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五六八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二) 文 / 驀物

    因為遠東集團這樣做是在警告英德兩國,而在最後的一次拚殺中,德軍再次損失15萬人兵力,大型火炮2000餘門,以及各類機槍13000餘挺,伴隨著各種壞消息不斷傳來,德**事失敗的消息使國內的矛盾開始加劇,於是以興登堡為首的政治投機分子,建議在德國議會提出要結束戰爭。【文字首發。!

    但德軍的最高統帥部,卻依然在威廉二世掌控下,所以仍不死心,最後意圖用剩餘的德國海軍艦隊,在與英國海軍進行最後決戰,結果導致德國水兵因不願送死,在德國基爾港發生兵變起義,而這種火苗迅速蔓延到整個德國海軍,以及德國各地。

    於是在11月9日,德國首都柏林發生了著名的十一月革命,從此德皇威廉二世只得無奈宣佈退位,最後在遠東集團的安排下,逃至荷蘭王國,隨後德國社會**黨組成臨時政府,宣佈成立德國魏瑪共和國,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簽訂停戰,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宣佈投降,從此這場歷時50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可是在結束以後,又是一次各國列強分地盤,但隨著遠東集團的崛起,一切就不再是以前的那種分法了。

    與英、美關係趨於密切,英、美對伊在政治、軍事上給予大量支持和幫助,同時也趁機控制了伊的經濟命脈。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德國魏瑪共和國政府在一戰停戰書上簽字了,雖然已經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這次響徹整個歐洲大陸,長達四年之久的槍炮聲終於止息了,但是具體的停戰協議還沒有談好,而這次李寧宇時隔五年,再一次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按照協約國提出的停戰協議第十三款規定,目前存留下來的德國艦隊船隻,首先必須留滯在德國的各大港內,並且要置於協約國集團的嚴密監視之下,稍事聽候發落,這就意味著德國海軍必須將最先進的艦隻,拱手交由戰勝國拘留處置,其中包括十艘大型戰列艦、六艘戰列巡洋艦、八艘重巡洋艦、五十艘中型驅逐艦,以及整個潛水艇艦編隊。

    這條內容,可是協約國集團煞費苦心想出來的,他們表面上是拘留德國艦隊,但實際的目的眾所周知,但按照協約國之前的計劃,是想將解除武裝的德國水面艦隻,安排在中立國就地扣留,可最後沒有一個中立國願意讓出自己的港口,成為德國海軍艦隊的拘留地,因為人人都知道,扣留地就是非之地。

    協約國集團曾經與西班牙當局交涉過此事,但直接遭到西班牙政府的拒絕,與此同時,德國魏瑪共和國政府也為德國海軍艦隊找到一個收容所,可最後都是徒勞,最後,戰勝國集團選擇了英國的斯卡帕灣,他們認為那裡是拘留德國海軍艦隊最安全的地方,因為那裡好歹是英國皇家海軍的重要基地,有道是誰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難道他不要命了?

    可是就在這樣的一個重要時刻,李寧宇站出來了,表示遠東海軍願意讓出歐洲北海港口讓德國海軍暫時停泊,但是卻被協約國集團拒絕,得到這樣的回復以後,李寧宇這是冷冷的笑了笑,然後第二天,一條爆炸性的消息就傳來出來。

    此時,遠東海軍東北、西北、西南三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已經徹底了封鎖了整個歐洲北海,任何國家的船隻均禁止通過,這下子就炸開了鍋,要知道歐洲北海可是英國的後花園,一旦被封鎖,那就意味著整個英國一半本土,就在無形中喪失了,可是負責交涉的英國外交官員,得到的遠東回應十分強硬,只說遠東海軍需要在北海進行一次海上演習,具體會多久暫時不知道,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十年,總之,無論是戰艦還是商船統統不能過。

    其實這樣做,李寧宇還是冒著一些風險,可是一想到隨後戰勝國方面,就會對德國當局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李寧宇還是堅持了去大幹一場,而協約國集團也很聰明,要求德國海軍艦隊在十一月十三號前啟航駛往英**港,進行拘留,如果德國海軍戰艦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戰勝國就將出兵奪取黑爾格蘭島,最後將德國海軍艦隊擊沉在港口內。

    這一點對於新的德國當局來講,如今任何形式的戰端重開都是他們的政治災難,可當時人人都知道,就算沒有遠東海軍的封海,想要按時達到拘留地點,也是在強人所難,因為短短一天的時間,分散在各地的德國海軍艦隊,是不可能完全到達。

    而當時一切權力歸工人士兵委員會的德國當局,大部分的海軍軍官已經喪失了許多的指揮權力,而拆卸戰艦上的火力配系,也不是一件簡單和輕而易舉的事情,這裡面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可當時德國海軍的兵員嚴重奇缺,這都是在德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大量的海軍水兵都離開了艦隊,去鬧革命了。

    雖然德國當局還經過了一場艱苦的談判,最後德國人又爭取到了一天的時間,但兩天時間還是遠遠不夠,因此,不得不將大型戰艦上,許多昂貴的火炮、設備按非正常程序拆卸,有的甚至只好丟入大海,得知這一切以後,李寧宇心中痛楚連連,但他當時也不好多說,而另一項工作遠東軍團歐洲情報組,已經開始展開了。

    雖然這次戰爭德國失敗了,可是作為德意志帝國海軍上將希佩爾,卻拒絕率領自己的海軍艦隊前去英國投降,所以負責這次行動就落在了德國海軍少將羅伊特的肩上,但作為一個職業軍人,這樣的命令,都是一次勉為其難的任務,羅伊特的心情是可想而知。

    率領自己的海軍艦隊,去別國投降,這對於一名軍人來說,是何等的恥辱!對於一個國家,同樣也是一種羞辱!!!

    看無廣告,全文字無錯首發小說,-w.w.w.文字首發,您的最佳選擇!_del_logo_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