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隋

第三卷 大業年間 第二百一十章 準備開學了 文 / 天天肉夾饃

    從午後便開始開會,等到宇文小麻桿兒給沈君道小老頭和魏征等人開會完畢,已經日薄西山了。

    不過,宇文小麻桿兒開會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待到散會之後,不論是魏征等三個小青年,還是沈君道和和徐德言這倆小老頭,都是神采奕奕、幹勁十足,儼然有了嶄新的人生目標一般。

    隨後的時間裡,在宇文小麻桿兒的親自主持下,由沈君道、徐德言兩個老頭充當主要幫兇,魏征、房玄齡、杜如晦做各隊小頭目,又有左衛軍中的那些個長史、參軍共同參與出謀劃策,由武侯府、許國公府的一眾書佐充當一線打手,大隋第一批大、中、小學及蒙學的教材編製工作終於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最先出弄出成果的,自然是宇文小麻桿兒這個老大。

    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宇文小麻桿兒基本把蒙學的教材編撰完畢。

    除了前南陳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著的《千字文》被原封不動地選入了蒙學教材之外,宇文小麻桿兒又淘弄出了一堆的兒童啟蒙讀物,包括《三字經》、百家姓》、《聲律啟蒙》、《訓蒙駢句》、《笠翁對韻》等,此外還有個位數的乘法口訣,以及一至一百的數字列表等。

    見識到了宇文小麻桿兒弄出來的這幾本兒童啟蒙教材之後,不論是老一輩兒的沈君道、徐德言,還是年輕一輩兒的魏征、房玄齡等人,盡皆慨歎,宇文小麻桿兒這個武侯,當真是,才高八斗,讓人歎為觀止。

    然後眾人便感覺到,鴨梨山大!

    老闆都這麼賣力地幹活,幾天時間就編出了如此多的、堪稱經典的教材,那我們這些打工仔,總不能白拿人家的工資吧?

    更何況,俺們可是文化人來著!而老闆呢,不過是個當武夫而已!要是俺們這些文化人連文的都比不過那武夫,那可當真就是,把書都讀到狗肚子裡了!

    放下沈君道、魏征等一眾文化人如何發奮圖強、奮起直追暫且不說,這廂,沒過幾天的功夫,宇文小麻桿兒就又弄出了一堆的新東西,這次不是蒙學讀物了,而是小學讀物。

    這次,宇文小麻桿兒弄出來是一大堆稀奇古怪的符號,一共分為三組,包括漢語拼音方案、標點符號及數字符號。

    當沈君道等人再次看過自家老闆的傑作之後,便徹底被震驚得說不出話來了!

    漢語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聲調符號四大類,可以說是囊括了所有漢字的聲韻規律。這個東西一旦做為標準得以推向全國,可以想見,百十年後,整個華夏,基本上就不用在為方言的問題發愁了!

    至於說那個標點符號,若能推廣開來,則有可能徹底解決因為句讀不明確帶來的各種問題!這東西的功效,相對於讀書人而言,幾乎是不次於倉頡造字。

    而最後一個數字符號,看似簡單,也實則意義非凡,可以說是開啟了數學做為一個獨立學科發端。因為宇文小麻桿兒弄出來的這個數字符號,可不是用漢字來書寫的,而是採用一種非常簡化的符號——阿拉伯數字。這東西,易寫、易記,對於帳房來說,其異議不下於算盤這種神器!

    做為文化高深的讀書人,僅僅是粗略地瞭解了一番,沈君道等人便明白了,宇文小麻桿兒搞出的這幾個標準化教學模版,絕對是意義重大,僅憑其中任何一項,都足以讓其作者名垂青史了!

    感慨於宇文小麻桿兒高深文學造詣和淵博的知識,沈君道和徐德言兩個文化小老頭和魏征、房玄齡等一眾文化小青年愈發的賣力地埋頭開展教材編撰工作,很是有幾分頭懸樑、錐刺股的意味。

    前後歷時約三個月的時間,魏征等人終於初步弄出了一整套從小學到大學的教材來。

    不過是三個月的功夫,包括沈君道、徐德言倆老頭在內,還有魏征、房杜三人,及其手下的那百餘書佐、教員等等,幾乎是所有人,最少的也頭體重減少了十餘斤!

    累啊!

    可憐的沈君道和徐德言倆老頭,原本半黑半白的頭髮,如今更是已經到了基本全白的地步!

    編寫教材這工作,看上去似乎沒啥難度,可實際上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問題,尤其是在時間還這麼緊的情況下!對編書者的腦力消耗實在是太大了!

    想當初,南陳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為了編寫千字文,那可是一夜白頭啊!

    如今沈君道和徐德言這倆小老頭還能留下幾根黑頭髮,那已經算是僥天之悻了!

    當然了,僅從文學造詣上講,沈君道等人編寫出來的教材,也遠不如周興嗣的千字文經典,而且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文章,都是從歷代先賢的典籍之中遴選出來的。更兼其中還有少不是得了宇文小麻桿兒指導滴!

    教材完稿後,剩下的便是審核、修訂,然後再付諸雕版印刷了。

    由於先期策劃之時各方面考慮還算比較充分,所以,教材審訂的工作量並不是特別的大,但由於只有宇文小麻桿兒和沈君道、魏征等幾個主要人物參與,所以這份工作也並不算輕鬆。

    等到所有教材最終定稿,在雕版印刷完畢,已經是又過去近一個月的時間了。

    這裡面有一個小插曲,那就是印書的工作,實際上是由宇文小麻桿兒的貼身丫鬟宇文晚晴,麾下的一個書社雕版印製的。與其它書社略有不同的是,這個書社採用了活字印刷的技術,實際上的印書成本比起其它的書社要低得多,價格上自然也就便宜了許多。

    書歸正傳,話說,當宇文小麻桿兒等人終於完成了教材編輯印刷工作之時,這個義學的校舍修建工作也已經基本進入了尾聲。

    雖然掛著樂平公主府、南陽公主府、許國公府和武侯府這四府的名頭,可實際上,修建義學的大部分資金,都是來源於宇文小麻桿兒的貼身丫鬟宇文晚晴的贊助,另有一少半來自許國公府。至於樂平公主府和南陽公主府,基本是掛個名頭而已,只是象徵性地拿出了一小部分資金,蓋因這兩家本身也都不咋富裕。

    不過,這義學校舍修建得確實大氣,整整佔據了敦化坊一個坊的面積!內裡光是教學樓,就有十二棟,教室多達三百餘間,此外還有宿舍樓七十二棟,宿舍兩千餘間,可同時容納萬餘師生在其中學習生活。

    饒是如此,宇文小麻桿兒仍舊感覺有點兒緊張,因為,從各方反饋回來消息來看,僅僅是第一波的入學報名人數就已經突破了萬人大關!

    這才緊緊是四府及左衛軍相關子弟報名,就這麼多學生了,那要是等到真正面向全國招生之時,學生總數還不得突破兩萬人?

    一念及此,宇文小麻桿兒連忙把眾人聚到一起,再次緊急開會商議對策。

    就在宇文小麻桿兒為了義學之事忙得頭暈腦脹腳後跟直打後腦勺之際,那位大隋陛下楊廣,也靜極思動,開始折騰了起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