的家人住了進去。

    剛把於成龍的家人安頓好沒兩天,常寧他們就回來了,康熙笑瞇瞇的決定給他的愛臣一個驚喜。於是命梁九功帶於成龍回新家。

    常寧不知道他哥葫蘆裡面賣得是什麼藥,只是覺得他哥笑得好刺眼。今天是有什麼好事兒了,讓他家向來喜歡玩深沉的三哥笑得好像個彌勒佛。目送他的新偶像於成龍跟著梁九功走遠的身影,常寧回過頭來,開始研究他哥和殿裡的大臣。這一細看才發現,他二哥福全不在?這是腫麼回事?連最近很不受康熙待見的安親王岳樂都來了,他哥怎麼不在?別是病了吧(清閒167章節)!這死孩子,你就不想著你哥哥點好麼。

    「皇上,最近可是有什麼喜事?」常寧估摸著,他三哥這麼喜行於色,是不是他三嫂有了。

    「五弟猜得不錯,今天朕剛接到薩布素傳來的捷報,雅克薩城已經被攻破了,殲滅羅剎二百餘人,匪首服誅,活捉六百餘人。」康熙眼睛裡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常寧一琢磨,他二哥沒在,別是去領兵打仗了吧!嗚,他三哥還是偏向他二哥,明明知道他從小就嚮往著馳騁沙場,當個一亮名號敵人就敗退的大將軍。結果,明明都有仗可以打,他哥哥還瞞著他,把他扔到江南跟一群官打嘴仗去了。嗚嗚,他家三哥太壞了!常寧腦補結束,看向康熙的眼神幽怨的好像深閨怨婦。

    康熙被常寧的小眼神盯得一激靈,隨即就努力忽略了他,「朕今天招眾卿來,主要是商議一下,活捉的那六百人該如何處置,還有黑龍江雅克薩城一帶,要派駐軍。與此同時,為了防止羅剎國生報復之心,再次增兵侵佔黑龍江,朕決定要在黑龍江、吉林兩地增派駐軍。」康熙把今天會議的主題扔出來了,下面就是群臣討論的時刻。

    常寧頭一個蹦出來,「那些羅剎鬼子居然敢來侵佔我大清的國土,就應該讓他們來得去不得。臣弟建議,活捉的六百人,就地格殺,將匪首的人頭直接給羅剎國皇帝送去。」

    康熙聽了常寧的話,差點一口血噴他臉上。有個習慣性敗家的弟弟真愁人,他怎麼就不想想,那六百個活人,都是壯小伙,多好的勞動力,還不需要給工錢,只要管飯就行。不過,常寧後半句話,到是可以考慮一下。

    常寧充滿血腥的話一出口,立馬就有純儒家學派的代表擼胳膊挽袖子的跳出來反對,那痛惜而又審視的小眼神直勾勾的盯著常寧,就差沒指他鼻子罵,你這個魔鬼,你怎麼可以這麼冷血、無情……反正那老頭顫顫微微的巴拉了一大堆,具體的意思就是,咱們是天朝上國,要有容人之量,怎麼可以跟蠻夷太過認較呢(清閒第一百六十七章爭議內容)!既然仗打贏了,就要優待俘虜,該治傷治傷,然後統一詢問一下,有願意留下的,就留下,想回國的就發給人家路費,打發回去得了。這樣方才顯得咱們天朝的仁義之風犯,才能萬國來朝。說一千道一萬,中國傳統思想,優待外國人,就算那個外國人剛剛把你們國家的臣民燒殺搶掠了個遍。這要是本國百姓,別說佔地為王,就是超過十個人弄個非婚禮、葬禮、生日之類的純聚會,一不小心都容易被官府當成聚眾鬧場給辦了。你要是像羅剎人那樣,自己劃個地兒,就當山大王了,別說打敗了還會優待俘虜,不把你家祖墳都一起扒了就算好的。

    那老頭一表述完,噌噌噌躥出十好幾位,同時往地上一跪,「臣等附議!」

    附議個毛,你們知道什麼呀就附議!康熙含著一口血,把希望的眼神放在了自己同族身上。大家都是馬上民族,血性還沒少吧,搶戰敗者當奴隸的規矩大家都還記得吧,出來兩個支援一下。

    索額圖向來自重身份,不大瞧得起漢官,只是眼看著漢人的官每次朝上提議基本都能得到康熙的賞識,而他常常是受到打擊的那伙。前段時間因為對羅剎的戰爭,他又被康熙討厭了。眼看著明珠因為支持皇上開戰,得了皇上的青眼,天天在他面前耀武揚威的,他這個恨啊。平時回家沒事也琢磨,大約漢臣都是讀書比較多的,所以人家說的事兒,提得意見就是能說到皇上心裡去。

    得了,為了打擊明珠那個小人,咱就沒有原則一回,附議漢官們一次。反正皇上正頭疼著怎麼讓滿漢大臣親如一家呢,咱這也算是表率了吧。

    於是乎,今天漢官代表一發表完已方態度,在康熙的眼神掃過的那一剎那,索額圖就出來了。「皇上,奴才以為沈學士之言很有道理。我天朝上國,自有威儀,正該武力震懾之後,以仁義感化之!」說到最後一句時,索額圖都被自己感動了,想著這回皇上總不會批我了吧。

    康熙鼻子差點沒被索額圖氣歪了,你知道什麼叫仁義啊,還感化之,啊呸!他算是看明白了,索額圖這老小子就沒有跟他一條心的時候!(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