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揚三國

龍騰世紀 第二十三章 駐新鄭 文 / 海漂

    新鄭縣,河南尹下一大城。

    三千步騎趕到新鄭時,朱魁又遇見一位熟人。

    這人不是他人,正是前朱俊麾下從事,現中牟縣令,陳宮。

    靈帝駕崩,何進屠戮騫碩,後又檄文外臣帶兵入雒,陳宮見雒陽紛爭日益激烈,眼見大漢國祚日落,又反春秋戰國,秦末亂世之象,便棄官尋求明主。

    雒陽亂則天下亂!

    陳宮本就是眼光卓絕,非愚忠漢室之人,後世歷史記載:曹操獻刀行刺董卓事敗,逃到中牟被軍士俘獲。陳宮識釋曹操並隨他共謀大事。

    這裡大事,便是指扶持曹操定鼎天下。

    且說,朱魁聽到陳宮到來,甲不上身,大開縣衙府門親迎,一見面,哈哈大笑:「公台,幾年不見,風采依舊,快請快請!」

    張角亡後,陳宮得了個中牟縣令一職,兩人就沒有再聯繫過,

    任江夏太守後,政務繁忙,一時間也不曾主動瞭解過陳宮近況,一時間這麼一大才差點遺忘了。

    是以,今日突然在新鄭見到陳宮,朱魁不禁大感意外,根本沒有料到陳宮這樣一流謀臣,會千里迢迢的來尋自己。

    並無大擺筵席,府衙大堂內,朱魁屏退隨軍而來周泰與管亥、周倉以及新鄭縣令。

    「公台可是為何進檄文天下外臣帶兵入京一事而來?」

    此間關節,陳宮來意,除此無他,定然有其他想法,才來見他的。

    朱魁出江夏,蔣琬與張紘一個沒帶,二人都政務之才,有他二人相助,可保江夏政令暢通,而王承、甘寧他們留守,可保世家大族不敢有異心,無兵禍之亂。

    「亂天下者,必何進也!宮特尋明主而來。」

    陳宮說話,一如歷史上那般大膽直接,這話與曹操同出一轍,這也讓他最早本欲認曹操為主的原因,可惜因為曹操寡情薄倖而轉頭呂布。

    朱魁眼睛微抬,顯然想不到對方如此直接,但這般也好,就不饒彎子:「得蒙公台抬愛,魁感激不盡,我這支剪除宦官的勤王之師還差了軍事,公台可願屈就?」

    「固所願不敢辭耳!」

    有些話可與陳宮直接講,不能與蔣琬和張紘說,同樣忠義之士,前者比後者更重功名,忠於天下,而非劉氏,展現自己才華。

    臣信君,君亦信臣,朱魁也不瞞他,與十常侍虛以為蛇之事也說了出來。

    「哦,成大事者當不拘小節,來時,宮已經打聽過,主公乃是第二支到達勤王之軍,而并州丁原最早到,已過孟津港,而西涼董卓才過陝縣,董蠻子乃大將軍借殺宦官主力,主公與丁原等其他外將不過為了制衡之用。」

    「主公要謀前將軍之職,是時候了,可一面率軍緩進函谷關,一面派人催促張讓,僅憑一個雜號將軍之名根本無法攔截董卓。」

    陳宮對朱魁這種反覆做法並不反感,與十常侍這等小人打交道,自然用小人之法。

    「如此,這事就拜託公台負責,你看如何?」朱魁反手就事情分派下去,他相信陳宮之能,足以應付一切。

    「宮願效犬馬之勞!」

    陳宮欣然接受,朱魁心中歡喜,從懷裡取出一枚令牌,遞了過去:「這令牌可在雒陽城裡王氏商舖出仕,想必大有助力。」

    輕拭了下銅牌令,陳宮收入袖中,後告辭離去。

    陳宮離開後,又過了三日,朱魁三千步騎這才離開新鄭縣,慢騰騰的往函谷關行去,日行不過五十里路,富餘時間都用來訓練兵卒。

    雒陽城裡,陳宮來到王氏商舖,同時出示了銅牌。

    一名夥計顯然見過這核心管事令牌,層層上報,不一會,負責雒陽事物的王錢接見了陳宮。

    聽到王錢的報道,陳宮這才知道原來朱魁謀劃一切久已,城中有名下乞丐上千人,又私下買通諸多大臣家中僕人,尤屬張讓、何進為最,足有四人。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看來自家主公能夠連戰連勝,並非偶然。

