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回到清朝做霸主

龍騰世紀 第四四七章:第一次聯合國峰會 文 / 驀物

    歡迎大家來到——:

    打造這支大型航空母艦編隊,李寧宇勢在必行,一邊計算各種支出預算,一邊思考利用那些船塢去分批建造,但是在幾份電報發出以後,達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

    「沒空,沒時間!」

    目前遠東各版塊的船塢,都在加班加點的趕工建造300艘華夏級驅逐艦的計劃,除此之外,四個潛艇建造船塢也在趕工建造颱風級戰略潛艇,兩年時間以內,不可能有能力去打造更多的戰艦。

    收到各地的回復以後,李寧宇也沉默下來,因為這是事實,如果現在臨時擴建船塢也來不及,所以最後他不得不改變一些構造策略。

    現在歷史的軌跡,似乎已經開始改變,先是巴爾幹地區的混戰,然後到國內的革命運動提前爆發,最後是第二次東北戰爭的提前到來,無不在證明,有些事情已經改變,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也為之不遠了。

    三艘主要構成編隊的航空母艦,肯定不能交給別國船塢來建造,所以只能從各地抽出三個大型船塢,好在夏威夷珍珠港海軍基地有一座大型船塢剛剛落成,但是還缺兩個,最後李寧宇不得不把目光瞄向朝鮮和台灣兩地。

    在於海軍司令劉清輝的一番交涉以後,總算是將三處船塢確定下來,不過台灣與朝鮮的兩處建造船塢,原本2年內打造30艘華夏級驅逐艦的任務,也不得不擱置下來。

    這樣導致原本就需要為編隊建造20艘華夏級驅逐艦的任務,一下子增加到了50艘,但最後李寧宇跟愛德華七世達成了置換交易,50艘3500噸級驅逐艦換220架轟z40。

    而五年時間內,建造5艘15000噸級重型巡洋艦和5艘6000噸級輕巡洋艦的訂單,最後李寧宇用200架轟z40跟威廉二世達成了交易。

    5艘萬噸級後勤支援艦,最後則是與美國達成了交易,不過這次李寧宇卻是花錢去訂製,並沒有用飛機與美國交換。

    為了確保這次置換交易,遠東自然就要擴大飛機的製造能力,所以先後在索馬裡和南亞地區,規劃了四個軍用飛機製造廠的建設工程,而隨著時間的一步步流逝,李寧宇和路易斯公主的婚禮也全面結束。

    圍繞著亞洲地區爆發的第二次東北戰爭和國內問題,以及巴爾幹地區的和平解決,各國決定展開一次大型聯合會議,主要參加國家為英國、德國、美國、奧匈帝國、法國、沙俄帝國、奧斯曼帝國、意大利、荷蘭、葡萄牙、西班牙、奧斯曼帝國、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等十七個國家。

    因為遠東集團不是國家性質,但三個問題都與遠東有著關聯,李寧宇是特邀參加會議的主要成員,並且直接坐在主要的位置上。

    十九世紀是一個特定的時代,沒有任何時代能超過它,並非是它所造成的特定政治版圖能力,而是沒有任何時代能像十九世紀那樣,與資本社會有如此直接和緊密的聯繫,在那段這並不算漫長的一百年時間裡,從炭至煤再到石油更替之快,使用新技術、新動力、新設備和新生活方式出現的頻率。

    可以說整個十九世紀,世界各地各國都在征服與被征服的過程中,但就是這樣一個時期,逐漸描畫出了那個時代獨有的世界地緣政治的基本輪廓,地域原本是將散落在全球各處的大陸一步步連接起來,但正是如此催生出了真正意義上的「新世界歷史」,而改變這些政治面貌和相互關係的各國,首先是根據自身的實力基於,擁有的能源結構,在彼此戲劇性的消長與衝突。

    無論是在西方世界的耶穌和穆罕默德時代,古老的華夏民族早就開始了自然資源的利用,同時也在這方面走在世界歷史的前列,中國人不僅將自然之中的風力和水力廣泛應用於田間、作坊、家居甚至戰場上以外,還發明了「很極端的燃料火藥」。

    火藥出現的一開始,只是用於煉金技術,不過卻很快退出了生產領域,在大量用在噴火器體上,又被填充進了炸彈用於向敵方陣地擊發,在19世紀的初期,包括鴉片戰爭在內的中外所有戰爭中,火藥廣泛地應用於海防禦敵的大炮上,雖然最後並沒有阻擋住長驅直入的外**艦。

    在這件事情上,不得不承認,西方列強充分運用了火藥,同時還有其他的古老發明。

    公元1078年,即11世紀初期,華夏民族宋朝神宗時期,五金商人就和礦工們開始以木炭煉鐵的嘗試,逐步將鐵礦石煉成了12萬噸生鐵,而這相當於歐洲400年後,即15世紀,鐵產量的兩倍之多。

    但遺憾的歷史總是無獨有而,宋人提前開闢了煤鐵時代,卻因為在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中原地區以後,導致當時的中原帝國,不得不將自己的政治與經濟重心南移,這樣就導致遠離了煤炭儲量豐富的北方地區,直到19世紀中葉,李鴻章籌建開平煤礦,主要是為南方的軍工廠提供燃料和動力。

    而西方列強們已經開始利用煤炭為能量,驅動龐大的蒸汽動力海上戰艦,並且在兩次對華海上戰爭中獲取勝利,最後還迫使無能的清政府,臣服於他們主導的世界新秩序之下,可以說在十九世紀,華夏民族無論是工業還是國防能力李,只能在十九世紀的國際牌局中充當下家和買單的人。

    不過隨著十九世紀末期,遠東集團的步步崛起,這樣的結果正在逐步改變,但是畢竟遠東從建立到發展,時間太短,基礎還是弱,所走的每一步就要異常小心翼翼,不然稍有差池,就再次步入深淵。

    同樣在十九世紀對於昔日輝煌的荷蘭帝國而言,也是一個遺憾的百年時代。

    長期以來荷蘭的世界大國地位,完全取決於他的經濟成就,儘管荷蘭本土從不生產蔗糖,也在17世紀喪失了海外生產蔗糖的大量殖民地,可是世界制糖業的中心一直都在阿姆斯特丹,荷蘭一直是世界上能源最密集的經濟體之一,特別是在18世紀,荷蘭的工業化程度和城市化程度是全球之最,不然也無法維持包括印尼等海外殖民據點。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