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揚三國

龍騰世紀 第八十四章 三路之策 上 文 / 海漂

    徐庶六那店小二給他講述江夏的現狀,足足耗費了半個多的時辰,期間自然引起了他人的頻頻關注,事畢後,徐庶多付了一倍的食宿錢給那客棧的掌櫃,他這才眉開顏笑起來,方才小二哥駐足不動,他可是頂替對方,跑了好幾趟端茶遞水的活。

    臨出客棧錢,徐庶同樣支付了一吊五株錢給那店小二,算問話的資費。

    「小二哥,你天生機靈,卻苦於不識字,不然必不是如今現狀,不過如然此刻醒悟,還為時不晚,只要肯下一番苦功學文習字,將來的成就必定非凡,今我就去那禮賢館應榜,若得對方收納,我回在回來找你的,這段時間裡,你好好想想,是否願意跟我離去,做那書從。」徐庶將腰間的細劍別好,抱拳告辭道。

    那店小二哪裡會不肯,連忙恭恭敬敬的謝禮道:「多謝先生,多謝先生,小的呂蒙在此恭祝先生在招賢榜上應榜頭籌,得到太守大人的賞識,呂蒙會在此處靜候先生的佳音。」

    說實在,剛剛徐庶就有觀察過呂蒙的細節,見他不過十餘歲的年紀,雙眼靈動之色,是他這些年遊歷天下中,很是罕見的,再見他在談吐中,發現他竟能幾下許多旁聽朱魁說過的名言,更能主動的回答上他徐庶的疑問,心中就有了發掘瑰玉的念頭,當然瑰玉是否能綻放光芒,還需看對方今後是否能抓住時機。

    出了客棧後,徐庶顯示先是去了城外,去瞧了瞧那英靈墓園,好好的觀摩一番,果然一塊三丈大的巨碑聳立在墓園門口,上書:「英靈園」朱魁親題的字樣,旁注著英靈碑的由來,和裡面所安葬的英靈,所述與店小二說的大同小異。

    而裡面一座座墳頭,有序的排序的,每座墳頭又各立著一小碑石,便是個個戰死士兵的名字和生前戰績。同時徐庶還看見墓園裡有兩個百姓正在細心的清掃枯枝樹葉,一問之下,得知原來是朱魁特意僱請來,日日維護墓園整潔之人。

    看出朱魁乃是個心細之人,是極為真心的對待自己麾下的士卒,死了還給最好的待遇,如此下,活著的士卒見了,敢不效死命,赴湯蹈火,難怪朱魁自領兵出戰以來,除了徐庶自己所見因大意疏忽而戰敗那次外,幾乎逢戰必勝,未再有過戰敗的傳聞了。

    掉頭回城,徐庶這次直接朝那禮賢館行去。

    最早建造的禮賢館,如今早在朱魁迎回少帝劉辯後,就被改建成了臨安宮,而新的禮賢館則建成時間也不過月餘多,期間由於劉表的攻打郡城,耽擱了一整個月的時間,才重新開工,這次,朱魁乃是直接就徵用了郡守府旁邊一代的土地和屋舍,拆牆連線,改建而成,他治江夏多年,早就名聲在外,百姓們皆願為他的效命。

    這第二番建造禮賢館,搭建速度比起第一次建立臨安宮的時候,足足縮短了三個月多的時間。

    而禮賢榜的粘貼,這事是在劉表之戰後,又過了半個月,朱魁才正式令手下勢力,開始四處宣傳,而宣傳的重點自然是荊州和江東兩地,而其他州郡,不過讓王氏商行量力在產業下的茶攤,鋪面貼了個廣告,力度去其實小了很多,加上區域頗遠,願來著,自然比較少。

    不過那劉表和袁術,在得知自己治下,朱魁這挖人才的舉動後,連忙派兵給與禁止,妄論江夏者,皆打入大牢。可惜朱魁的動作很快,雖然劉表和袁術的快速反應和制止,但禮賢榜的事情已經傳揚開了,早就是路人皆知的情況,事後禁止,效果不大,朱魁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了。