    陳宮平復了下心中欽佩之情,並讓王錢帶領他去見張讓。

    王錢代表朱魁與張讓見過有三四次了,自然輕車熟路,張讓府上的僕人早得到上面交代,先行通報。

    恰巧張讓不在宮中當值,在府上,很快便見到了面。

    「陳宮見過張常侍,金陵侯派我來通知常侍,他已經準備啟程前往函谷關,只要前將軍封號一到,他就動手破擊董卓三千先鋒軍。」

    「不知常侍準備的如何了?」陳宮臨危正坐,單刀直入問道。

    「這個遇到了些阻礙。」張讓有些燦燦的陪笑著。

    「怎麼了,常侍要食言?如此宮先行告辭,回稟主公這件事情。」陳宮方臉一正,不滿的起身,準備離開。

    張讓連忙拉住,攔下,笑道:「先生,不必氣惱,聽我細說。」

    兩人再次坐正,張讓說道:「我曹早有謀劃,建言陛下給金陵侯加官進爵,奈何何進那屠夫從中阻擾,因而還需些時間。」

    陳宮心中冷笑,一拖再拖,空口承諾,競想白白利用,豈有這般便宜之事。

    心中略一思索,便有計來,冷冷道:「這麼說,除去何進,才可兌現?」

    「這是自然。」張讓保證著。

    「我這有一計,可助常侍誅殺何進。」

    見陳宮突然說道,張讓心中一笑,做側耳傾聽狀:「請先生暢言,若計可行,我曹感激不盡。」

    「我想常侍大人統領**總管多年,早已遍佈親信,千萬別告訴我說,何太后身邊沒有你的暗樁。」

    張讓笑了笑點頭,何太后若沒人,想他們十常侍早死幾十次了。

    「讓安排在何太后身邊的暗樁,假借太后宣何進入永樂宮,屆時與永樂宮外埋伏刀斧手,諒他一屠夫必定血濺當場。」陳宮輕描淡寫的述說自己計劃和其中要點。

    不在宮門外動手,因騫碩一事,何進每次進宮都帶足護衛過九門,難以一擊必殺。而到了永樂宮外,護衛不得隨行,乃對太后大為不敬,何太后早已訓斥幾次,加上何進也不信自己妹妹會害自己,便隨她去。

    聽完陳宮句句要點,張讓豁然開朗,對呀,咱家怎就沒想到,每次埋伏都考慮如何多佈置兵力在外宮門伏殺,而不引賊深入。

    但事情還得與趙忠他們商量一番。

    「來人,取十兩金來,謝過陳宮先生。」

    對於張讓的謝禮,陳宮卻之不恭,直接收下:「好了,張常侍,在下告辭,希望可以早點聞得喜訊,主公與常侍合作無間。」

    陳宮告辭後,回到王氏商行,並未出城,而是留下雒陽繼續查探這局勢走向。

    另一邊,張讓與趙忠等十常侍一番商議後,便決定兵行險招,段珪說道:「負責給何太后梳頭的宮女,與侍衛私通,有把柄在手,可讓他傳令何進,可萬無一失。」

    「并州丁原與我早有私通,願為我曹效力,事後謀求并州牧一職,他的先鋒三千兵馬已到孟津巷,後續還有一萬步騎趕來,這般便可與那朱魁相互掣肘,可保無憂。」

    「至於以後,再設法對方他二人。」

    說話之人,乃是夏惲,十常侍自然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能聯盟的,自是私下狂允下諾言。

    丁原自然也不是好鳥,他謀并州牧一職久已,正史上,與董卓針鋒相對,豈非偶然,皆因董卓想強奪雍並兩州牧伯,以為根基成就先秦霸業,再得天下。

    這一切乃是董卓女婿李儒為了他謀劃的稱霸之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