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隋

第三卷 大業年間 第四百三十八章 洛陽通脹 文 / 天天肉夾饃

    楊廣之死,除了讓大隋變得群龍無首之外,也極大地刺激了那些桀驁之輩的野心。

    比如王世充,楊廣在世的時候,這王世充最大的野望,也就是拍一下楊廣的馬屁,好給自己謀個更大的官兒罷了!

    而王世充心目中的大官,到三品尚書的地步也就算到頭了!

    奈何,楊廣不幸被宰,局勢紛亂之下,就算原本從沒想過自個兒當皇帝的王世充,也不禁開始變得想入非非了!

    不過,王世充畢竟是有謀略有遠見的偽世族出身,雖然心裡謀劃著造反,可表面上,王世充卻沒有絲毫的表露出來,反而很是義正言辭地把手下那幾個張羅造反的跟班兒訓斥了一番,但也僅此而已。

    裝模作樣地訓斥了幾句手下,王世充開始認真的琢磨起該如何對付皇泰主、盧楚等人的陰謀、陽謀來。

    毫無疑問,軍權王世充是不可能交出去的,只是如何保住軍權卻是個大問題。

    接下來便是如何對付瓦崗寨李密的問題。

    自從佔據了洛口倉,瓦崗軍一舉奪得了近兩千萬石的糧草,以及數以萬計的盔甲輜重。得益於如此豐厚的繳獲,瓦崗寨接連擴軍,人馬從三四萬一舉擴張至三十餘萬,終於成就了隋末第一造反派的赫赫威名。

    而且,身為世家子,李密在文韜武略方面都很有一套。

    經過李密的一番整頓訓練,瓦崗寨也終於由一股無組織無紀律的地方亂匪,慢慢蛻變成了一個理想崇高、作風嚴禁、紀律嚴明正規造反派。

    事實上,這也是李密和原本的瓦崗寨大龍頭翟讓的一大重要分歧。

    在翟讓眼中,既然咱們都當山賊了,那就是要大碗喝酒,大塊兒吃肉,就是要看見行人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不管是誰,路過咱瓦崗寨的一畝三分地。都要老老實實地交出錢糧,要乖乖地送上女人給咱們搞,最後。還要老老實實地洗乾淨了脖子讓俺們一刀給砍了!

    而李密則認為,咱可是世家子弟,就算當土匪,那也要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大隋新時代「四有」土匪。

    也正是因此。雖然搞翻了翟讓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瓦崗寨眾將領都處於人心渙散的狀態之中,可作為最底層的瓦崗寨小兵們,卻沒有受太大的影響!

    畢竟,不論是給誰當兵。還不都是為了討那麼一口飯吃麼!

    而且,在李密的規範化治軍原則下,那一眾瓦崗寨小兵們,很快便擺脫了流民時代的惡習,迅速成長為一個勉強合個的造反派小兵!雖然離成為精兵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可進退之間,已經初步展露出了幾分民兵氣質。

    得益於相對正規的軍事訓練,再加上絕對人數上的優勢。李密硬是憑著這拉起來還不到三個月的三十餘萬大軍。硬是把整個東都洛陽圍了個水洩不通。

    期間,楊侗曾幾次三番的試圖派人出城來收拾李密,可無一例外的,都被李密組織手下小弟們以雷霆手段把隋兵趕回了洛陽城。

    當被李密圍困將近半年後,洛陽方面由於裡無糧草外無救兵,已經開始人心渙散。呈現日薄西山之象了。

    其中,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洛陽城內的糧價一路高漲。

    在文帝楊堅時代,大興的米價最低是一百三十文一石。高時也不超過兩百文,而洛陽的米價,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還要略微便宜一些。

    楊廣登基後,在楊廣的不懈折騰下,大興的米價那是穩步上漲,幾年時間就突破了兩百文。等到隋末之時,洛陽城的米價已經到了三百餘文,並一路向四百文大關逼近。

    待到瓦崗寨的李密率部攻陷洛口倉後,洛陽城的米價再次開始一路飆升。

    事實上,文帝時代,楊堅便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大肆修建糧倉,等到楊廣之時,更是重點經營洛陽,除了全國最大的糧倉洛口倉外,其它,洛陽周邊還有很多糧倉,就連洛陽城內,也有大小糧倉數個,總計屯糧七八百萬石。這些糧食,供應洛陽城內的幾十萬人吃個三五年還不是問題的。

    故而,就算洛口倉被佔,雖然對洛陽的米價有影響,可如果處置得當的話,還不至於讓米價有太大變化。

    關鍵時刻,一些世族大家暗中操控著一大批的不法商販,趁機哄抬物價,大發國難財,直接導致洛陽城的的米價一日三變。

    在僅僅三個多月的時間裡,洛陽的米價一路飆升了近兩百倍,幾乎是每天都要漲上一倍左右,米價最高漲到了五萬餘文一石。

    米價天天暴漲,直接就導致整個洛陽城內大範圍的通貨膨脹!

    上午的時候,一吊開元通寶可能還夠買二斤米,等到中午的時候,有可就連一斤米都買不到了!

    於是,百姓們紛紛衝上市場,拋出手中的銅板,打算在物****得更高之前多搶購謝日常所需。

    這般盲目跟風的結果,就是導致洛陽的物價以更快的速度飛漲!

    畢竟年齡太小,楊侗雖然聰明,可對於處理這種惡性通貨膨脹卻沒有絲毫的經驗!

    至於那些輔佐楊侗的留守大臣們,雖然很多人都頗有能力,可這些傢伙也都有著各自的小算盤,將絕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爭權奪利之上,那裡會在乎那些平頭百姓的死活?

    米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天天飛漲,饒是那些活在洛陽城的百姓大多富庶,可也漸漸不堪重負,一時之間,洛陽城內,民怨沸騰,怨聲載道。

    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導之下,這民怨的矛頭,很是自然而然地便指向了疑似直接導致米價上漲的越王楊侗以及瓦崗寨反賊李密的頭上。

    埋怨楊侗,自然是嫌這廝沒能力,不但無法守護洛陽城的平安,反而讓洛陽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至於李密,則理所當然地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

    當然了,作為大隋最低成的平民百姓,洛陽人雖然大都是富戶,可商賈之家本就沒啥社會地位,他們就算有些民怨,也做只能留在肚子裡,最多也就是喝高了的時候偷偷罵楊侗、李密兩句,或者趁著沒人注意的時候扎個草人啥的。

    這種情況維持了將近半年,直到有一天,坊間突然傳出消息,言道新近登基的前越王現在的「皇泰」主楊侗陛下,打算和城外的瓦崗寨亂黨苟合,並打算給那反賊頭子李密封高官,據說還是是太尉、尚書令、魏國公之類,近乎是前所未有大官!

    更有傳言說,其實楊侗和李密早有勾結,前番洛陽城的米價制所以瘋漲,就是這二人在聯手坑害洛陽百姓,公然打劫大家錢口袋!

    此言一出,洛陽百姓那原本就已經積蓄得堪比火山般的怒火,終於徹底爆發了出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