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隋

第三卷 大業年間 第三百三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 文 / 天天肉夾饃

    虞世基原本也是南陳故吏,書法家虞世南的兄長,也寫得一手好字,又有才華,會作詩,一言以蔽之,這虞世基算是個文藝老頭了!故而很得楊廣垂青!

    此外,這虞世基打理朝政也頗有一套,其才能不在蘇威老頭之下。

    更主要的是,這虞世基其實是個奸佞小人,很懂得逢迎、會拍馬屁!

    本身字寫得就漂亮,還有這麼許多的特長,這虞世基便順利地當上了內史侍郎,楊廣的一應詔書都是這虞世基寫就的!此外,下面朝臣有啥奏章,也都是竟有這虞世基的手轉呈給楊廣的!

    故而,這虞世基成了「選曹七貴」之中楊廣最為親近信賴之人,雖然官階不是最高,卻專典機密,有著專斷之權!

    仗著內史侍郎的身份,這虞世基讓自己老婆兒子出面拉皮條,鬻官賣獄,多行不法之事!而且其家人也都飛揚跋扈、驕奢淫逸!整個一家**分子的典型!

    而另有一件事兒的發生,也讓原本虞世基骨子裡還殘存的那麼一點點文人風骨完全消失的無影無蹤,自此徹底走上了奸臣的不歸之路!

    五年多前,楊廣北巡突厥,到了北地後,那些塞外蠻夷染干讓人給楊廣送了很多牛羊,足有成千上萬頭!當然了,這點牛羊,說起來很多,可實際上也就相當於一戶中等偏下的牧民家的牛羊數吧!

    可楊廣卻很高興,龍顏大悅之下,楊廣爪子一揮,便賞了啟民可汗錦緞兩千萬段!

    兩千萬段!那可是足以搬空大隋國庫的財富丫!

    於是,身為太常的高熲老頭實在看不下去了,忿忿至於便上前勸諫。

    奈何楊廣不是個聽人勸的主兒,說著說著,二人就鬧僵了!

    高老頭也不是個不知進退的主兒,眼見勸諫不成,便忿忿而退,回去找人喝悶酒去了。

    這酒一喝多了,高老頭的嘴上就沒把門的了,大罵楊廣敗家,說大隋早晚讓這敗家子兒給折騰黃了!

    可惜的是,這高老頭遇人不淑,酒桌上的話被有心人聽去,偷偷告訴了楊廣!

    楊廣衝冠一怒,便把高老頭給殺了!不但如此,就連趕來給高老頭求情的宋國公賀若弼、禮部尚書宇文弼等,也一併被楊廣命人給砍了!

    經此一事,那位內史侍郎虞世基便悟了!明白了陞官的訣竅不在於你是否為人民服務,而在於你是否會捧皇帝的臭腳!

    有了這種領悟,本就人品不堅挺的虞世基變得更加的沒節操了起來!

    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身為楊的首席心腹,虞世基在處理政事上採取了一種非常務實的策略,那就是,報喜不報憂!

    凡是能逗楊廣開心的奏章,虞世基統統將其放在最顯要處!

    至於那些讓楊廣看了心煩的奏章,則大都被虞世基給壓了下去!實在壓不住的,虞世基也會想法將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比如,大隋各地的叛軍分明已經多達上萬甚至十餘萬,一路攻城略地打得各地州縣狼奔豕突、鬼哭狼嚎,可虞世基卻硬是給說成,各地州縣正在加緊圍剿亂匪,已不足為慮!

    被虞世基每天哄得臭屁哄哄、不知東南西北,楊廣還以為天下太平海清河晏呢,每天和好基友折騰到蛋疼之餘,楊廣便再次折騰起了大隋!

    就在楊廣再次在全國範圍內徵兵,打算討伐高句麗的時候,各地的起義大軍風起雲湧,儼然掀起了一股造反的狂潮!

    這年三月,靈武白瑜娑起義,還勾結突厥,叛軍一度高達數萬!

    齊州孟讓起義,勾連長白山王薄,率眾十萬,向南攻略江淮!

    厭次格謙起義,以豆子航為根基,聚眾十萬,畫地為王,自稱燕王!

    渤海孫宣雅起義,也同樣以豆子航為根據地,率眾十餘萬,自稱齊王!

    此外,還有平原郝孝德、濟州孟海公起義,北海郭方預起義,這些人也都各佔州郡,人馬少則三萬,多則五萬,或與人聯合或自個開小灶,幹起了反隋勾當!

    就在全國一片動盪之中,楊廣彪呼呼地調集全國兵馬悍然北上,發動了第二次高麗之戰!

