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四六零章:第一次聯合國峰會(十四) 文 / 驀物

    而就在他的這番話結束以後,在華擁有利益的西方各國代表,一個個起身發言,所說的話內容都差不多,但直到威廉二世最後一個起身發言的時候,他猶豫了,因為他一直在觀察李寧宇的表情,對這位新女婿,威廉二世此時有點搖擺不定。

    因為從很多的事情上都可以看出,李寧宇似乎根本就是一個吃軟不吃硬的人,而且這件事顯然是在打李寧宇的臉,在打遠東集團的臉。

    1859年威廉二世出生於柏林,他是威廉一世的長孫,腓特烈三世和維多利亞皇后的長子,但是在他出生的時候發生臀位生產,使得他從小就患有臂叢神經產傷,以至左臂出現萎縮,但為了彌補這一生理上的缺陷,威廉二世自幼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尤其擅長於馬術,1877年,進入著名學府波恩大學,專攻法律學與國家學。

    如果說威廉二世從一出生就是一位不幸者,但他的人生中也有很多幸運的事情,因為1888年威廉一世逝世後,他的父親就被加冕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99天後死於咽喉癌,同年威廉二世繼位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

    德國和遠東的關係,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可以說的淵源深厚。

    而威廉二世沒有當皇帝之前,他就很仰慕鐵血首相俾斯麥,但是卻他登位以後,馬上就與這位鐵血首相發生巨大衝突。

    但是其中的根源,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德國正在由封建社會直接進入帝國主義社會,以俾斯麥首相代表的舊官僚階層,已經無法適應生產關係的變革,以及由此引發的社會變革。

    所以威廉二世命令俾斯麥辭職,隨後他任命卡普裡維、霍亨洛厄、伯恩哈特三人,但是漸漸發現這三人根本比不上老辣的俾斯麥,而此時俾斯麥已經加入了遠東集團,可以肯定的是,威廉二世對內政事務有著遠大的目光,例如在普魯士選舉法改革上,也正是因為威廉二世對社會主義組織採取容忍的態度,贏得了德意志帝國公眾的正面評價。

    但同時威廉二世也在德意志實行帝國主義,因為他覺得符合當時德國統治階級的需求。

    所以他積極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也就是具有強烈軍國主義的色彩,威廉二世欲借住海外殖民地讓德國進行擴張,為德國尋找下一個太陽下的位置,通過逐步修改海軍方案,實行提爾皮茨計劃,以加快德意志帝國的海軍擴張,大大趕上大英帝國的海軍力量,從此德國一直都不甘在海軍上落後於英國,積極爭取德國在海上的軍事霸權。

    在李寧宇的記憶中,威廉二世的一生,充滿各種褒貶不一的評價,因為是他間接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

    著名的一戰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就是因為他的好朋友奧地利皇儲斐迪南大公,在薩拉熱窩被人刺殺,在得知好友的死訊以後,威廉二世感到大為震驚,於是,他立即向奧匈帝國提供協助,堅持支持後者鎮壓策劃刺殺行動的秘密組織,甚至容許奧匈帝國以武力對付懷疑是該組織的幕後黑手的塞爾維亞。

    威廉二世原本是想在事件平息後,前往奧匈帝國,但是他的軍事大臣們建議他按每年的習慣,前往北海出航。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建議,讓西方各國認為德意志帝國會干預這次事件,威廉二世將利用這次事件提升德國的國家威望,甚至不惜發動一次大戰,但威廉二世對此事情甚為敏感,而奧匈帝國在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以後,塞爾維亞也立即表示接受所有條款,除了其中的第六條。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開戰前最後一刻,威廉二世其實想勸諭奧地利和平解決這件事,然而,奧匈帝國還未得知威廉二世的意見時,八十四歲高齡的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一世,在痛失愛子的悲憤心情下,向塞爾維亞主動宣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源,其實還是歐洲帝國主義國家侵略本性所造成的後果,作為德國帝國主義的代表人物,威廉二世其實可以在某些方面影響戰爭的局面,但是卻無法決定戰爭的發生與否,而這也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隨著遠東集團在亞洲的一步步崛起,威廉二世原本擴張海外殖民地的野心也在一點點膨脹,所以在遠東集團發展的前期,德國對遠東提供的幫助,還是很大的,但隨著俾斯麥加入遠東,遠東與英國在非洲的倒戈一擊,讓德國和遠東的關係,現出冰凍期。

    起初李寧宇對於是否與德國建立同盟關係,就存有芥蒂,但是伴隨著遠東集團的一步步崛起,必然要有政治上的合縱聯盟,所以當時處於夾縫中生存的遠東集團,會在英國、德國,這兩個協約國、同盟國的勢力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

    但今天的遠東集團,再也不需要了,因為無論是經濟、軍事、人口、地盤,遠東集團早就突破了所有的枷鎖,完全屹立於東方,不然就不會有路易斯公主和李寧宇的政治婚姻。

    雖然政治婚姻是男女雙方,為了某一方或某一方所屬的集團政治利益而結婚,一般是沒有感情、愛情基礎存在,單方或雙方都是在利益驅使下結成的婚姻關係,也是在相互犧牲自己的幸福,從而滿足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

    但是這種不考慮個人的因素的政治婚姻,在李寧宇的眼中則並非是完全出於政治上的目的,畢竟李寧宇明白,男人們可以三妻四妾,不愁找不到一個情感上的悠久寄托,而作為女人,恐怕就只能寄希望於自己的命運,所以這也是李寧宇為什麼沒有和路易斯公主突破最後的一層枷鎖,但是這件事影響了威廉二世的判斷,他以為自己的愛女,並不受李寧宇寵愛。

    但隨著昨晚李寧宇的憤然離去和遠東集團今天表現的態度,威廉二世似乎猶豫起來,雖然他不希望德意志帝國失去亞洲的租借地,但是如果和遠東集團之間的盟友關係,他寧願選擇後者,因為遠東的每一步,都留給了他太多的影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