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揚三國

龍騰世紀 第六十二章 八駿劉表 上 文 / 海漂

    那日,韓馥、劉岱收到風聲,言那袁紹的渤海郡兵馬有頻繁調動的跡象,各路諸侯大吵一架,紛紛要立刻回兵老巢。

    那時,曹操站了出來,力挺袁紹,聲稱袁紹身為諸軍盟主,天下青年才俊的楷模,怎會做出如此卑鄙之事,更是名言袁紹若真趁會盟之名,實行侵佔他郡之事,他曹操定然與各路諸侯聯手將其斬殺,讓其出不了雒陽。

    為了維持盟約持續,曹操連連擔保下,各路韓馥、劉岱終是暫時按下撤兵的心思,隨後便是曹操借兵,欲打一場勝戰,重新讓諸侯締結,記起銳意,西進長安,可惜兵敗而歸,曹操一片報國苦心化為烏有。

    本就就頻臨破裂的聯盟,轟然解體,在曹操驀然羞愧獨回陳留的第二天,各路諸侯早就提早即日已經整理好各自兵馬撤回老巢去了。

    孫堅這一行人馬引軍南回,他為長沙郡太守,屬於南荊州,自然要過漢水,經襄陽。

    所謂去時,雖有董卓廢立天子,少帝江夏復辟,但劉漢的帝威依然旺榮,孫堅奉旨討董,一路州郡太守不管支不支持,都順利的通行,不過順著討董十八路諸侯聯盟的解散,人心變了,歸程開始不確定性了。

    這日,漢水河畔,孫堅一路的行軍,順利的經過了南陽郡,來到了襄陽郡外地界。

    諸侯會盟時他有兵卒兩萬,兩月下來,戰死折損的,借給曹操戰敗的,活著跟他能回長沙的也不到萬人,還好,還好,算不掙,也不虧。

    只是可惜了,由於朱魁這只蝴蝶的關係,沒有得到正史上原本屬於他的傳國玉璽。

    可惜宿命好像總是注定。

    孫堅組織的手下,尋找渡江的船隻,忽然便見自家兒子孫策急馳而來,神色有些古怪,而他身後跟隨的幾名親兵手裡正押送著一名軍服男子,一見孫堅就喊著:「父親,兒捉住了一名細作。」

    「細作?」孫堅回過頭來,疑惑了看著孫策的身後。

    只見兩名軍士押著一人上前,遙拜孫堅道:「見過主公,此人鬼鬼祟祟在江邊遠處瞭望,被屬下們發現,捉住鞭打過後,便稱自己是袁術密使,有要事稟報主公。」

    「密使?」

    「是的,父親!」孫策接過話來,同時從懷中取出密信,呈給孫堅。

    隨著朱魁獻給靈帝劉宏新型造紙術的出現,這些年過去了,新紙張的價格也下來了,如今很多有錢人來往的信件,都改用紙張傳遞了。

    孫堅匆匆展讀:「弟袁術百拜謹升兄,自從雒陽一別,許久未見,術心中很是掛念……一連串的敘舊之詞後,就進入了正題,南陽故太守張咨,乃術的好友,無辜遭那蠻夫孫堅殺害,此獠真是喪盡天良之輩,術聞兄如今已是荊州牧,那長沙郡分屬南荊州,怎可讓此兇徒做那太守,故術欲約謹升兄在三津渡設伏,一同截取孫堅狗命,事成之後,願將北荊州南陽郡獻上,以為盟友,只望日後你我豫州和荊州世代為好……」

    孫堅執信的手禁不住有些發抖,面色震驚的怒吼:「好個四世三公的袁家,如此狹隘胸襟也配當做天下第一家的殊榮,簡直豬狗不如,我孫堅滿腔忠心為國殺進殺出,要不是你這小兒斷為糧草,害死祖茂,不然我在就在汜水關斬殺華雄,攻破關隘,三路伐董的策略得行,那輪得到給董卓逃回西京,十八路討董儘是一場空。」

    「這些姓袁的都不是好東西,袁紹不過假仁假義、口蜜腹劍之徒。袁術更是卑鄙無恥,人面獸心之輩。」

    「那劉表既然與袁術為伍,看來也不是什麼良善之人,我們既然知道這密信內容,不若將計就計,一股腦將他們全殺了。」聽的父親的怒罵,兒子孫策更是惡向膽邊生,當即就提議全部都殺了。

    孫堅令人先將那信使給押了下去,一面招集程普、黃蓋、韓當三人前來,一同商議對策,他這人還是有優點的,知道人多,討論來的結果比較上策。

    韓當恨聲道:「袁術不仁,休怪我等不義,不念十八路諸侯結盟之情,我同意大公子的說法,殺!」

    黃蓋道:「末將的意思是,我部剛剛從雒陽回來,一路交戰,士兵早有些疲憊了,心急回家,作戰士氣不高,汜水關一戰,祖茂陣亡,連主公也受了傷,至今尚未完全康復,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與袁術交兵,更別說其中還摻雜著劉表,還是設法繞過三津渡吧。」

