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大軍閥

第四卷 軍閥的崛起 第兩百一十九章 天朝的文化入侵(一) 文 / 仲浦

    歡迎大家來到——:

    自從上一部電影《賭神》中日本人不再是壞人,這部影片在日本政府方面猶豫了再猶豫,最終被引進了日本市場。

    王九齡之所以把這裡面的日本人部拍成壞人其實就是希望電影能打入日本電影市場,在軍事上,中國目前還不能把日本怎麼樣,但是在文化上王九齡就可以對日展開攻擊,而且是日本人不會反抗的方式。

    作為中國的電影已經風靡了世界,日本的電影院自然也希望能夠放映這些電影來賺錢。

    鬼子很多人強烈反對,尤其在軍方,不過這個年頭日本的真正幕後操守是那些大財閥,電影院也是他們開的,所以對於那麼火爆的電影不能拿來賺錢實在是蛋疼的一件事,而且電影並沒有說日本人是壞人,在這部電影裡面日本人的角色是正面的,雖然軍方很多人強烈反對,但是最後還是引進了這部電影。

    其實西康所出的電影,在日本很多人偷偷拷貝了,只是沒有公開放,那些上層人士早就看過了,所以電影院的幕後老闆才敢公開引進西康的電影。

    賭神引進日本市場後,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尤其是賭神高進可是王九齡親自主演。

    日本的那些少女們,最開始收藏西康發行的龍幣,後來是有王九齡照片的報紙,再後來就是王九齡的雜誌。

    現在居然可以看到活的人了,儘管只是電影屏幕上,但是他們已經很滿足了,他們很想聽一下王九齡是這麼講話的,王九齡是怎麼走路的……

    所以電影院一打出王九齡導演的《賭神》,而且主演還是王九齡本人,立馬吸引了無數的日本女人和女孩子。

    電影院都這麼明目張膽的放王九齡的電影了,他們這些人也沒什麼怕的,開始那些黑龍會的組織雖然不敢拿電影院怎麼樣,但是他們會去恐嚇那些女孩子,不過效果不大,來看電影的都是有錢有勢的人多。

    在播映的三天後,學校裡,家裡……到處都是議論《賭神》情節的人,搞的那些原本還能克制不去看的人,都紛紛想去探個究竟。

    但是很多人都是極度仇視王九齡的,雖然王九齡跟他們既無殺父之仇,又無奪妻之恨。

    平日裡這些人總是裝作很愛國家的樣子,對於家裡的姐姐妹妹收藏王九齡的雜誌、有王九齡的貨幣很不屑,不過他們聽了幾天家裡的姐姐妹妹在父母面前說《賭神》多麼多麼好看,搞的他們心裡直癢癢,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明明你可以輕鬆的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卻非要遏制自己,不讓自己得到,經過一個禮拜的折磨,這些人再也扛不住了,趁著其他的同伴不注意去買了張電影票,可是進去發現原來很多認識的同學,都坐滿了。

    尤其是看到自己要好的朋友平時在那裡說王九齡壞話說的口水橫流,看到他過來,只能尷尬的笑著說:「你來啦。」然後摸了一下頭傻笑:「呵呵……我覺得要打敗敵人就應該先瞭解一下敵人,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然後心安理得的在哪裡看電影了。

    鑒於《賭神》那麼火,王九齡立馬就開始派第二部,現在忘記了有空的時候就寫劇本,所以現在堆積了好幾個劇本在那裡。

    這次拍電影已經不一樣了,因為王九齡格外注重彩色電影的發展,所以對於彩色電影的投入就像他對重工業一樣,要錢給錢,要人給人。

    王九齡通過幾部電影獲得的收益立即被猶太人發現了,他們模仿王九齡的拍攝手法,也推出了不少作品,獲得了不錯的收益,王九齡需要保持優勢,除了加緊培養人才,就是革新技術,彩色電影是將來電影市場的發展方向,所以王九齡全力進軍。

    迄今為止,許多影評人仍然用無聲、有聲作為電影時代的劃分標準,但不可否認地是,自電影發明以來,電影人就不斷追求在銀幕上真實或藝術再現我們眼中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彩色電影的誕生是科技進步的結果,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對世界電影的巨大貢獻。

    1900年,法國的梅利埃斯和帕特於採用模板機械印製法逐幅畫成彩色電影膠片,1903年,法國的萊昂迪迪埃發明了一項與色染印法有關的技術,1908年,法國的貝爾通發明了一種透鏡加色法,它是將三基色紅,綠,藍混合相加得到彩色圖像的方法,1912年,德國的菲捨爾發現,利用某些化學物質的氧化和偶合作用可以生成顏料,在此之後,貝拉加斯帕發明了分解膠片顏色膜成像的彩色技術,美國柯達公司及時地購買了這項技術專利,並推出彩色膠片,1932年,美國的沃爾特迪斯尼第一次用三基**染印法拍攝動畫片《花與樹》,1935年,世界第一部真正的彩色電影《虛榮城市》問世。

    1939年所拍攝的歷久不衰的《飄》樹立了彩色電影史的一座豐碑,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彩色電影攝影獎、最佳彩色服裝效果設計獎和彩色運用特別成就獎。

    彩色電影無疑能夠滿足觀眾更強烈感官刺激的需要,所以一經問世即迅速為大眾接受,美國好萊塢的導演們十分敏感地捕捉到這一巨大商機,在40年代紛紛加入到彩色電影的行列,他們對色彩的細膩感受和靈活運用促成了一批彩色經典影片的面世,奧斯卡評委對於商業氣息的敏感性一點也不差於片商,在1939年就不失時機地將最佳攝影獎一劈為二,一個給黑白片,另一個給彩色片。

    不過黑白片畢竟出有他獨特的魅力,在彩色一統江山的時代,也有不少導演用黑與白來表達他們的電影思想或意圖,比如,希區柯克拍黑白的《精神病患者》是為了不把觀眾嚇得過慘;史皮爾伯格在1995年拍攝黑白的《辛德勒名單》是為了反映歷史的凝重;羅斯托茨基的《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用黑與白表現戰爭和現實的殘酷,而用彩色來表現對愛情和美好生活的嚮往,讓色彩的反差來引起觀眾憎恨戰爭、憧憬和平的共鳴。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