    徐庶先是路過郡守府,只見郡府大門兩旁各站立著五名兵卒護衛,個個人高馬大,手有老繭,雙眼帶著無比森嚴的目光,注視著從郡守府經過的行人,普通百姓見了,自然避開,不敢靠近。

    這些護衛兵卒必是軍隊裡的精銳,是經歷戰火存活下來的士兵,而且不是一次戰火,是多次,數次拚殺而存活下來的精銳,早就視人命為草芥,滿身血煞的精兵了。

    徐庶自負自己的劍技不錯,但看了一眼對方後,心下估摸著,自個要收拾對面的十個人話,若在狹隘的地形還好,空曠之地的話,十數回合怕是拿對方沒轍,若對方精通某些合擊戰陣的話,哪怕自己全神應付,怕也要大費周章,自個身上也必然沾血。

    拐了個街角,徐庶便找到了那個滿城聞名的禮賢館。

    這禮賢館的大門口,同樣有這十名衛兵把守,門口那恢弘的建築讓徐庶的模樣不由大亮。

    兩根四人環抱粗的石柱子,有三丈高,高高豎起,上面雕刻著龍鳳、麒麟等等不一的祥瑞之獸,上方一塊四方石匾橫跨在兩隻石柱之上,三個塗金大字:「禮賢館。」在陽光下金光閃閃,好不耀人。

    這莊重之處,這氣派之處,更勝那郡守府大門,由此可見朱魁對賢士的重視和需求,猶在他自身之上啊。

    徐庶上前搭話著,甫一靠前,那十名衛兵中,就有一人上前了來:「來著止步!說明來意。」

    很是盡責的護衛,徐庶並沒怪對方貿貿然對自己攔路,士兵盡責是好事,他微微欠欠身,回到:「在下乃遊歷士子,路經此成城池,見著本地太守粘立招賢榜,故而心有所動,自認為還是有幾分才識的,此番特來應榜一試。」

    聽到徐庶的回答,禮賢館大門的這些護衛們各自對看了幾眼,交流了下眼神,用表情商量了一番,而後剛剛出聲的護衛再一次開口道:「既然是遊歷先生,那這位先生,你就跟著我去偏堂裡面登記吧,我們會分配一間屋舍給你,若先生真有懷才,三日內,就有郡守府裡來人,親自給先生你測驗。」

    「那請帶路吧!」徐庶對自己很有信心,朱魁大開禮賢館,卻又要發榜測試才子們的才能,對於這點徐庶並不反對。

    君不見,那春秋戰國時候,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號稱有門客三千,但其中能可用之才,不過寥寥數人,偌大的封邑養的百分八十的飯桶,若用這些養閒漢的錢財,用來建設國家,想必無論趙國、無論齊國、楚國、魏國,早就強大了。

    大浪淘金,方顯真本事,真人主,否則收了一群庸才在名下,有剛剛在關鍵時刻,人主聽了這些庸才之言,誤了大事,那豈不悲劇,要知人多則勢重,言重。

    國家、政權的強大是靠著真正的人才,是靠忠於你的百姓,三千門客,並不能阻擋驚天大才商鞅和韓非子為秦國變法,終使秦國獨大,始皇帝一統**。

    徐庶梗著這名護衛進了大門,經過時,餘下的護衛一一的對他略略見禮,看來朱魁對他們訓練很嚴,對應榜的人士,無論結果為何,至少要做到以禮相待,道義上不虧,禮賢下士,這第一個感非常好。

    正門應對的禮賢館正大堂,徐庶微微的憋了一眼,裡面此刻都是人頭湧現,看似有十多人在堂,時有激烈的聲音傳出。

    而堂外邊同樣有十多名的護衛看守,不過這幾名比外面大門口的護衛,給徐庶的感覺又更加的血煞和精悍的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