    從洛陽出發,楊廣一路行軍兼旅遊,待抵達涿郡已經是一個多月之後了!

    等到將近五月了,楊廣這才派右光祿大夫宇文述老頭和上大將軍楊義臣分別領兵,出遼東、過玄菟,直往鴨綠江畔殺來!

    由於前番撤軍之時,宇文小麻桿兒有安排人手佔據遼東城、玄菟城、紇升骨城及丸都城等戰略要地,再加上鴨綠江以北的棒子都已經基本被打掃乾淨,所以,此番隋軍倒是沒遇到啥抵抗,很是順利地,抵達了丸都城!

    接下來,隋軍一面等候後勤糧草輜重,一面籌集大小戰船,準備渡江!

    十日之後,一切準備停當,隋軍這才正式開始渡江!

    由於上次宇文小麻桿兒打掃得太過徹底,鴨綠江南岸直到平壤城以北,隋軍都沒找到一個棒子的蹤跡。

    眼見再有兩日,即可抵達高句麗的故都平壤城了,忽有噩耗傳來,大隋禮部尚書府,楚國公楊玄感,造反了!

    更要命的是,造反之前,楊玄感正在黎陽督運糧草!

    也就是說,此番出征高麗的這百萬大軍的生命線,其實是握在這楊玄感的手上的!

    有鑒於此,楊廣的謀主李密給楊玄感出謀劃策道,現在有上中下三策,長策就是北上攻薊城,中策是西去取關中,下策則是倍道襲取東都洛陽。

    李密給出的理由是,取上策,可以扼守臨渝之險,斷了楊廣的歸路!如此,既斷了楊廣的糧道,又讓其不得回中土,彼時高麗棒子聞訊必尾隨而至,不出一個月,等楊廣的糧草徹底沒了之後,雖有百萬大軍,也會不戰自潰!

    取中策的理由則是,關中乃是天府之國,又有四塞險關拱衛,得了關中,再收取豪傑之士,就算楊廣回來了,咱們也算有了根據地,可以徐徐圖之!

    至於下策,取東都,可以號令四方,可如果百日之內攻不下洛陽,則天下兵馬皆來,勝敗之數,可就不好說了!

    楊玄感聽了之後說道,「你這話不對!現在,文武百官的家屬都在洛陽,只要攻陷洛陽,控制住朝臣的家屬,到時候,那些朝臣就算不立馬投降,也沒心思和我做對了!這才是上策!」

    於是,楊玄感,打起了「為天下解倒懸之急」的口號,領著叛軍一路往洛陽城殺去!

    由於楊廣已經基本把各地兵馬抽調一空,故而,初時楊玄感一路進兵倒是沒遇到啥大麻煩。唯一稱得上有點不順的就是,楊玄感的弟弟楊玄挺率兵攻打河內郡城池的時候沒打下來!

    而另一路,楊玄感的另一位弟弟楊積善,則遇到了一個大好人,河南令,達奚善意。

    這達奚善意人如其名,對楊玄感的叛軍那是報以了極大的善意!

    話說,達奚善意領著五千兵馬來攔截楊玄感,結果,蒲一遇到楊積善所部的三千人馬,這達奚善意直接命人扔下了盔甲兵刃,然後轉頭撒丫子就跑!儼然就是專程來給叛軍送裝備來的!

    撿了幾千好裝備,楊玄感的叛軍終於有了那麼一點點正規軍的雛形。

    而這個時候,楊玄感也意識到,憑著這群流民,沒有啥攻城器械之下,攻打郡縣那實在是異想天開!

    於是智商明顯有些不穩定的楊玄感便悍然決定,繞開沿路的郡縣的城池,率大軍直往大隋最堅固的城池之一,洛陽城殺去!

    這個時候,駐守洛陽城的是楊昭的二兒子,越王楊侗,以及民部尚書樊子蓋。

    越王楊侗今年才九歲,雖然聰明伶俐,可這等軍國大事兒上還基本啥都不懂,自然一切都由民部尚書樊子蓋做主。

    這樊子蓋呢,以前在武威當過太守,為官比較清廉,治軍也比較嚴謹,所以才被楊廣委以重任!

    先時,樊子蓋的同窗好友河南贊治裴弘策,曾率軍來拒楊玄感,奈何這裴弘策實在不是啥領兵打仗的料,幾次三番都打了敗仗,最後一路敗回了洛陽城!

    後來樊子蓋再派裴弘策出戰,這傢伙死活不肯出來,樊子蓋一怒,就命人把這位同窗好友裴弘策給砍了!不想卻由此引出了一大堆的麻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