    孫堅沉吟:「三津渡是漢水、襄江唯一的渡口,乃是返長沙的要道,我等來時的渡船都在在那裡等候我們。如果繞過三津渡,非但渡船白等一場,我們歸程也會延遲二十多天。特別是,軍中糧草幾近告竭,而我們的後續糧草都在渡船上啊。」

    其實若袁術和劉表真在那三津渡伏擊,怕是那些早前屯在那裡的後備糧草也已經被他二人給奪了去了。

    程普道:「主公,那信使只是說袁術準備密約劉表設伏。但這事,目前只有袁術一方的派出去的,並無實據說兩人已經結盟了。」

    「德謀提醒有理,劉表還不知袁術密信被我所截,只要將那信使給殺了,無了這書信往來,這盟也就結不成了。」孫堅眉間一挑,頓然想通了,臉色略鬆了下來。

    「不過,主公,我們不可太大意,三津渡是我們渡江必經之地,還需派人先往三津渡打探一番,之後再做定奪,如此為上?」程普補充道。

    孫堅頷首,說道:「這樣吧,韓當、黃蓋,你倆率本部人馬在三津渡北面設下疑兵。我兒孫策率兩千精兵在南面設伏,如果江面上有異動,你們相機殺出,也好來個將計就計,拚殺一場,看是鹿死誰手!」

    ----------

    荊州乃古之「九州島島」之一,在荊山衡山之間,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荊襄九郡,歷來為長江中游之重鎮。荊州牧劉表,為鎮南將軍,封成武侯。這是董卓不久前給劉表的冊封,高官厚祿,一心想從宗室中出頭的劉表略一思索就接過了這個任命,這個誘惑,他抵擋不了。

    也正有此,十八路諸侯中,並沒有劉表的名字,不管是出於一絲對董卓的感激,又或是自己本身另有他謀,他皆按兵不動。

    一年來,他單人匹馬入荊州,憑借州牧和宗親的身份說服了荊州蒯、蔡兩大世家,從而得到他們的幫助,因此迅速成立了一股新的利益集團,並且悄然無息的掌控了襄陽、江陵、南郡等荊州腹地重郡,勢力大漲。

    這日劉表坐在書案後,慢慢放下一幀密信,陷入久久的沉思。一軍士進來:「稟主公,蔡瑁、黃祖兩位奉命進見。」得劉表許可後,蔡瑁與黃祖入內,揖道:「拜見主公。」劉表屏退侍衛,對二人道:「前線傳回的消息,那十八路諸侯結盟共討董卓,果然攻破雒陽後,已經吵起來了,現在都已經解散,個個返回治所州郡去了。」

    「那孫堅過了南陽,即將進入襄陽地界,我欲中途伏擊,不知道你們意下如何?」

    蔡瑁道:「主公,自主公接掌荊州牧以來,有二處一直不在治下,江夏與長沙兩郡,因孫堅在長沙之故,荊南其他三郡也一直都都觀望之中,不敢上表誠服,破殺孫堅,取回長沙,一統荊南,如今時機已經到了,這是大大的好事,屬下以為,理應立即出兵。」

    黃祖接道:「孫堅素來藐視我家主公,這一年來,長沙郡絲毫不奉上朝貢稅收,自立之心昭然若揭,末將贊同蔡將軍的意思,趁其歸途,攻殺孫堅,奪回長沙郡,消除荊州大患。」

    劉表仍然猶豫:「孫堅驍勇無敵啊,其部下更有程、黃、韓、祖四員大將。十八路諸侯征伐董卓時,別人都在坐觀成敗,只有孫堅領軍破關殺賊。平心而論,我們不見得能勝。」

    黃祖沉思片刻,詭秘地笑道:「孫堅勇而無謀,在下有一計,如果主公能依計而行的話,定能除掉孫堅……」

    三津渡上,軍甲早已嚴陣以待,強弓密佈對持,刀槍旌旗林立,殺氣騰騰。劉表居高臨下,在蔡瑁和黃祖護衛下遙望前方。

    不遠處,孫家渡船上,孫堅持劍相待,漸漸靠近,但身後僅跟著數十個親兵,江東猛虎果然不是虛名,其膽識,遠不是劉表所能相比,更是戰必爭先。

    到了近前,孫堅大喝一聲:「劉表,你想要取孫某首級麼?」

    原來孫堅聽從了程普的建議後,早一步派兵前上打探,果然探到了江面有戰船游弋,查了下旗幟,荊襄劉表麾下,孫堅怒罵一聲,欺人太甚,卻不肯避開,決意一拼,當即就按早前安排的分三路,兩面伏兵,自己少數親兵上前做誘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