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隋

最新9章閱讀(倒序): 第五百ま二章 白山黑水 文 / 天天肉夾饃

    靺鞨部,又稱貊貉,是由貊族與貉族兩大部族融合而成,世居白山黑水之間,以養豬、種粟麥、漁獵為生。

    最初,靺鞨有數十個部落,可由於常年受高句麗、契丹、室韋等襲擾,再加上社會生產力低下,小部落難以維持生計,遂逐漸融合為七大部落,即黑水靺鞨、白山靺鞨、粟末靺鞨、伯咄靺鞨、安車骨靺鞨、拂涅靺鞨、號室靺鞨。這其中又以黑水、白山、粟末三部落較大。

    黑水靺鞨世居黑水河(黑龍江下游)畔,白山部則住在長白山下,粟末部則是因其所居地的粟末河(第二松花江)得名。

    大業初年,高句麗興兵東進,攻打大隋不成,後轉而北上欺負起了粟末河畔的粟末靺鞨。

    這個時候,粟末靺鞨成了靺鞨七大部中的骨幹部落,而粟末靺鞨當時的統領突地稽,也是所有七大靺鞨部落所共尊的名義上的總瓢把子!

    不過,突地稽雖然統領著七大靺鞨,可實際上手下的小弟並不算多。

    粟末靺鞨自身有人口三萬多一點兒,即便是全民皆兵的話,也才能召集起不到一萬的小弟!至於其它幾個靺鞨,就更少了。七大靺鞨的精壯全部加起來,大概也就是四五萬的樣子!

    雖然人口少,可七大靺鞨所佔的地盤,東西寬有**百里,南北長近兩千里,比整個高句麗半島還要大上近一倍。

    如此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靺鞨七部的人口那是相當的分散!危機之際想要合力應對。其難度那是相當的大!

    而靺鞨部的鄰居,高句麗。雖然地盤很小,可人口卻上百萬,總兵力也有十數萬,一次派出個三五萬人出征,問題並不算大!

    此番征戰的結果沒有絲毫意外,以靺鞨諸部被高句麗欺負得痛哭流涕而告終。

    被高麗棒子欺負得苦了,突地稽痛定思痛,決定找個強大的乾爹當靠山。

    靺鞨部的東面是大海。北方是一望無際的冰原,南面是世仇高麗棒子,這三個方向自然是不用考慮的了!

    正東方向則是貌似比靺鞨部還野蠻的契丹與室韋,似乎這兩家都不可依為靠山!

    如此,便只剩下東南角這個方向那個天下第一天朝上國,大隋了!

    突地稽很有決斷,說投降就投降。打定主意後就第一時間和大隋聯繫,得到楊廣的允諾後便直接率領麾下粟末靺鞨部的萬餘人遷入大隋的營州。

    對於外番來朝這種事情,楊廣還是很喜聞樂見滴,不但讓人把粟末靺鞨諸部盡數安置在柳城,還給突地稽封了個遼西太守、金紫光祿大夫。

    後來,楊廣三次征伐高麗時。這突地稽都有帶著近三千的靺鞨軍士跟著楊廣出征來著。

    之所以就這點兒人馬,卻是因為並非所有的靺鞨都跟著突地稽入隋了,而是只有粟末靺鞨的一部分人馬。

    至於其它幾大靺鞨,還有粟末靺鞨的另一部分,則繼續留在了白山黑水之間。還曾經一度給高麗棒子當起了附庸。

    等到高麗棒子被宇文成龍滅族後,餘下的這些靺鞨們便成了沒娘的孩子。

    而今。徐世績和自遼東出兵的王宣要征討的,便是這些遺留在白山黑水間的靺鞨。

    由於生活條件惡劣,幾大靺鞨素來民風彪悍,號稱「靺鞨不過萬,過萬不可敵」。

    原來,這靺鞨諸部,便是女真、鄂溫克、鄂倫春等族的前身。由於生活條件最惡劣,故而養成了比突厥人更彪悍的民族習性。

    可惜的是,靺鞨諸部雖然彪悍,可人數太少,又住得太分散。

    似粟末靺鞨這般所謂的靺鞨第一大部,雖然總計有三四萬人,可實際上並不是全都住在一起,而是又分為厥稽、忽賜來、窟突始、悅稽蒙、越羽、步護賴、破奚、步步括利凡等八個小部落。平均算下來,每個小部落的人口才不過四五千人。

    最關鍵的是,靺鞨部落基本處於半奴隸半封建甚至半原始半奴隸的社會狀態,生產條件極為落後,鮮有鐵器。而靺鞨部的作戰方式更是相當的原始,所謂戰爭不過就是一窩蜂的拿著刀槍棍棒往上衝而矣,既沒有不通戰略謀劃,也沒有啥戰術手段!

    所以,當徐世績領著四萬大軍,一路沿著黑水河順流而下,可以說是一路勢如破竹,就把黑水靺鞨諸部盡數給端了!

    不過,徐世績卻一點兒都部感覺到輕鬆,因為,要跑的路實在太遠了!

    黑水諸部這三四萬人,分為十多個部落,分散在黑水上下游相距千餘里的兩岸。即便不計算搜索敵人、作戰及戰後整編的時間,光是這一來一回的跑路,馬不停蹄的也要跑上半個多月呢!

    更何況,戰後還要押送戰俘,以及各種亂七八糟的物資什麼的!

    故而,儘管這一路上沒經歷什麼大的陣仗,可等到徐世績清剿完黑水靺鞨再回轉到黑龍江上游的完水流域時,已經是一個多月之後的事情了!即便如此,還是徐世績先拋下了那些押送戰俘的隊伍自行趕來的!

    而這個時候,尉遲恭、蘇烈所帥的那兩路人馬都已經滿載而回,就連王宣、劉弘基二人,也已經清剿完了粟末、白山諸部,帶著一隊遼東人馬,跑來向宇文成龍獻功。

    仗著跟隨宇文成龍的時間比較早,獻功完畢,王宣、劉弘基二人就賴在宇文成龍身邊不走了,非要跟著宇文成龍去征討突厥。

    而且,二人還遍了一堆相當冠冕的理由。

    這二人言道,靺鞨諸部被消滅後,遼東周圍就再沒有任何的敵對勢力了,所以根本就用不著派太多人馬駐守,隨便扔個偏將在那兒就可以了!

    此外,現在宇文成龍麾下人馬雖多,可裡面的異族份子太多,一旦這些人存了什麼懷心思,實在是不安全!王、劉二人雖然只帶了三萬人馬,可都是精銳,而且隊伍的骨幹都來自江南大學堂,對宇文成龍絕對的忠心耿耿,能力更是沒的說!似出征突厥這種大事兒,多帶些這種自家人馬,那絕對是十二萬分有必要滴!

    考慮到這二人渴望立功的迫切心情,又想著眼下自己麾下這十五萬大軍的隊伍確實有點兒畸形,宇文成龍便將王宣、劉弘基二人暫時留了下來,僅僅是命二人分撥出五千人馬押送戰俘回國。

    待到徐世績所部也凱旋而回後,宇文成龍又命眾將把所有的俘虜兵全都打亂了重新整編一番後,這才帶著總計二十餘萬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向西而行,直奔突厥鐵勒部撲去。

    網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