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四四九章:第一次聯合國峰會(三) 文 / 驀物

    歡迎大家來到——:

    這次在德國柏林舉行的聯合十七國會議,看起來好像是各國在一同解決目前各地區的棘手問題,但依然是由主導地位的國家,擁有絕對的發言權,而遠東則是他們雙方都要拉攏的對象。

    可李寧宇似乎對這次會議,不是特別感興趣,因為他不喜歡這種,把瓜分放在冠冕堂皇的會議上,似乎這樣太虛偽,太猥瑣了。

    但這次會議的發起人,愛德華七世與威廉二世的面子,他還是要給的,所以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著遠東的事情。

    目前巴爾幹地區的第二戰爭,已經到了各方都不想再打下去的地步,巴爾幹地區同盟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現在又轉變成了一次瓜分巴爾幹的戰爭,第一次停戰是奧斯曼帝國請求歐洲列強出面調停,而這一次卻是歐洲列強斡旋下,奧斯曼帝國與四個交戰國在開始新一輪議和談判。

    其實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之後,戰勝國就對於如何分配從奧斯曼帝國得到的土地出現了一些爭執,當中以保加利亞最為不滿,德國和奧匈帝國也利用巴爾幹同盟內部矛盾,對瓜分奧斯曼帝國佔領地不均所產生的矛盾,極力煽動保加利亞反對其他盟國。

    所以說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的爆發,主要還是威廉二世在後面攛掇的,可是隨著保加利亞軍隊屢攻受挫全線敗退以後,最後只能被迫求和。

    按照第一巴爾幹停戰協議,原本奧斯曼帝國歐陸屬地,除阿爾巴尼亞和克里特島以外,全部割讓給巴爾幹同盟四個國家,同時阿爾巴尼亞宣佈獨立,但必須受到沙俄、英國、德國、奧匈、意大利、法國的共同監督,愛琴海的諸島則由德國、奧匈、英國、沙俄四國處理瓜分。

    這次會議一開始,塞爾維亞、希臘、保加利亞就提出三方將馬其頓地區瓜分,塞爾維亞主要想得到華達馬其頓,其土地範圍會使得增加一百多萬人口,希臘主要想獲取愛琴海馬其頓地區,範圍包括塞薩洛尼基及馬其頓南部,以及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島,這樣他們的總人口就會從二百多萬增至四百多萬。

    而戰敗國保加利亞只能拿到皮林馬其頓,人口會多十餘萬,這次保加利亞在戰爭中,徹底失去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原本所得大部份土地,以及部分自己原有的土地,色雷斯的大部分割讓給希臘,南多布羅加割讓給羅馬尼亞,門的內哥羅也分得少量領土,羅馬尼亞則得到了北多布羅加,得以接近黑海。

    如果一旦根據這樣的各方條款,簽訂和約的話,巴爾幹半島地區的形勢就出現了巨大改變。

    保加利亞在此條約簽訂以後,必然實力大大受到削弱,也正是因為處於對這個條約的十分痛恨,所以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加利亞最後會加入同盟國一方,至於塞爾維亞因為得到大量土地、人口,最後導致實力大為增強。

    然而,奧匈帝國是素來不願意見到塞爾維亞的強大,所以在與德國聯手後,對這項條約的內容,提出了不同意見。

    而英國與法國,非常樂意看到這樣的局面,隨著絡繹不絕的爭吵之聲傳來,李寧宇不由皺起了劍眉。

    巴爾幹地區的事物,李寧宇和他所領導的遠東集團,不想去參與,因為那裡就是一灘渾水,誰去攪和都會惹到一身腥。

    最後也正是因為這次條款,影響到了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腳步,從此大大加深了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之間的矛盾,而沙俄帝國也用此為借口,插手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的事務,最後導致奧匈帝國與塞爾維亞的衝突加深、加大,也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從李寧宇良心的角度來看,他不想讓其出現,但歷史的車輪,不是李寧宇一個人就能改變的,所以從遠東集團未來的戰略上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還是有利於世界各大勢力的重新洗牌。

    對此,李寧宇心中十分期待,不過按照目前的速度進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提前爆發,對遠東沒有半點好處,在加上,一旁的威廉二世正在給他使眼色,李寧宇只好清了清嗓子,開始發表自己的態度。

    「各位代表大家好,今天我很榮幸坐在這裡,與各國代表一起商議大家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可是在發表自己的意見之前,我還是有兩句題外話要說,中國有句古話,以和為貴,所以戰爭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所以我們今天才會坐在這裡,共同去協商一些棘手問題!」

    「大家都知道,戰爭是一種集體和有組織地互相使用暴力的不文明行為,主要是因為雙方在政治、經濟、領土等無法解決的矛盾情況前,採取進行的武裝戰鬥,但觸發戰爭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爭亦被視為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

    「我李寧宇也是一位職業軍人出生,同時也是一個政客,可以說直接在我手上斃命的敵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這一點永遠無法改變,但並不是只有人類才有戰爭,動物之間也有自己的戰爭行為,但是戰爭是矛盾最高的鬥爭表現,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最高、最暴力的手段,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決辦法之一!」

    「可也能解釋為,採取使用暴力手段來維持秩序和破壞與重建!」

    「通過一次次戰爭,大家都看到了戰爭帶來的各種好處,可是據統計,每一次戰爭的背後就是巨額的軍費開支,數以億計的資源被無形消耗,這次巴爾幹地區大戰,就有六七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捲入戰亂的人口高達3千萬,各方在戰場上雙方傷亡人數達120多萬,1000多萬人流離失所,但是到了戰爭最後,還是沒有完勝的一方,所以說戰爭對於哪一方都是災難,戰爭最後只會使更多的人們流離失所,戰爭的災難是無法去估摸的!」

    「所以,經過我深思熟慮了很久以後,我覺得,在商討如何處理巴爾幹地區事務以前,我們應該先成立一個聯合協調的機構,這樣在大家出現糾紛的時候,可以先談判,實在不行在打,而成立了這樣一個機構以後,關於巴爾幹地區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集體舉手表決,大家覺得如何?」

    在場的十七國代表,在聽懂了李寧宇饒了半天,最後所表達的全部意思以後,立即開始了低頭私語起來,而李寧宇也長長的鬆了一口氣,他此時卻有點小小的期待,因為他將聯合國的雛形給拋了出去,不知道最後有沒有可能成立這個機構,但是起碼他已經盡力了。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