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隋

第一卷 江南好 第十七章 西湖上的才子(求推薦、求收藏) 文 / 天天肉夾饃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三月的西湖,幾乎糅合和了江南春季造化的所有神奇,天淡、雨醇、山碧、水柔、花香、鶯啼,還有西子湖畔清水芙蓉、皓腕凝霜的麗人。

    晴朗的天空,忽然飄來一片白雲,俄頃便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如酒,如油!

    岸邊,一把把精緻的小傘蘑菇一般競相綻放,將雨中的西湖點綴得分外別緻。

    湖上,一艘無人駕駛的烏蓬小船在和風中隨波蕩漾,怡然自得。

    情人低語一般的琴聲不知何時響起,卻在不覺之間與水色山光融為一體,彷彿亙古以來,就一直存在般似的。

    又是不知何時,如述的琴聲已然遠去,不帶走一片雲彩,偏又時時刻刻的蕩漾在人們的心中。

    午後,雨慢慢停了下來,一束束金輝刺破雲層,讓天空多多了一道七彩霓虹,也將湖光山色映襯得斑斑駁駁,好不醉人。

    一個清脆的童音驀地劃破湖面的靜謐: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歌聲漸遠,舟過無痕,只留下滿湖的寂靜!

    魏晉以來,江南文風極盛,著實誕生了一批風流人物。

    及至近代,江南文壇之中名頭最盛的莫過於那位南陳後主陳叔寶了,其成名作便是那篇宮體詩的代表作,赫赫有名的《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至於這首詩的內容到底是真的在寫花還是在描述閨房之樂的菊花咱暫且先不計較,只講一點,這玉樹後庭花在江南詩壇之中,已經算得上是上佳之作了!

    然則,即便這所謂的上佳之作,比起剛剛船上那女童所歌相比,很明顯相當於麻雀比於鳳凰嘛!

    值此陽春時節還有閒暇踏春旅遊的,大抵屬於士族的那種有閒階層人士,其中大部分人是通曉文墨的,即便本身做不出來什麼好詩,可最基本的鑒賞能力還是有的!

    於是,當那烏篷船化作一個小黑點消失在湖面之時,西湖邊上,響起了一片片蜜蜂般的嗡鳴聲!而所議論的內容,大抵便是關於剛剛那首詩,以及關於其作者的猜測。

    「呼!呼哧!笨蛋!都怪你!要是再快一點兒,本宮、公子,說不定,就能看到那個大才子了!」人群之中一個俊俏至極的白衣小公子一面彎腰大口喘著氣,一面用力搖著一把折扇,半晌方才直起身來,滿眼嗔怪地對身旁一個清秀俊俏的小廝輕啐著,旋即又轉為滿臉憧憬的開口道,「文才如此了得,那大才子肯定長得玉樹臨風,有著讓潘安、宋玉自慚形穢的英俊容貌!」

    「是是是!公,公子說的極是!奴,奴才知錯了!」那小廝也才剛剛喘勻了氣兒,聞言,一面翻著白眼兒一面連忙低下黔首做認罪狀道,「請公,公子責罰!」

    「哼哼!這次暫且饒你一命!如果再犯!哼哼!哼哼!」白衣小公子惡狠狠地出言威脅道。

    「奴,奴才不敢!奴才不敢!」俊俏小廝再次做俯首帖耳狀。

    片刻後,方才抬眼用餘光偷偷打量自家的公子,發現自家公子似乎並沒有窮追不捨的打算方才長長地吐出了一口濁氣。

    一雙大眼睛嘰裡咕嚕亂轉了片刻,俊俏小廝瞬間便有了主意,忙俯身到白衣公子的耳畔低聲道,「公主,你想不想再找到那位大才子?」

    「嗯哼?」聞言,白衣公子妙目一翻,滿眼期盼地開口道,「怎麼,你有辦法找到那為大才子?」

    「嗯!嗯!」英俊小廝卻沒說話,只是一面輕嗯著一面用力地將小腦袋點得好似雞啄米一般。

    「那還不快說!」白衣公子柳眉一豎,聲色俱厲地怒喝道。

    「公、公子,奴、奴才是想,是想,……」被白衣公子這麼一嚇,俊俏小廝說話再次結巴了起來。

    「噓!小聲點!」被週遭十數雙詫異的目光看得渾身不自在,驀地驚覺剛剛自己一不小心,把談話的內容給洩露了出去。

    回過神來後,白衣公子連忙拉起俊俏小廝,分開人群,一路急馳而去。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隋時的江南到底有沒有四百八十所寺廟已然不可靠,但總歸極多!

    南人尚佛,歷代南晉以來,歷代統治者也大都佞佛!皇帝、后妃、公主建寺造塔之風優勝。

    也正是因此,南陳時的佛寺以首都建康城居多。

    隋滅陳後,為了防止南陳舊部死灰復燃,文帝楊堅下令徹底毀掉建康城!城內的廟宇也大都毀於一旦。

    及到楊廣治理江南之時,為了收攏民心,楊廣又大肆宣揚佛教,不但廣施錢財給寺廟,還命人大量抄寫珍貴經文免費派發到各處廟宇之中。於是,原本呈現頹勢的江南佛教再度興盛了起來。

    所謂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

    收了楊廣的錢財經文之後,這些寺廟也開始向善男信女們宣揚大隋朝的豐功偉績。

    於是,很是神奇地,沒到十年的時間,江南民心便已然大抵歸附!

    為大隋朝的穩定做了這麼大的貢獻後,佛門得到的回饋那也是相當的豐富,許多寺廟的田產都以上萬頃計,而且還都不用交稅;寺廟僧人還不受官府管轄,犯了法的人把頭髮剃光,躲到廟裡就可以免刑;更有比較離譜的極個別地方,寺廟還代行了一部分的官府職能,儼然一個地方小朝廷!

    正是這種貌似畸形宗教制度,竟然神奇地將佛教事業一路鼓吹到了一個讓人難以想像的巔峰。

    與此同時,依附於各大廟宇而衍生出來的各種商貿、文化活動也越來越繁榮,儼然成了各地的一個重要標誌!

    比如,西湖畔,就各有一個堪稱標誌建築的廟宇,南屏山,妙利禪院。

    這妙利禪院聲名遠播,每逢佛事之時,都有數以萬計的善男信女趕來求籤拜佛,香火最盛之時,禮佛的隊伍從山頂一直排到山腳下。

    而這妙利禪院裡香火最旺盛的,可不是那位佛門教主如來佛主,而是兩位中土自產的本地神仙,和合二仙。

    傳聞,這二位大仙主管姻緣,被其祝福過的新人能夠家庭和睦、白頭偕老!

    當白衣公子在俊俏小廝的慫恿下,急匆匆地趕到南屏山下時,望著那從半山腰一路蜿蜒到山頂的浩大禮佛隊伍,不禁有些傻眼,「這裡,怎這麼多人啊?」

    「這個嘛,奴,奴才,也不知道唉!」俊俏小廝也同樣是目瞪口呆。

    「那,你有辦法,從這裡找到那位大才子麼?」白衣公子語氣中帶著那麼一點點兒希冀的問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