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隋

第二卷 在長安 第一百ま六章 華麗的陣容 文 / 天天肉夾饃

    樂平公主離開皇宮後,楊廣便急忙命人把左僕射楊素和兵部尚書宇文述招進了宮裡。計議了許久,直到深夜,楊素和宇文述二人方才離開皇宮。

    第二天一早,楊廣傳下聖旨,任命左衛大將軍宇文成龍為行軍總管,統領包括左衛軍在內的馬步軍五萬,擇日出發,平定漢王楊諒叛亂。

    楊廣此舉,幾乎是招致了滿朝文武的一致反對,楊素和宇文述二人除外。

    這不是開玩笑麼!漢王楊諒治下五十二州(郡),基本囊括了原本的冀青幽並四州,這些地方向來以出精兵良將而聞名。

    加上楊諒蓄謀多年,可謂是兵精糧足。

    保守估計,楊諒可以調動的軍隊應該達到二十萬以上,要是楊諒玩了命,率傾巢之兵出擊的話,五十萬大軍都不止!

    更兼楊諒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

    其中,就有原本和魚俱羅並稱為絕世勇將的南陳名將,超級綠帽將軍蕭摩訶。

    還有那個喝骨灰兌井水的南梁舊臣王頒,的弟弟,王頍。

    這倆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文帝的時候不受重用!

    蕭摩訶是南陳舊將,更主要的是,這廝的女兒是陳後主陳叔寶的妃子,也就是說,蕭摩訶是陳叔寶的便宜老丈人。只不過是被自己女婿給戴了頂綠帽的綠色環保老丈人!

    這樣一個敏感人物,無論如何有本事,也是不可能得到楊堅的信任滴!尤其是不可能統軍!

    降隋後,蕭摩訶僅僅被封了個開府儀同三司的閒職。後來跟著楊諒到了并州,直到楊諒準備造反時,蕭摩訶方才獲得重用。

    至於王頍呢,這傢伙可沒有他那喝骨灰水的二哥王頒彪悍。

    這王頍小的時候不務正業,後來被大哥王顒教訓了一頓,方始發奮讀書,倒也讀出了一番名堂。

    文帝的時候,王頍憑著淵博的知識當了個博士,著有五經大義三十卷,還有其它的文集十卷。

    而且,這王頍還頗通兵法,胸有奇略。

    可惜的是,後來因為犯事兒,王頍被發配了嶺南。再後來,機緣巧合到了并州。及到楊諒準備造反,開始招賢納士,王頍就投到了楊諒的麾下當了個咨議參軍。

    此番,楊諒造反所打的「清君側」的旗號,便是出自這王頍的謀劃。

    除了這兩位名人外,楊諒手下還有許多世家子弟,比如,出身聞喜裴氏裴仁基父子,以及另一位同樣出自聞喜裴氏的裴文安。

    就算不提以上這幾位,楊諒手下其它幾位將軍如余公理、綦良、劉建、喬鍾葵、王聃子、和紇單貴、茹茹天保等人,也都是沙場宿將,能征慣戰。

    在大隋的這些文武大臣看來,以上這些人物,隨便拎出哪一個來,收拾宇文成龍這從沒上過戰場的菜鳥將軍,應該都不比打兒子難多少!

    更何況,如今傳來的消息,好像是,這些人基本上都來了!

    結果,楊廣竟然派了個戰場初哥,奶毛還沒褪盡的小菜鳥,領兵出征,這不是拿大隋的國運當兒戲嘛!

    本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眾文武紛紛要求楊廣收回亂命,重新安排出征事宜。

    更有甚者,還借此機會叫囂著,要楊廣斬了宇文成龍這個給樂平公主當面首的麻桿兒小白臉兒!

    也不知楊廣發了什麼神經,面對如此多的反對意見,楊廣竟沒有絲毫的理會,反而袍袖一揮,很有領袖氣質地說道,「這事兒就這麼定了!」

    接下來,身為左僕射的楊素和兵部尚書宇文述二人,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了出征事宜。

    左衛軍情況特殊,大都是公子兵,目前又正處於整編改組階段,連十二府的驍騎都是由樂平公主的親衛姽嫿衛暫代的,自然不能這樣出征。所以,暫時調來一批軍官充實領導層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在多方勢力聯合發力之下,一份看似不起眼實則堪稱豪華的軍官名單,被送到了宇文成龍的手上,原右屯衛車騎將軍麥鐵杖、原右武侯車騎將軍屈突通、儀同三司張須陀、殿內直長李靖、治禮郎高儉、原益州長史獨孤凌雲、功曹獨孤平雲等。

    說不起眼,是因為這些人原本都是正五品及以下的官兒,出身也並不算十分顯赫,此刻到左衛軍當一個驍騎,基本都算是高昇了!

    因為,左衛軍驍騎雖然也是正五品上的官兒,可職位特殊,基本上,從這裡走出去後,陞官之路就一片坦途了!

    所以,即便是暫調到左衛軍,這些人也沒什麼委屈感。唯一讓這些人覺得不爽的,那也就只有宇文成龍這個左衛大將軍,貌似來路不正,名聲也不怎麼好!

    可聖命難違,儘管不大情願,這幾位還是不得不到宇文成龍的手下來報道了!

    至於豪華,那就不用說了!

    而另一個人的到來,卻是有點兒出乎宇文成龍的預料,那就是宇文成龍的二弟,右衛將軍宇文成都!

    不過,宇文成都雖然來了,卻只是老哥兒一個來的,右衛軍由於還要駐守京師,並沒有一併跟來。

    眼見手下武將陣容已然足夠奢華,宇文成龍的信心也跟著大漲了一大截,從原本都六層勝券變成了如今的八層以上!

    「唔,既然楊廣那廝肯把二弟暫借給俺,那麼,是不是,嗯!」

    心中琢磨了一番後,宇文成龍罕見地回轉了一趟褒國公府。

    等宇文成龍再次出府時,身後多了幾個跟班,卻是宇文成龍的三叔宇文智及、三弟宇文成祥,以及曾經的車伕跟班兒沈光小胖子!

    不出意外,當宇文成龍把這一行人帶入軍營,並相繼委以司職後,朝野上下,再次響起一片的非議聲!

    「任人唯親!這是典型的任人唯親!」

    「這小白臉是想把左衛軍變成他們宇文家的私軍麼?這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啊!」

    「大隋的江山,就要敗在這奸佞小人之手了麼?」

    義憤之餘,幾個吃多了沒事兒做的御史直接就炮製了一份彈劾宇文成龍的奏章,遞到了楊廣的御前。

    對此,楊廣很是興致勃勃地看了一番後,淡淡地扔下了一句「朕知道了」,便沒了下文!

    回到家後,暗地裡琢磨許久,這些御史們方才想明白,原來,根源還是在樂平公主那裡!這要這位公主殿下對宇文家那小麻桿兒的恩寵不衰,只怕遞再多的小黑狀都無濟於事。

    「這真是,唯女人與小人難養啊!」

    不管眾人如何做想,經過了幾天緊張的厲兵秣馬後,宇文成龍終於率領大軍出發,直奔蒲津關殺去。

    或許是由於宇文成龍這一行太過高調、太吸引人眼球的緣故,竟然沒有人注意到,就在宇文成龍出征前後,另有兩隊人馬也低調地離開了京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