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1845

天子旌旗分一半 44 投奔 文 / 引弓

    更新時間:2012-05-27

    雖然在雉河集大敗,但張洛行撤退及時,龔德樹機智,捻軍的首腦得以保持。捻軍又是農民和流民的鬆散集合。因此眾多潰兵慢慢集中到穎上縣。張洛行清點人馬,居然馬步合計還有四五萬人。

    龔德樹當機立斷,乘清軍不備,攻克淮河上游重鎮三河尖。

    張洛行初起,便自號大漢明命王,擺明車馬是要逐鹿天下。但一個月來和清軍的戰爭,捻軍號稱三十萬,卻被一萬神機軍打得丟盔棄甲,張洛行和龔德樹不得不現實起來。捻軍單干是成不了事的,非得投靠一方勢力不可。

    既然以反清起家,投清就不做考慮了。現在要麼往西走投奔共和,要麼向東去江寧。

    「共和?」對張洛行等人而言,雖然從共和那裡買到過一些洋槍,但對共和的種種作為實在不可理解,比如土地的公司化,比如楚劍功不稱帝。相比之下,封王拜爵的太平天國更符合張洛行等人的審美觀。

    「那大夥兒便去江寧?」

    「不好不好。咱們剛丟了雉河集,這叫做喪家之犬,到了天京,也叫人看不起。那楊秀清最是奸詐,定要拆散了咱們捻軍,兄弟們便只落得一個空頭爵位。」

    「可要是去投了共和,肯定要整編呀。連空頭爵位都沒啦。」

    「兄弟我有個思量,」龔德樹慢條斯理,「太平軍現下在河南鬧得風生水起,帶頭的林鳳翔李開芳都是有名的大英雄,有氣量,能容人。豪爽仗義。他們和韃子見仗,急著用人,咱們去肯定歡迎。」

    「可咱們和林李二人沒什麼交情,就這麼幾萬人過去,太冒失了吧。」

    這時,就見堂下有一個人站出來:「大王,林鳳翔在過毫州的時候,有好多咱們淮上的同鄉跟了同去。小的也有一些親戚在,小的願意為大王打前站,和林鳳翔聯絡。」

    說話的,是三河尖本地鹽梟頭目李昭壽。以前販鹽的時候,還和張洛行打過交道。

    這李昭壽在淮上小有名氣,張洛行在雉河集起事,李昭壽便在三河尖和同鄉薛之元拉起七千多人響應,張洛行順利打下三河尖,也多虧了他接應。雉河集之戰死了三位旗總,這李昭壽也被補為旗總。

    眾人又是一番計議,「好吧,就勞煩李旗總,帶領本部為先鋒,北上與林鳳翔接觸。本王隨後就到。」

    清兵追剿甚急,三河尖也不宜久留,幸好捻軍也是組織鬆散,既不用拔營起寨,也不用安排輜重糧草,一路隨地就糧,幾天就到了安徽河南交界之地,再往前走,就是歸德了。

    這時,另一位新提拔的藍旗旗總劉永敬來拜見張洛行:「大王,兄弟們都鬧起來,要回雉河集去。」

    原來捻黨起義時,推舉洛行為盟主,分為五旗編製,形式上有一定的指揮,但是號稱居則為民,出則為捻,農忙的時候在家生產,農閒的時候便出動與清廷干仗。

    它是半脫離生產的隊伍,是臨時集中起來的隊伍,既沒有統一的指揮,又沒有統一的編制,戰術以襲擊為主,作戰方式是採取游擊戰。總是盤踞在家鄉周圍。

    這次捻軍北上去投林鳳翔,農民們都要拋離自家的土地,是十分不情願的。這一路北來,軍中便流傳著一首童謠:

    「雉河集,霧騰騰,餓狼就是守闕龍。東宮娘娘蔡小姐,西宮娘娘戴秀英。」餓狼是劉永敬的外號,蔡、戴二人是劉永敬的老婆,守闕就是守老家雉河集。

    這首歌謠也不知道是誰放出來的,但劉永敬藉著這個事,要回雉河集。張洛行當然不允。

    這天半夜,張洛行已經睡下,突然被龔德樹推醒:「大王,劉永敬跑了。」

    張洛行大吃了一驚:「跟著他跑的有多少人?」

    「只怕有數百人,而且各旗人心惶惶,只怕有一半人起了脫逃的心思。」

    部下都跑了,幾個光桿司令去投太平軍,只怕被人瞧不起。張洛行從草褥子上跳起來:「快,隨我追。」

    龔德樹選了一百眼光利索的捻子,讓蘇天福帶著保護張洛行去追逃兵。自己留下看守大營。

    張洛行直接往雉河集的方向追,追出去一個時辰,看到前面有火光,便知道沒猜錯。

    「劉餓狼,你這喪膽的王八子,要跑到哪裡去呀。」

    「大王,不是兄弟不聽號令,只是你也要去寄人籬下,還是讓兄弟回雉河集種地吧。」

    「清兵追得急呀,雉河集能呆嗎?投靠了太平軍,你也少不了一個侯。」

    「兄弟是個莊稼漢,可弄不清楚他們那幾百票的朝廷。」

    「你要回去種地,帶著這麼多兄弟幹嘛?」

    「大王,兄弟們都不願意離了老家,大王你要不清楚,只待到明日,看看有多少了人撒丫子跑。」

    張洛行和劉永敬一問一答的當口,蘇天福慢慢策馬靠近,突然舉起火銃,就是一槍,劉永敬應聲落馬。

    嗡!跟著劉永敬跑的幾百人頓時大亂,四散而逃。

    張洛行策馬大叫:「劉永敬臨陣脫逃,軍法處置,孩兒們跪地免死。」

    ……鬧騰了一夜,張洛行總算追回來三百餘人,回到大營裡,龔德樹哭喪著臉:「天還沒亮,就有人偷偷逃跑,只怕跑掉上萬的丁口。」

    「牲口呢。」

    「逃走的倒是沒法偷走牲口。」

    「唉,像咱們這樣,居然想自立旗號逐鹿中原?」張洛行苦笑著自嘲。

    「大王切莫灰心,等見著林鳳翔,我們這幾萬部眾,一萬多牲口,一定能換個出身。」

    經過二十天的跋涉,張洛行的部下逃散兩萬人,最後有一萬多騎兵,近兩萬壯丁,到達開封城下。

    林鳳翔得知捻軍來投,大喜過望,他先重賞了打先鋒的李昭壽,又讓李開芳渡過利汴河來接。這段時間,開封城沒打下來,但兩淮豪傑不斷來投,加上原先的殿前部和新來的捻軍,總計超過六萬人。

    李開芳將張洛行、龔德樹、蘇天福等人引入大帳,雙方見禮完畢,林鳳翔道:「來來,我為你們引薦一人,這一位也是淮北的豪傑,苗沛霖。」

    苗沛霖本是鳳台的塾師,太平軍興以後興辦團練,林鳳翔過安徽聲勢浩大,苗沛霖認為有利可圖,便帶領屬下投奔林鳳翔。

    張洛行很是敬重讀書人,得知苗沛霖是塾師後,便又「久仰」了一番。

    「張大俠自領數萬人來投,自當別領一部,苗先生,你們淮上老鄉要多多親近。」

    張洛行本以為林鳳翔會塞沙子,調骨幹,拆了自己的捻軍,沒想到林鳳翔如此豪氣,不由得大生欽佩之心:「丞相如有吩咐,捻軍定然遵從,我在蘇北還有一支騎兵,由秦時親大俠統領,號『黑雲長劍』。我願寫信召他前來,共成大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